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推出微人脉,中国Twitter闪变 LinkedIn

职业社交网络服务“微人脉”登陆新浪微博。在网络招聘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人脉将面向4亿多微博用户提供拓展人脉、发现机遇的服务,业内人士热议其Linkedin基因

 

【田芳华/iDoNews11月26日下午消息,职业社交网络服务“微人脉”登陆新浪微博。在网络招聘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人脉将面向4亿多微博用户提供拓展人脉、发现机遇的服务。有网友评价,微人脉比起QQ圈子定位用户更精准,更有吸引力。

微人脉的主要功能包括人脉、评价、机遇、简历和公司,覆盖个人职业关系梳理和招聘两个领域。在微人脉中,用户之间的关系将以“人脉”来形容,区别于单向的关注关系,人脉之间可以浏览彼此的简历和联系方式,可以进行互相推荐;非人脉之间,也可以查看彼此的人脉图谱关系,进而寻求现有人脉介绍认识新人脉。

听,iDoNews业内人说

新浪这一次做了正确的事情,尝试将数据变现。不过是否能做成,还要再看。这个产品有可能成为「中国的 LinkedIn」。我是说有可能。此前,中国没有一家网站是 「中国的 LinkedIn」,尽管很多公司自称是,但他们真的不是。——冯大辉(丁香园技术负责人)

微人脉类似LinkedIn,作为用户关系的管理是新浪微博平台很好的一个补充。最近大家都认为微博的社交属性太弱,媒体属性太强。现在微博去打造微人脉也正是一个信号,社交平台不会被微博放弃。微博的用户特性是相对于其他SNS产品更加高端,而人脉的管理所对应的用户正是高端商务用户。相信微人脉如果延展到手机客户端后,会成为一款有竞争力的用户人脉管理应用。——金山(新浪微博开放平台认证开发者)

我觉得新浪微博本身的这个举措是会成功的,毕竟有很大的用户基数,也有很大的潜在需求。但我本人是不会用的,因为我对微博的定义就是微博,MicroBlog,或者Twitter,我在乎的是我的看法和思想,而不是我的职业和头衔。——张费米(时事评论员)

这是新浪微博为数不多做对了的事情。在新浪的用户的定位上,或许这么高端用户的东西才比较适合新浪。而不是微博会员,微刊,微群这样不伦不类的产品。——许彦宇(iDoNews新锐作者)

感觉微人脉页面的设计像是几块手机端界面组合出来(长方形Frame+Tab),不知道是有计划还是设计的缘故? 感觉对于PC端用户不是很友好。 LinkedIn最大的资产在于会员的Profile,但我似乎没什么动力在微人脉上填充信息,这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感觉现在的界面还不是很成熟,但新浪的潜力谁也不敢低估。如果我是曹国伟,我会选择收购优士而不是推广微人脉。新浪的媒体属性太强,应该把社交资源和运营倒向一个独立网站。——村长TZ(基摩村 创始人)

新浪微博推出官方的“微人脉”应用,这是意料之中的事。1、 商务社交和社会化招聘,是新浪可供选择的诸多盈利模式中,最靠谱的模式之一;2、商务社交是微博服务的延伸,是提升微博用户粘度的重量级应用,甚至有可能将转往微信的中高端用户再拉回来;3、在商务社交领域,新浪没有竞争对手,新浪最有机会成为中国的LinkedIn——市值百亿美元的商务社交平台。——任沿海(乐职网CEO)

微人脉的功能,其实是基于社交网络的一个扩展,如同国外的LinkedIn独建工作社交和Facebook上Glassdoor的社交招聘模式,充分发挥了社交网络人与人关系的特点以及社交网络上对候选人的全面认识,是微博等社交网络的一个扩展尝试。但是,微人脉会面临2个主要的问题,跳槽的隐私问题和如何变现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把中国人习惯性的私下人际关系搬到网络上公开的阻碍,尤其是对于高端人才尤甚。所以,微人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曹博Kaven(百度MTC项目负责人)

这是新浪微博开始尝试BSNS吧,感觉挺好的,可以定向结识一些商务意识的朋友。——葛华云(IT猎头)

新浪微博推出微人脉我基本是看好的,这个方向能充分发挥新浪微博用户群体的优势。只要运营得当,提供的功能能满足大家的需求,收费都不成问题。就像我之前在微博中提到过的,无论如何这个项目都比搞那个微游戏要靠谱N倍,搞游戏那是腾讯微博适合干的事。——谢春业(佛山慧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

新浪搞微人脉算是靠谱了。从“降级论”角度看,新浪想升级成空间、Facebook、qq、微信,不太能成,但降级做LinkedIn,应该比现有的国内商务社交成功概率高,比百度也靠谱。——戎一人(热心iDoNews网友)

用了一下微人脉。客观来说亮点不多,有点草草上线的感觉。在中国要做出LinkedIn还真不容易。原因是:1、LinkedIn已经够用了,尤其是需要用到的一批用户;2、智联这些已经做得不错了(除了用户体验);3、拜中国教育所赐,优秀的高级人才其实并不多,这是硬伤。——awguo(MagnetJoy Co-founder CEO)

现在的“微人脉”其实就是利用新浪已有资源把已有的互加关注关系重复操作了一遍。虽然从目标用户群来说在新浪做职业人脉是OK的,毕竟职业人士不少,但是我感觉没往关键点做,拓展、招聘、求职,这三点都做了,但是没一个真的有用,没有比已有新浪微博有多少提升。人们加入一个平台,肯定是因为有价值东西吸引他,若平台做不到,进来的人只会觉得失望。大街网用了1~2年聚焦于大学生求职需求,造就今天的大街。微人脉一上来就做全微博用户,现在模式是想先做大再做强,这个贪大求全的模式,也许最终把自己做没了。——志超mike(乐荐网络产品经理)

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虽然失之交臂,但社交网络电商化已然箭在弦上,第一支箭是微信与美肤宝的联姻,虽然此箭有些冷。新浪微博第一着棋起子未落,紧随有”微人脉”的商务职场社交粘性剂的低调亮剑。网络行业的创新精神,无论成败与否,让人欣喜与神往。——张衡(大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营销总监)

新浪要做就做真的社交网络。微人脉太小气。——林海(iDoNews新锐作者)

 

 

本文系作者 DoNews002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