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集团”)在奥体中心的水立方召开盛大规模的发布会,公布了新的企业战略,并发布了新的企业和产品标识。
至此,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长安集团身上发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连续变化暂告一段落。
在2009年初《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首次被列入“四大”汽车体系之后,2009年7月,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两大军工背景集团组建的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1月,长安集团以无偿划拨的形式合并中航汽车旗下的昌河汽车和哈飞汽车业务;2010年6月,与北京房山区政府签约,生产基地正式挥师北京;2010年7月,长安集团与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集团(PSA)在巴黎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将成立一家新合资公司,双方的股权比为50:50……
2006年才推出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的长安集团,2009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42.5万辆,排名中国第一,并且2009年的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中国6家收入破千亿元的汽车企业之一。
造车基因并不占优势的长安集团,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升级。
“野蛮”成长
长安集团的主体——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溯源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军工产品生产企业。
“长安1983年才做汽车,那时候国产桑塔纳都已经下线了。我们又不是国家汽车业的嫡系,没有什么资金支持,只好自己一点一点努力。”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对《商业价值》说。
然而,在1996年生产轿车之前,长安汽车都是以较为低端的客货两用的微型车知名,并且历史上昌河汽车和哈飞汽车都曾经比长安汽车的产品更强。目前,虽然长安轿车自主品牌下的奔奔、悦翔已经在经济型小车领域站稳脚跟,但长久以来的微型车形象以及从奔奔这样的入门级轿车起步,也使长安汽车的品牌始终在低质低价的低端形象上徘徊。
合资公司产品上面,长安也无法与其他“三大”车企(一汽、东风、上汽)比肩。长安集团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长安集团累计销售整车108万辆,其中利润空间最高的长安福特马自达车型约为11万辆,所占比例仅在10%左右。
低端的产品线使得长安汽车的单位利润微薄,无论是追求整体收益,还是应对未来几年的行业竞争,都必须依靠规模效应来自保。业内人士分析,这应该是国家支持长安合并中航汽车资产的原因。中航汽车旗下的昌河与哈飞品牌,均是以微型车产品为主,将两者纳入体系之后,在长安尚未完成产品升级的缓冲期内可以保证长安集团的整体增长,实现集团预期2010年量产200万辆的目标。
200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并首次将长安与一汽、东风、上汽一起划为“四大”之列。
在此之前,外界对于长安汽车的关注并不多。在国际化上,长安汽车不如上汽、东风走得早和系统化;在自主战略上,起点和受关注程度不如上汽和一汽;在民族汽车工业的角度,外界对其的关注度不如奇瑞和吉利。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对长安汽车整合的支持,是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全面落实的标志,将对原有的汽车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长安汽车充分地利用了这次机遇,实现了“野蛮成长”。
2010年6月29日,长安集团与北京市房山区政府正式签署了北京基地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在房山区建设一个年产能为50万辆的新工厂。据悉,这个工厂将生产长安集团的B级高端轿车。
实际上,这已是今年长安集团签署的第5个地方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就在签署北京协议前一天,徐留平还身在安徽合肥,与当地政府签署了《长安集团合肥生产基地项目战略合作协议》,该基地的产销规模也是50万辆。
5月份以来,长安集团先后与黑龙江、景德镇、南京、合肥和北京房山等省市区政府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长安汽车的版图仿佛一夜之间扩张至北东西南;紧接着又与PSA合资,长安汽车战略动作之频繁令人惊奇。
徐留平在去年为长安集团制定了“3年左右实现产销规模突破200万辆”的发展目标,而根据统计,其2010年1-10月合计产量为149.5万辆,同比增长34.64%;合计销量为150.34万辆,同比增长32.86%。长安集团提前实现目标已经近在咫尺。
实际上,在长安集团疾速成长的近几年来,徐留平的职务升迁也如闪电——从2009年11月担任长安集团总裁,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实现了由副董事长到董事长职位的“三连跳”。这在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中实属罕见。
在上任董事长4天之后,徐留平便在水立方宣布了长安集团未来10年的品牌战略。同时还发布了4个品牌新标识,包括企业标识、公益标识、商用车标识和主流乘用车标识。“未来10年,立足于自主创新,长安将不断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与发动机产品,并使长安在2012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实现产销汽车300万辆、450万辆和600万辆的目标。”由此不难看出,长安集团的目标直指国际一流企业形象。
“老四”之争
徐留平在短时间内带领长安集团迅速扩张,在汽车产量的前景上确实蔚为可观。但是,这种扩张会不会沦为简单的加法而事倍功半,还需要后续证明。
例如,中航集团旗下的汽车资产除了东安动力之外,昌河汽车和哈飞汽车均是生产微型车的企业,产品定位与长安汽车重叠,且多年处于亏损状态。如何重新建立组织和产品架构,进而充分吸收这些资产,这对徐留平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其他摆在面前的问题还有,福特与马自达分家之后,长安如何制定重新合资的战略,以增加合资公司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如何处理好和东风集团的关系,以落地生产PSA的高端轿车?
在记者面前,徐留平对这些问题都表示“处在积极研究之中”。
虽然不是汽车业贵族,但长安升任“四大”后可以直接获得中央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但来自外部的竞争对长安集团来说却迫在眉睫。在国内,觊觎长安集团这个新科“老四”位置的车企不止一家,徐留平的压力不可谓不小——虽然销量已经位列中国汽车集团前4名,但利润率却排在广汽和北汽之后。
被业内人士认为全靠丰田、本田吃饭,对“四大”头衔虎视眈眈的广汽在今年也大手笔频出,继推出自主品牌轿车之后,又相继和菲亚特、三菱联姻,支撑点由2个变为5个,其威胁不容小觑。而北汽在2009年末收购了萨博,虽然略为迟到,但却是国内自主品牌竞争企业中起点最高的一个,加之又有高利润的福田商用车助力,也是“老四”位置的有力竞争者。
好在,徐留平目前的落子均可圈可点。一方面,长安集团入主北京等一系列动作,将位于西南一隅的前景拓展很多;另一方面,早于1991年便开始的国际化尝试,使得长安集团已经有了很多先行优势——长安集团已经拥有马来西亚、越南、伊朗、乌克兰、美国等6个海外工厂和欧洲、日本两个海外研发中心;并且在1985-2008年中,长安集团以2202项专利数目,亦成为内资汽车企业专利冠军。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好好考虑新能源和职能汽车
先把电动车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