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暴涨300%,这场疫情能拯救生鲜电商吗?

疫情笼罩的春节,商业格局悄然改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新商业要参(ID:xinshangye2016),作者 | 黄晓军

疫情笼罩的春节,商业格局悄然改变。

2019年末,生鲜电商苟延残喘,满眼尽是关店、倒闭、融资难。转瞬之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压得餐饮、百货等行业皆呼“挺不过3个月”,生鲜电商却逆势上扬。

行业部分数据如下:

1、春节期间,盒马每日到货约30吨蔬菜,是平时的3倍还多。

2、除夕至初四,每日优鲜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321%,春节7天总销量突破4000万件。

3、大年三十,叮咚买菜订单量月环比增长300%;近期整体订单量增加约80%,客单价增加约70%。

须知,这个行业历来流行另一组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

即这个2020年将达到3319.7亿元规模的市场,其实只有1%的企业实现盈利,4%盈亏持平;剩下88%的企业经营亏损,7%巨额亏损。

一个亏损面达到95%的行业,是否真能借助这场疫情起死回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当前生鲜电商的短暂增长,到底源于什么?

第二,订单激增,本质上考验着生鲜电商哪些能力?

第三,这场疫情到底会不会是生鲜电商的拐点?

超300%的增长,生鲜电商到底凭什么

2019年末,一只蝙蝠扇了扇它的翅膀。谁知晓,远在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里,就出现了它携带的病毒。通过预计30亿人次的春运流动量,这株病毒更是被高铁、飞机、汽车带到了全国各地。

生鲜电商暴涨,也来源于这场“蝙蝠效应”。

所有人都被疫情堵在了家里。他们不敢上街买奶茶、不敢到茶馆打麻将,更不敢到嘈杂的菜市场买菜选水果。

城市摁下了暂停键,一切归于静止。在那些空无一人得略显陌生的大街上,偶尔穿梭的小电动车成为了高楼里居民的补给运输员。

一袋米、一把面甚至一根胡萝卜,都是由这些身着黄色、蓝色工装的配送员送货上门。而能够让用户们提出这些需求的界面,就在生鲜电商App上。

在疫情确诊病例超400例的重庆,一位李姓年轻妈妈就表示:根本不敢出门,都是在盒马和永辉生活等App上抢菜。但由于每天都起得晚,想吃到好点的叶子菜,已经不容易抢到。

需求量的暴涨,当然会助长生鲜电商销量的暴涨。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的销售量,都在这个春节期间增长了至少300%。

不止如此,诸多此前知名度稍逊前三者的生鲜电商App,也受到用户的热捧。以成立于2012年的食行生鲜App为例,这个采用“预订制”模式的生鲜服务App,早于1月27日就迎来了快速增长的下载量。

七麦数据显示,食行生鲜App目前搜索指数超过了6700,下载量已跻身美食佳饮免费榜Top20。

问题在于:疫情过后的生鲜电商会保持这样的优势吗?

显然,到时候摘掉口罩的居民们会和以往一样,他们更乐于自己到菜市场挑挑拣拣。而更多年轻上班族,或许会忘记在家煮饭的幸福日子,每次下班依旧在楼下的餐馆解决。

生鲜电商的现在,似乎并非源自其自身的竞争力,而是暂时没有竞争。在短暂的黑天鹅影响下,直接对手如菜市场、餐厅等,没有对生鲜电商构成威胁。

一旦这些对手返回,生鲜电商还会好吗?

激增的需求下,生鲜电商还有哪些不足

超过平时300%的销售量,预示着街道上的配送小哥需要实现超300%的配送量,上游的采购员需要实现超300%的采购量。

整个过程,考验着物流运输的协调、仓储冷冻的协调,以及接单人员、分拣人员、打包人员、配送人员的效率提升。

最先表现出来的,是工作人员的缺口。

有网友发现,目前盒马鲜生订购商品时,会出现配送小哥预约满了的提示。而永辉生活App,也将送达时间从以往的30分钟,调整到了90分钟。

鉴于是短暂的涨势,招聘员工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日前,盒马鲜生一则“租赁”员工的消息刷爆朋友圈。

人们感叹,海底捞亏7亿、西贝莜面村撑不过3个月引热议,没想到被盒马鲜生解了燃眉之急。

据亿欧网报道,目前57度湘、茶颜悦色、蜀大侠、望湘园等著名餐饮企业已与盒马达成合作,将共计支援盒马500多名员工。而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也表示,公司将有1000多名上海员工站上盒马的临时岗位。

人们看不到的问题,是供应链的烦恼。

供应链问题,是整个生鲜电商行业最大的问题。早在2016年,我曾讲过:

同其他电商行业不同,生鲜电商的症结,在于如何让非标品标准化。在资源分布式管理的趋势下,蔬菜、水果却依然难以成为相对统一的商品。它们从生产开始就难于把控,就算是同一棵树上的苹果,也各有不同;储存、运输、品控也比普通商品难度更高,每一环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个性化成本。

——《爱果主义:最轻重公司》,黄晓军,《商界评论》2016.9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其实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水果批发商——金果源。通过以往大货模式夯实基础,金果源在泰国、智利等多地自建水果园区,输出种植技术,对上游土地培育、种植、采购都牢牢掌控。

就连运输车辆、城市仓储都是自建自营。作为风口行业的创业切入口,生鲜电商平台显然没有如此豪。

这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市场需求增长300%,采购量增加,物流运输增多,冷链仓储进出往来频次更多——所有带来的问题就是,损耗更大。

赢商网在“2018年生鲜零售市场现状调查”中统计,这个行业各环节跑下来,普片损耗率将达到30%。

这意味,进货1000万元的货物,只有700万销售出去了。这不只是企业巨大的成本消耗,也是全社会巨大的资源浪费。

供应链决定生鲜电商的生死。

这场疫情能让亏损95%的生鲜电商翻身吗?

很显然,疫情不能让生鲜电商逃离生死局的命运。但在疫情中巨大的订单压力下,谁能解决供应链损耗问题,谁就可能跻身那盈利的1%。

Trustdata数据显示,2019年10月,每日优鲜App月活超过1000万,并在北上广深等地拥有了近60%的应用用户。

这个生鲜电商平台是如何解决损耗的?前置仓模式。

每日优鲜率先在各个城市甚至社区建立前置仓,它们距离用户1-3公里,能保证配送人员在1小时内直接送货上门。

这与原来的生鲜行业有何不同?此前,平台采购商品储存在武汉、成都、郑州这种交通枢纽城市,用户下单之后就会寄送到当地,然后有快递员送货上门。

这个过程跑下来,物流成本大概是30元,多的可能占到公司销售成本的30%-40%。

前置仓模式则取消大仓储,直接送货社区门店。这样一来,商品少了几个环节的搬运和冷链运输。2019年5月,每日优鲜数据显示,其平均损耗率低于1%,库存周转天数为2天,毛利率长期维持在20%。

前置仓曾一度受到整个生鲜行业的热捧,直到盒马鲜生侯毅的质疑。

侯毅曾亲自操盘80家盒马小站(前置仓),显然效果并不理想。基于这80个前置仓的表现,侯毅曾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论证了这个“伪命题”。

第一,客单价上不去

在社区的前置仓,即使深入到社区末端用户身边,但始终店面有限、SKU有限、数量有限。

目前,很多平台客单价看似很高,其实是使用了满减、抵用券等营销补贴形式。这些凑单活动,势必会拉低购买频次,这对于社区店本就不利。

第二,损耗率下不来。

买菜其实都有“饭点效应”。生鲜电商下单高峰期,集中在18点左右,就像外卖集中在12点前后一样。

这就比较考验前置仓的备货计划能力。备货多了,18点之后损耗太大;备货少了,18店之前缺货率高。而侯毅特别指出,“那些前置仓模式的生鲜平台,通过把商品和物流推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损耗,带来账面上的低损耗率,其实并没有终极解决问题。”

第三,毛利率不保证。

前置仓售卖的SKU,是平价且最初级的农产品,和农贸菜市场一样。而透明的渠道价格对比,已经将各个前置仓玩家的采购成本和毛利率摆了出来。

区别于农贸菜市场的是,前置仓万家还喜欢补贴用户甚至打价格战。这种情况下还能保证单笔订单履约毛利为正,那只能说明会计没有把物流加工成本核算在内。

招商证券报告显示,2014-2015年,生鲜电商市场迎来高速发展;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数量达到4000家。但这么多年来,生鲜电商依旧连年上演着生死局。

追究其根本,生鲜电商的发展史上并不是却一场瘟疫,而是没有从底层逻辑上解决损耗的问题。

这也回答了最开始的问题:这场疫情无法挽救生鲜电商,这个亏损面达到95%的行业没有特效药。(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深氪新消费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