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雪颖,编辑:韩洪刚,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单身生活正成为一种主流。
民政局近期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4亿单身成年人,加起来比俄罗斯和英国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其中,有 7700万人处于独居状态,预计2021年将上升至9200万。
这也成了万亿级的商业机会。
一人宅推动了单身家电的火爆销售,在天猫上买迷你微波炉和迷你洗衣机的人数,去年一年增长了970%和630%,迷你语音智能音箱的销售增长量高达160倍。一个人吃饭让100克装的大米、200毫升的红酒迅速蹿红。一个人旅游,一个人看电影也是家常便饭,淘票票和灯塔专业版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将近3成的95后独自买电影票观影。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从把“单身经济”视为消费市场的金矿。在独居盛行的东京等大城市,大型商超萎缩,便利店却越来越多,一人食餐厅、迷你KTV、迷你家电、小户型公寓也更加普及。在中国,相似的事情也正在发生。
“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 如今,在这句哼唱单身人士的歌词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市场。
一、悦己、便捷、陪伴,一个人也不将就
“人穷尽一生追寻另一个人类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无法理解。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需他人陪伴。”
谢尔顿对霍尔德的结婚致词说出很多单身人士的心声,而且大把人是心甘情愿自己“单”下来的。
旧有的婚恋观正在被解构。随着女性在经济上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女人对于在外养家、回家全职保姆的情况愈加不满,而男人对于女方要做独立女性,还要逼着男人赚钱又顾家也颇多微词。
此外,掏空三代人的房价、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男女比例失调等宏观原因给也找到挚爱添加了阻力。
国金证券的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单身青年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其中互联网、汽车和房产行业是单身重镇。在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的单身青年,有40%是月光一族。总体85年至95年出生的单身人群中,52%的人群月收入在3,000~10,000元,新一线城市往下,部分单身青年的月度可支配收入在 2,000 到 5,000 元之间。
与其两个人将就,不如一个人乐活。在商业里,这直接促进了“悦己型消费”的走俏。
80后的付鹏在朋友们把孩子被笑称为“四脚吞金兽”时,已经背起了行囊,实施他环游世界的计划。而生活品质上,付鹏也活得很精致, 穿一身名牌喝下午茶,定期去健身房举铁,还会光临美容院做抗衰项目。
毕业两年的培培买了苹果最新款的手机,免息12个月毫无压力。她观察身边的已婚同事却多用着旧手机,赶不上电子产品的时髦:“他们都有家庭了,不像我没有负担。”
《中国单身报告》显示,在16个城市的1024个单身样本中,不经考虑购买奢侈品者占28.6%;16%的人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娱乐场所;31.6%的人每月最大开销为自我娱乐消费或聚会等社交消费,这三项指标均高于已婚人士。
“想当个追风少年,一直浪下去。”享受着商业世界的便利,高举着“婚姻制度终将瓦解”的现代人怀疑着婚姻的终极意义,虽然代际之间的冲突依旧激烈,上一辈人认为单身是种病,这一辈的年轻人许多已放弃治疗。
除了花钱悦己,花钱偷懒是“单身经济”的另一个关键词。
“生活996,别说恋爱,回家连刷牙的力气都没了。” 李璟道出了心声。
忙碌成为了一种常态,研究员戴马斯克2014的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把工作当做情感寄托,他们不寻找生活伴侣,也不投入精力在家庭中。职场上的“被需要感”使得人们忙碌起来,寄托意义的追求。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一项调查显示,魔都青年(15~34周岁)用于线下社会交往的时间,每天平均仅有16分钟。
生活可以被商业包办,只要努力赚钱再按下手机,人们就能被照顾妥帖,但孤独感还是会不请自来。
“顺风顺水的时候觉得无往而不胜,脆弱的时候也想有个伴。”
孙莉是千万大城市白领中的一个,她虽这么想,却直言陪伴不易。编剧野木亚纪子如此形容:“我们每天都被掩埋在日常生活当中,即便遇到浪漫也只是碎片的瞬间而已,随着年纪越大,喜欢上别人这件事也会越来越难。”
单身孤独怎么办?花钱!
陪聊天、陪打游戏、陪说晚安、陪吃饭,各类服务层出不穷。当孤单成为城市的背景音乐,有人在这律动里嗅到了商机。
二、万亿单身市场
“单身经济”最早由经济学家麦卡锡在2001年的《经济学人》中提出,起初这一概念只针对“单身女子”,认为“独身且收入不菲的单身女性是广告、娱乐等行业最理想的顾客”。
涵盖数亿消费者的万亿级“单身经济”市场里,吃、穿、住、行、玩,每一个细分赛道都蕴含千亿级规模的大机会。
一个人吃火锅就能催生一个百亿的市场,去年一年,速食小火锅购买人数同比增加了208%,海底捞、自嗨锅、莫小仙等品牌纷纷加入争夺战。
线上的一人份套餐稀松平常,下线也开始推进一人食。今年2月份,中国武汉开了一家火锅店,吃客有属于自己单独的小隔间,一个人吃火锅也不会遭遇尴尬,如果想以吃会友,就可以打开桌子上的特殊开关,如果对方也如此,就可以有一段和陌生人的邂逅,边吃火锅边认识一个新人。
常去日韩的吃客大概对此类的一人食小店不会感到陌生,在日韩很多料理店都设置了单间、隔断、单人桌等,而呷哺呷哺、禾绿回转寿司这一类单身友好型餐馆也逐渐普遍起来。
同时,单身人士除了撑起了外卖的半边天,还促进着离家近、品控高的便利店高速增长。《2018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增速达31%,2017年增速达23%,市场销售额达1905亿元,有超过10万家门店,店铺增长率达13%。
无暇生活也找不到人逛街,没关系,衣服搭配好了给你往家里寄。创业公司锦衣盒提供99元终身会员服务,每个月寄送3套搭配好的衣服给你,还附赠穿搭信,喜欢就买,不喜欢免费退回。瞄准服装订阅的创业公司不只一家,从定位男妆的垂衣,定位童装的小鹿森林,从女装切入的TheLook、Soda造型、秘盒幻想曲、Abox壹盒等。
不仅是吃,居住上也单身友好型起来。
孤独经济白皮书显示,40平左右的小户型成为房地产商专为年轻人推出的单身公寓。 日本Spilytus公司在寸土寸金的东京还推出了“超迷你”公寓,公寓一般不足10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组合厨卫、水电煤、网络、冰箱、彩电、门禁监视触控屏等一应俱全。也有物业来清扫和管理。租金折合人民币在5000元左右,很受年轻人欢迎,入住率超过90%。
深圳有商家推出了类似的超小号户型,宣传页上介绍着6平米精装的极致小户,一口价88万进行促销。
如果连一人居的房子也买不起,那么,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今年七夕一个人在携程上报团旅游的人比去年增长了48%,独自旅行的游客占到了9%,只比情侣旅行的少一个百分点。如果连旅行也费力,那么迷你KTV还在,一个人想唱就唱,唱得再响亮也不会尴尬。
众多和单身经济相关的赛道里,宠物行业成为了已然崛起的新风口。
养宠圈里流传着美国史塔克的一句话:养狗,是唯一一种能用金钱买到的爱。养宠人群中,未婚人士占比41.4%,其中单身人群中有超过一半把宠物当做缓解孤独感的亲人。
找个恋人来爱不容易,猫狗双全成为了不少人的新理想。单身和老龄化的演变推动了宠物行业,《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宠物市场规模达到2024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
宠物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产业链,覆盖宠物从生到死的全过程,上游包括宠护饲养、食品、日用品,下游有宠物医疗、美容、培训和保险等板块,其中宠物食品和宠物医疗是最大的两个板块。
给宠物看病是公认的不便宜,据悉,某宠物医院单次核磁共振的价格在3000左右,而在省级医院人体核磁共振的价格平均只有1000左右。但给“亲人”花钱,养宠人士普遍舍得,18年猫狗主人人均单只宠物年消费金额为超过5000元,较2017年增长16%,平均每月超过400元。
主流资本也投了大笔的钱在宠物行业,其中高瓴资本所持的宠物相关企业的股权就超过一百家,囊括了全产业链的项目。2017年,高瓴资本与红杉资本共同投资了兽医在线药店和家庭送货服务的公司Vet First Choice,两年后,该公司在纳斯达克敲钟,市值达45亿美元。
商业为单身者赋能,让一个人也生活得体面。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提到:“大规模的城市化容纳了丰富多样的价值观,让那些某个方面的自我在‘村落社会’中受到监控、压抑的人,重新实现这方面的自我。而城市多元化的布局与设施,从健身房、咖啡馆,到酒吧、餐馆、俱乐部等,也为持不同价值观的独居人士找到团队和集体,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商业社会越发达,个体越无需靠人际关系生存。这在带来自由的同时,也进一步敲碎了婚姻、家庭的物质基石。
德国的独身人口达到54%,日本超过30岁的未婚男性为47.1%,16岁以上美国人50.2%是单身,日韩、北美、西欧也都在面临结婚率、生育率走低的单身时代。
换句话说,社会在不可逆的原子化。
早在一个世纪前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就预言:“城市居民长期处于紧张刺激和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导致居民逐渐缺乏激情、过分理智、高度专业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原子化。”
对于2.4亿“原子”们来说,商业带给了人多元选择的经济基础,让单身成为一种有尊严感的生活方式。但毕竟,商业能买到便捷,却不能买断孤独。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钛媒体很喜欢研究单身经济
真是勉为其难的单身经济 独善其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