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顶部

长安“引力”系列UNI-K问世,自主品牌如何破局中大型SUV市场

作为长安全新序列“引力”的第二款车型,UNI-K于2020广州车展上揭开了面纱。

品牌向上已经成为了近两年来所有自主品牌的发展诉求,长安汽车也在很早就制定了相关的品牌和车型战略,作为长安全新序列“引力”的第二款车型,UNI-K于2020广州车展上揭开了面纱。

长安全新序列“引力”是针对消费者们的更高需求推出的,首先是设计上要引人注目,其次采用全新平台架构,使用了更新的发动机,引力系列的车型几乎把长安的最新科技都打包了,所以长安把它叫做"未来科技量产者"。

目前引力系列有两款产品,此前还有一台UNI-T,自上市以来,长安UNI-T的销量一直在增长,目前近三个月的销量均在万辆级别,销量是检验市场和消费者的最佳标准,UNI-T的产品力可见一斑,那么二款车型UNI-K能否成为爆款?

全新设计语言把“科技”的概念具象化

“漂亮的飞机性能往往不会差。”长安汽车造型设计院高级经理邓鑫介绍道,UNI-K的全新设计语言,一定程度上正是来源于航空先驱马塞尔·达索的这句名言。

设计师们大胆设想、另辟蹊径,把“科技”的概念具象化,让科技可以看见。以简约但不简单的设计手法,深刻呼应新时代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遍布全车的飞行元素、突破传统的无边界进气格栅、宛如星际战舰的前大灯组,配合星际飞船机翼三叉戟造型的日间行车灯无一不闪现着来自未来的信号。

V-surface微斜面的独特设计,使UNI-K的侧面打破静态,具有一种富含生命力的流动美感;尾灯则用独特的紧附车身流线造型勾勒出曲线轮廓,线型尾灯使整个车背构成点、线、面的交融,节奏鲜明,四出排气管尾喉彰显极致运动氛围。

UNI-K的内饰同样贯彻简约与超级符号的设计手法,缩小的方向盘带来更便捷的操控体验,换挡区域高度集成化的按钮,让科技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智能座舱重塑人车关系

除了设计语言上的重构外,在智能技术领域,UNI-K也属于行业前列。如今,交通环境变得更复杂,驾驶员的负担也不断增加,驾驶容错率更低。在这样的环境下,UNI-K回到产品设计的原点,希望通过智能座舱来重塑人车关系。

基于车载显示人因原则,长安汽车对UNI-K座舱形态进行重构,经过33轮共计330人次的人因工程测试,最终将UNI-K仪表中心距离道路中心的视线夹角设置为13°,使得驾车时仪表与道路的距离更短,实现驾驶低头时间减半。

同时,UNI-K还对信息分布和流动进行全新设计,依照信息的重要程度进行屏幕分区布局。将仪表定义为UNI-K的主显示载体,并以“眼不离路”和“一体化座舱”为设计理念带来用户全新的驾驶体验。

UNI-K集成了科大讯飞飞鱼OS3.0语音交互系统,能够实现多轮对话、上下文识别、跨场景识别,帮助用户实现界面上所有功能的语音控制。

作为你的专属智慧伙伴,小安智慧功能也得到了进阶,带来语义自学习功能,对无法完整理解的内容,瞬间进入类人语音交互模式,发起多轮对话并学习结果,让语音越用越智能,这点需要长期使用这台车才能体会到。

不仅如此,UNI-K还运用最新一代TTS语音合成技术,兼具声音复刻、全语音交互等功能。对于听惯了无感情车机声的用户而言,可以将语音设置为家人或朋友的声音,带来一种更自然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具温度的科技关怀体验。

智能科技还带来机器视觉的再次进化。车主上车后,UNI-K可以自动刷脸,识别车主身份,并基于记忆功能,将座椅和后视镜调整到车主专属位置,还可以刷脸启动汽车;更为智能的车机还兼具隔空手势交互功能,轻松识别前后排乘员的手势动作,实现导航、拍照以及多媒体控制等功能。

UNI-K车内还搭载了索尼高级车载音响系统,并配备了先进的14扬声器和10通道外置DSP功放,其中UNI-K主驾配备头枕扬声器,如果乘客想休息,但驾驶员想听音乐,就可以开启“头枕模式”,减少对其他人的打扰。

总结

UNI-K作为UNI高端序列的第二款产品,从这款产品的外形设计和内饰来看,它依旧在诠释“未来科技量产者”的标签,但是UNI系列依旧挂着长安汽车的标志,它既可以让UNI系列提升长安品牌的价值,但同时也会对品牌向上产生一些限制。

当前的自主品牌主打高端和个性的SUV产品非常多,领克、魏派等品牌旗下均有这个级别的产品,对于长安汽车来说 ,只有协调好UNI系列与自家CS系列的定位,并在UNI-K的产品力上戳中消费者痛点,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爆款。(本文首发钛媒体APP,编辑/李玉鹏)

本文系作者 谭同学摄影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