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微博这种简单直白的概念在当时普及需要多大的精力和人力。我们有非常多的员工出差在全国各地、各种行业做概念普及。任务的压力甚至导致了一些编辑离职。”
【杨缙/钛媒综合】微博那么多,为何新浪被公认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呢?除了新浪的平台、较早的进入,还有什么?
在知乎上,新浪微博负责人刘新征在回答提问时,讲出了一小段可能不太广为人知的故事,或许能给出一些解释。钛媒体摘编如下:
一、从未有过的狂热。
新浪——
在其他公司尚未看到前景时,倾全公司之力做一件事情,一个这么大的公司,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姿态,完成了市场教育和概念普及。我没在其他公司身上看到过这种疯狂。
二、最难的是普及。
刘新征认为,饭否等在小范围内是非常成功的,但它过于孤芳自赏,局限于小众的圈子里,并未完成市场教育和概念普及功能。新浪又是怎么普及的呢?
我们委托调查公司做了四次谈话调研,每次结论都是用户根本不需要这个产品,人人和空间已经够用了,我就在现场的单向玻璃墙后面,听到后来我们自己都乐了。我们需要向公司员工反复介绍什么是微博以及它为什么跟“状态”跟“博客”不一样。
我们邀请的每个用户,都要进行最基础的微博教育。“X老师,跟您说这个事儿,我们开了一微博⋯⋯微博,就是微型博客,就是三言两语⋯⋯就是⋯⋯我也不是很请清楚,老师,要不您先开了试试”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微博这种简单直白的概念在当时普及需要多大的精力和人力,我们甚至编了一些顺口溜,方便用户知晓,我们有非常多的员工出差在全国各地、各种行业做概念普及。
当时编辑拉微博的任务在网上都成了一件人尽皆知的,经常被人拿来开玩笑的事情。任务的压力甚至导致了一些编辑离职。在当年10月,我们完成了100万用户的积累,基本上完成了概念的普及。
创业是艰辛的,伟大的创业更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其他几家在市场概念普及以后才介入,他们的编辑不用再解释什么是微博了。。。但让他们为难的是,要回答为什么在新浪微博之外他们还需要一个XX微博,这个恐怕更难了。
是的,即便做一件很小的事,也需要有狂热的热情和非凡的毅力,把事情做到极致。这样,就不会给竞争对手留下空间。就像刘新征的反问那样:“2009年,如果没有新浪微博,会有其他哪家互联网公司会像2009年的新浪那样,投入到这样一个市场概念完全陌生的产品中去吗?”事实是,当时腾讯就没有。■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