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医护酒店:恐惧下,打扫客房都是“危险工作” | 钛媒体封面·武汉复苏

在疫情紧张的时刻,酒店店长开着车满武汉找菜,前台员工变厨房小工,打扫房间成了“高危工作”,一个偶发的咳嗽就足够让人焦虑。

钛媒体注:4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医护人员的舍生忘死,是千万人平凡的坚守,是无数慷慨的解囊相助。

3个月,我们跟一座城市、跟这座城市里千万陌生人的心理距离,从未如此亲近紧密。

1月23日封城,4月8日解封,4月26日病患清零,武汉人挺过来了,他们已有序走出隔离,开始复工、复岗,开始着手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

钛媒体封面四月刊,我们特派武汉团队用图片、视频和文字记录了从4月初开始的“武汉复苏”,记录了武汉街头的生生不息,本文是封面系列第四篇《武汉医护酒店:恐惧下,打扫客房都是“危险工作”》。

讲述:10位武汉个体工商户的忧虑与期待

人物:开团第一天,居民取菜的队伍排了12小时 

故事:亏150万、倒掉10吨酒后,一家酒馆的自救

纪录片:武汉复工,一场劳资协商(关注“钛媒体影像”,点击视频链接查看

图集:武汉解封首日    武汉复苏的15天    垂钓者重拾鱼竿来到长江边    探访武汉经开区:“车都”复工中

(订阅专题「武汉复苏」查看4月刊封面系列报道)

以下是本期钛媒体·封面四月刊的第四篇:《武汉医护酒店:恐惧下,打扫客房都是“危险工作”》,全部文章请关注钛媒体微信号或下载钛媒体App。

(1‘38“视频:医护酒店消杀员)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医疗队伍驰援武汉和湖北,当地很多酒店被征用来接待援鄂医疗队伍。3月底到4月,医疗队伍陆续撤离,这些酒店也都在完成消杀后逐步恢复营业。

亚朵酒店在武汉的10家店全部都被用来接待医疗队伍,到4月上旬,仍有3家为医护人员提供服务。

在疫情紧张的时刻,酒店店长开着车满武汉找菜,前台员工变厨房小工,打扫房间成了“高危工作”,一个偶发的咳嗽就足够让人焦虑。

恐惧下,害怕打扫客房,害怕倒垃圾

2020年4月5日,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亚朵酒店武汉同济医学院店,一名护士退房后,工作人员在客房做消杀。

亚朵酒店武汉同济医学院店与同济医院只相隔一条马路。这里2月8日开始接待同济医院医护入住,截止4月上旬,有140多名医护(主要是护士)在店,酒店137间房全满。

亚朵在武汉有10家店,1月23日封城后,10家店陆续被征用接待医疗队,征用时间最短的25天,单店接待入住人数最高记录是223人。截止4月上旬,这10家店已有7家复工对外售卖,还有3家仍在征用中。

“疫情紧急,征用得也很紧急。”亚朵华中地区负责人舒羽(花名)向钛媒体介绍,第一家被征用的是东湖岳家嘴店,当时是1月24日除夕夜。

从酒店店长接到街道咨询电话,到医疗队25日凌晨抵汉入住,中间只有2个小时:这2个小时,酒店内部也有激烈的讨论,有人担心被感染,有人觉得应该信任医疗队的专业度。

封城前酒店就都停业了,回不了家的员工都集中在酒店住,大家准备抱团熬过封城的日子。

“要入住的是西安的空军军医大学的143名医护,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来战斗,又是部队的,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信任角度,都应该接!”舒羽对店长说。

后来,舒羽看到这支医疗部队从西安出发的新闻视频,她很激动,因为”这支队伍就住在我们酒店了“。

4月5日,武汉,亚朵武汉同济医学院店店长一楠(花名)在前台。

一楠是湖北黄冈人,从”湖北大学“毕业后留在武汉工作,在酒店行业做了13年。封城前,她回了黄冈过年。疫情爆发,门店被征用,在岗同事需要支援,她急着想回到武汉。

回武汉的通行证只有医务和勤务人员才能办理。一楠得知镇上有一批医护要回武汉返岗,就随着他们一起办了通行证。

2月12日,湖北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逼近1.5万。家人不赞成她的举动,酒店住着医护,家人担心她被感染。

2月14日,拿到通行证后,丈夫开车将她送到武汉黄冈交界的高速收费站,她算是顺利返岗,回到武汉。

4月5日,酒店前台人员在为一位医护人员进行鞋底消杀。

为了应对疫情,公司将一楠调到同济医学院店担任店长。她到岗时,100多名同济的医护已经在酒店住了6天。

她感受到了紧张的氛围。每位上下班经过大堂的医护行色匆匆;前台消杀区域,酒店人员和医护之间 ,除了测体温、消杀,基本上没有面对面过多的交流。

“那是一段敏感的时间”。员工担心医护从医院带着病毒下班,医护也察觉到酒店员工的心思,跟他们刻意保持着距离。

就连酒店团队内部,氛围也很紧张:虽然没人提过不能在一张桌子吃饭,但吃饭时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各自远离他人;偶尔有同事咳嗽一声,大家也会半开玩笑说“要离这个人远一点”。

特殊时期,酒店没有每天打扫房间更换布草,只在有医护单独提出需求,才针对性地打扫房间。出于恐惧,最开始,打扫房间成了一项“高危工作”,没有人敢去。

每间客房的医护会把垃圾放到电梯口指定的垃圾箱,由酒店统一处理。倒垃圾也是一项必须完成但不受欢迎的工作。

4月5日,酒店客房外,医护人员自行设置的物品隔离区域。

一次,一批医护退房,下一批紧接着要入住,房间亟需打扫消毒。一楠看到同事奉命去打扫时“眼神里有些不安”。

为了让伙伴们安心,她和副店长动手每人打扫了一间房,做了注意事项的示范,之后其他人才比较放心地进入房间打扫。

“都是95后前台小伙子小姑娘,轮班做保洁,我理解他们的不安,我们都是普通人,一开始我也怕。”一楠对钛媒体说。

前台员工白龙马(花名)说,最开始半个月,大家担心交叉感染,因为“大家都看过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新闻”。

一次,他连续给几间房换布草,工作完成后他开始咳嗽,这让他陷入被感染的自我怀疑和恐慌中。不过咳嗽没持续多久,他发现是因为“洗澡时水蒸气呛到肺部导致”,这才放心。

一名消杀员在酒店公共区域进行消杀。

一名消杀员在酒店公共区域进行消杀。

恐惧一度让日常工作进行得有些不顺畅。作为店长,她要一边工作,一边为同事做心理建设。

2月下旬,她找到一位护士长,详细了解医院的消毒流程和防疫措施。

护士长告诉她,医护上班的防护标准很高,好几层防护服,穿都要穿半个小时,医院有严格细致的消毒流程和功能分区,新闻里说的医护被感染,都发生在疫情最初。

一楠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了所有同事。大家看到半个多月时间酒店无人被感染,加上护士长的解释,都确认了自己是安全的,才开始自如应对各项工作。

前台员工在为一名护士测量体温。

前台员工在为一名护士测量体温。

和医护的距离感也开始消失,一楠也和一些医护成了朋友,他们互相分享美食,有时间还会聊聊家常,约着休息时间一起打羽毛球。

“护士都是小姑娘,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喜欢吃鸡排、吃烧烤、喝可乐,他们也是普通人,刚上前线也会怕。”一楠说,“她们都有可爱的一面,也需要被关怀和被关爱。

“这个城市真的是受到很大创伤”

4月5日中午,一楠(左)和同事在餐厅打包餐食。酒店为医护提供一日三餐,每顿正餐数量在80~120份不等,每份四个菜配一份饮料。

酒店还承接了医护的餐食服务。“三餐做下来,我们酒店没有任何盈利,但我们一直在想各种办法做出花样,从心底还是有一种社会责任感的担当吧,想更好地服务医护人员,他们需要营养搭配。”一楠对钛媒体说。

对一家酒店来说来说,供应100多人的三餐,在平时并不难。疫情时期,这成了一件要克服不少困难的任务,最大的困难是物资短缺。

一楠担起了采购食材的任务。她听说蔬菜批发市场没关门,就开车跑遍了武汉几个大市场,结果都吃了闭门羹。

她接着又跑超市。超市不容易进,要拿着各种证明到社区办好手续,才能凭手续进入。超市氛围很紧张,货不多人也不多,只有少量裹得严严实实的工作人员在值班。

面对顾客的询问,超市的值班人员也都不开口说话,只是“用手指一下方向”,每个人好像都在说“离我远一点”。

彼时,超市蔬菜品种单一,有的超市只有萝卜,有的只有白菜,有的只有冬瓜,价格也比平时贵。

几位医护人员在排队领取热干面。

4月5日中午,几位医护人员在排队领取热干面。

通过酒店投资人介绍,一楠联系到距离酒店40多公里武汉郊区一个蔬菜大棚。

大棚由外地菜农经营,受疫情影响生意惨淡。当他听说一楠是为医疗队伍采购,当即表示要“便宜卖”。超市里6块一斤的白菜,菜农1块多卖给他们。

她每个星期开着车出门采购2次,车上除了自己的驾驶位置,副驾驶、后座、后备箱都装满了菜。

2月,物资最为紧缺的时候,一次有同事说,很久没吃泡面想吃泡面。为了犒劳大家,一楠信心满满地去了一家大超市,进去一看,放泡面的货架都空了,不仅是泡面,很多食品货架都空了。

站在货架前,她觉得不可思议,那上面曾经摆着平时随便都能买到的东西。开着车回酒店,一路上只有她一辆车,看着自己生活17年的武汉变得空空荡荡,一股股心酸涌上心头。

4月5日,接受钛媒体采访回忆起那段时间,空空如也的货架带给自己的那种失落感,一楠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

“那种感觉很难过。”坐在酒店大堂书吧,她对钛媒体说,“这个城市真的是受到很大创伤,老百姓最基本的东西都得不到保证,平时很容易办的事情,在那时就没办法办到。”

武汉人曾因疫情陷入绝境,一起面对过这种失落。

酒店厨房,两名前台员工在工作。

准备三餐,还有一个困难是人手短缺:厨房只有2位主厨在岗,其他切配菜的同事都没回来。

酒店在编的有32名员工,受疫情影响,只有14人在岗。厨房人手不够,只能用其他岗位的人来凑:在岗人员都要轮流到后厨帮忙。

2月8日医疗队入住当天,武汉本地员工苦柚(花名)就复工了。他的岗位是前台,为了支援后厨,他成了一名“切配帮厨工”,每天上午切菜3个小时,下午帮厨。

厨师要求他切菜要“切得又快又均匀”,太慢了赶不上饭点,不均匀炒出来成熟度不一样。切了快2个月,他的速度才勉强达到主厨的要求。

苦柚25岁,在家“没进过厨房”,没切过菜也不会做饭,平时都是爸妈做好他吃就行了。

他说,2个月算是收获了一份“新技能”,也是疫情带来的成长,等疫情过去回家,可以到厨房帮帮父母,顺便露一手,还可以改变父母对自己的看法。

一次,苦柚和另外3个前台同事一起杀鱼,由于不熟练,200多斤活鱼他们杀了快一个晚上。苦柚说,那一夜之后,他再也不想吃鱼了。

4月5日晚,一位护士在电梯口取餐点取餐。

酒店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所有医护都在群里,大家随时可以跟酒店沟通,对饮食、住宿提出建议和需求。每次饭做好后,厨房会把炒好的菜拍照发到群里预告。

一些护士说想吃鸡排,厨房专门采购鸡排回来加工;有人说胃不舒服,厨房就会尽量准备一些粥;有人说想吃热干面,厨房就决定每周放两次热干面。

医护的饮食,也随着疫情的变化而变化。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他们在微信群提出“要吃得清淡一点”,因为吃得口味重就想喝水,但他们工作时没时间喝水,没时间上卫生间。

清淡的口味持续了1个多月,从3月中旬开始慢慢恢复,直到4月份才算完全恢复正常口味。

(44“视频:酒店如何为医护配送三餐)

“也可以不做那么多花样,天天做萝卜青菜,只要不出错就行,但我觉得那不是我们应该表现出来的样子。”一楠说自己只是想把事情做好,体现出和其他酒店不一样的地方。

一楠和同事们收到了很多好评和感谢信,有医护人员点名要住这家店,这给了她很大的成就感,她觉得自己和同事一起创造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价值”。

43天,医疗队员每天都在大堂练习穿脱防护服

4月5日早上,亚朵武汉常青路店,店长蜜蜂(花名)在为顾客送早餐。

4月5日早上,亚朵武汉常青路店,店长蜜蜂(花名)在为顾客送早餐。

“经过10多天消杀,常青路店已经对外售卖了。”亚朵华中地区负责人舒羽向钛媒体介绍,亚朵在武汉的10家店,4月上旬已有7家陆续复工。

常青路店曾接待来自海南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这支队伍曾在方舱医院工作43天,收治1301位病人。许诺(花名)还记得那40多天的很多细节。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开着一队医疗车来的,每台车都有不同功能,组合在一起能搭建一个临时医院。

武汉下雪那些天,队员们都没有秋衣秋裤,志愿者向他们捐了一批秋衣秋裤,他们自己也买了一些。

领队静姐是跑马拉松的,经常在大堂运动,还带着酒店工作人员一起做运动。医疗队队员也普遍爱运动,经常有人绕着酒店的楼跑圈。

医疗队的一日三餐不由酒店提供,但酒店厨房也时不时根据海南口味,为医疗队熬汤、加餐。一次,厨房买了6只鸡熬了一大桶鸡汤,都被医疗队喝光了。

43天,好几个队员过生日,大家好几次在大堂分蛋糕。

医疗队消毒很严格,回酒店第一个澡都不在自己房间洗,为此酒店专门安排了5间房给队员们洗澡,还准备了新的洗衣机。

队员们每天都在大堂练习穿脱防护服,一天都没落下。

每个去方舱上晚班的队员,身后会跟着3个同伴,那3个人专门看着那1个人穿脱防护服、消毒,确保万无一失。

武汉冬天很冷,上早班的队员只穿着秋衣秋裤,外面套一个洗手衣就上公交车,他们只能到方舱后再穿防护服。有几天实在太冷,他们就买了一批暖宝宝,区政府也捐过来好几箱。

看到医疗队来了,作为一个湖北人,真的感觉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相处40多天,许诺和很多队员都成了朋友,分别大家时依依不舍,都约着将来要再聚。

4月8日,封城76天后,武汉终于“打开城门”。武汉各行业,也开始复苏。

“顾客可以预定,凭健康码和复工证明、行程安排,再通过体温检测,可以办理入住。”亚朵华中区负责人舒羽介绍,湖北以外的分店,比如苏州南京等地60多家酒店,单日平均出租率达到了70%左右,全国70家门店4月8日当天达到满房状态。

“现在武汉很艰难,但是我们也要先跑起来。”舒羽说。(图/文 钛媒体影像特约摄影师 @JC)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