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闻旅
6月29日, 中国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根据最新政策,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不限次数,并取消单件8000元消费限额,自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也是在同一天,国内最大免税龙头企业中国国旅正式更名中国中免,随后股价连续两日涨停,截至今早9:36,报价154.03元创历史新高。据统计,中国中免年内累计涨幅已超73%,最新市值已突破3000亿元,仅昨天单日就暴涨近250亿。
在新冠疫情给旅游行业发展带来致命重击背景下,免税成为唯一快速回暖的业务板块,又受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免税业务成为当下市场名副其实的一座“金矿”,然而作为特殊经营且长期被垄断的项目,想要入局这座“金矿”掘金并不容易。
随着国家提振国内本土消费以及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的大趋势,新的机遇正在涌现。近期王府井拿下了国内第八张免税牌照,也是自上世纪 80年代初以来,继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之后,第一次正式批准新的免税零售经营牌照。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积极信号,或将意味着有更多企业有机会踏入免税市场,即便是没有牌照,凯撒、众信等旅行社已经嗅到商机通过与有牌照的企业战略合作提早开始布局。可以预见,免税业务将成为接下来旅企振兴业务快速回血的“新驱动”。
1、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细则正式出台
千呼万唤,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终于最终敲定。根据最新发布的公告信息,与此外的政策相比有几方面明显变化:
一是免税消费额度提高,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
二是产品品类更丰富,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新增了电子消费产品等7类消费者青睐商;
三是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仅限定化妆品、手机和酒类商品的单次购买数量;
四是鼓励适度竞争,具有免税品经销资格的经营主体均可平等参与海南离岛免税经营;
五是增强监管力度,明确参与倒卖、走私的个人、企业、离岛免税店将承担的法律责任。
免税行业是旅游行业延伸的细分领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按照相关法律和规定,向国际旅客或特定旅客销售免税商品的旅游零售服务业务,主要经营场景包括机场免税、离岛免税、口岸免税、市内免税、邮轮免税、航空飞机免税等。目前主要的免税销售发生在机场免税和离岛免税,约占整体行业的90%左右。
我国自2011年4月开始试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旨在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执行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多次政策调整,最初规定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000元,免税商品限定为首饰、工艺品、手表等18种进口商品,随后逐步提高免税金额,免税商品的品种也不断增加。
来自海口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正式实施以来,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海关共监管销售离岛免税品7200.1万件,销售金额达550.7亿元人民币,购物人数1609.7万人次。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对闻旅分析称,此次海南离岛免税新政策的松绑力度非常大,可以看作是国家要大力发展免税业务的决心,对于免税市场来说更是一个积极信号。现在的海南就像一个试验场,经过多年摸索,离岛免税在海南已经经营的越来越成熟,一旦最终认定该模式行得通,也不排除未来会略加限制条件,复制到其他口岸城市的可能。
事实上,除了海南离岛免税,国内其他免税业务也在逐步松动。早在3月份,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委在《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涉及免税业务明确提到要“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扩大口岸免税业务,增设口岸免税店”、“适时研究调整免税限额和免税品种类”等内容。
2、企业扎堆入局 “卡位战”已正式打响
国内免税市场的空间究竟有多大?根据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国内免税空间超500亿元,到2025年预计免税空间将突破1500亿元,长期来看或将突破2000亿元。
一直以来,国内免税业务都是被垄断经营的特许经营项目,主要集中于中免、日上、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侨七大企业手中。其中,中免、日上、海免、中侨四张牌照归属于中国中免,使其成为免税行业绝对的领头企业。
然而,今年6月初,随着王府井拿下新一块免税牌照,原有格局出现了新的变数,要知道上一家海免成功拿到牌照发生在2011年,这其中9年时间,国家没有再新增任何的免税经营企业。而如今,作为全国性百货公司龙头,北京国资委旗下零售企业的王府井成功拿到牌照,或将意味着国家在免税经营上将进一步松绑,谁能成为下一个王府井也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然而,等待拿牌照的时间实在是太长远,且前景不明朗,有钱的玩家则选择花钱买“门票”。典型代表就是格力地产,通过收购珠海免税成为其全资子公司,间接获取免税业务的牌照踏入这一市场。
根据格力地产发布的公告,未来格力地产将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运营,通过珠免目前经营港珠澳大桥珠港口岸出境免税商店,加强参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的运营,实现公司口岸经济业务与免税业务的联动。
不愿意等也不愿意花钱的,还可以通过与有资质的大佬合作来试水免税业务。作为出境游龙头旅行社之一,凯撒旅业早早便闻到免税业务的商机。去年6月开始,凯撒旅业通过入股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进境免税店,开始谋划入局免税市场,后续又与中出服签订协议深度捆绑,为加码免税业务找到靠山。
为更进一步布局免税业务,今年3月凯撒还将公司注册地由陕西变更为海南三亚,同时设立海南同盛世嘉免税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其免税业务控股管理平台,引入国资战略投资人建投华文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凯撒旅业在免税业务上提供资金支持,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凯撒旅业已经将免税作为核心业务方向之一在布局。
众信旅游同样如此,今年2月份,众信旅游与中免集团达成合作,双方以资源导流、共同开发、股权深度合作等形式展开免税业务合作。
具体来说,在境外业务上,中免会利用自己的零售管理能力、品牌合作资源,而众信则更侧重门店选址、客流、产品类别等方面的工作;而对于境内版块,众信将为中免的免税店导流,针对性的输送出境、国内团客和自由行游客客源。众信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未来如果有需要,也不排除会在中免境内免税店中引入众信的旅游零售业务。
随着新老玩家不断加快布局,这场关于千亿免税“蛋糕”的分割战已经打响,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入局,随着垄断格局出现松动,越来越多企业看到了能分一杯羹的机会。未来,这个市场竞争或将更加热闹。
3、高利润成疫情下旅企回血新希望
除了来自于政策的利好,免税业务的高利润也是吸引企业争相入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能运营的好,将成为旅企实现快速回血的有力驱动。
以龙头老大中国中免来说, 得益于免税业务特许经营高毛利、高增长的特点,聚焦免税业务的中国中免近年来业绩以及股价持续快速增长。根据最新披露的年报数据,中国中免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479.66亿元,同比增加2.04%;净利润为54.15亿元,同比增加37.60%。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月中国中免正式剥离了旅行社服务,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将下属全资子公司国旅总社100%股权转让给中国旅游集团,并从财务报表中拆分,核心主业聚焦在毛利率较高的免税业务上,从结果来看,一年时间不论是营收还是净利均保持了增长,并且毛利率上也实现较大幅度提升。
相较于旅游业务,免税品零售的利润究竟有多高,也可从近五年中国中免的不同业务毛利率对比中看出一二:
基本上,中国中免旅行社业务的毛利率在10%左右,而以免税业务为主的商品销售毛利率则接近50%。特别是受行业大环境影响,旅行社业务持续盈利能力遭遇瓶颈,2017年对其整体利润做出的贡献不足两成,甚至出现负增长,成为拖累中国中免业务增速的累赘。剥离旅游业务聚焦免税业务后,2019年中国中免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达到49.07%,比去年同期提高7.96个百分点。
另一被格力地产收购的珠免同样受益于免税业务的高毛利,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到2019年珠免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56亿元、26.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4亿元、9.4亿元,盈利能力远超其收购方格力地产。当收购消息公布后,格力地产股价应声大涨,自5月25日复牌到6月3日期间连收8个涨停板,股价翻倍。业内甚至有分析认为,珠免或将借助此次收购成功实现借壳上市,格力地产拿下珠免后未来有可能会调整业务方向聚焦免税,成为既中国中免后又一家免税业务上市公司。
此外,凯撒旅业、众信旅游也因为布局免税业务而被外界所看好,尽管没有相关牌照资质,但作为出境游旅行社,未来参与免税业务也极具想象空间。周鸣岐表示,尽管免税业务在不断松绑迎来利好,但特许经营的本质不会变,不会因为跟风入场就形成混战格局,关系到核心经营权的免税牌照依然是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的“稀缺品”。
“对于旅行社来说,现阶段参与的主要形式还是加盟销售端,特别是随着市内免税店业务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城市会有自己的免税门店,而大部分门店是面向入境游客消费,旅行社就成为最主要的客流渠道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旅行社参与免税业务是有利可图的。另一方面,与免税企业合作,旅行社也将能获得购买免税商品的正规渠道,对于其未来布局有税零售业务,也将提供积极助力。”
4、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是大势所趋
国家大力发展免税业务除了刺激国内消费增长,另一大主要目的就是吸引境外高端消费回流。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客源国,旅游业务带给国家的收入远远小于中国游客跨境游花费的支出。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居民旅游外汇支出约为2611亿美元,旅游外汇收入444亿美元,逆差达2167亿美元,2018年逆差值更进一步扩大致2370亿美元左右。另据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消费者在境外消费奢侈品金额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仅约2345亿元人民币,因此消费回流的空间还很大。
特别是此次影响全球的新冠危机冲击之下,中国游客消费的重要性更加被突显出来,以全球最大的免税零售市场韩国来说,其免税业收入主要由外国人贡献,而中国游客则是绝对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仅2018年中国人消费额占韩国免税销售总额的73.42%。
疫情发生后,中国游客出游脚步暂停,韩国免税市场也遭受重击,3月韩国国内免税店客流量仅58.8万人次,同比下降85.7%,4月免税店销售额同比降幅达90%。
这样情况下,通过鼓励国内免税业务发展,是吸引境外消费回流中国市场的最好时机。以海南离岛免税为例, 3月底海南免税店主要业务指标已经恢复到了去年同期八成左右。如今新的利好政策公布后,海南免税业务后续增速也必将站上一个新台阶。
周鸣岐分析称,未来免税业务还将有可能更进一步松绑,毕竟除了海南,其他省市消费者对于免税品的需求仍在,王府井拿下牌照或将意味着市内免税将成下一个利好方向,从方便消费者购物角度来说,市内免税才是真正的重点所在。
而这个业务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王府井免税牌照经营范围、业态、所在区域等还未进一步公开和明确,且面向哪些消费人群也尚未确定,是只服务于境外人士,还是有出入境记录的国人均可消费等,仍需有如海南离岛免税一样详细的政策出台后,才能判断未来业务具体的成长空间。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全球新冠疫情危机警报仍未解除,而且情况不容乐观,截至北京时间6月28日18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000万例,死亡病例达499124例。因此业界普遍认为出境游年内恢复的希望不大。
相对而言,国内免税市场将会有相对更长的布局时间,如能让消费者体验到同等价格、产品与服务,省去辛苦长途“人肉”搬运,国内免税市场必将释放更多红利。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