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子弹财经,作者丨许芸 ,责编丨蛋总
中国造车新势力之争蔓延到资本市场上。
北京时间8月27日晚,小鹏汽车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5美元/ADS,成为蔚来、理想之后第三家登陆美股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有消息称威马汽车也已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上市事宜。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曾丕权看来,造车新势力扎堆上市,都是想借助上市的东风实现发展。
“造车新势力代表新的概念和方向,是促进电动汽车发展的新的力量。(它们上市)能够让投资人看到这并不是PPT造车,而是在认认真真造车,政府、投资人更有信心,上市融资也会更加顺利。”
截至美东时间8月27日收盘,小鹏汽车股价达到21.22美元/ADS,涨幅达到41.47%,总市值153.08亿美元。
不过,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仍然激烈,造车新势力不仅面临特斯拉、比亚迪在高低端的两面夹击,大型传统车企也在加快电动化的转型,还有恒大的恒驰汽车一口气推出6款车型强势亮相……上市补血,能否让小鹏汽车走到最后?
1、香饽饽
资本寒冬登陆资本市场的小鹏汽车,受到热捧。
小鹏汽车15美元/ADS的发行价高于此前公布的11-13美元的定价区间,预计发行8500万股ADS也增至约9973万股ADS,按最高额(不含超额配售权)计算预计募资总额为14.96亿美元。有知情人士称,是由于投资人需求强劲,目标价格调高。
事实上,从成立至今,小鹏汽车一直是资本关注的“香饽饽”。
据媒体统计,自2014年成立到上市前,小鹏汽车已至少完成10轮融资,筹集资金超过230亿元,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阿里、小米等科技巨头及高瓴资本、红杉中国和IDG资本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小鹏汽车成功上市,不止是二级市场投资者有望斩获高额投资收益,早期一级市场投资者浮盈更是可观。
“预计上市以后,小鹏汽车市值会到一千亿元左右,如果按最早的A轮投资50亿估值计算,新鼎资本账面将有20倍收益。”小鹏汽车投资人、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此前告诉「子弹财经」。
截至小鹏汽车上市首日收盘,总市值153.0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51亿元,与张驰预估的差距不大。
不过,张驰告诉「子弹财经」,由于新鼎资本在小鹏汽车A轮后的多轮融资中均有参与投资,且最主要的资金是在小鹏汽车估值200亿元左右时进入,随着小鹏汽车不断融资、估值提升,综合下来,新鼎资本的平均投资收益大致在5倍左右,“但这也很可观了,毕竟才3年左右时间。”
小鹏汽车由UC创始人、前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何小鹏,以及猎豹移动CEO傅盛、YY创始人李学凌和腾讯高管吴霄光等多位互联网大佬在2014年共同投资创立。因此,一般的投资机构要想拿到投资份额其实并不容易。
“小鹏汽车在A轮时融资很强,当时投资难度其实是很大的。”张驰直言,在之后的轮次里因为有优先认购权,新鼎资本得以继续投资,“从A轮到C轮,新鼎资本都是按照顶格投资额度在投。”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新鼎资本不仅投资了小鹏汽车,还重仓了威马汽车。
张驰告诉「子弹财经」,新鼎资本投资的基本逻辑在于对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坚定看好,尤其是造车新势力,所以不断追加投资。在他看来,这个行业头部效应会非常明显,而头部公司则会是腾讯重仓的蔚来、百度重仓的威马和阿里重仓的小鹏。
“当时20多家造车新势力企业,我们全看了一遍,蔚来、理想只要美金没办法投,最后只选择了小鹏和威马。其中,小鹏投了四轮总共3个多亿,股东席位中可能排在第十几位;投资威马更多,累计投了三轮近10亿元,已经是第五大股东。”张驰进一步表示。
在张驰看来,小鹏汽车背靠阿里,股东背景足够强大,且整个创始团队都很年轻;威马的团队也比较强,创始人沈晖从沃尔沃出来,有多年造车经验同时还有百度等知名股东加持,并且造车的思路也很清晰。
“项目的核心是由人干出来的,当时基于对这些人的一个综合判断,以及考虑到资金实力、行业趋势等,判断准确就大胆果断地建仓。”
事实上,在新鼎资本持续投资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赛道其实也经历了起落的过程。
“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10月份之前,新能源汽车赛道其实就没有那么热了,整个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一片看空,包括特斯拉、蔚来股价都跌得厉害,但我们还是在持续加仓,也花了很多时间来说服LP进行投资。”张驰表示。
不过,资本市场的热捧并不能掩盖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困顿,它们当前仍然受限于量产、盈利能力上的不足,面临“持久战”。
2、持久战
经历几年快马加鞭的追赶,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目前基本已推出自己的量产车型。
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型G3推出于2018年,第二款量产车型小鹏P7也在2020年6月底开始交付。截至2020年7月底,小鹏G3累计交付18741辆,小鹏P7累计交付1966辆,累计交付超过2万辆,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领先。
“小鹏汽车能够活下来甚至走到前列,一是续航里程的突破,最高达到了706km;二是互联网应用场景很好,自动泊车等技术都做得不错;三是产品善于抓住消费者心理,尤其是在80后、90后消费者方面做了很多调研,从而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四是创始团队是很用心的在造车,投资人投资企业其实还是看创业者。”曾丕权对「子弹财经」分析道。
不过,当前小鹏汽车同样面临成长的压力。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销量4698辆,同比下滑51%,跌出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前三。媒体报道指出,小鹏汽车的销量从4月开始就出现了逐月下滑的情况,从1008辆下降到了6月的821辆。另据小鹏汽车招股书显示,2020年7月其向客户交付了1641辆P7和810辆G3。外界质疑小鹏汽车“造一款丢一款”。
不过,在曾丕权看来,认为小鹏汽车的销量下滑其实是片面的。因为大家对小鹏的交付能力期望太高了,但它不像吉利或者比亚迪一样具有几十年的基础。
“据我了解,影响小鹏汽车交付的原因,一是它本身生产零部件有些跟不上;二是在交付定金后,正式交付的时间是比较慢的,很多消费者可能没有耐心了。”曾丕权对「子弹财经」透露。
除了产量上的压力,和所有造车新势力一样,小鹏汽车还面临成本大、盈利难的压力。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赛道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行业。
“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觉得200亿都不够花。”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此前感叹。
在小鹏汽车的成本支出中,研发投入引人瞩目。以2020年上半年为例,小鹏汽车当期营收为10.03亿元,研发投入却高达6.3亿元。
事实上,从结果来看,长期大力投入研发带来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小鹏汽车自称是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同时研发两大平台,并基于此开发出SUV、轿车两种车型的公司。同时,也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自主研发出自动驾驶软件(硬件基于英伟达Xavier、支持L3级别自动驾驶)并将其商业化的公司。
不过,产品还在发展早期,又面临比较大的支出,尽管受到资本青睐拿到多轮融资,但依旧赶不上“烧钱”速度,巨额亏损也成为小鹏汽车的现状。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净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和7.96亿元。
要想实现盈利,仍然任重道远。
3、三国杀?
虽然整体仍面临盈利难题,但今年资本市场上,最受投资者欢迎的股票之中,新能源汽车概念股要占据一席之地。
世界范围内,特斯拉市值超越丰田坐上全球市值最高车企宝座,如今市值已超4000亿美元,是丰田的两倍有余;国内,比亚迪超越上汽集团成为中国市值最高车企。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内部淘汰赛也在火热进行中。
此前,美团创始人王兴预言,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最终将仅剩蔚来、理想与小鹏三家。不过,在张驰看来,王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和这三家都很熟。
“王兴是互联网人,蔚来的李斌之前创办了易车公司,李想是李斌的好朋友也是汽车之家的创始人,何小鹏是UC浏览器的创始人、之前还是阿里的事业群总裁,他们是非常铁的哥们儿,王兴自然会挺自己的哥们儿。至于威马,他们都不熟。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之前是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菲亚特中国区总裁,他们不是一个圈子的,所以王兴没提到威马也在情理之中。”张驰对「子弹财经」表示。
不过,需要正视的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虽一些无力再战的品牌已相继洗牌出局,但新能源汽车赛道格局变数仍存,行业洗牌仍在继续。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仅有特斯拉、比亚迪这类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也有正大力往电动化转型的大众等跨国车企,有消息称威马也已开始紧密准备IPO……这些,势必都将加剧行业竞争。
巨大的财富效应让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仍在吸引资金雄厚的大玩家们跑步进场。
8月3日,恒大汽车集团在上海、广州同时发布恒驰首期六款车,恒驰1、恒驰2、恒驰3、恒驰4、恒驰5和恒驰6正式亮相,覆盖了从A到D所有级别,以及轿车、轿跑、SUV、MPV与跨界车等乘用车车型。
在雄厚的资金支持下,恒大在短短两年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演“造车新时速”,实现了“从0到1”,也展现了恒大抢占全球市场的巨大野心。
“恒驰汽车根本没有把谁当成竞争对手,它做的是全球定位。”曾丕权对「子弹财经」分析道,“因为它无论是三电系统还是整个的基调,全部是把国外的最顶尖核心技术拿过来。所以,它应该会像特斯拉一样,会推进整个电动汽车的发展,尤其是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它的入场,并不会形成一个恶性竞争,大家各有各的优势。”
恒大的强势开场,令外界对造车新势力的下一步走向更添几分好奇。
“这个市场头部效应已经很明显了,最后就剩下头部这几家。现在能看到的就是蔚来、小鹏、威马、理想,如果恒大的汽车出来应该也可以。那么,大的造车新势力格局就这几家,其它的我认为再想跑出来很难了。因为不管是资金、车型还是时间各方面都已经不具备了。现在造车新势力跑出来就跑出来了,跑不出来了就跑不出来了,基本是这个格局。”张驰对「子弹财经」表示。
在张驰看来,造车新势力制胜的关键一方面是技术和产品,性价比要足够高,才能卖得好;另一方面,就是要有足够的资金,如果只是有好技术和产品但没有足够的资金、强大的募资能力,也会很难取胜,因为造车是个“烧钱”的事情。
曾丕权则认为,造车新势力制胜的关键在于自身一定要有差异化,要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4、结语
短短几年时间里,造车新势力们在产品上的发展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自身缺乏造血能力,亏损仍是“主旋律”,仰赖外界融资补血。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新一轮资金热潮过后,谁又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