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消金界
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每一年都说很难,但从没有哪一年像2020年这么难。先是开年的疫情,给各家公司带来巨大考验;2020年8月,最高法将民间借贷利率下调至4倍LPR(15.4%),更是引发行业震动。
从2009年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企业获批,至2020年,消费金融在国内成立了整整十一个年头。经过十一年的时间,整个行业已经由此前的爆发性增长,到整个行业增速放缓、逐渐趋于理性。
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达4861.5亿元,贷款余额为4686.1亿元;截至2019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4722.93亿元。而此前几年,行业均维持在20%以上的年复合增速。
消金界分别从开业情况、主营业务、资金来源、人事变动这四大方面,对持牌消金进行盘点。相信这四大方面,也将继续影响着2021年持牌消金的走势。
消费金融牌照开闸,巨头入局加速竞争
在过去的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批筹速度加快,平安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陆续开业。此外,共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分别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重庆蚂蚁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至此,已经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数量达到30家。
消金界了解到,此前不少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很早就将申请消金牌照作为战略部署之一。当下,包括建设银行、南京银行、上海农商行、江苏银行、福建海峡银行等在内的机构,在牌照申请上都加快了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日,银保监会与央行联合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注册资本及联合贷款出资比例都做了明确要求。一时之间,网络小贷牌照价值大幅缩水。
对于一部分有实力的网络小贷公司来说,也在加快转型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而消金界了解到,监管的要求不但没有放松,反而越来越严格。
与网络小贷牌照相比,消金牌照对公司的股东背景、经营状况等都有更加严格的审查标准。比如,对于非金融机构一般出资人,监管对公司的治理结构、现金流、资产负债率等都做出了要求。
有接近监管的人士透露,要求国资背景发起方的消费金融公司,公司资产规模在20亿元以上;此外,此前申请消金牌照,各地银保监会审批就行了,如今需要先报地方申请,地方审批通过后,再去北京银保监会申请排队。
实际上,在等待审批期间,不乏发起机构不再符合上述申请资质而退出的案例。如奥马电器、二三四五等企业由于业绩生变,均退出了申请筹建消金公司的股东之列。
从长远来看,消费依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此前一些机构在业绩突飞猛进的同时,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和暴露。当下监管加码净化不规范业务,将消费金融纳入统一监管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监管堵住了偏门,企业只有走正门,才能长远。
疫情倒逼线上化改革,场景金融占比提升
2020年各家在业务层面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其一是疫情倒逼各家进行线上转型,其二是加大自营业务的开发与投入。
其实开业最早的一批持牌消金——北银、锦程、中银、捷信,无一不是线下业务起家。
消金界统计发现,现在在主营线下业务的持牌消金中,兴业、长银五八、长银、哈银、杭银消金以直营模式为主;中银、湖北、锦程消金则主要通过和线下渠道合作来展业。
与此同时,后者将目光瞄准房抵市场,纷纷布局房抵、二抵业务。一位接近锦程消金的从业者表示,平台九成都是二抵业务(第二顺位抵押)。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线下业务首当其冲,各家加速了线上化转型。
拿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的湖北消金来说,此前八成业务都是线下大额贷款,疫情期间业务一度停摆。随后平台逐渐加大线上转型,比如发力线上贷款产品“小鱼福卡”。如今平台线上业务占比超过一半。
而一直被称为线下黑马的兴业消金,线下业务占比将一度达到九成,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放款量同比下滑超八成。2020年初,兴业消金上线纯线上产品“应急金”,固定额度300元,按周计息,每周一元,利息总额不超过30元。
此外,线下模式比较重的捷信,2020年初就关停了包括医美、生美在内的场景分期,宣布线上化转型,布局了线上分期商城和备用金。
此前我们盘点时发现,绝大多数持牌消金线上业务的增长,靠的是和京东蚂蚁百度乐信这类互联网平台的合作。
拿头部持牌消金马上消费、招联金融来说,几乎对接过除小红书、拼多多以外其他所有主流的流量平台。
此外,包括中邮、中原、河北幸福、北银、哈银等在内的大多数持牌机构,都是通过助贷或联合贷实现业务增长。
比如,哈银消金线上对接了度小满金融、京东数科、蚂蚁集团、360数科、滴滴金融、乐信、小米金融、携程金融等大多数互联网巨头。业内人士表示,仅凭二股东度小满一家引流,其日均放款就已达到几千万规模。
然而,2019年以来,线上助贷业务风险频发,美利车、爱又米、闪银等平台接连暴雷,牵连了背后合作的资金方;另一方面,不管是监管还是股东,都对持牌消金的经营提出要求。长远看来,各家还是要夯实风控能力,发力自营业务。
当下不少持牌消金已经推出了线上自营产品,比如锦程消金的“锦囊花”、幸福消金的“幸福花”、中原消金的“提钱花”等等。此外北银消金刚刚上线了线上自营产品“e点花”,产品对标平安消金的“小橙卡”。
此外,持牌消金也在加强场景生态布局。一方面,捷信、招联、马上、中邮、金美信等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打造分期商城,自营分期场景;另一方面,各家也在拓展和外部场景方的合作。
比如,包括中银、河北幸福、中信以及刚开业的小米消金,都在加大教育场景业务的合作,对接了包括中公教育、升学吧在内的场景。
而马上、捷信消金的医美分期业务也逐渐恢复。比如,马上消费正在全国范围内招兵买马,组建医美分期的团队。在业务上采用的模式或主要采取直营模式,合作连锁医院。
很多时候,场景是好场景,但最终还是出了风险事件,比如2020年蛋壳公寓、优胜教育、学霸君等接连暴雷,给行业带来很多经验和反思。每个场景的进入都有其壁垒,需要持牌机构进行详尽的市场调查、构建完善的风控准入标准。
融资渠道多元化,同业拆借和借款仍是主力
由于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至关重要。然而,2020年的一场疫情,以及民间借贷利率红线的大幅下调,企业风险暴露增加,很多机构的融资难度不降反增。
消金界统计发现,2020年共有中信消金、湖北消金、华融消金、北银消金、晋商消金这5家持牌消金获得股东增资。
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捷信的注册资本金最高,为70亿元;其次是平安消金的50亿元,马上以4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位居第三。能否获取更多资金支持,背后也是各家综合实体的比拼。
资金可以说是持牌消金的命门。增资不顺,甚至会面临没钱可放的境地。比如。苏宁消金注册资本金6亿元,长银五八注册资本金9亿元,按照10倍杠杆率计算,其放贷规模也就在60亿元、90亿元。这对业务发展形成限制。
除了股东增资之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证券化项目、金融债发行变得越来越密集。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已有招联、捷信、马上、兴业、湖北消费金融等持牌消金公司通过发行ABS、金融债方式融资超过200亿元,获批数量及额度远超去年同期。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招联金融累计发行了70亿金融债、最低发行利率仅3.04%;马上金融发行的ABS,优先A档票面利率为3.5%。这些可以说是创下了行业融资成本最低的记录。
人事变动频繁,数十家消金公司一把手出现变更
消金界统计发现,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变动频繁,仅一把手变动的消费金融公司就有数十家。
比如,开业五年来,海尔消金的“掌门人”就更换了三次。2020年中旬,海尔消金副董事长李占国升职为董事长;此外,其副总经理叶巍来自微贷网。
而中邮消金成立五年来,也更换了三任总经理。王蓉晖2015年底上任2017年4月离职;余红永2017年11月上任2019年6月离职;总经理职位空缺11个月后,王晓敏任职资格得广东省银保监局批复。
此外,招联、哈银、尚诚消金也出现了一连串的高管变更。原招联消费金融首席市场官谢云力履新哈银消费金融出任总经理;原哈银消金董事兼总经理唐旻任上海尚诚消金总经理。
中银消费金融2020年内更是接连发生6次人事变动,其中总经理、副总经理均出现变更。
除了监管趋严与利率下调的影响,股东及高层之间的利益纠纷,也是当下人才流动剧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某消金公司未达到股东银行的要求,导致银行派出的高管又回到行内。
而作为主要出资人的盛京银行,半年内两换行长;同样,其子公司盛银消金成立四年来,换了三任董事长。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经过了前期的爆发式发展,未来必须依赖强风控、精细化运营来获得盈利;对于从业者而言,其求职心态也回归朴素,相较于眼前的利益,他们更注重长远的发展。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