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可以做微商,但旅游业必须炼“内功”了

旅游一直是一个刚需市场,它并没有消失、只是被迫延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懂懂笔记

 “之前的副业现在变成主业了,在朋友圈卖点儿电动口罩、体温枪、消毒酒精什么的。”

在和一位做导游的朋友聊天时,她这样形容自己从一月底到现在的状况。

进入3月,不少远程办公的公司都恢复办公了。对于很多人而言,回到办公室的感觉,才真正有了那种上班的滋味。但也有些人,上班的情况就像那句玩笑话一样,“等我想回去上班时,发现公司没了。”

上周末,旅游行业发生的大事莫过于媒体爆出百程旅行网发布内部信,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资金不能维系公司继续运转,决定关闭公司并启动清算准备。百程旅行网事后否认了破产清算,但作为一家阿里投资的新三板上市企业,这个消息对整个行业带来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

无论百城旅行网的境况与疫情有多大关联,谁也不会否认这次黑天鹅事件对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冲击。

“非常”长假带来的巨大影响

对于我的那位导游朋友而言,在朋友圈做微商是一种暂渡难关的手段,而全国近80万名持证导游(30%为签约导游、70%为社会导游)所面临的困境,很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再扩大范围来看,对于国内近3000万旅游业直接就业群体而言,目前最为期待的则是景气的尽快恢复,以及如何迎接未来几个月开始的这个不同寻常的“旅游旺季”。

2020年的春节,国内旅游业遭遇的这只“黑天鹅”过于突然。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综合预判,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预计能够达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而早先时候携程发布的《2020春节“中国人旅游过年”预测报告》显示,在一切如常的情况下,2020年春节或将有4.5亿人次出游。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1月26日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也直接宣告了旅行社和导游行业漫长假期的开始。

崔先生是辽宁沈阳一家地接社的导游,公司以前主营土耳其、希腊等热门旅游地的接待、服务。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显然是崔先生从业以来最清闲的一段时光。直到3月1日,他依然没回公司上班(并非不愿意回去,而是公司还没恢复营业)。

作为国内疫情防控较好的省份,辽宁的生产生活已经基本恢复。不过,当路边烤肉店都纷纷开业后,很多旅游业者依然还在“放假”。

崔先生表示:“现在出境签证基本都停了,好像就剩下泰国和马来西亚还行,对于我们旅行社来说,几乎没有可以做的业务了。”

公司不开门,崔先生只能赋闲在家,他透露现在每天除了偶尔转发一下公司群里的宣传海报,做的最多的就是和朋友一起打打war3消磨时间。

崔先生的朋友圈

“旅游行业有非常明显的淡旺季,春节就是其中最大的旺季,好的时候组团社那边能分几百个团吧。“谈起往年的战绩,崔先生感慨道,“今年春节之前其实订单很多,但后来几乎都取消了。年后这段时间本就是淡季,现在这情况更没有人出国旅游了。”从理论上来说,出门旅游还有自由行这一可行方式,“可现在谁敢去啊,国外签证都办不了,国内换个地方都得先隔离14天。”

游客减少,旅行社先受到影响,接下来则是酒店、景区、OTA平台的连锁反应。

根据途牛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21日至2月2日,共协商资源端各类更改动作约50万次;另外,携程网协商资源端发生的各类更改动作,也超过了50万次。

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分别负增长56%和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分别负增长69%和20.6%,全年减收1.18万亿元。

显然,景气恢复之前,很多旅游从业人员仍要扛过最后的艰难时刻。

副业做成主业的导游们

就像崔先生说的那样,现在整个旅游市场从理论上来看,就只剩下自由行还有机会。目前,全国各大景区也在陆续重新恢复营业。近日在网上还出现了一些著名景点游客排队的场景。

但考虑到现实情况,这样的景象依然是少数。特别是“排队视频”引起争议之后,部分景区为了限制人流量也迅速做出了调整。

至少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无论境内还是境外旅游,在组团游停摆的情况下,众多导游仍将是“待命”状态。

前述那位导游朋友小李,本职工作是某国企旅行社的签约专职导游,平时主要带韩国和东南亚的旅行团。据她透露,往年平均每个月会有20多天在国外,因为自己主要带出境团,基本工资加上其他收入每个月能有个一万多元。

这段时间由于工作被迫按下暂停键,小李的收入大幅压缩,于是开始做起了微商的小生意。她之前因为做些代购的业务,所以加了2000多微信好友,如今这些“好友”成为她最大的财富。最近一个月,小李索性在家做起了朋友圈生意。

“突然间发现没事干了,总不能一直在家呆着,总得找点儿事做。虽然之前代购的活干不了,但朋友圈卖些东西还是可以的。其实我也算不上真正的微商,也不囤货,单纯的就是帮朋友在朋友圈打打广告,自己赚点儿提成。”小李表示,目前电动口罩、洗手液、消毒酒精还都算硬通货,“这段时间卖得还不错,也算赚了点生活费,当做补贴家用吧。”

小李表示,基本上认识的同行都在做一些副业,“大家都是在尽全力找事情做,我感觉基本上都是在通过微信卖东西,毕竟导游的微信里都有很多好友和微信群,算是积累下来的一些优势吧。有卖化妆品的、卖水果的,甚至有个同事正在弄什么数字货币。”

将副业做成了主业,自然只是暂时的,未来几个月后如果能够正常恢复运营,导游行业会立刻进入正轨。

对于未来几个月后前景,小李坦言依旧心里没底儿,表示会和其他同事一样继续等下去。“只能等全面恢复了,现在没什么办法。我倒是不担心公司会坚持不下去,好歹也是个国企。最坏的结果,就是我和几个同事已经做好歇半年的准备了。”

迎接“春天“之前的必要功课

旅游行业受到冲击,从业者生活遇到坎坷,他们在期待“春天“到来的同时不仅在忙于自救,也有一些人在进行未雨绸缪的准备。

一位专做华东地区精品团的旅行社负责人表示:疫情过后,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整个旅游市场会迎来一轮报复性的增长。如何在这股压抑数月的报复性市场增长中分得更多“蛋糕”,是很多旅行社正在思考的问题,“我觉得一是看行业参与者在此之前做了哪些充分准备,二是要看大家对未来旅游行业的变化做了哪些新的调整。”

景气的恢复,可能会在今年十一长假之后,甚至会是明年的上半年才会到来。在这个漫长的静候期,旅游市场的参与者如何应对变局?

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懂懂笔记,他们根据2003年SARS疫情结束后的市场状况做了分析,结论是恢复期会在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行业洗牌和淘汰会加速,但供给侧质量会有更为明显的提升。他以国泰君安证券当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深度复盘2003年SARS》为例,表示2003年7月初旅游市场全面恢复正常后,只在十一期间出现了较大反弹下(客流增速、旅游总收入环比增长分别为11.5%和13.07%)。直到2004年春节期间,市场才迎来了报复性增长。“但是很多抗风险能力小的酒旅企业、旅行社出局,也让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经营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根据近期中国旅游研究院面向旅游供给侧的专项调研数据显示,对于未来市场恢复的预判,有26%的调查对象认为疫后会迅速恢复,66%认为会延迟1~3个月恢复;另外有70%的调查对象表示疫情结束后即全力开展市场促销,全面恢复生产经营。

目前部分机构积极采取的应对办法,就是“用户身体走不出们,那就让他们的心先走出去”。可以看到,近期国内很多景区、博物馆都在线上开展了相应的直播和云端游览模式,帮助宅在家中无法出游的游客来一场“云旅游”。

其中,不乏西藏布达拉宫以及各大省级博物馆等重量级的旅游景点。布达拉宫首次的线上直播,就吸引了超过100万人在线观看。据不完整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000家景区先后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其中,部分公园、景区及国内大型旅行社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通了自己的频道,相当一部分优质短视频内容更是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用户反馈。

而地区性的旅行社也同样在发力线上的推广,只是这些区域性的旅行社更聚焦本地用户,以及公司员工所掌握的私域流量。类似崔先生这样,每天的朋友圈和好友群里转发公司的各种宣传海报就是典型例子。

可以看到,在一条条直播弹幕和短视频点赞的背后,都是一颗颗(游客)躁动的心。这些手机屏幕中展现出来的画面,也将在“特殊时期”给每一位参加云旅游的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待疫情散去,今天打下的基础或许就是他们未来的首选。

【结束语】

根据携程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疫情过后,85%的用户仍会继续今年的旅行计划。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旅游一直是一个刚需市场,它并没有消失、只是被迫延迟。而这份长达数月的推延,考验的正是整个旅游行业的耐力。一位导游,一位民宿业主,一家旅店,一众旅行社和OTA平台,都在“活下去”的信念中咬牙坚持。最重要的是,只有在谷底时未雨绸缪,才能在报复性增长期到来之时,拿到更多的机会。

本文系作者 懂懂笔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