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八号搭载中国首颗商业SAR卫星发射成功,研发方“天仪研究院”计划明年初公布最新融资

钛媒体了解到,天仪研究院目前已完成最新一轮融资,预计将在2021年初对外公布。本轮将用于进一步优化第二批SAR卫星、卫星互联网首发试验星、卫星批产生产线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研发和业务团队建设。

北京时间12月22日中午12时37分,由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天仪研究院”)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和“元光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两颗卫星正常进入预定轨道,遥测参数正常,太阳翼、天线均展开正常,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顺利首飞填补了中国在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空白,对加速推进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十三五”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任务的收官之战。

本次“长征八号”火箭共搭载5颗试验性卫星,包括“海丝一号”、“元光号”、国电高科天启星座08星、智星空间智星一号A星等,五颗均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相关卫星载荷将对微波成像等技术进行在轨验证,开展空间科学以及遥感、通信技术试验与应用。

其中,“海丝一号”是中国首颗面向海洋和海岸带科学观测、对标国际先进指标的、基于有源相控阵天线的百公斤级(整星<185㎏)、1米分辨率、C波段商业SAR遥感卫星。

因此,对于天仪研究院这家中国商业卫星赛道的头部企业来说,本次任务也意味着该公司首次成功发射并部署了其第一颗商业SAR卫星,在SAR卫星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作为中国首颗商用SAR卫星,“海丝一号”成功发射意味着什么?

SAR中文全称为“合成孔径雷达”,这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技术。其能够在暗夜、云雾遮挡、雨雪等条件下获取类似光学成像的高分辨率雷达图像,最大特点就是波长极高,穿透力极强,具有高分辨率、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

SAR卫星在原来更多用于军事领域,主要由于其技术复杂、研制难度大、研制周期长、技术投入高等原因,战略意义远高于经济效益意义。

美国从上个世纪中期就开始了星载SAR的研制,197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载有SAR的海洋卫星SEASAT,工作在L波段,成功的完成了对地观测任务,获得了大量高清的雷达图像,开启了太空对地观测新时代。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SAR卫星价值被逐渐挖掘。如今,除了在军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SAR逐渐在民用领域如地形测绘、洪水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农林管理、海洋渔业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也发挥出较大的应用能力。

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SAR雷达卫星所处的商业合成孔径雷达市场前景广阔。2019年,SAR雷达市场价值27.3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7.8亿美元,2020年-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2%。

SAR卫星所处的合成孔径雷达产业市场复合增长率

SAR卫星所处的合成孔径雷达产业市场复合增长率

随着近年来商业航天遥感的兴起,各相关商业航天遥感公司重点关注的一类遥感手段。

2020年3月9日,世界上第一个发射商业微型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芬兰微卫星制造商Iceye发布了其SAR卫星产品的演示视频,显示韩国釜山港口船只移动、英国机场行驶飞机运动等三个从SAR卫星传输的拍摄画面,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第一个在轨道上实现并展示SAR视频传输能力的公司。截至目前,Iceye一共发射运营三颗SAR卫星组成的星座,为产业下游提供航海监测服务。

而中国是从2017年开始规划一系列商业SAR卫星。但很遗憾,在本次“海丝一号”卫星成功部署之前,国内尚没有商业SAR卫星在轨运行,一切都在计划中。

钛媒体App了解到,天仪研究院是从去年开始聚焦发力SAR雷达卫星的。

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杨峰对钛媒体App表示,相比Iceye发射的商业SAR卫星,本次“海丝一号”商业SAR卫星主要特点是更轻、更薄、更智能、更可靠、更便宜,其将以轻小型、高分辨率、低成本方式获取全天时、全天候的二维高分辨雷达数据,为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的遥感反演、海洋灾害监测、洪水监测和地表形变分析等提供支持。

更轻:海丝系列首发星(“海丝一号”)1.0m分辨率,组网星0.5m分辨率,低于200kg;

更薄:平台载荷一体化设计,75mm超薄载荷舱,整星可折叠的平板卫星,利于组网;

更智能:中国首次SAR图像在星上直接处理,解决地面快速下传;

更可靠:通过软件保护,创新设计提高可靠性,保证业务寿命5年;

更便宜:高可靠工业级器件上天(国内最大的工业器件数据库),成本大幅度降低;

可量产:标准化、模块化、分布式设计,模块支持级联扩展提升能力,可快速实现量产。

同时,该卫星从两个层面完成了创造性的突破:

一、从设计层面将卫星真正做小,高度机电热一体化,载荷和平台没有界面划分;

二、采用工业级器件,将卫星成本降低,做到性价比最优,即成本和寿命(产生的效益)结合的最好。

值得一提的是,“海丝一号”卫星目前已有需求订单。

据天仪研究院资料显示,该星座需求由厦门大学、三明市政府和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提出,将通过包括多颗轻小型SAR卫星和多光谱水色小卫星等星座,与相关空基、岸基、海基野外观测系统协同应用,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立体监测系统。

而本次发射的另外一颗“元光号“卫星,则是20kg级的空间科学实验卫星,由河北工业大学与天仪研究院合作研制。主载荷为河北工业大学研制的空间摩擦学实验载荷。该卫星主要任务是利用立方星开展空间机构学与摩擦学科学实验,以此探究材料级、部件级到系统级的力学性能随服役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机械系统界面微观力学行为与机构宏观运动的跨尺度机械学规律模型。

至此,天仪研究院已完成12次太空任务,并成功将21颗卫星送入太空为客户提供在轨服务。

天仪将聚焦SAR卫星研制和数据服务、卫星互联网卫星研制

天仪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1月,如文章开头所述,是中国商业卫星赛道的头部企业。

公司创始人兼CEO杨峰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担任国科环宇空间仪器事业部总经理,在航天领域有十余年创业经历;公司CTO任维佳则毕业于清华大学,参与过神舟四号到八号,天宫一号,天舟一号,空间站等工程任务,曾担任国家重大专项主任设计师。

公开资料显示,过去五年,天仪研究院共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极光、联想之星、君联资本、经纬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

2016年7月,天仪研究院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获得北极光、国科嘉和、联想之星、长沙高新区人才基金、泰有基金、臻云创投、榫卯创投等7家机构的投资。

2017年4月21日,第四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应用推进大会上,杨峰宣布天仪研究院完成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赛富动势基金领投,经纬中国、名川资本跟投,老股东北极光、国科嘉和等继续助力。

2018年7月20日,天仪研究院完成1.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险峰长青、经纬中国、中科招商、名川资本、安超投资、电科投资等跟投。

钛媒体App了解到,目前天仪研究院已完成最新一轮融资,预计将在2021年初对外公布。本轮将用于进一步优化第二批SAR卫星、卫星互联网首发试验星、卫星批产生产线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研发和业务团队建设。

“我们的投资人非常认可和支持我们的战略路线选择。同时在市场运作过程中,也在不断的验证天仪路线规划的正确性,我们目前已经与一系列客户签订了数据使用意向协议和合同。”杨峰对钛媒体App表示。

杨峰告诉钛媒体App,天仪研究院未来将主要聚焦并规划两块业务:一个是SAR卫星研制和数据服务,另外一个是卫星互联网卫星研制。

(1)SAR发展规划

a、2021年,完成10颗SAR组网星研制,择机发射投入在轨应用,具备C和X两波段,分辨率最高可优于0.5m的数据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的数据应用和地面处理能力,形成地面数据应用和服务规范的产业链和市场运作;

b、短期规划,通过自主投入和客户投入相结合,实现10颗/年批量制造和发射能力,形成天仪自身的数据运营产业链;

c、长期规划,自主投入和客户投入相结合,实现年发射30颗星能力,成为世界顶级SAR星座运营商以及数据服务商。

(2)卫星互联网发展

2021年完成两颗卫星互联网试验星研制和发射,完成关键技术验证攻关和首发星在轨测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中国SAR雷达卫星正处于萌芽期,技术上需要诸多难点和瓶颈的突破,与先进SAR雷达还有很大差距。

而且从民用市场来说,由于国产SAR卫星客单价依然很高,因此未能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市场下游的遥感金融应用企业“四象爱数科技”,民营卫星设计与制造商“智星空间”、“东方至远”等依然在规划和实验过程中,未能够接到大范围商业订单。

“SAR卫星目前最高成像分辨率已经达到0.1m,完成满足目前民用市场的数据指标需求,而如果追求更加极致的性能指标,则面临一系列的技术瓶颈,需要突破材料、微波电子、精密加工、系统设计等一系列难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杨峰对钛媒体App表示,

"而民用市场从来都是性价比和性能的综合权衡,目前民用市场的SAR卫星的核心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将卫星做的更小更便宜,进而降低数据源获取成本,这也是天仪正在进行的工作。”

杨峰表示,预计天仪将在2022年完成数十颗SAR卫星的星座建设,从而接近世界顶级SAR星座运营商以及数据服务商的这一长期目标。(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编辑|赵宇航)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3:44

国台办回应美对台军售:“倚美谋独”“以武谋独”是自寻绝路

13:41

海通证券:除煤炭外大部分红利行业的相对估值处在低位水平

13:40

长盈精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主要是精密零组件产品上

13:33

本田与日产据悉将率先磋商合并,三菱汽车或明年年初再做决定

13:31

特朗普要求巴拿马运河降低对美船只收费,否则“就把运河还给美国”

12:53

全国铁路2025年1月5日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12:43

大摩邢自强:搞好股市不仅是为了提振社会预期,更具备三重意义

12:40

GGII:预计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约30万台,同比下滑5%左右

12:38

上海航交所:本周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平稳,远洋航线走势分化

12:37

上海航交所:本周商品市场博弈加剧,沿海综合运价指数大幅下跌

12:35

蔚来ET9首发限量版已卖完,李斌:订单量超预期

12:31

蔚来李斌:到2035年,全球前十名车企中至少有五家是中国企业

12:31

箭在弦上,全球最大碳市场将迎首次扩围

11:55

郑州:中心城区新编住宅项目容积率不超2.5,将住宅层高下限升至3米

11:34

日本2024年个人破产数量或创12年来新高

10:57

突破80万吨,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刷新通航以来最高纪录

10:56

蔚来李斌:与宁德时代生态换电合作有更多可能

10:50

美国宣布向中国台湾地区提供军援军售,外交部回应:已第一时间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10:48

“工会帮就业”专项行动累计提供就业服务1618万人次

10:26

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