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铁
先承认标题是有点标题党,标题仅是噱头重点在后面。
在撰写本文时,我曾不下三次有过放弃的念头,原因就在于云计算的多家分析机构中,关于市场份额表述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单一引用一方数据很难得出精准的市场判断。
Canalys最近的报告披露,2019年中国公有云规模达到107亿美元,同比增长63.7%,其中阿里云仍然位居第一,占据46.1%的市场份额,腾讯云则为17.3%。
以此判定,2019年阿里云的公有云收入为346亿元(美元人民币汇率设定为7),腾讯云为130亿元,根据两家公司财报,阿里云在2019自然年总营收为355亿元,腾讯云则为170亿元,剩余部分收入在何处。
我们又仔细回看了四个季度以来Canalys的报告,大致为:
1.在2019年Q2,阿里云份额拿到了43%的低点,同期腾讯云占到17.2%,差距缩小;
2.在Q4,阿里云增长迅速,拿到了46.4%的市场份额,而腾讯云在Q3拿到18.6%的高份额后,Q4反而有所下滑,Q4可谓是云计算竞争相当激烈的一个季度。
当我们觉得这似乎可以当成结论之时,又看了其他机构的报告。
在IDC报告中,2019上半年中国公有云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的市场份额见下图:
虽然市场大致格局与Canalys相同,但可以看到在Q2,腾讯云的IaaS市场份额是低于上个季度的,阿里云也略有下调。
值得注意的是,IaaS作为公有云基础设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其规模占到公有云的一半以上(中国信通院数据,2018年公有云市场规模为525.4亿元,其中270亿为IaaS,22亿为PaaS,SaaS为145亿元),由于阿里云表示过自己不做SaaS(做开放平台),PaaS又在起步阶段,IaaS的规模大致可以反映出其公有云整体的大致走势。
根据不同机构的数据做行业分析,由于基础信息的偏差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左的结论,如何客观判断中国公有云市场的走向,份额以及竞争格局呢?
看各家报告最大公约数:行业暗藏变化
不同机构在采样基础数据时,由于信息源、分析模式,甚至是口径的不同,对数据的精准性会打一定折扣。
对行业的趋势性判断,我们不妨先看各家报告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在多份报告中,均看到:PaaS(平台即服务)将成为重要增长点的描述。
在中国信通院2019年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中,预计“PaaS 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IDC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上半年)跟踪》中认为当期PaaS同期增长达到了92.6%,超过IaaS同期的72.2%,沙利文则预估2022年PaaS层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2.2亿元达到242.9亿元,接近20倍的规模增长。
其他机构报告都是此趋势,不再赘述。
从大概规模看,若以中国信通院数据为参考,IaaS层270亿元的规模同比增速若在70%,则2019年为459亿元,2018年PaaS层的22亿元,到2019年大概为45亿元。
IaaS+PaaS两部分共计504亿元。
虽然对分季度的数据略有出入,但全年总规模IDC和Canalys大致在同一区间,前者认为2019上半年总规模为54.2亿美元,后者则判断全年为107亿美元,我们判断2019年中国公有云总规模大致在750-780亿元这一区间。
再寻找关于市场份额的公约数。
IDC和Canalys虽然在数据细节上有所差别,但都认为阿里云的市场占比是超过40%的(其中,Canalys认为阿里云对公有云全年总占比为46.1%,IDC判断在IaaS以及IaaS+PaaS层占比为42%上下)。
以此判断,阿里云的IaaS年收入大致为193亿元,PaaS层为19亿元左右。
较之全年355亿元的总营收,剩余100多亿大致有少许的SaaS(如钉钉)以及政务云和金融云等领域的专有云部分,如在政务云的合作中,钉钉和高德地图开始成为主力出口,与河北政府的合作中,高德地图的出口价值开始体现,进行了 “一张地图游河北”工程。
这大概是阿里云在2019年的主要发展脉络。
腾讯云的判定就要复杂许多:
1. Canalys报告判定腾讯云的公有云年度总收入仅有130亿元,在年度170亿元总收入前提下,剩余的40亿元又在何处呢,还是Canalys误差有如此之大;
2. Canalys和IDC对腾讯的份额判定也有较大偏差,前者在2019上半年判定总占比为17%上下,而后者则在12%上下。
但粗略看,无论是何等标准数值,腾讯云IaaS+PaaS的年度总规模大致在60-80亿这一区间,是全年170亿总收入的一半不到,也低于Canalys判断的130亿这一规模。
这又是为何?
我们分析原因大致为:
相较于阿里在C端出口相对较弱这一事实,腾讯在C端优势较为明显,这使得腾讯云在诸多的项目中往往承载了由IaaS+PaaS向SaaS转移的功能,与云南政府合作的“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也是将云南省旅游数据整合,以微信和小程序为主要出口,提高政府服务水平,SaaS在腾讯的占比明显加大。
此外,政务云部分的专有云或混合云也会占相当比例。
结合中国信通院、IDC以及Canalys等机构报告,2019年中国公有云的SaaS规模大致在200亿元上下,腾讯云保守起见在此数据大致为50亿元左右,占比大概在20%,超过总规模占比。
这也可视为阿里云和腾讯云在发展上的一大分水岭。
从发展路径看,IaaS仍然是阿里云的最重要拉动力,IDC认为2019上半年该部分增长了68.7%,同周期阿里云总收入同比增长70%。
局部几乎与整体同步增长,根据我们前文测算2019年193亿元的IaaS总收入占同期阿里云总收入的60%左右。
同期腾讯云的IaaS+PaaS占全年总营收也就是一半上下。
换言之,根据双方所处赛道和优势不同,阿里云现阶段则侧重于IaaS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进行了向C端的尝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腾讯云在不占此部分先发优势前提下,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之后,率先从C端下手,提高市场占比,并借此摊薄摊销成本。
云计算接下来又会怎么走?
2018年对云计算行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本年度公有云超越了私有云,云计算的共享、弹性、高效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根据全球经验,云计算发展规律大致为:前期IaaS拉动,中期PaaS+SaaS迅速崛起,尤其随着众多SaaS开发者加入,通过ERP、CRM、办公套件等企业参与推动云计算向C端渗透,其后IaaS再度成长,拉动增长。
沙利文在此之前对中国云计算的增长曾做以下预测,见下图:
2017-2022年该机构的主要判断为:IaaS仍将保持最大份额,但速度将有所下降,SaaS维持在40%左右同比增速,PaaS增速放大。
根据2019年的发展与前文我们对数据的推演,与此趋势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当前的中国云计算市场确实在进行发展的换轨周期.
对于阿里云,现今需要的是在增速上要缓解对IaaS的过分依赖,该部分虽然比重极大,但新的增长点应该在PaaS以及在其后布局的SaaS之上(阿里云自己不做SaaS,但开放平台的完善有利于完善整个生态),也加大了智能化的研发,其部分目的也在于提高开发平台的吸引力,阿里云在IaaS方面则起步较慢,但希望通过由C端向IaaS端渗透,最近的政府合作能看出来,此外,我们在IDC的报告中,看出了一些端倪,见下图:
在加入PaaS部分后,阿里云的市场占比降低0.2个百分点,腾讯云增加0.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PaaS对腾讯云的贡献要大于阿里云。
根据沙利文预测,PaaS层在2022年将接近600亿元的规模,届时该部分市场显然将成为两家机构争夺的焦点。
抛开“压制”这一粗暴市场形容词,在理性判断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和走向时,我们认为大致上:
1.短期内阿里云的领先优势不会改变,在疫情期间钉钉在办公、教学方面大放异彩也会加强其后在新领域的布局;
2.相较于钉钉的办公软件属性,微信、QQ则处于日常社交的核心位置,在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招商中优势明显,如政务云、有对外业务的企业云部分,其与阿里云的差距会逐渐缩小。(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注:具体数据或有争议,本文不做解释,只做趋势性判断,不针对第三方机构。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不错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