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杰/ 钛媒编辑】腾讯微博——一个为防守而生的产品——面对的不仅仅是来自整个行业(或者坦白地说是新浪微博)的挑战,它最需要的是在腾讯整个社交关系链条中寻求位置上的突破。
腾讯微博的用户数据从表面上看起来并不输于新浪微博。截至2012年底,腾讯微博用户已经突破5.4亿,日活跃账户数8100万(根据腾讯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同一观察时间点,新浪微博的数字分别是5.03亿和4620万。而鉴于其它微博平台的无力,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基本上只剩下了新浪和腾讯两家可以一争高下。
与腾讯系的其它产品一样,就推广程度以及拥有的资源而言,微博具有天生优势。与腾讯社交关系链的整合(据腾讯方面称,目前腾讯微博已与腾讯内部超过16个产品打通,特别是已经与QQ、微信等相融合),再加上强势的线上线下推广,一切可谓得天独厚。
同时,腾讯的产品和技术实力也不亚于新浪。前不久,腾讯微博发布新版,利用手中的产品和技术能力,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微频道”(分类浏览优质内容)、“微圈”(智能分组阅读)、“微热点”(实时获取微博热点信息)以及“微博管家”功能。
腾讯方面称,腾讯微博的数据挖掘精准度已经达到85%以上,具备了实现产品化数据挖掘的条件。腾讯比新浪微博运用数据的方式更加单纯,这些新产品的发布都是以改善用户使用体验为主。
总体来说,腾讯微博目前仍然以产品为导向,在几个重要的指标上也没有特别大的不足,完全可以与新浪共享这块市场蛋糕。这是现状。
不过,正如钛媒体此前刊文《腾讯微博,再见!》中所说的那样,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之间的较量,是一场“事业部”和“公司”之间的竞争。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微博在新浪公司中处于核心地位,新浪所有用户价值的构建和挖掘都以微博这一产品为核心;而腾讯微博是一个腾讯原有资源的受益者,它不是核心产品,只是腾讯生态链的一环。中心和一环,分食这个市场。
现状并不很糟糕,但未来确实有些难以看清楚。腾讯微博的问题在于,如何突破“非核心产品”的位置。
在桌面端,腾讯的生态核心是QQ,在移动端,腾讯的生态核心是微信。腾讯以QQ和微信为核心的整个生态已经建构完成,很难再竖立起微博的位置。马化腾早就说过,腾讯微博是一个为了防守而生的产品。他还曾说,微博要让位于微信。“为防守而生”、“非核心产品”,两个特性决定了,腾讯微博可以享用其生态链条带来的价值,但它的价值难以受到重视和深挖。
国内外的微博产品目前都没有被证明有效的商业模式,腾讯微博也不需要承担起赚钱的责任——腾讯微博的商业化步伐不会很快。但这种状况会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腾讯微博不会在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当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很容易变成新浪微博和Twitter的跟随者。
目前,腾讯微博的发展必须要符合整个生态的利益。即使短期内的激进可以使它与新浪分享这个市场,但长期来看,能否突破“非核心产品”这一尴尬位置,才决定着它的未来。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个人觉得,腾讯微博作为腾讯网媒事业群的唯一一个开放性关系链产品,也是唯一一个可以把各个媒体产品串联起来的产品,腾讯微博在腾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把腾讯微博定位为非核心产品,不太恰当。
个人认为,用户需求比商业需求重要得多,安心做产品,商业模式会自己生长。
二微的战略地位几乎是决定性的。
"国内外的微博产品目前都没有被证明有效的商业模式,腾讯微博也不需要承担起赚钱的责任——腾讯微博的商业化步伐不会很快。但这种状况会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腾讯微博不会在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当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很容易变成新浪微博和Twitter的跟随者。" 个人觉得,商业化和是否在产品形态中扮演积极角色直接没有必然联系。商业化并不是产品优化的原因。相反,正是因为没有进行商业化,才需要在产品上多下功夫,增强用户粘性,做好服务。否则流量不足,如何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