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精英固有的“流行即浅薄”的偏见,让更多的人爱读书,也让书去改变更多人──磨铁在这个哲学中找到了自己的成功道路。
2006年“五一”假期,磨铁图书的总裁沈浩波听朋友说天涯历史论坛上有一个帖子,叫《明朝那些事儿》,他心里一动,立马有了感觉,因为这个名字太好了,贴切而有亲和力。回家上网一看,更加证明了自己的直觉,作者的文笔很随和直接,适合大众阅读。文章连载在这个小论坛里,两个月时间点击率就已经超过100万。沈浩波毫不犹豫地飞往广州找作者当年明月。那个时候,已经有七八家出版机构联系当年明月,但是沈是第一个飞过去面见他的人,基于沈对作品和作者的理解,两人一拍即合。
“我一直在物色跟明朝相关的书稿,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别的一个朝代,从帝王将相到市井生活都充满了戏剧性,而且这个朝代又酝酿着非常多新的变化,复杂而深刻。另外从大的背景来看,2006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清朝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清宫戏,让大众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这个时候,无论是知识界还是网络社区,对于明朝的呼声越来越大,一种给明朝翻案的情绪在社会中酝酿。”沈浩波说,“我们做大众阅读,就是要研究大众心理,知道大家需要什么样的读物。”
《明朝那些事儿》从第一本开始到现在,已经累计销售1000多万册、100多万套。这本书开启了全民读史的时代。
畅销书出炉
磨铁2009年出了700本书,超过5个亿的码洋,几乎以绝对优势霸占了所有类别的畅销书榜单。例如文学类的《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盗墓笔记》、《诛仙》、《风声》、《做单》,健康类的《黄帝内经使用手册》,漫画类的《绝对小孩》、《我兔斯基你》、青春类的《岁月是朵两生花》、《鲤》。
2010年,沈浩波规划的出版金字塔是有30本销量过10万册的书,有60本过5万册的书,然后加上大量1万~5万册之间的常规书。并且要求在文学、生活、立志、财经、社科、少儿等六条产品线都有涉猎。对于“好的书稿是如何诞生的”这个问题,沈浩波回答说:“一般来讲,把现成的好稿子签下来,是一个做法。更多的畅销书,是我们自己研发规划。找来合适的作者,编辑会跟他一起去把握大纲,有针对性地开发。”
磨铁内部有一个重点书选拔机制,10多个来自各个部门的选拔委员,针对书稿进行投票,根据票选确定ABC等级。如果一本书被选成A级,磨铁会分配最大的渠道和推广资源给它,帮助它推广、销售,全力保障它的风行。
尽管现在畅销书作家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是磨铁还是占据了竞争中最有利的地位。对于这点,沈浩波十分自信:“行业中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有好的书稿,作者一定会等磨铁的报价。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等磨铁的报价到了,才能真正证明他自己的价值。”
畅销的意义
其实磨铁并不只做适合大众阅读的书,2009年出版的书当中,沈浩波最喜欢的是张承志的一本《敬重与惜别——致日本》,他认为这本书是他10年来看过的最好的适合精英阅读的散文集。不过畅销书始终是他的工作重点。
畅销书就是卖得多的书,卖得多的书一定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但是往往一提到畅销书,知识分子就会有种不屑,认为大众阅读的书必然是浅薄的,文化含量不高的。沈浩波从大学开始写诗,是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自己也偏向于精英阅读,然而他坚定地认为,这个世界是多元的,而磨铁图书的任务就是用不同的书去服务不同的读者。
“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识字,就有读书的愿望,只是他没有找到适合他的书,没有启发起他的兴趣。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可能就会让很多从来不看历史的人,从此变成历史书的读者。当他养成读历史书的习惯,他就会去读别的类型的书。他今天可能是大众的,当他读书读多了,就可能会变成一个精英。当一个人拥有了阅读习惯,这个人从本质上就改变了。”沈浩波说,“中国读书人的比例还是太低了,我要开发适当的产品撬动不同人的图书消费力,让他们变成读书人。”
2009年,磨铁是民营出版的领军者,占到了大众出版1.03%的份额。沈浩波对于磨铁的未来期望,是在2012年底前,占到大众出版5%的市场份额。5年之内接近5倍的增长,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沈浩波相信这是磨铁能够做到的。在未来的竞争中,他已经越来越不看重码洋。对于一个即将到来的规模化时代,利润、增长性和市场份额才是磨铁的目标。如何把产品研发得更好,把管理提升,把销售通路优化,把整个产业链打通,都是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克服的困难。
好在沈浩波有一个很强劲的动力——让更多的人看书,普及文化,开启民智。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有读者呀!
读者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