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雅各布
这篇文章说人口结构,膨胀了,我竟然敢说这么大的话题。
但我还是有节制的,我不敢说题材类型的、不敢说投资风向标、更不敢说直接融资市场里的商业趋势。
毕竟毒鸡汤害人,给鸡汤不给勺的更害人。
今天这个话题,光是准备数据,确定准确性,就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我敢肯定,但凡你曾在这个领域有过深入研究,必定收获良多,尤其是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时候。
01、“金字塔”结构向“花瓶”结构的转变
20世纪,中国人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再加上医疗技术还停留在国际中等水平,国民寿命都不会很长,但是新生儿却很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实行人口计划生育,1982年正式写入宪法,这段期间人口增速放缓,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国民平均寿命不断提升。
按每10年为区间,从2005年-2035年间,把我国人口按性别(男蓝女红)、年龄段通过图表记录下来,将会如下图所示:
▲ 2005、2015、2025、2035人口结构
不难发现,我国人口正从类金字塔型的结构向花瓶型的结构转变。如果没有战争和大面积疾病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2035年的人口结构预测结论基本就地坐实了。
下面我画了两条红线,称之为劳动力红线,在两条红线内年龄阶段的人口,就是我国的全部劳动力了,对比一下你就发现,左多右少。
▲ 2015、2035人口结构
在2015年的时候:
社会劳动力8.89亿人(在职),占比64.9%
需抚养人群3.02亿(少年儿童),占比22.1%
需赡养人群1.82亿(老年人),占比13.1%
在2035年的时候:
社会劳动力7.60亿人(在职),占比52.4%
需抚养人群2.77亿(少年儿童),占比18.6%
需赡养人群4.21亿(老年人),占比28.9%
而2035年的总人口,预计比2015年时增长了5.8%,其中需赡养人群占比20年间增长了120.61%,一倍有多。
而需抚养人群占比20年间却减少了15.8%,劳动力占比也减少了19.3%.
大家都知道,这社会之所以能运转起来,是靠我们创造的价值换来了货币,然后用货币去消费他人创造出来的价值,也就是价值互换。
在划分人口结构的时候,为什么要单独把劳动力划分出来?那是因为只有劳动力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在消费价值,而抚养人群和赡养人群都只是在消费价值。
因为有了少年儿童和老人,所以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不仅仅只是满足自我的价值消费,还要去满足儿童和老人的价值消费。
所以这个关系要动态平衡,社会才能稳定下来,也就是:
劳动力创造价值 = 劳动力消费价值 + 儿童消费价值 + 老年人消费价值
我们来算一笔账:
如果我们设2015年间,劳动力的消费价值为A、儿童的消费价值为B、老年人的消费价值为C,那么:
单个劳动力创造价值
= (A*64.9%+B*22.1%+C*13.1%)/64.9%
你能发现,这等式和总人口无关,只和占比和对应群体的消费价值有关,等式化到最简的时候,就是这样子:
2015年单个劳动力需创造价值S1:
S1 = A+B*0.34+C*0.2
2035年单个劳动力需创造价值S2:
S2 = A+B*0.35+C*0.55
从等式上你能发现,假设20年间,A、B、C无明显提升,2035年单个劳动力创造的价值的增量,全部来自于老年人消费价值的提升。
现实中,A、B、C不可能没有提升,且很大可能是稳步提升,所以这部分老年人消费价值的提升也会呈指数级增长。
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个情况,现在就需要定位出这群人,按照上面的数据推演,在1961-1982年间出生的这部分人,就是我们的目标人群。
我称之为老年人市场的增量用户,这部分大概有多少呢?4.22亿。
02、“留守”的劳动力,被迫要做“精锐部队”
老年人的年龄定义可能会被推后,法定退休的年龄也可能会顺延,人均的退休金也只能随之减少。
从整体上来看,社会的总需求量每年都有微小增加,工作的人少了,创造价值的人少了,但是消费的人却有增无减,那怎么办?
这个时候,只能够让创造价值的人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才能维系社会的动态平衡了。
但我们这些做产品的人都知道,人虽然是最不可控的动物,但有时候,人却是最“乖”的个体,因为他们总是会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去发展。
就像上面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人均创造的单位价值,要在20年间得到很大的提升,就需要不断学习、接受二次教育、刻意练习等。
这是最快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可是,他们真的会这么做?他们会为了这个崇高的社会目标去“奋发图强”吗?似乎不可能,有也只是少数人的行为,大多数人都是无动于衷的,尽管这个变化是个客观事实。
慢慢,因为市场需求的膨胀(人口增长),社会供给的迅速萎缩(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人力资本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大家的收入会出现可预见性的提升。
但请注意,这不是因为你个人生产率的提升而变得更值钱了,而是因为市场的供不应求,货币出现了短暂性的贬值。
尽管是这样,但由于物价的提升、需抚养和需赡养人群占比的增大。看起来到手很高的工资,迅速又被生活上这些那些的消费开支给瓜分掉了。
也就是说,为了生活,你将会越来越忙,除非你的工作,自带市场杠杆。
而个人能力的综合提升,绝对是关键中的关键,在这个时代更是显得额外珍稀。
03、4亿人集体性“出走”,留下了什么?
反观,那4.22亿的“出走”人群,他们职业的黄金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几十年,他们大多数有退休保障、有储蓄、有房子、子女长大,也没有牵挂。
如果自己或者子女不作死的话,基本上都是安全边际很高的生活水准,尤其是一二线城市。
由于他们的子女大多为这20年间主要的劳动力,忙碌是他们的代名词,所以他们也只能把时间寄托在别的区域。
例如消费、例如投资。
这群出走的老年人群有个很明显的特点,他们的信息流,日常的消费价值,几乎都是沿着社交关系去分发的,极少数是主动获取。
也就意味这他们的消费单元,至少是以团体来进行的。和90后出生强调个性的人群不同,他们更热衷于结伴而行、团结就是力量、好事要成双,这也是为什么广场舞能在短时间内兴起。
在日常消费领域,以团体为单位的消费单元,就是重点的增量单元:
老年课程、团体旅游、同学聚会甚至是陪聊解闷类的,都是炙手可热的增长项目,这可比互联网企业里面常常吆喝着做增长黑客的迭代可靠多了。
除了以上这些,老年人金融需求也是被忽略的,从过往的数据可知,老年人一向对固收类的金融产品情有独钟,对风险具有天然的厌恶性。
从而导致我国的一些固收类资产,有超配的可能,随之有可能降低固收类投资品种的收益,失去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由于正规的金融机构一直没有重视老年人的金融需求,这部分需求旺盛,却无处安放,导致市面上一些不正规的固收类资产去获得了市场。
就像众多暴雷的P2P公司中,很多都是老年投资者,这也是市场的悲哀。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客观的、可预测的、并且人口偏好的变化也会随着人口结构的调整而调整。这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也隐藏着下一个时代的危机。
但有“危”,才有“机”。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给鸡汤为什么一定要勺,直接端着碗喝不就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