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气候经济学

气候变化不再是简单的温度变化,它在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商业和经济的方方面面。

2009年是一个里程碑。我们的周围,正在经历一场因温室气体排放过高而导致全球变暖的灾难。据统计,全球对“气候变化”的热议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金融危机”。因为活生生的现实就在眼前:全球气温创下史无前例的最大增幅;干旱、洪水、强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太平洋的岛国即将被淹没;粮食大幅减产,贫困人口饥饿数量增加;许多物种遭遇灭绝 ……

不要以为这些场景只会在电影《2012》里出现,科学家称,想要避免更大的灾难,我们必须使气温升幅尽量控制在2℃之内 —— 这个升幅并不是最理想的目标,而是人类有可能达到的最好结果。为此,到2050年以前,我们必须将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至80%。今年12月,丹麦的哥本哈根大会即将召开。这正是一次纠正错误的机会:各国针对如何提高能效、开发和应用清洁技术、增加吸收温室气体和自然碳汇面积而制定规则,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

气候改变地域

其实,哥本哈根大会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或是谈判桌上的问题。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已经体现在各个区域经济和行业中。11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单位联合发布了《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处在长江入海口的“河口城市”上海,面临的气候变化胁迫最为严重,并影响了其经济的发展。

监测显示,近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毫米,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90毫米,加之地面沉降,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更大,从而引起海水倒灌,咸潮入侵的频率在过去几年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对上海饮水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同时,上海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有增加的趋势:上海近50年降水灾害概率为21.1%,比前50年上升了5.3%,极端最高气温频繁出现。这些变化都加剧了风暴潮产生的可能性,经济损失也随之加大。同时,极端气候对上海的交通及运输业也造成较大的损失,并威胁到陆地、海上和空中的交通安全,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上海旅游业的发展。

气候变化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上海市第一产业占的比例较小,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业的影响和造成的损失不大,但金融业是上海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气候变化不仅会造成灾害事件增加,同时也会增加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加保险业的损失。

气候改变产业

事实上,国外关于这种气候对经济和商业影响的讨论非常流行。因为一旦气候影响进入了经济层面,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蔓延到各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从而催生出创新的企业和商业模式。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农业。由于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干旱、洪涝灾害会直接造成粮食减产,适宜耕作的土地减少。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甚至预计,到2100年,全球粮食产量下降将高达40%,最直接的就是,影响到下游粮油企业之间的货源竞争。

向上游追溯,气候变暖将使农业病虫害加剧。农药、除草剂等速效氮的释放量将增大,在15℃-28℃的条件下,每增加1℃,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释放量增大4%,释放期缩短3.6天,因此,肥料、农药、除草剂等的效用难度增加,这将大大增加农药、化肥企业的产能,降低利润。

气候变暖后,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也将发生变化。以我国为例,华北目前推广的强冬性冬小麦品种将由半冬性冬小麦品种所取代;比较耐高温的水稻品种将在南方占主导地位;东北地区玉米的早熟品种逐渐被中、晚熟品种取代。总之,适应性强的品种将扩张种植范围,这其中,必然引发上游的种子提供商的变局。

同时,农产品要想保持稳定产量必须增加科技投入。在未来,农业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转基因农产品将进入餐桌、基于高科技的绿色农业产品将越发受到人们认可,相应的生物科技研发企业,加速研发新品种以应对气候改变,会有更多机会。此外,乡村基础设施也将面临升级,更宽的农村道路将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更完善的灌溉系统也亟需修建。

其实,相似的实例比比皆是,它们有的是因为原材料的缺乏导致下游产业链竞争恶劣,有的是为了适应气候而衍生的行业新机遇。比如渔业、林业、水资源、零售业等,都会面临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变革。

气候改变思维

上述的种种影响似乎都在诉说着气候带来的消极变化。但是气候变化同样带来可喜的事,那就是企业思维的积极转变。目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高管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企业的碳足迹成为了高层管理者的重要议题。除了积极参与讨论外,企业纷纷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来应付气候变化,并从中获利。

最为常见的就是供应链体系的转变,企业高管及分析师表示,制造商正逐渐放弃全球供应链,而转向区域供应链。飞利浦首席执行官柯慈雷曾向外界表示:“如果未来能源更加昂贵,供应量也不那么充足,就会产生更多的区域供应链。”一方面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考虑在更接近本国的地区制造零部件,从而节约供应链中的能源成本。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将投资转移到低碳密集型企业和工厂是效果最好的做法。经济危机后,清洁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追捧。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度提倡以新能源产业拉动经济,让新能源成为拉动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复苏的发动机。2004年,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额约300亿美元;2008年虽然遭遇金融危机,但全球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仍保持稳定增长,达到1550亿美元。

IBM也有巧妙之举。目前,IBM在全球有40%的员工在家里办公,不用出门或者远程办公,这样可就节约了上班交通的能源,降低能耗。IBM企业环境事务副主席韦恩尼·巴塔(WayneBalta)表示,好的环境政策对生意也会有帮助。“你提高公司效益的同时,必然对环境也有好处,反之亦然,如果你为改善环境做出努力,那么十有八九公司也随之受益。”

另一个重要的改变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置了一个叫做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部门。在2009年 SGS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开始这样做,尤其在日本,标准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体系是“CSR推进委员会+CSR推进部”的设置。这是因为,在气候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商业界已经无法回避一个基本事实:经济与环境已经密不可分。企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

研究者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与其自身的商业竞争力密不可分,两者应该是一体,而不是分裂关系。更确切地说,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构成企业竞争力的一个不可或缺要素。评价一个企业的商业竞争力不再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且最重要的命题。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在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上表现优秀的企业,必定能为自己明天的商业地位抢得先机。

(本刊实习记者王伟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系作者 孙彤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多排多给钱!

    回复 2013.11.03 · via pc
  • 就是说我们要多出钱治污!

    回复 2013.10.16 · via pc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