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水哥
还记得当年的谷歌眼镜Google Glass吗,当时业界的幻想家兴奋地认为那是颠覆智能手机的产品,是iPhone终结者,是人类下一代终端,可结果怎么样?历史证明它来得太早了,被格格不入的时代怼了回去。
最近AR眼镜热风再起,谷歌收购North,苹果、华为、三星都在申请专利,科技巨头都在玩AR Glass,说明这是一个信号,第二波AR头戴热潮要来了。
这几天关于Apple Glass传闻四起,苹果染指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的消息备受瞩目,人们不禁想起Google Glass的坎坷经历,苹果能避免重蹈谷歌眼镜的覆辙吗?让我们深入了解和关注。
Apple Glass能做什么?
据目前已有消息掌握情况来看,苹果公司很有可能让第一代苹果眼镜成为iPhone的附属产品,这就像Apple Watch一样,Apple Glass将会是iPhone的另一个屏幕,将手机中的信息传递到你的眼前。
Apple Glass的镜片将具有全息显示功能,通过这种特殊的镜片,佩戴者能看到由iPhone传输到智能眼镜上的熟悉的界面和信息,包括文本、信息流、电子邮件、地图和游戏等等,它们将与iOS系统UI设计保持高度统一。
软件和系统方面,苹果极有可能为Apple Glass开发一个独立的App Store,以及配套的glassOS操作系统,这正好与watchOS、tvOS保持一致。AR应用方面苹果完全可以打通ARKit在Apple Glass上的使用场景,以更加丰富智能眼镜初期的功能。
另外我们预测,第一版的Apple Glass或者苹果眼镜初期形态,其功能很难体现出比其他AR眼镜更强大的优势。原因是微软Hololens 2也经历了长年累月的技术沉淀,在功能和场景应用上刚起步的Apple Glass不可能完全超过业界的AR技术前沿。
比如Hololens 2的视觉角度是52度,每英寸分辨率为47像素,Apple Glass一开始基本也在该参数的范围内。但是善于“软硬结合”的苹果总能在操作系统、体验方面超过前者。
近视眼的福利:镜片可能代替“处方镜片”
有多个可靠消息显示苹果在智能眼镜重要配件——镜片方面的研发取得了关键性进展,The Information的一份报告指出,苹果从2018年以来一直与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合作开发智能眼镜镜片,这一时间恰好与苹果收购AR显示设备初创公司Akonia Holographics的时间相吻合。
7月上旬的时候,苹果公司向专利商标管理机构申请的一项名为“用于安装带有显示装置的头戴式电子设备”专利获得了授予。事实上苹果对该专利已经重复申请了多次,每次都迭代了一些新功能。
苹果在专利中提到智能眼镜与其操作系统、iPhone之间的关系,就像之前的Apple Watch一样,苹果建议用iPhone的显示内容来填充眼镜图像,而智能眼镜的特殊光学元件用于在眼球与眼镜之间调节以让用户视野清晰地聚焦在图像上。在实际中的视觉效果应该具备全息特性,尽管镜片和眼睛距离很近,但用户看起来图像却与自己有一段距离。
在苹果专利包含的概念中,光学组件将对每只眼睛安排同轴的透镜设置,或者使用可通过操作系统调整的动态光学组件,这些组件可能包括透镜、光导、光源装置、镜面和扩散器等。这意味着Apple Glass将具备处方(验光)镜片的效果,系统可根据近视用户的验光信息来调节光学组件的位置等设置,以矫正用户视力。
Apple Glass处理器制程工艺能跟上吗?
和Apple Watch一样,苹果完全可能为Apple Glass设计独立的处理器,这也是AR眼镜的产品形态走向一体化和终端化的过程。
在WWDC20上库克抛出了Apple Silicon的概念,这是苹果芯片高度自主化的未来。而苹果要让全系产品用上自研芯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求苹果跟上芯片的制程工艺。
处理器的制程往往影响着整个业界的历史进程,许多概念超前的产品形态就是因为当年的芯片制程工艺还不够,结果产品迟迟不能落地。Google Glass就是最惨痛的案例之一,第一代Google Glass就是个简陋的玩具,熟悉了智能手机的大众消费者根本找不到它的使用价值。
微软做了这么多年Hololens,为什么苹果、华为、三星现在突然发力AR眼镜?这与cpu制程工艺的发展有关。比较来说,iPhone从2016年的16nm、2017年的10nm,到2018年的7nm,2020年能上5nm以及台积电承诺的2022年的3nm,从一年一个台阶到现在的两年一个台阶,已近进步了许多;Apple Watch使用的是A系列cpu的简化版,从一开始的S1使用28nm到现在S5的7nm,也逐渐适应了市场。
同理,高通、华为和三星为智能穿戴研发的U也处于这个制程。当然不同产品类型芯片设计大相径庭,但是核心技术和制程工艺属于共通的地方,因为架构是相同的。
所以AR头戴的技术进程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而Apple Glass的突然冒泡或许真的适得其时。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