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腾讯或5亿美元投资高瓴资本药店业务,资本洗牌下连锁药店已变天

虽然腾讯投资高济医疗的消息并未得到确认,但对于腾讯而言,线下药房的价值更多是技术输出的场景,与阿里健康补足医药零售的版图思路有所不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月9日,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计划向高瓴资本集团旗下的中国药店业务投资约5亿美元,该业务的估值约为25亿美元。” 

虽然腾讯与高瓴资本都对此消息不予置评,但一方是腾讯、一方是高瓴资本,仍引发不少讨论:腾讯是否将由此涉足医药产业?高瓴资本旗下药店业务——高济医疗做了什么?为何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开始“买”药店了? 

高济医疗是高瓴资本旗下的大健康产业投资和运营公司,2017年闯入国内连锁药房市场,并在两年内通过大量并购成为国内第一大连锁药店。

2017年,曾任上市连锁药房“大参林”执行总裁的牛和义加入高济医疗任COO,这一当时并未引发关注的人事变动,如今看来早已为医药零售市场大变局埋下了伏笔。

隐藏的大玩家

2017年8月9日,高济医疗签约了第一笔合作业务:与四川和重庆地区的三家大型连锁药店——重庆市万和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四川东升集团和成都市华杏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先后签署合作协议,正式进驻西南地区医药零售市场。

在签约仪式上,高瓴资本董事总经理、高济医疗总裁陈刚提到:“医药零售门店作为国民健康服务中覆盖面最广的一环,商品销售能力却远远落后于传统零售企业,这正是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和价值创造的空间所在。”

成为中国最有价值最可信赖的药品零售平台成为高济医疗的目标和愿景。秉承着高瓴资本一贯深入传统产业的方式,高济医疗手握百亿资金开启了一场不张扬却动作迅猛的并购动作。

资金量大、整合方式灵活、出价高、决策快,曾有行业从业者总结了高济医疗并购整合连锁药店的几大特点。

2019年1月,高济医疗在北京召开了“2019高济医疗商业伙伴战略峰会”高济医疗宣布业务已覆盖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并购药店达12000余家,年销售规模250亿元,在规模上已达到行业第一。

250亿元销售规模是什么概念?参考上市连锁药房来看,2018年,老百姓、一心堂销售额年报显示约90亿元,不到百亿元;2018年,国大药房直营门店3202家,销售收入100.2亿元,加盟店1073家,配送收入11.83亿元。

基于这一业务规模来看,Information所报道的25亿美元估值并不高。

在那场峰会上,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现身表示,“高瓴坚定看好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也具备充分的资本持续长期地投入,我们会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深耕不辍。”  

高济医疗鲜少透露自己的打法,但张磊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百丽案例,或许能从中一窥高瓴资本对于传统产业渗透的思路:通过前端实体店的智能化改造,以终端赋能的方式,让实体店铺拥有了更多维度的数据沉淀和洞察能力。

今年春季,百丽旗下某品牌的前端店,通过试穿率等数据收集发现,某款鞋试穿率第一,但实际购买的转化率极低。经过调研,团队发现是因为鞋带稍长易掉根,设计和工厂迅速针对性地反应,很快解决问题,并依靠百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重新铺货。调整后此鞋成为春季爆款。秋季也在此鞋楦型上开发了多款新鞋。结果这一个楦型就创造了过千万的价值。这款价值千万的鞋子,就是创新带来的。

在以高济医疗为主体并购线下连锁药房的同时,高瓴资本还向上游渗透,投资了百济神州、药明康德、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甘李药业等创新药企业。

2019年,高瓴资本在生物医药领域迎来了又一波收获期:生物医药企业NextCure、Akero Therapeutics、BridgeBio Pharma在纳斯达克上市,方达控股、翰森制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目前,高济医疗正处于并购投后整合期,每家连锁药店都拥有不同的管理方式,而高济医疗大规模并购的策略又让投后整合的难度远大于普通的企业并购。 

为消化这些并购来的药店,高济医疗建立了600多人的总部和四大区域管理平台,形成了从总部到区域平台再到地级市公司的三级管理架构。此外还搭建了300多人的技术团队,开发工具来管理、服务旗下药店。

高济科技CEO王岩在接受采访时称,“无论高济在项目公司中的股权比例如何,我们基于ERP系统构造的整体解决方案都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建构生态协同机制,提升其集采与物流效率,助力其实现绩效提升。”

2018年12月,高济医疗ERP两家试点业已完成上线切换,正处于磨合过程中。王岩把这一阶段比喻成螃蟹或蛇的蜕皮过程,“虽然这个磨合过程非常艰辛,使用者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学习与适应,项目组也要随时去修正系统中存在着的瑕疵,但只有蜕掉原来的旧壳之后,企业才能够具备实现更快更好成长的新能力基础。”

消化的过程似乎并不及预期。一位曾在高济医疗做品牌的工作人员曾告诉钛媒体,此前他的工作是帮助高济医疗的连锁药房做整体品牌梳理与规划,但直到离职前,该业务仍未落地。 

也有行业媒体发布文章《两年速成中国第一大连锁药店,高济医疗消化得了吗?》指出,被高济收购后控股的一家连锁药店的店长正准备离职,“我在这快1年的时间里,公司无序的管理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人浮于事,工资也不高,很难招到有经验的店员,而且员工流动率也较高。”

并购药房热潮褪去,竞争才算真正开始。除了完成自身内部的消化工作外,高济医疗还面对着同样手握大量资金的全亿健康、“严防死守”的四大上市连锁药房,以及阿里健康这类从医药电商向下渗透的互联网企业。

医药零售市场大变局

“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这几年,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没少在公开场合“告诫”同行。

2018年的一场医药零售峰会上,谢子龙和连锁药房“一心堂”董事长赵飚不约而同聊起了资本进入所带来的行业竞争加剧。 

两人提到的资本是指基石资本、高瓴资本、华泰系等VC/PE机构以及阿里健康等互联网企业,这类资本虽未在大会中现身,却仍被反复讨论,业内多聚焦于如何应对这类资本所带来的行业格局变化。

谢子龙坦言,“这次洗牌表面上推高了行业估值,但却导致了行业进入极其惨烈的竞争格局。” 

“洗牌”动作始于2016年。 

全亿健康于2016年4月成立,定位零售药店运营管理平台,计划打造集实体药房、药事服务、B2C、PBM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基石资本和弘毅资本为全亿健康提供数十亿元资金用于并购医药连锁企业,并购了江苏恒泰、温州一正药房、廊坊百和一笑堂等医药连锁企业。

一心堂、益丰、老百姓、大参林也在2017年加快并购动作。 

据中康资讯数据统计,2017年药品零售门店数量达到45万家,其中零售连锁药房超过50%。四大上市连锁药店在2017年发生的并购数为54家,涉及门店数量总计1471家。 
图表来自中康资讯

图表来自中康资讯

但2017年下半年,一心堂基本停止了收购动作。赵飚透露,“今年(2018)应该是故事的高峰期。”

2018年4月,益丰药房宣布拟以13.84亿元收购石家庄新兴药房86.31%股权,这一动作被认为是连锁药店最大一笔并购案。

益丰大药房董事长高毅在并购中发现,一些城市进入了焦灼状态,“我们在广州发现踏进了一个泥潭,两家上市公司,还有一家不怕死,结果三家都不赚钱。最后发现这个城市真的要拿下来只有两家收掉然后关掉30%,这个代价很大,我们很多城市遇到,收一家跟另外一家继续打下去。”

这种情况下,高毅判断,30%要死掉,还有50%是华丽转身,20%是要长期生存下去。

华丽转身的背景是,政策层面医保资质审核放开、医药分家、处方外流、两票制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进;市场中,消费升级、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需求激增。 

一面是政策与需求驱动下的市场扩容,一面却是中小型药店经营落后的现状,资本们嗅到了其中的机会。投资人与药店经营者们达成了共识,药品零售药店必须要向健康服务商转型,接下来的问题就只剩下一个:谁能完成这个目标?

钛媒体曾在《医药新零售该如何“新”》一文中曾提到,目前医药新零售存在两类参与者:向线下渗透的医药电商与寻求线上化的传统药房。

线下药房、医药电商、O2O送药这些业务模式实际上是药品售卖的不同手段,新零售则是这些业态的融合,为医药零售带来了“合纵连横”的可能。

以Walgreens(沃尔格林)为例,这家全美最大医药零售商起步于1901年的家庭作坊式小店,其2016年报显示,全美约有 76%的人生活在距Walgreens5 英里的地方,Walgreens结合了线下药店、店内诊所、网站、APP等多种渠道覆盖消费者。

根据公开资料,钛媒体付梦雯制图

这种全渠道模式带来的效益直接体现在客单价上:同时使用PC端和线下门店或者同时使用APP和线下门店购物的客单价,是仅在门店购物用户的3.5~4倍,而同时使用三种渠道用户的客单价是仅在门店购物用户的6倍。

药店是药品消费的第二大终端,仅次于医院。罗兰贝格调查显示,目前医院外的国内药品零售市场仍然掌握在线下药店,线上零售业务占比十分小。

图表来自罗兰贝格研究报告《零售药店行业发展策略指南》

预计到2020年,线下零售药店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5450亿元,比2016年增长63.47%。如果要在药品零售的增长中分一杯羹,线下药店渠道仍是关键一环,而投资或并购成为入场最快的方式。

为何互联网巨头要买药店?

2018年,阿里健康开始通过投资的方式布局连锁药房。相比于高济医疗的大举并购,阿里健康对于药店的投资更倾向于小比例占股。

阿里健康相继投资了安徽华人健康、山东漱玉平民、贵州一树、甘肃德生堂等区域龙头连锁药店,开展全面业务合作。

对于阿里健康而言,布局线下药房是为了补足其新零售战略的线下环节。(详细可查看钛媒体此前报道《详解阿里健康 2019 财报:阿里的“大健康生态”五年长成了什么样?》

2016年,阿里集团提出“新零售”战略布局,阿里健康也开始从医药电商转向医药新零售。在这场转型中,除了守住线上医药电商核心业务外,阿里健康通过战略投资药房+布局O2O送药服务两步走的方式布局线下医药零售。

2017财年,阿里健康牵头成立了“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与200多家线下连锁药店开展合作,并在2018年中旬加快了线下布局速度。

自2018年8月在杭州试点提供“24小时急送药”服务开始算起,不到一年时间,“30分钟送达、7*24小时送药”服务,已经在杭州的基础上拓展了北京、广州、深圳和武汉共5个城市;在全国105个城市推出“急送药”服务。

关于该业务未来展望,阿里健康2019财报中提到,

“将通过科技助力药店新零售,以智能柜机的辅助和推广为起点,在帮助线下药店降本增效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和沉淀消费者网上购药的心智,为更大的慢性病药品配送市场奠定基础。”

新零售布局为“处方药外流”做了铺垫。随著4+7带量采购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处方药外流”的速度正在加快,目前“处方药外流”机遇主要在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领域。

同样是在五年前布局医疗,腾讯的医疗版图中一直未出现药品这一关键环节。 

今年五月份,钛媒体在采访腾讯副总裁、腾讯医疗健康业务负责人丁珂时询问过“腾讯的医疗生态布局中是否会涉及到药品这一环?”

丁珂告诉钛媒体,“放到患者跟政府的角度来看,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但是因为事实上我们有非常多的合作伙伴,比如京东等,在医药电商领域,合作伙伴足以支撑我们的发展。”(详细可查看钛媒体文章《对话腾讯副总裁丁珂:商业不是腾讯医疗的第一步》

虽然腾讯投资高济医疗的消息并未得到确认,但对于腾讯而言,线下药房的价值更多是技术输出的场景,与阿里健康补足医药零售的版图思路有所不同。 

只不过,医药零售行业能否等到靴子落地?(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付梦雯)

本文系作者 付梦雯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