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底下其实没什么新鲜事。
这一年,一帮拿腔拿调的人,弄出了个新名词,自媒体。
自媒体,最近很火。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群能够码字(代码)的人,在互联网平台上写点文章,赚点吆喝。其实,这种模式根本不算新鲜。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某,最早也就是一个历史学博士,在家没事干,写点小文章,发表在当时创刊不久的《每日经济新闻》上,慢慢的,就有点小名气。做媒体的都知道,其实记者特别缺“砖家”资源,P大点事,总要在稿子的乳沟或者股沟处,加几句专家点评。当然,专家不是老婆,可以共享,被一个媒体消费过的专家,会被另外一个记者用百度检索到,再“消费”一次。慢慢的,专家被消费的次数多了,就成大名人了。
这个模式,和民国小凤仙,“天上人间”的梁海玲同一个商业模式。现在的自媒体,人气已经高于小凤仙和梁海玲,仅次于郭美美了。废话这么多,那么他到底会怎么伤害传统媒体呢?
老大们,你知道安利吗?哦,不对,你知道路透社吗?
类似路透社这样的机构,在中国的专职摄影记者是很少的,那么多好照片怎么来?他们会在本地媒体摄影记者中,寻找自己的供稿者。所以,当你派你的摄影记者出去的时候,个别职业道德不佳的记者,会把好的照片留给图片社,最好的照片留给像路透这样的新闻社,因为他们给的价格最高。
这个事,存在好多年了,但对重文字、轻摄影的传统纸媒来讲,伤害相当于蚂蚁咬大象,感觉不出来。
自媒体时代,游戏参数改了,更刺激了,对传统媒体的伤害也更大了。因为,自媒体挖墙脚的目标,将是最优秀的内容生产者。
为了对事不对人,我虚拟一个角色,上海某时尚类杂志美食版编辑苍老师。苍老师德艺双馨,辛苦稿了十多年,但在报社所获得的回报,也就20万上下,比起当年的同学,如今在投行工作的同学,那差了好几个罩杯。最近微信公共账号流行,对文字很有感觉的苍老师,也准备试一试。她注册一个账号叫“职业吃货”,每天发布一些美食推荐文章,因为她专业的知识积累和优美的文笔,加上媒体运营思维,苍老师瞬间就积累10万粉丝。
这个时候,有个从外地来上海发展的美食品牌,想要打上海市场,但在新闻晨报、周末画报这些报纸上登广告,整版都得十万八万的一天,电视广告更玩不起。这个美食品牌的营销总监从某个渠道打听到苍老师和她的微信公共账号矩阵,带着试一试的心态,花5000块钱做了一次广告,没想到转化率出奇的高,20万粉丝,带来了上万的回复,转化到线下消费的,也有上百人。效果太好了,老总连续在苍老师的上面搞了10天,花了5万,得到了很好的品牌传播。而这笔钱,在报纸上登广告,估计连个屁响声都没有。
一个礼拜,苍老师自带设备搞生产,就拿到了5万元,还不上税。
老大们,试想一下,你手下优秀的记者和编辑们,都自带设备搞生产,把最优秀的文章留给自己,把鸡肋文字留给你的版面,这对你原本就越来越缺乏魅力的版面,是多大的冲击?
什么?你认为他们这种模式不能持续?因为赚到钱的只是特例。
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想搞自媒体平台了。微信不必说了,提供了互动效果最好的自媒体凭条,搜狐自媒体,听说开出了原创作品万元的稿费(即便是一稿多投,被搜狐采用,也有1000元稿费);就连在业界贴有“流氓”标签的360,也搭了个自媒体平台(产品真心不敢恭维);网易云阅读,嘴上没说,但它很多内容,其实都是自媒体生产的。
老大,你猜,就凭你的那点微薄的稿费,能和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媒体比吗?有多少人能像王宝钏这样,苦守寒窑十八载?
会?
那你再猜!关键词提醒“不会”。
好吧,说了这么多,总得想想办法吧,不能干发愁啊。怎么办?
最近在看《楚汉传奇》,觉得世人对刘邦和项羽的判断有很严重的失误。项羽算不得真英雄,因为他不但自负,而且自私,重色轻友,封王也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反观刘邦就很大度,这么一个贪财好色之徒,进入咸阳竟然能够做到“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封王的时候,先封自己最讨厌的雍齿,多大的胸怀和自制力。这才是真英雄。废话太多了,建议归纳成一句话,要想兄弟们干活,就得封王封地,让能干的人自己带队冲杀。翻译成商界的话,就是给手下能带团队的人和团队干股,什么微信、微博,都让他们自己搞去,只给支持,不设阻碍。
听说,21世纪传媒集团,走的就是这个路子,他们很多记者、编辑,如曾航、左志坚、韩磊等,都在玩微信自媒体,报社不但不禁止,而且还鼓励。 不过股份到底怎么分配,我就不得而知了,你们直接问沈先生吧。
其实我也没兴趣知道,他们又不分给我。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呵呵呵耸人听闻了吧。自媒体哪里比得上传统的采编运营,只是如蚂蚁一般的搬运工,自媒体来挖墙脚,其实是刺激传统媒体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