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车规级芯片出货量超10万,地平线开启“前装量产元年”

或许站在未来的智能汽车时代回望,2020年这个人工智能的前装量产元年,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锚点。

如果抛开上世纪停留在概念车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不谈,从2009年谷歌的Project Chauffeur项目启动算起,真正意义的“智能汽车”进入公众视野不过十一年的时光。

十一年里智能汽车技术飞速发展,软件和算法不断迭代,芯片、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层出不穷,基于这些软硬件“黑科技”的测试产品竞相上路,不断刷新着人类社会过去百年来对于移动出行的认知。

但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2020年,智能汽车第二个十年的起点,这些技术究竟离人们的生活还有多远?它们到底什么时候能量产“上车”?毕竟前装量产,才是检验这些“黑科技”商业化能力的唯一标准。

对此,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已经开始给出答案——12月1日,边缘人工智能芯片的全球领导者地平线举行庆祝仪式,公布其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2,前装出货量正式突破10万片。据钛媒体App了解,其2020年有望实现15万片出货,远超行业预期。

人工智能“上车”

地平线是当前中国唯一实现车规级AI芯片前装量产的AI芯片公司。

那么地平线率先实现AI芯片大规模量产“上车”,会给消费者的用车生活带来哪些智能化的变革体验?我们从两个方面来了解一下。

目前行业公认的汽车智能化包含两个方向,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

先说自动驾驶。在11月的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其中有一项关于自动驾驶的重要指标——到2025年,L2级和L3级车辆合计占比达到50%。自动驾驶量产化的目标已经明确,面对未来广阔的市场,行业领跑者正在踩下提速的油门。

9月22日,备受行业及消费者关注的 A 级纯电 SUV——奇瑞新能源蚂蚁在北京正式上市。奇瑞蚂蚁集成了地平线和英博超算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搭载中国首款车规级 AI 芯片地平线征程 2,实现了 L2+ 级自动驾驶。

依托征程2的强大算力和人工智能技术,配合车上的传感器,奇瑞蚂蚁可以帮助驾驶者实现主动刹车、车道保持、ACC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各种主被动安全、便捷的驾驶功能,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驾乘体验。

L2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已逐渐在各家车企量产车型上亮相,而在2020年,智能化的一个新载体也正从概念走向落地,成为Tier1、主机厂和各大出行领域科技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这就是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相辅相成。长远来说,随着自动驾驶将人类注意力从方向盘和汽车控制上不断解放出来,汽车将真正发展为“第三生活空间”,这意味着它有潜力成为一个充满各种内容的生活、娱乐、办公乃至商业交易场所,智能座舱在智能汽车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6月正式发售的,地平线与长安合作的新车型UNI-T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款搭载了征程2的汽车是第一款基于国产AI芯片的智能座舱量产车。

未来智慧驾舱UNI Life车载智能交互系统,图片来源@长安官网

未来智慧驾舱UNI Life车载智能交互系统,图片来源@长安官网

相比于缺乏场景理解、机械且复杂的传统单模态交互,长安UNI-T能够提供的主动式交互是一种融合了视觉、语音等多种感知数据的多模态AI交互方式,在感知语音信息外,还可以通过人脸、声纹、唇语识别等更精准地理解驾驶者的意图。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车内多模态交互的实现,除了对AI算法的高要求,更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长安与地平线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舱NPU计算平台,搭载征程2车规级AI芯片,能够高效灵活地实现多类AI任务处理,全方位赋能汽车智能化。

我们可以看到,在智能汽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传统车企的发力,像地平线这样拥有技术壁垒的软硬件供应商、方案提供商也正在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关键先生”。

地平线开启“前装量产元年”

一款智能汽车的问世,首先需要有符合车规级标准的硬件和软件,并兼顾费用和成本,且需进行大量的测试验证可靠性,每一项工作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在智能汽车时代,主机厂普遍选择与具有专业能力的方案提供商联手。

作为唯一一家实现前装量产的中国车载AI芯片企业,地平线在这一年火力全开,开启了中国智能汽车时代的前装量产元年——进行中的合作项目超过50个,已签下20余个前装定点项目,2020年内将有6款搭载地平线车载AI芯片的量产车型上市。

那么,在“智能汽车时代”这个群雄并起的新世界,地平线是如何成为行业领军者,引领这场轰轰烈烈的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的呢?

首先是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前文所提到的中国首款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地平线征程2,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入选了“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这枚芯片是中国边缘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它能满足 AEC-Q100 标准,可提供超过 4TOPS(1TOPS=1 万亿次计算每秒)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仅 2 瓦,配合高效的算法,每 TOPS 的算力可以处理的帧数可达同等算力 GPU 的 10 倍以上。

车载AI计算芯片是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它的研发被公认为是攀登人工智能行业的技术巅峰,当前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瓶颈就是算力不足,这枚芯片可以说补齐了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的关键环节。

征程2的前装量产只是地平线吹响的第一声号角。今年9月,地平线发布了新一代高效能芯片征程 3,进一步加速车载 AI 芯片迭代,根据地平线的产品规划,更强大的征程 5也即将推出,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场景,单芯片达到划时代的 96 TOPS 的 AI 算力,支持 16 路摄像头,组成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具备 192-384 TOPS 算力,可支持 L3-L4 级自动驾驶,并且现已率先斩获车型定点。

根据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介绍,地平线还计划推出性能更为强劲的车规级AI芯片征程6,算力超过400 TOPS,满足ASIL C级功能安全。

在高速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地平线正试图构建一套打破边界的商业模式,用“赋能”引领产业变革。

一方面,地平线与主机厂展开了多维度的深度合作,“上汽集团与地平线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是中国汽车领域领和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企业强强联合的标志性案例,结合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实验室将在其所聚焦的智慧出行、智能驾驶等方面打造出差异化的旗舰产品;地平线与一汽智能网联开发院的战略合作,也将大大加速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的进程——地平线将通过“天工开物”AI 开发平台开放赋能,向一汽智能网联开发院提供包括征程系列智能驾驶处理器、Matrix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视觉感知算法、众包高精地图和定位、智能座舱在内的产品和技术,助力一汽数字化转型。

此外,地平线还与广汽、长安、奇瑞等多家国内主流车企合作打造具有其集团特色的智能终端应用,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网联产品。

另一方面,地平线通过芯片对合作伙伴进行底层赋能。在与汽车科技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地平线不仅仅是提供芯片,简单交付就结束了,而是用芯片赋能,开放算法和工具链,赋予合作伙伴自主开发的能力,进一步帮助客户用好芯片。仅在北京车展期间,地平线就接连与低速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追势科技、智能网联终端以及车联网服务的领先企业北斗智联、世界领先的汽车科技企业大陆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让更多合作伙伴能够直接受益于地平线成熟的芯片和工具链,共同开发适用于各种场景的解决方案。

地平线开启了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元年,不仅意味着智能芯片终于“上车”,更意味着地平线产业蓝图中的“生态系统”已经孕育,一个“赋能”型生态将引领产业变革,打破传统Tier1和Tier 2边界,丰富和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在汽车智能产业的布局,推动中国及全球的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

新时代,新玩家,新机遇

从1886年汽车诞生,到2020年已经130余年,在这漫长的汽车历史长河中,闪耀着许多个人类智慧迸发的光彩瞬间。或许站在未来的智能汽车时代回望,2020年这个人工智能的前装量产元年,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锚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汽车行业正经历着一场“由传统手机向智能手机”式的转变,它将诞生一个不亚于“移动互联网变革”的新机遇,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必将涌现出新的玩家矗立潮头。

整车厂方面,出现了以特斯拉、蔚来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而试图以AI、ADAS(辅助驾驶)等新技术打破现有市场秩序,成为新Tier1的厂商也纷纷涌现。

以汽车芯片市场为例,在过去,车载芯片被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等传统汽车芯片巨头把控。但随着车内功能不断增多、智能座舱概念逐步成形,运算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传统车载芯片的性能渐露疲态。

于是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本来主战场在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的芯片玩家,也纷纷切入汽车芯片市场,同时,在这些国际巨头之外,以地平线为代表的中国新生代企业也在趁势发展,把握新时代的新机遇,向国际巨头发起挑战。

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下,中国迎来了核心技术创新的时代,为硬核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智能汽车行业正站在时代的潮头乘风破浪,放眼未来,全球顶尖智能芯片企业中一定会有来自中国的力量,不负使命、不负时代!(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本文系作者 汽车科技指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不要吹牛了没有任何意义!

    回复 2021.01.26 · via android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