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均GDP达4000美元也许并不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当我们眼中只看到一片光明的时候,那一定是被过亮的光芒闪到了眼睛。在我们盘算着2010年GDP超过日本,在若干年之后超过美国的时候,即便是如此,我们已经被30年GDP带来的辉煌“闪”到了眼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平均每年都在10%以上,到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2009年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依然保持8.7%的增长速度。据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数据,预计2010年年底,中国人均GDP将接近4000美元。从1978年-2000年,中国人均GDP从不到400美元增加到800多美元,用了20多年时间。到2010年短短10年时间便增长到了人均4000美元。如此大的成就受到了世界瞩目,也让国人着实自豪了一番。
GDP的一路狂奔,已经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太多的荣誉,钢铁产量第一,超过第二、第三、第四的产量总和;水泥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纺织产量世界第一,每年供世界人民每人四件衣物;粮食产量第一、煤炭产量第一、化肥产量第一;更有世界第一消费国,世界第一产磷国,世界第一铜消费国,世界第一造船国,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世界第一机床市场等等,数不胜数。2009年更是新取得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机床产值世界第一的桂冠,我们头顶上扣了太多世界之最的帽子了。
GDP的快速增长不仅解决了嗷嗷待哺的十几亿张嘴的吃饭问题,而且也为国家赢得了空前的财富:截止到2009年年底,国家外汇储备已超2.4万亿美元,银行存款超过40万亿人民币,2009年全国税收收入6.31万亿人民币,中国政府无疑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巨富政府;再者,庞大的GDP身躯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也争得了更多露脸和出镜的机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即将来临,大大小小各种峰会,都是中国展示的舞台。同时GDP的急剧膨胀,在客观上也缓解了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形势严峻的巨大压力问题;缓存了社会矛盾和民间动荡。
然而,人均GDP4000美元,是否真的是我们应该为之欢欣鼓舞的数字呢?
人均GDP“被4000美元”
先来看看我们的人均GDP是怎样增长的吧。首先, 人民币升值为人均GDP增长贡献约27%。在2001年,我们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用了5年的时间;2006年超过2000美元;到了2008年,我们便超过了3000美元;到2010年年底,预计将会接近人均GDP4000美元。每千美元增长的时间由5年到2年最后又到1年,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但是主要原因在于此期间的汇率由2001年的8.3:1降到2008年的6.9:1,我们经过计算得知汇率变化导致人均GDP上升540美元。
另一个为人均GDP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是通货膨胀,它带给了我们27%的增长。由于我国公布名义GDP量,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时间价值也不容忽视。我们仅以近10年的通胀率0.2来计算,粗略计算通货膨胀导致人均GDP上升了约540美元。
另有5%的增长来源于每年新增人口的不断减少。新增人口由上世纪末每年的2000多万下降至2008年的1600万,在十多年期间减少约4000万新增人口。由于排除这些新增人口而间接导致人均GDP上升了约100美元。
排除以上原因共导致人均GDP上升的1180美元,可以计算得知真正由经济增长带来的人均GDP增长由2001年至2008年也仅为820美元。也就是说,去掉上述因素之后,2008年的真正人均GDP不过为区区1820美元,仅占总量的41%。由此可以看出,其实人均GDP增长如此之快并没有数字上看起来的那么应该令人自豪。
成长的代价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在近10年的发展确实令人瞩目。 但是,由此带来的其他问题也令人担忧。收入差距日趋悬殊,“钱”越来越多的背后也许是“有钱人越来越多”了。我国的基尼系数1981年是0.288、1990年0.343、1999年0.397,进入新世纪后则基本上在0.4以上的水平发展,2003年达到0.46后继续增加。就行业而言,1978年工资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2.1:1,2008年是11:1,增长高达5倍。就家庭而言,10%富裕家庭的财产总额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10%最低收入家庭仅占1.4%。另一方面就城乡差距来看,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4760元,差距在3倍以上,而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56%。
另外,我国的劳动报酬率过低已经是毋庸置疑的共识了,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资方严重倾斜,劳动报酬在GDP中所占比例处于过低水平。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不到42%。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大部分国家,劳动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都在60%以上,高时达到90%。美国则将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长期稳定在70%左右。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这说明我国在GDP结构中,劳动和资本所获取的报酬呈失衡之势。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过低还会衍生出许多经济问题,它直接导致了普通劳动者收入低下,或者说收入增长缓慢。这种情况下普通劳动者很难拿出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而一个国家的主要消费群体便是这些普通消费者,从而导致了消费占GDP比重过低。内需的不足,同时也会限制一个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
而且,就业压力与经济增长共存。一般来说,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的是劳动人口供不应求,中国接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速让世界人民羡慕,但是在创造就业方面却并不尽如人意。以2009年年中的数据为例,9.4%的失业率大大超出了3%-5%的合理范畴(由于官方统计的城镇居民失业率4%里没有算上流动人口。所以我们以中国最高智库——社科院计算的失业率9.4%为准),而且数以几十万计的新增大学毕业生更是加重了就业压力。
中国来自人口自然增长的压力并不大,但每年从农村涌向城市的劳动力有840万左右,加上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的原因,每年中国需要新增逾900万工作岗位。而中国政策一直偏向资本密集型的国有重工业企业,而非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轻工业和私营企业,这是GDP对就业的拉动越来越小的一个主要原因。来自劳动保障部门的数据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就业率就能够上升0.3%。但从90年代开始,1%的GDP增长仅能带来0.1%的就业率增长。过度追求GDP指标而忽略就业问题,确实有点舍本逐末了。
更重要的是, 处于高位的生活成本让人实在无法为这突破3000美元的人均GDP而津津乐道。虽然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但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仍排名100多位,处于较低水平。其实我国的生活成本并不低,大城市表现尤其突出。例如:2009北京市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在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中,北京排名第9位。同样上海排名世界第12位,深圳、广州分别排第22位和第23位。
聪明的人心里越来越清楚,“GDP不是幸福”,人均GDP的升高并没有体现在民生质量上。它并不代表人均收入,往往要远大于后者。
300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是2万多元,其中有1/3是不形成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另外2/3也就是1.3万元左右归个人支配,这样算来,一个三口之家也就拥有大概4万元人民币的年收入。GDP的高低不取决于数字积累,而取决于民生质量是否真正改善。如果民生质量没有显著改善,GDP数据对百姓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一家4万元人民币的年收入,即便在县级城镇也是捉襟见肘的,不提房价的飞涨,单生活用品价格的上扬已经让4万元的收入见底了。以北京房价为例,数据显示,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达到27:1,超出国际平均水平5倍。而房价租售比已经达到500:1。房价收入比不断扩大,承受畸高房价压力或者望房兴叹的民众能感受自己的高收入吗?而且贫富悬殊的问题值得关注,如果GDP增长的成果被跑在前面的人分享了,让落在后面的人参与分享人均GDP过万美元的荣耀也很滑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许多值得骄傲的第一,同时也带来很多令人担忧的第一: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费第一,空气污染排放第一和水污染排放第一。如果中国不改变85%的燃煤结构,不改变传统工业生产和消费方式,环境严峻期将提前来到,并带来严重社会问题。
中科院院士赵其国曾研究表示,GDP增速超过7.18%就必然出现资源环境问题,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国内大多数省市的GDP增速都在13%-17%,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21%,可以说增速在7.18%以下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无休止的环境问题。“低碳”的到来也许会有所改观,但是庞大的基建和工业体系中的改造需要的成本也是无法估量的。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又有新路子创造GDP了……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以新经济上位!
所以我们还是要冷静啊,我们有很多问题,还需要苦练内功解决问题,才能可持续发展!
这个狗的屁把百姓弄得不成样了!
幸福感却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