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钛媒体乌镇咖荟 | 智能生活将加速到来,创业者要做“长期正确但艰难”的事

疫情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有哪些环节被加速了?未来的智能生活、智慧城市将是什么样的?

中国的数字化进程正在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经扩展到医疗、建筑、房地产、传媒、教育与汽车等各个产业。随着5G、AI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落地,不少全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涌现,过去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越来越变得触手可及。

疫情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有哪些环节被加速了?未来的智能生活、智慧城市将是什么样的?

在11月23日晚,钛媒体“企业家夜话”乌镇咖荟第三场圆桌,钛媒体集团创始人&CEO赵何娟对话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到家集团兼天鹅到家CEO陈小华,以及知名科幻作家&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共同畅想智能未来。

陈小华:创业者要做“长期正确但艰难”的事

“2020年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发生了什么?你们自己从中又收获了什么?”赵何娟以2020年的变化和感想作为开场。

原本作为全职作家的郝景芳,在2017年投身在线教育行业,成为了一名创业者。她创办了专注于3-12岁儿童通识启蒙的童行学院,希望通过科学系统、趣味有效的探索型课程,让儿童思维宽广、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的进程,郝景芳的工作节奏也被无限加快。

“我最大的变化是这一年特别忙,这一年被疫情所带动,也被在线教育的形式所带动,就变得特别忙。”

今年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困难的一年,疫情防控常态下,企业销售、出口、项目洽谈和建设等环节几乎停滞,资金链紧张、人员流失,有些业务匆忙转向线上,压力爆棚。

郝景芳表示,在这一年当中,她更理解了长期处于匮乏状态的人。“当人在匮乏的状态中,确实很多时候只能考虑到短期利益,每一天都在想明天怎么办、下个礼拜怎么办。以前我就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会说,‘大家应该看长期’,但当你自己真正在匮乏的时候,你就会很理解长期处在匮乏状态的人,他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空间去考虑长期的事情。”

到家集团兼天鹅到家CEO陈小华说道,做长期正确但艰难的事情,在今年对很多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今年对天鹅到家同样是变动的一年,就在9月7日,“58到家”正式改名为“天鹅到家”。

陈小华坦言,如果没有这次疫情可能不会改名。因为疫情的客观影响,到家团队有了更长时间去从容思考,做长远计划,包括改名。

“一个公司在疫情改名,恰恰证明了他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和决心,因为改名意味着要花大量的钱,改掉对一个已经有认知的品牌。改名就表明了我们的决心。”

华为是2020年经受外界压力最多的企业,据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在钛媒体乌镇咖荟现场透露,由于美国的打压,华为不仅要考虑硬件基础、还要考虑软件基础,数据库、操作系统等等方面,变化尤其大。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是一重接一重,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张平安说道,“人生就是当你发现这种变化的时候,被迫应对这种变化,你就发现内心很强大。对于华为来说,华为至少有20万员工,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面对压力的时候,从来没有倒过,这个时候我们更加不能倒了。”

郝景芳的童行学院也在今年经历了资金紧张、裁员,但她坚持在课程研发的投入,在乌镇咖荟上,郝景芳再次提到了自己做为在线教育创业者的初心。一是补充我们教育体系中匮乏的部分,特别是科学、人文、艺术,帮助孩子们打开视野,二是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让更多教育资源能够覆盖到更大范围。

张平安向创业者提出两条建议,一是要善于拥抱新技术,二是永远要抓住客户体验。“数字世界已经发展到足够丰富了,巨头在各个地方已经布局很多了。所以如果你要做一个产品,一定在某些方面要有新的创新体验,甚至让用户觉得耳目一新。”

陈小华落回到2020年,他表示今年要“广积粮缓称王”,这几年无论大环境还是企业小环境来讲,每个行业都有很多的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作为头部企业一定要往下扎根。以天鹅到家为例,要做家政,从体检、背调等等,从阿姨每一份简历这些基础设施做起,这些基础设施才是企业真正的壁垒。

谈智能生活:智慧交通和交互型AI或许先应用

谈及对未来智能生活的畅想,陈小华比较期待两个领域将会发生的变化:一是出行领域,他认为,当汽车真正实现无人化、智能化以后,在交通、出行方面掀起的革命可能比手机革命还要大。

二是他希望所有数据能实现互联互通,“比如今天做家政行业,最大的问题它根本不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会对行业发生巨大的改变”。

在数据互通上,陈小华的想法比较“激进”。“最简单的,我希望所有数据互联互通,我们所有带卡的、带证的、带支付、带ID的,所谓保险、信用,其实我是极度希望社会能够解决的”。陈小华直言,数据互联互通所带来的隐私问题直言,站在历史长河来看,都不是问题。不过一旦统一数据互联互通,统一ID,效率就会极大的提高。

作为科幻作家,郝景芳更想看到太空商业化到来,其次是数字替身的应用。“数字替身我觉得很快就会有,它可能会学习你的习惯,按照你的方式去下单购物、订票打车、替你对话,这种我觉得很快可能出现。”

有很多这些嘉宾想象的智能生活场景已经在落地,比如郝景芳自己就在开发一款机器人。“我每天都在接受小朋友的答疑,有些小朋友会不停问一些重复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再转、人死了会复生吗、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但我们看起来是平的,最近我在训练我自己的机器人,接下来可以学我的语料来回答小朋友的问题。”

郝景芳认为,这种数字化技术可以给很多小朋友辅导功课,丰富教育资源,让更多小朋友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我自己觉得未来这样的虚拟老师,也会不断出现。”

谈及AI应用,技术出身的张平安感触颇深。他表示,AI一定会不断升级迭代到能与人类进行“自然的交互”,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机器人替代人类做危险工作。“我觉得大量机器人会的在各种场景代替我们人类做很多工作,这肯定是人工智能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而再下一阶段,他认为物理世界会被完全的数字化。当物理世界很多东西能够被传感器数字化之后,物理世界跟数字世界就可以成为一个整体。数字世界跟物理世界完全交通在一起,信息交互、共享。这是所有做技术和做服务的人追求的终极方向。

不过回到落地上,陈小华感慨,做了很多科技,最后还是要“回到家”。我们有那么多人工智能、那么多数据的积累,但当我们面对一个真实业务场景的时候,理想和真实有很大差距。

谈技术自主,不能放弃全球化思维

2020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的话题又被摆到台面上,三位嘉宾也在乌镇咖荟第三场圆桌上就这个问题分享了看法。

张平安坦言,原本大家都是用全球化分工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希望全球化,得把一些东西交给另外的国家,不能自己全掌握”,但局势逼迫下,政治化因素让全球化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但这个过程中,也并不是完全不存在机遇。全球化格局重新构建,一方面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更长远来讲,推动了中国产业链从上至下向成熟发展,

郝景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谈及技术自主她颇有感慨,她认为,现在的世界格局会倒逼我们投资一些基础的工业、基础研究,从长期来讲这是好事。

 “即使我们是一个全球大分工的时代,但我们也不能总是太急功近利了,也得在基础研究上面稍微花点时间精力和资源。这很艰难,但是长久来说是好事。”

但即便是这样,嘉宾们也不认为个别国家的做法就会影响全球化的大趋势。

陈小华补充道,他认为全球化分工的大趋势并没有变,“企业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人类协作规模只会越来越大”,但我们(人类)可能每隔一两百年就会要重新考虑下分工的格局。

郝景芳也表示,以科学共同体为例,想要完全隔绝是不太可能的,不论政治家们如何斗争,但科学共同体的科学工作者们还是去沟通真正的数据。“以今年为例,生物学家真正去与新冠病毒斗争的时候,还是团结的。这个我倒是觉得不担心,因为今天科学共同体有这个意识。”

张平安再次强调了华为对当前局势的认知,他表示,美国对中国企业或者对于华为的打压会是持之以恒,但一定还会有另一批人(企业、国家)支持我们、支持华为。他建议,企业家必须要认知到,必须要扎根中国,并且在扎根的同时要坚持出海,在区域化里面获得自己的市场机会。

“我们要坚持出海,把区域尽量扩大化,让别人对中国企业的认知能够加强,争取成为‘同盟军’。对于国内很多企业来说,中国是庞大的根据地,但仍然要心怀外面的世界。”(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赵宇航)

本文系作者 赵宇航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