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梁建章 黄文政
中国近期的防疫工作重点,已经从国内防控转向防止疫情境外输入。包括在国与国之间的入境限制方面,国际形势也从“外国限制中国人入境”变成了“中国限制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入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海外华人或中国留学生回国躲避疫情的新闻,有时会在网上引发诸如“千里投毒”之类的负面评价。我们认为,海外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在此时选择回国,首先必须遵守当地政府关于防控疫情的各项规定。而在坚守这个底线的基础上,国人不应当对他们报以敌视和排斥的态度,正如一个多月前我们不应当仇视或者歧视湖北同胞那样。在整个人类都面临巨大危机的特殊时刻,我们更加需要坚持全球合作而非盲目排外。
实际上,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出现了各种阴谋论或者排外言论。比如在国内疫情爆发初期,有些人热衷于传播一种论调,坚称新冠病毒是针对华人或东亚人的基因武器。由于当时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国(尤其是湖北武汉),极少其他国家的人感染这种病毒,所以这种“阴谋论”一时间居然颇有市场,不少人将其当成真相到处转发。然而一个多月过后,随着疫情在欧美逐渐蔓延,这种“阴谋论”应当走向烟消云散。
当然,传播阴谋论和排外情绪的绝不只是少数中国网民。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把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对此表示:病毒没有国界,不区分种族肤色和财富。就好像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始于北美,但人们也没把它称作北美流感那样。
由此可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我们都需要警惕这种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外国人的排外倾向。病毒没有国界,也没有种族和意识形态。抵御病毒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在各国之间实现通力合作。
在这场斗争中,中国一直保持与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的沟通协调,积极与各国分享和交流抗疫经验,向有需要的国家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向国际社会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各方开展科技合作。以下这些已经实施和将要实施的工作,代表了中国率先开展防疫全球合作的决心和态度,将在全球疫情防控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和治疗经验的全球分享
新冠疫情发生初期,湖北省和武汉市卫健委在疫情防控方面存在着不少失误,但后来在中央及时介入之后,中国立即向包括世卫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性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通报了疫情信息,在确定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后,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了病毒全基因序列、引物和探针,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与世卫组织、东盟、欧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美国等相关国家通过专家研讨和远程会议等多种方式开展了20多次技术交流,及时分享了中国有关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疗等防控经验和方案。
1月29日,国际知名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武汉疫情的论文,不仅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在去年12月中旬就已经开始人传人,而且还透露出早在1月11日的时候,武汉的病例人数就已经有200多人。这篇由中国疾控中心、湖北省疾控中心、香港大学等多个单位机构的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根据后来的确诊病例数据对疫情前期的发展进行“倒推”或“追溯”研究。当时网上一度出现对该论文的质疑声音,怀疑作者为抢发论文而在疫情初期隐瞒了这些信息,导致公众误判。实际上,这种质疑完全是颠倒黑白。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加强信息的分享尤其国际分享显然意义重大。这篇发表于1月下旬的国际论文,基于当时已经上报和分享的数据后进行撰写,和国内在去年12月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毫无因果关系。
实际上,这些论文的及时发表,有利于引起国际社会对此的重视并制定相应措施。最近一段时间里,随着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巨大成效之后,马上毫无保留地将抗疫经验分享给世界,尽量帮助其他国家不必“从零开始”。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在宣布新冠肺炎具有“大流行”特征后不久,3月12日就在北京召开了一场面向约60个国家及世界组织的“中国经验”通报会。
二、共同研发疫苗和特效药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能研制出对症治疗的特效药和疫苗,就有望彻底根治新冠疫情。在这方面,世界范围内最近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在特效药方面,比较突出的是美国吉利德科技公司研发的瑞德西韦,使用瑞德西韦药物在日本治疗14名美国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试验有了初步结果,大部分患者已经康复。虽然验证有效性最终要等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结果,但是出于救治病人的紧迫需要,吉利德公司已经在中国申请相关专利,未来有望及时生产以支援中国和其他国家。
在疫苗研发方面,3月16日,由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所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这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疫苗。而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在同一天宣布,美国研发的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当天开始进行第一阶段临床试验,首位入组志愿者已接受试验性疫苗注射。除了中国和美国以外,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国都在紧锣密鼓研发疫苗,一场和病毒赛跑的疫苗研发竞赛,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可以说,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当务之急。而在疫苗以及特效药的研制过程中,离不开全球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全球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对近期医疗方案的改进和有效疫苗的推出会具有更大的信心。
三、物资和人员支援
在中国疫情爆发初期,国内口罩极度紧缺,广大的海外华人纷纷在当地购买口罩寄回国内,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政府也向中国赠送了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其中,日本向中国捐赠口罩和防护用品的纸箱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汉字诗句,当时曾令无数国人为之感叹。
然而,进入3月份后,在中国多省份实现疫情0新增的同时,境外确诊人数迅速超过国内,闹“口罩荒”的国家开始增多。在这种新情况下,换成了中国开始向外国捐赠口罩。比如,3月18日,携程集团宣布,近日采购医用标准口罩100万枚,捐赠给日本、韩国、意大利等10国,为当地抗疫增添助力。又如,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将向非洲54国捐赠口罩、防护服、防护面罩及检测试剂盒。这些捐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物资价值本身,更是代表了中国企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帮助其他国家共渡难关的友善态度。
而在政府层面,中国近期不断派出医疗专家组前往疫情严重的国家协助防控工作。3月12日,由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红十字会共同组建的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9人,携31吨医疗物资抵达罗马,驰援意大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是继支援伊朗、伊拉克之后,中国派出的第三支专家团队。在“一带一路”以及各类长期援助项目成功展现中国实力的基础上,如今这些雪中送炭的援助,更可以让世界人民亲身感受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四、精准筛查和隔离高风险入境人员
新冠疫情发生初期,多个国家或地区相继出台针对中国人的入境限制措施。如今随着中国疫情好转,其它国家疫情恶化,为了防范境外输入病例,中国各地陆续出台了入境隔离政策。比如,北京宣布从3月16日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隔离人员费用需要自理。而上海则宣布,所有中外人员,凡在进入上海之日前14天内,有过重点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一律隔离14天。这个“重点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将根据最新国际形势不断对名单进行调整。
可以看出,上海目前采取的措施更为精准和人性化。其实在防范境外输入风险的问题上,同样需要全球合作而非各自为战。要是担心入境人员存在瞒报、虚报等行为,完全可与国际电讯公司合作查询其旅行轨迹,争取将“健康码”从中国版升级到国际版。而对那些疫情控制比较好的地区(例如日本、新加坡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可以考虑逐步消除这些地区入境人员的限制。这样既能减少对外交流的障碍,也可以将政府相对有限的资源,强化到对于其它高风险区域入境人员的隔离措施。
结论
在全球性的疫情面前,以往曾经畅通的交流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这种全面阻塞对于整个世界造成的破坏性,未必低于疫情本身,同样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所以在人员交流已然受阻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尽量保持其他方式的交流畅通。在物资交流方面,需要进一步破除各种贸易壁垒,督促美国政府放弃冷战思维和试图封锁中国的错误做法。在信息交流方面,在把握机遇将“钉钉”等国内APP推向全世界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开放非敏感信息的国际网上交流,让科研人员更加畅通地获得全球信息,和全球同行合作。另外,留学生回国期间,需要在线上网课,这就需要允许留学生访问海外学校的官网,以及其它国外视频网站上的学习内容。
而在各种交流过程中,也是中国全面展现大国风范的历史性契机。当初在我国遭遇严重疫情的时候,很多国家向我国伸出援助之手。如今我国疫情首先得到控制,正好有能力和底气去帮助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向海外的中国人、华侨以及其他国民伸出援手。这种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气度和胸怀,超越了国籍、种族和意识形态,能够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这次疫情,会让更多人深入体会“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我们期待,各国未来以更加紧密的全球合作来共同应对全人类的问题,相信这会让胜利的日子更早到来!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应该让海外学子有获得回国的机会! 对于企业驻外机构员工同样有获得回国的机会! 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还是生命安全至高无上? 一场疫情最能考验企业家的良心和价值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