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当美国司法部挥起反垄断大刀,巨头们都得颤一颤

而针对他们的反垄断调查,不知道美国司法部是否还在不断地酝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贝克街探案官,作者丨贾沛霖

遥想去年7月份,美国司法部在7月23号正式宣布,将针对美国科技巨头进行全面的反垄断调查,而此举或涉及到脸书,谷歌,亚马逊,苹果等美国知名企业。

当时的司法部十分强硬。发言人称道,其反垄断部门正在调查“市场领先的在线平台”是否通过获得市场主导力量来抑制竞争、阻碍创新或损害消费者利益。

换言之,美国司法部想对这些企业动刀了。

而时间转眼来到了一年后的2020年7月份,谷歌,苹果,亚马逊和Facebook四大巨头一道来到美国国会参加反垄断听证会。而谷歌在会上成为了主要的被抨击对象。

谁都没想到,这一回,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进行的如火如荼。

10月21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对谷歌提起了反垄断诉讼。称这谷歌通过反竞争和排他性实现并维持其市场支配地位。这也是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司法部起诉微软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垄断诉讼。

面对可能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垄断诉讼,谷歌内部却保持着相对的低调和平静。谷歌CEO皮查伊在电子邮件中声称“审查对于谷歌来说并不新鲜”。

那么在美国司法部的历史上,究竟针对过多少巨头提起过反垄断诉讼呢?

IBM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反垄断立法的国家之一,早在1890年就通过了《谢尔曼法案》对垄断做出了明确规定。

于是在1911年,美国司法部对洛克菲勒家族的标准石油公司进行了反垄断起诉。经过了漫长的诉讼过程之后,标准石油公司反垄断成立,从此被拆分成了34家公司。这也是目前美国历史上反垄断调查中分拆最为彻底的一家公司。而现在,世界著名的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其中的34家之一。

而身为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巨头IBM,此前也遭遇过美国司法部来势汹汹的反垄断起诉。

1868年,在占据着大型机领域的绝对技术优势以及市场份额下,IBM的竞争对手开始以垄断为由对其提起法律诉讼。

其中,诉讼最为凶猛的则是IBM当时的最大竞争对手CDC。CDC认为IBM向客户提前销售还在研制阶段的产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CDC的销量以及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美国司法部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1969年1月,美国司法部对IBM正式提起了反垄断诉讼,认为其垄断了大型机市场,并且阻碍良性竞争。

在美国司法部入局之后,接下来的短短两年间,IBM就遭受了在美国境内多达22起来自不同公司的反垄断起诉。

这些起诉中,轻者要求IBM赔偿相应的市场份额损失。重者则要求IBM必须要分拆成多家公司。美国司法部成为不折不扣的推波助澜者。

为了能够应付起这数十起反垄断诉讼,IBM不得不同时雇佣了数百名律师来应付这些起诉。虽然在这其中IBM打赢了基本上所有的官司,并与最大的竞争对手CDC形成了庭外和解,但是IBM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与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诉讼中,IBM不得不以超低价格将大型机部门出售给了CDC。并且还要答应在此后数年间不得参与此类市场。

这场IBM和美国司法部之间的博弈,从1969年开始进行,一直持续了13年,直到1982年。

在这13年间,经历了五届美国政府和四任IBM CEO。上千名证人上庭作证,IBM在其中付出了大量精力。最终在1982年,当时的反垄断调查局局长以“没有价值”为由撤销了这一诉讼。

对于这位局长可能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没有价值,但是IBM在这13年间妥妥的付出了技术以及市场的代价。

所幸的是,IBM被拆分的命运没有成真。

微软

要是说起来微软的比尔盖茨能够成功,还不得不感谢美国司法部对于IBM的反垄断调查。

上世纪70年代末,IBM深陷反垄断诉讼。盖茨母亲和IBM董事长在同一个慈善机构担任董事,于是在她的引荐之下,她向IBM推荐了自己儿子的软件公司微软。

IBM的这一举动,成就了微软和盖茨的第一桶金。微软随后在这一行里越做越大,成为了一家比IBM规模更甚的科技巨头。

树大招风,盖茨的微软顺风顺水,自然就进了美国司法部的眼中。

从1989年开始,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开始对微软反垄断展开调查。在调查进行了三年之后,1993年,委员会在内部对于是否对微软进行反垄断起诉的表决中陷入僵局,最终决定将案件移交给司法部。

美国司法部拿到这起反垄断案件后“如获至宝”,仅仅一年之后就对微软提起了反垄断起诉。认为微软与电脑制造商签订了排他以及反竞争性的授权协议,阻碍了操作系统市场的发展。随后,盖茨迅速对其进行了回应,希望能够与司法部达成庭外和解。

几个月之后,微软与美国司法部达成了和解协议。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网景浏览器的推出,微软不得不重操旧业,将IE浏览器和Windows 95系统捆绑销售。此举也“惹怒”了美国司法部。

微软的重操旧业显然没有把美国司法部放在放在眼里。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联合了20个州的总检察官,共同对微软提起了反垄断诉讼。这也是美国历史上自AT&T诉讼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垄断诉讼。

当时的媒体头条都称这场反垄断诉讼为“世纪末的审判”。

经过两年的诉讼拉锯,2000年6月,法院一审判决将拆分微软为两家公司,并撤销捆绑销售。

这样的判决无异于天崩地裂。盖茨此时才认真起来,连忙上诉,并推动新法官重新审理此案。最终与司法部达成了新的谅解协议,避免了微软被拆分的命运。

纵然盖茨天不怕地不怕,但是终究没有逃过司法部的魔掌。极力避免微软被拆分的后果,就是盖茨最终卸任了微软CEO,转而将微软转型为利润追求型企业。

AT&T

作为科技圈里如今知名的企业,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美国电话巨头AT&T已经是被拆分的结果。

AT&T的前身是贝尔电话公司,创始人为电话发明人贝尔。由于在技术上的独到性,贝尔电话公司自然而然成为了行业内的龙头老大。

虽然在19世纪及20世纪交界时,贝尔公司面临着短途通话的巨大竞争。但是由于在长途通话上的技术压倒性优势,最终贝尔仍然牢牢把控着美国整体所有的通话市场。

由于把控市场过于强大,因此AT&T公司在1913年及1949年曾两度被美国司法部以反垄断而起诉,但是这两次都被AT&T轻松化解。

AT&T面临的真正挑战,从1972年开始。

在这之前,AT&T几乎垄断了美国所有州内,州际,和国际电话业务,是美国通话业务史上的巨无霸。

而美国司法部对于AT&T的指控也在于通过滥用垄断地位,AT&T把竞争对手逐出设备和电话服务市场,并且垄断了全行业链条。

这一次,美国司法部对于AT&T的垄断起诉进行得颇为彻底。纵然AT&T的势力十分强大,但是依然避免不了在1984年,美国司法部裁定将AT&T拆分为一个长途电话业务的新AT&T公司以及七个本地市话通话电话公司。

曾经的AT&T霸主轰然倒塌。

即使在被拆分数十年后,美国司法部对AT&T仍然抱有警惕。2011年,美国司法部以反垄断起诉AT&T收购T-Mobile。2017年,又再一次起诉AT&T收购时代华纳。

英特尔

作为硬件行业中的巨头,英特尔自然也套不了反垄断起诉的命运。

2009年12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反垄断为由,正式起诉了英特尔。而这个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正是此前在微软反垄断起诉中,起到推波助澜率先调查的作用。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此时起诉英特尔垄断行为的时机颇为微妙。在11月,英特尔刚刚与AMD达成了和解,了解了存在于二者之间多年的诉讼纠纷。

在委员会看来,英特尔凭借其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排挤竞争对手。并且减少了在技术方面的创新以及降低了用户选择度。

更有甚者,在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中,英特尔与整机厂商达成“行贿”协议。诸如英特尔一年向戴尔提供将近20亿美元的回扣,是戴尔当年利润的110%。以此来打压其竞争对手。

但是此后,针对英特尔的反垄断诉讼也不了了之。

高通

无独有偶,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又一大“力作”就是针对高通的反垄断诉讼。

2016年,高通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于专利授权费。这样的收入比例进入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视线。于是在2017年1月初,委员会就针对高通的垄断行为提起了诉讼。

委员会认为高通滥用其在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迫使智能手机厂商与高通达成专利授权协议,收取授权费。

此后在2019年,法院判决高通垄断行为成立,这一判决甚至当时大幅影响了高通股价。让高通陷入了前和华为诉讼,后和联邦法院诉讼的不利局面。

高通随即提出上诉。2020年8月,在经过巡回法庭表决后,高通一举推翻了此前的不利判决。成功地合法化了自己的专利授权费行为。

不仅如此,高通还和美国司法部“搭上了线”。司法部介入了该起诉讼,称高通的行为不构成垄断,并支持高通。

在美国司法史上,针对巨头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多如牛毛,甚至诉讼都并不鲜见。

但是美国的巨头仍然水涨船高。苹果,亚马逊,脸书,已经成为新一代巨头。

而针对他们的反垄断调查,不知道美国司法部是否还在不断地酝酿。

本文系作者 贝克街探案官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傻吊,不要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不要忘了美国政府也只是执行华尔街的意志,终究是要失败的,谁也救不了美国人民,华尔街的影响力如同黑洞一般,已经不可逆了!

    回复 2020.10.22 · via android
  • 也许吧,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是这样

    回复 2020.10.22 · via android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