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一本财经,作者丨李意安
外卡组织能不能适应中国水土很快就能得到检验了。
6月13日,央行官宣向“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连通公司)核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
连通公司是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在我国境内发起设立的合资公司,获得许可后,可在我国境内拓展成员机构、授权发行和受理“美国运通”品牌的银行卡,成为了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的外卡组织。不出意外的话,半年之后,连通公司就能正式开业了。
而从筹备节奏来看,万事达和网联的合资公司万事网联也是亦步亦趋紧随其后,Visa虽然暂时没戏,不过,这也不妨碍他们“继续努力”。
外卡组织们翘首以盼十数年的人民币清算业务到底是实质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可喜可贺。不过,更让人期待的是,随着新的变量加入,波谲云诡的支付市场,多头博弈的格局变得更为复杂,也更有趣。
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合作模式
眼下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卡组织显然已经错过了最重要的进场时机,能否继续沿用海外模式也需要打上很大问号。
从十几年前开始尝试拿牌到眼下真正破冰,一方小小的二维码已经让银行卡收单市场彻底换了天日。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以下简称“A/T”)为代表的账户产品已经统领了新的支付时代。对外卡组织们,卡基时代的过去,账基时代的到来,绝非好事。
首先,未来与A/T的合作关系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从获牌主体来看,万事网联和连通公司采取的都是合资模式。万事网联深度绑定的是网联,连通公司深度绑定的是连连支付,但大概率是采用“台湾模式”,清算转接交给银联,运通主要负责银行卡品牌的运营。
“连通公司无论线上线下都交给了银联,自己只负责银行卡品牌的运营。万事网联应该是负责线下POS业务的转接清算,涉及二维码支付等线上业务走网联通道。”一位外卡组织从业人士告诉十字财经,外卡组织们获得的牌照是“银行卡清算牌照”,根据《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第二条,这指的是“专门从事银行卡清算业务的企业法人”。
而银联和网联则是“特许支付清算机构”。两者之间依然有细微的差别,解释权归监管。“换言之,线上这部分无论是万事网联还是连通公司,二维码支付交易应该还是要通过两联。”
眼下两联与两大支付巨头在二维码支付业务中的清算链路是“收单机构-银联/网联-A/T-银联/网联-发卡行”。这个清算模式是 2018年初定下的,迄今为止面临一定的争议。而争议的核心在于,银联和网联在这一链条中扮演的是透传的角色,所谓“透传”,指的是对交易密钥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报送。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作为账基的核心,扮演的是实际意义上的清算角色。
对于一直风控为先,以合规经营为第一要义的外卡组织而言,能否接受不触碰核心交易信息,仅仅在清算链条中扮演一个透传角色,这成为一个重要的博弈关键。
以眼下A/T在中国支付市场的江湖地位,通过一些价格上的优惠政策换取外卡组织们境外的合作资源可能是A/T比较愿意尝试也能够接受的,合作模式上的退让则可能性不大。
但外卡组织的介入确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触动监管动议,给原有的清算格局和清算链条带来新的变数。事实上,据十字财经了解,两联与两大支付巨头敲定这一合作模式之初只是作为“过渡方案”来安排,但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这一既定合作模式逐渐稳定。
木已成舟,也很难寻找改变契机。对银联、网联而言,这或许也是一次重夺清算主权的机会。
存量双标卡的人民币业务如何处理
虽然双标卡一直被吐槽为“中国特产”,但从产品验的角度来讲却深受用户青睐。过去几年时间,虽然不再有新卡种获批,但不少银行出于用户体验的考虑,对一些存量的双标卡还有有小幅度的发行提速。陆续到期的双标卡,大多数银行的处理方式也是直接续卡,而非“一拆二”。但一旦外卡组织拥有了人民币业务,这部分业务究竟如何处理,则存在很大的疑问。
长期来看,双标卡有效期满之后,一卡变两卡或是由持卡人自主选择卡品牌是大概率事件。
真正让人纠结的是五年内的过渡期。在外卡组织已获人民币业务资质而双标卡又尚未到期的这段时间,清算走谁的通道?谁来收取转接费?信用卡上同时印有两家卡组织标识,品牌费又要怎么收取?外卡组织与银联势必要展开详细的讨论。不同卡组织,因为股权模式和清算路径的不同,最后的谈判结果或许也将大相径庭。
收费及定价
虽然收入结构十分复杂,但卡组织们的收入主要是刷卡手续费和品牌费两块。
线下模式中,刷卡手续费和品牌费的收取都相对比较清楚。96费改政策对手续费定价依然拥有明确的指导意义。而品牌费的收取规则也相对比较清晰,以中国银联为例,传统POS交易中,银联向收单机构和银行各收取万分之二的品牌费。
此前,Visa、万事达等外卡组织因无法经营人民币业务,具体人民币交易规模由各家银行自主报送,收取相应的品牌费。人民币清算业务落地后,大概率也是根据交易规模收取相应的品牌费。
真正值得推敲的,依然是二维码支付领域,是否收取品牌费以及如何收取品牌费。
无论境内境外,卡组织向银行和收单机构收取品牌费确实是常规操作。但事实上,银联在二维码支付这一块基本没有收取过品牌费,非不想,实不能也。一方面,通过网联转接的银联卡交易不过银联系统,银联并不清楚这部分交易量。另一方面,从法理上来讲,银联也并未与网联签署授权转接银联卡的协议,也无从收费。
新的卡组织接入,品牌费的收取规则是否会重新梳理,也值得观望。
合规困境
无法讳言的是,中国的支付市场长期以来存在乱象。
监管与支付机构之间的猫鼠游戏已是常态。近几年,随着处罚力度不断加大,洗钱、黄赌毒、套现这些黑灰市场的违规行为已有所收敛,但仍久禁不止。
事实上,对于不同的违规,监管的容忍度也存在差异。洗钱、黄赌毒等违法行为,监管通常零容忍。但对于套现,由于没有明显受害者,加之小微金融仍有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敞口,监管为其保留了一定的缓冲地带。但这并不代表套现合规。
而从客观的市场基础来看,在中国,完善的信用体系仍未能建立起来,一方面,商户和个人的实名制落实都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受限于历史遗留因素,许多支付的业务机构中存在大量虚假商户,已经成为违规滋生的重要温床。
市场是理性的,因此稍有套利空间就有人趋之若鹜。只有费率差价存在,套码就会存在,只要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套现就会存在。在漫长的围追堵截中,银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亦有无暇顾及之际。
可以想见,外来的和尚也未必能念好经。合规要求一向甚严的外卡组织们,对套现等灰产究竟能有多少容忍度,又有多少能力去落地合规风控,还有大量功课要做。
当然,乐观来看,中国支付业因为发展速度太快,很多配套规则始终未能及时地建立和梳理。不如就让外来的和尚念念经,说不定会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6月13日,央行官宣向连通公司核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连通公司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