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成都的互联网医疗从业者王彦和他的近 40 位业务同事怎么也没想到,2021年的春节前夕如此不太平。
“我们好歹也是一家独角兽公司,现在却变相赶我们走。我们要一个说法。” 现任成都医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联”)某省大区经理的王彦告诉钛媒体App。
一切问题的起因,是医联在2020年推动的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王彦所在的经营事业部,曾在2020年集体突击医疗经纪人业务近半年,却在2020年末遭遇了他描述中的“高管一刀切”、业务部门“要么接受调岗、要么被裁撤”的危机。
在这场尚未平息的业务调整和人事安排中,共波及部分业务高管和近40位业务岗经理。截止钛媒体发稿,至少两位被动“调岗”的员工对钛媒体App表示,“大多数人对调整方案不满,但至今未收到公司方面满意答复。”
这家曾因融资速度和行业影响力而知名的高光公司,一时间陷入内乱。架构调整,本是企业发展中正常的公司治理方式,为何在医联这家头部公司却引发了内乱?先后由腾讯投资、云峰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背书,有望IPO的医联,为何迟迟无法完成变革时期的过渡?
“真假”合伙人制
医联成立于2015年4月,目前是慢病管理领域的头部企业,目前公司员工规模在2500人左右。医联官方介绍显示,“平台上汇聚了全国超过80万实名认证医生和5万余名签约医生,覆盖了包括肝病、糖尿病、HIV、肿瘤等多个慢病领域,其主营业务是为患者提供治疗建议、治疗效果评价、电子处方、用药指导等院外慢病管理服务。”
某知情人士向钛媒体透露,始于2020年8月公司内部进行架构调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此轮架构调整之前,公司主要商业模式是医生经纪业务及线上药品售卖两大业务。
随着架构调整的进行,医联公司新任命了一位 COO,业务调整由该 COO 主导。在医联内部负责搭建医生经纪人体系的一位高管,已于2020年底离开公司。
这轮改革中,一项最重要调整是,将医生经纪人业务升级为“合伙人制度”。
合伙人制度推行后,首先对医生经纪业务事业部的业绩要求进行了大幅调整。起初,内部员工觉得“只是管理层变化”,在内部管理平台钉钉上,相关负责人完成了线上宣讲。但其后由上至下推动的架构调整,却引起了公司内部、尤其是原有医生经纪人管理层的强烈反应,造成了其后医联公司现有管理层和员工之间一系列博弈行为。
“经过这轮调整,一些部门实质上已经是被架空的状态了。” 王彦告诉钛媒体App。
2020年12月18日,医联内部通过钉钉组建了“组织架构调整经纪人透传群”,并向大区总、省总、城市经理及经纪人传达转岗合伙人的方案;12月28日,公司再次直播强调转岗合伙人事宜,由新任COO负责沟通,会议不允许底层员工发问,并随即解散了“组织架构调整经纪人透传群”,引发了多数大区员工的不满,包括四川省外的重点城市的经纪人业务团队,一直对公司决策不明朗。
直至2021年1月8日,“公司未经绝大部分员工同意,强制推行新架构,强制员工签署责任书”。公司强制要求王彦所在的医生经纪人岗位转岗为“合伙人”,“不同意就解聘”。
接受钛媒体App采访的另一位大区经理邵奇称,“合伙人制就是一种变相裁员。新的业绩要求下,大批经纪人根本完不成,导致我们很多人的年底奖金和绩效几乎为零。”
一位已离职管理层对钛媒体App分析,引发大批员工不满的核心原因,主要是匆忙上马的合伙人制以及“不合理”的业绩要求。此外,受到改革影响的均是业务团队,但公司方面对可能“流失”的业务团队表现出“放任姿态”,无异于变相裁员。
医联向钛媒体App否认了“裁员”说法,并回应称,“(架构调整)是处于公司业务需要。医生经纪人团队的组织架构未发生变化,系正常的团队升级,目前还有很多待招岗位。”
那么,医联为何抛弃医生经纪人制,改革为“合伙人制”?
据了解,医联改革前的组织架构,采取的是全国业务统一由四个医生经纪人部门负责,四个部门对某一具体省区实行交叉管理。相较上图中的“医生经纪人一部”,二、三、四部成立较晚,均在2020年8月左右设立。而在改革之后,一部所有人与二、三、四部绝大部分员工,都被划到2020年12月临时成立的“地推中心”组织架构中——换句话说,在医疗经纪人这个业务上,原有全国四个部负责的工作,由“大区负责制”替代。
邵奇透露,新推出的“大区负责制”改变了原有部门的层及关系。“改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大区后,负责人被COO带来的人接管,原有负责人被不同程度地被降级。”
一位知情人士向钛媒体透露了医联改革为合伙人制的逻辑:“过去医生经纪业务,对经纪人管理普遍是按病种划分;改为按区域来划分的方式,效率更高,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钛媒体App获悉,医联内部对调整不满的员工正在组织维权。在员工离职问题和维权问题上,医联北京向钛媒体回应,“(公司层面)正在督促和协助人力资源相关部门安抚好员工的情绪,妥善处理。”
但截止钛媒体App发稿,至少两位涉调整员工回复称,成都公司“没有任何处理,未做任何沟通”。
互联网医疗“大跃进”恶果
正如医联某位离职高管对钛媒体App所说,医联是一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公司,其核心骨干一度对公司前景表示乐观。
医联在多年前就开始深耕的慢病管理,这个赛道,在过去一年成为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们争抢布局的领域。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驱动,另一方面则是卫健委等部门的利好政策,鼓励“发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优势,鼓励在线开展部分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
为抓住机遇,从1药网到京东健康,巨头纷纷加入慢病管理的竞争,一场行业较量愈加白热化。而竞争者之一的京东健康,也于去年12月8日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健康(点击查看钛媒体拆解《京东健康上市,互联网医药巨头的差异化战略怎么打?》)。资本市场留给慢病管理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这一轮因改革而引发的内乱,不得不说是快速扩张埋下的隐患。邵奇透露,去年上半年,“公司为拓展三级以下医院业务,在短时间之内迅速扩招了 800 余名业务人员。” 根据公开资料,这一轮扩张恰发生在医联引入最新一轮融资后。在资本方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医联的激进扩张之路难以避免。
另一方面,医联在短短半年内强压改革的举措,还与可能的上市准备有关。对于医联而言,如何加强其慢病业务的护城河,以抵抗新入局者的竞争,成为最为迫切的任务。
此轮改革中被“淘汰”的部分管理层,有一些人来自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他们曾因医联快速崛起及股权激励的因素而加入,但不到一年就遭遇改革“危机”,被迫成为了纠偏的“牺牲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告诉钛媒体,“即便是离职,也难找到工作。” 该员工告诉钛媒体App,公司所采取的“被动离职”方式,会让其在其他公司的职业发展中埋下隐患。“一些互联网大厂对离职原因十分看重,你说你被动离职,人家可以说你不拥抱变化。”
而他们也正是这场竞争中的关键角色——医生经纪人,在医生资源的争夺战中为医联立下功劳的局中人,面对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能否快速跟上企业的战略转向,也要打下一个大大的问号。(本文首发钛媒体App,文中邵奇、王彦均为化名。采访、作者/苑晶,编辑/葱葱)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coo带人 把以前的兄弟们砍掉了 现在的老大啥话也不说 这都什么玩意儿
# 阿里/淘宝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今天,你如果这样来理解,才算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在“我的(淘宝)”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 腾讯/微信说:我们只做连接器! 今天,你要是这样来理解,才算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你如果活在了我的地盘(微信)里,我才是你的连接器。如若不然,你将一无所“连”。 # 阿里、腾讯两者同是信息世界初级阶段的产物,其世界观相一致也是时代的必然了。 # 很多的人已经有了切身的感受,心中在呼唤:更好的信息时代何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