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中国电影加速告别好莱坞

从“救世主”到“邻家女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丨杜威,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中国电影市场捷报频传。

9月20日晚22时国产电影《八佰》以28.84亿元票房(折合4.25亿美元)正式超越好莱坞电影《绝地战警:疾速追击》全球的4.24亿美元票房,历史性地登顶2020年度全球票房冠军,国产电影首次站上世界之巅。随后,9月26日,《八佰》正式突破30亿。

9月25日《夺冠》率先登场,打响“史上最强国庆档”第一枪。《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急先锋》《一点就到家》预售票房持续涨高,国庆档头部影片在外界预测看来极具30亿+潜质。国庆档结束,国产电影很大机会抢占全球票房的前三甲,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第一票仓几近坐实。

《夺冠》剧照

另一边的北美市场则整体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

《信条》没有成为《八佰》这样的救市之作,其余大片《神奇女侠1984》调档至圣诞节,《黑寡妇》逃避到明年五月,等等,萎靡的北美电影市场在2020全年都没有“救世主”。疫情之下,顶级大片纷纷“转网”也让北美传统影院危机感倍增。

中美两方电影市场,一边正朝阳复苏,一边仍深陷泥潭。

面向未来,对中国电影市场而言,好莱坞分账大片恐将缺失半年到一年时间。另一方面,随着高口碑电影《信条》、迪士尼为中国“量身定做”的《花木兰》两部顶级分账片均在中国票房纷纷折戟,二者分别以4.3亿、2.7亿元票房暂列中国年度票房5/7位(历史上的分账片最差排名),且在国庆档后恐被甩出票房前十,好莱坞分账片在中国已经不再是“救世主”。

《信条》剧照

自1994年开始,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风光无限,到2020年头部好莱坞救市大片再也无法撬动国内市场,这期间,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走了二十六年。从无到有,再从盛极一时,到黯淡无光,从2015-2017年后好莱坞分账片迎来“最后的荣光”,到2018年之后开始进口片票房占比逐年降低,国内观众的口味也彻底改变了,之前对好莱坞特效大片的盲目膜拜,已然转变成如今对高口碑、多类型、本土化的国产内容的强需求。

接下来,伴随着国庆档的结束以及中国走上世界第一票仓的位置,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电影市场必然会加速摆脱对好莱坞的依赖,中国电影自立自强的新纪元也随之拉开。

中美分账片二十六年记:从“救世主”到“邻家女孩”

中国电影市场去“好莱坞化”,奋斗了二十六年。

据有关数字统计,1993年中国电影市场已经降至冰点,1994年的情况更为恶劣。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吴孟辰便在此情况下提出了进口分账大片的思路。

1994年11月,好莱坞影片《亡命天涯》成为大陆引进的第一部分账片,并取得2580万元票房佳绩,这让好莱坞进口大片一战成名,成为振兴中国电影市场的“救市灵药”。1995年,《真实的谎言》凭借1.03亿元票房成为中国首部亿元大片,1998年《泰坦尼克号》的3.6亿票房更是占当年中国总票房的25%。

《泰坦尼克号》剧照

到了2004年,受分账片强大势能,国产电影必须进入防御姿态。国家电影局发布“国产电影保护月”口头通知。当年《功夫》《天下无贼》《十面埋伏》等大片均取得亿元以上票房才巩固住国产电影最后防线。

但好莱坞分账片票房势能依旧强大,2010年分账片《阿凡达》获得13.28亿元票房,助力中国市场进入单片10亿+时代,2011年《变形金刚3》获得10.81亿元票房,成为中国当时唯二10亿+票房影片。

到了2012年2月18日,中美双方达成“中美电影协议”。中国将原本20部分账片数量的基础上增加14部3D或IMAX电影,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并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打破过去国营公司独大的局面。

在此政策红利基础下,好莱坞分账片自2012年迎来了第二波发展高潮。2012年进口片票房达88亿元占比总票房51.7%,其中34个分账片份额好莱坞独占27席。2013年进口片总票房90亿元占比42%,分账片好莱坞占29席。

2014年,在《变形金刚4》《星际穿越》等好莱坞分账片的带动下,进口片票房占比迎来井喷式提升,首次超过百亿票房达132.64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了47%,占全年总票房45.5%,年度票房前十独占5席。

在此情况下,国产电影虽然“哀鸿遍野”,但没有固步自封,好莱坞分账片也始终存在一个无法突破的瓶颈,那就是很难挤进中国主流电影档期,如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等。国产电影也在逆境中求生存,逐步从量变到质变。未来的五年,国产电影迎来最黄金的创作期。

壹娱观察整理了近五年进口片票房占比信息,从图表可以看到,自2014年之后至2017年,年度总票房与进口片票房占比逐渐迎来历史顶点。到了2017年,进口片年度票房达到历史最高点258.8亿元,46.16%的年票房占比也是进口片近五年最高成绩。

然而历史最佳成绩背后,好莱坞分账片的隐患也开始露出水面。2017年票房榜单中,票房前五名中有四部是国产片,其中《战狼2》以56.8亿元拔得头筹,将票房冠军重新掌握在国产片手中,进入年度前十榜单的进口片也逐渐边缘化。当年北美票房年度冠军《星球大战8》在内地的累计票房只有2.67亿元,而档期相近的国产片《前任3》的票房则高达19.41亿元。

此外,高口碑批片《摔跤吧!爸爸》获得13亿元票房,开始挤占进口片票房,同时也让国内观众对进口片的态度逐渐从特效大片向口碑化转变。这个转变,一定程度上也助力国内市场开启“口碑化”时代。

2017年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保证了影院每年排映国产片的时长不得低于放映电影总时长的2/3,持续为国产电影护航。

2018年,好莱坞进口片在国内市场疲态初显。全年国内总票房升至606.88亿元,可进口片票房却同比2017年下跌10.5%达230.79亿元,这是进口片近十年来首次下降,全年占比也首次跌落至37.8%。

进口片票房冠军《复仇者联盟3》仅位列年度票房榜第五位,是近十年最差成绩。《海王》《毒液》等现象级话题影片票房,仅能边缘到年度票房榜7-10位。

《复仇者联盟3》剧照

2019年国内票房达641.5亿元再创新高,而进口片票房仅与2018年持平达230.9亿元,占比下跌至35.9%,再创历史最低值,票房前十中仅剩《复仇者联盟4》(第三)、《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排位第十。

截至2019年底,中国历史票房前十榜单中,好莱坞分账片仅剩一部《复联4》(第四位),前十五榜单中仅剩3部,前三十榜单中仅剩8部。

2020年,随着《信条》《花木兰》的票房折戟,好莱坞分账片在国内市场经历二十六年蜜月期后已经全面失守,其整体号召力来到了历史最低值。

好莱坞大片难以撬动票仓,中国电影自立自强进入黄金期

从1994年到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好莱坞分账片,从无到有,从《亡命天涯》《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奇迹,到《信条》《花木兰》的票房折戟,这其中,不只是进口片与国产片的票房份额对比,更体现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成熟电影工业与逐渐成长的中国电影产业间的相互切磋。那么,未来的趋势又将是怎样呢?

先看北美电影市场,受“疫情黑天鹅”影响,北美疫情确诊病例已近7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20万例。美国“抗疫队长”福奇此前推测,美国电影院预计到2021年中期或者年底才能恢复正常。

福奇

目前美国电影院复工率仅在60~68%,3000家影院左右。洛杉矶、纽约、旧金山三大票仓均未大面积复工。相应的观众观影情绪也降至冰点,据美数据公司Morning Consult近期的针对22000名观众的调查中,显示只有18%的观众对今年重返影院感受有信心。

这导致《信条》作为“救市大片”登场时,迅速陷入巨大的被动之中。截至发稿,《信条》仅有3600万美元北美票房收入,难以振兴北美市场。

《信条》的票房折戟,成为压死北美电影市场对2020年期望的最后一根稻草。华纳兄弟率先将旗下《神奇女侠1984》从10月调档至圣诞节,紧接着环球影业将惊悚片《糖果人》推迟到明年,漫威的《黑寡妇》从11月逃避至明年5月。

派拉蒙影业今年的排期已空,索尼影业也强调在疫情好转前不会发行《莫比亚斯》《毒液2》等大片。北美电影市场全年将没有“救世主”,中国电影市场也没有“外援暖场”。

这些剩余的好莱坞大片,还要经受住目前其他大片“转网”后带来巨大红利的诱惑,据媒体报道,《花木兰》在Disney+的北美用户身上就赚取了2.6亿美元“纯”收入。不仅如此,如果像《花木兰》那样走上“北美流媒体+中国院线”这样的混合发行,国内的盗版危机该如何解决?又如何防止负面口碑过早释出影响票房势能?

《花木兰》剧照

即使这些好莱坞分账片克服了艰难险阻,走向中国市场。可是,好莱坞分账片在中国到底还剩下多少号召力?

过去两年,谈及好莱坞分账片,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就是创意缺失和审美疲劳。2019年,《复仇者联盟4》累计42.5亿元票房,成为国内进口片历史票房冠军,但也是好莱坞分账片最后的高光时刻。

这个成绩背后难以掩盖《X战警:黑凤凰》《黑衣人:全球追缉》《终结者:黑暗命运》《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玩具总动员4》等顶级好莱坞大片在国内集体不足5亿元的票房惨案,以及大部分作品豆瓣未达7分而口碑彻底崩塌。

好莱坞分账片的影片内容由于固步自封、创意丢失,让国内观众产生强烈的审美疲劳。面对缺乏诚意好莱坞分账片,国内观众开始更加信任国产影片品质,以及去理性看待好莱坞大片的口碑发酵。

另外,随着“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等头部系列IP的完结,剩下的好莱坞分账片对于国内观众而言也并未有太大的吸引力。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能撬动票仓重地三四线城市观众的好莱坞大片已经所剩无几,如若其它好莱坞大片不采取因地制宜的宣发策略,那么好莱坞大片的下沉问题必将愈加严重。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剧照

这一点,在今年《信条》《花木兰》两部好莱坞救市大片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信条》虽获得超高口碑,打响年度悬疑烧脑称号,却因高门槛丧失掉了三四线下沉观众。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花木兰》因为在内容创作、营销方面均没有“因地制宜”,遭遇国内大面积抵制。两部总计投资超过4亿美元的顶级大片,仅在中国市场累计获得7亿元票房。

好莱坞分账片全面失守后,中国电影市场在国庆档狂欢之后的三个月时间将自力更生,如像“美国抗疫队长”福奇对2021年至2022年的市场恢复预期,那么,中国市场将要自强至少一年。

中国电影人在自立自强方面早有准备,并且充满信心。相比好莱坞,中国电影从业者更懂中国和中国观众,并能拍出符合中国观众审美的影片,讲好自己的故事。国内电影人在类型化影片方面的探索也进一步让国产电影大放异彩。

2018年,《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等国产类型化商业片问世,让国内观众耳目一新,并成为市场爆款持续热卖,口碑作品《我不是药神》也以黑马之姿轻松碾压《复仇者联盟3》,同年,电影市场出现多部30亿+体量国产片。

《我不是药神》剧照

到了2019~2020年间,国产片在各个类型化商业电影题材中均有里程碑突破,科幻片《流浪地球》46亿元票房,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50亿元,主旋律片《我和我的祖国》31亿元、《中国机长》29亿元,青春片《少年的你》15亿元。

战争片《八佰》作为救市大片强势登场,现已获得超30亿元票房,抢占年度全球票房冠军宝座。而接下来的国庆档,也是主旋律、动画、青春、体育等多种类型化商业电影占据市场。

而在这些成功的类型化商业电影背后,中国电影市场也惊喜地看到众多青年导演的身影,如郭帆、文牧野、曾国祥、饺子、田羽生等等,这些青年导演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中国电影的创作年轻化得以进一步发展。

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献礼片的商业化成功,越来越多的头部的主旋律商业影片相继推出,国庆档的《我和我的家乡》之后,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影片”《金刚川》也将要上映。成功商业化的献礼片、主旋律电影,无疑成为非主流观影人群(40岁以上)和下沉市场的票房启动器,也将进一步利于拓展国内整体票房份额。

《我和我的家乡》剧照

即使未来的三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内,好莱坞大片长期缺位,中国电影市场仍旧有信心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2020年,“疫情”这场黑天鹅,对于中国电影而言,虽然也会身处“黑暗森林”中随时有不确定的隐患,但也是一个新的机遇,这个机遇代表着中国电影市场正加速告别好莱坞,但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中国电影正不断自立自强,中国也离电影强国更近一步。

本文系作者 壹娱观察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我寻思着挤不进热门档期不是国家的政策保护?到这变成了别人的瓶颈,可笑

    回复 2020.09.29 · via android
  • 国产影片创作 任重道远

    回复 2020.09.29 · via pc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