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中国经济一个很响的喷嚏

常言道“忽冷忽热爱感冒”,中国货币政策的骤然转冷让抵抗力过弱的民营企业狠狠地打了一个喷嚏。“感冒”不见得,“受凉”恐怕是必然的了。

2011年中国经济的最热关键词无疑便是“民间借贷”了。从年初银行信贷收缩开始,民间信贷已然被推到风口浪尖。2010年10月、12月,2011年2月、4月、6月,央行五次加息,将一年期存款利率自2.25%调整为3.5%。再加上2010年央行六次上调准备金率,2011年又六次上调准备金率,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15.5%上升到21.5%,中小银行则从13.5%上升为19.5%。

不仅如此,9月初央行下发通知,将商业银行的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以及银行承兌汇票保证金存款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预计约冻结银行资金9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二至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大规模的收紧银根显然是为了弥补金融危机时期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这些年积累的超发货币,但是谁又成为买单者呢?同往常一样,首当其冲的还是中小民营企业。

谁逼走了浙江老板?

浙江官方关于企业主逃逸的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受宏观调控、资金链断裂等影响,今年1-9月浙江共发生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与去年同比增长41.6%,为近年同比最高,其中不乏员工数千人的企业。其中仅9月21日温州1天就跑了8家企业的老板,这些企业共拖欠14644名员工7593万元薪酬,欠薪人数和欠薪数额均为历史之最。

即便是发生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浙江因老板跑路而欠薪的员工数量也只5000-6000人,可今年1-9月便达14644人,与去年同比上涨197.9%。7593万元的欠薪总额与去年同比上涨361.9%,其中欠薪数额最多的为温州瑞安恒茂鞋业,共欠上千名员工薪酬600万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大规模的企业主逃跑呢?温州与之后的鄂尔多斯民间信贷崩盘情况大不相同,后者的数起案例都与当地低迷的房地产业有关。温州问题中涉及大量的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受损。在腾讯网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对温州企业主失踪的原因中62%的人认为是因为高利贷;43%的人认为温州高利贷疯狂的原因在于资金紧张,中小企业贷款难,39%的人认为原因是资金追逐高回报,利欲熏心。

其实原因在于一个“缺钱”上,但是这个“缺”不是说中国经济如何缺钱。是紧缩银根导致社会资金流动渠道发生了变化。从银行走向了民间,在央行不断缩紧银根的宏观背景下,一方面是负的实际利率,一方面是银行可贷资金受限。双重因素作用下,银行资金成为了供不应求的“短缺商品”。

民间信贷应运而“升”

我国金融体系保持了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国有资本主导银行体系的格局,银行体系迟迟未能对民营资本开放,银行体系依然处于“半垄断”状态。在有限的资金规模下,银行自然会保大项目、大客户。此外,由于大多数银行仍是国有资本控股,在放贷时不可避免地会倾向政府和国企。

由此产生的扭曲在于:一方面中小企业“求钱若渴”,愿意支付更高利率从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又不能随意加息,导致资金供求矛盾更为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下钱庄和高利贷的流行,是顺应了强烈的民间融资需求。

同时也正是由此导致了当下的民间借贷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几近“疯狂”。以往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民间借贷规模汹涌。但现在,经济落后的地方也开始疯狂放贷。对于来势汹汹的民间借贷,银行也难以置身事外,有数据显示,目前沿海地区约有3万亿元的银行贷款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目前民间借贷已经从两年前的江浙沿海扩展到内陆地区,从制造业领域扩展至商贸流通甚至普通家庭。有的民间拆借年息已超过100%,而且在渠道上甚至有银行资金也充当了民间拆借的“二传手”。如果钱是从银行流入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慢慢越拉越长,如果企业无法偿还,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冲击,牵连的经济体也会越来越多。

温州GDP占全国总量不到1%,但据称拥有超过40万家企业(多数为小型企业),这些企业高度依赖民间借贷市场融资。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温州近90%的家庭和60%的企业都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截至2011年6月底,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已达到银行信贷总量的20%,即1100亿元左右,比一年前的800亿元有较大增长。但这个数字还是低估了实际的民间借贷规模。人民银行于2004年的相同调查显示当时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已达420亿元。据有关人士估计,温州的民间借贷规模可能与正规银行信贷规模不相上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民间借贷总额将达5000亿元左右。

中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实在令人堪忧

中国民营企业是出了名的抵抗力差,规模小、资金缺乏和缺乏核心技术的他们往往是依靠出口(更多是靠出口补贴)、政府部门、国有大型企业指缝中流出的些许“油水”存活。有数据显示,欧洲日本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9年,美国是7年,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有2.5年。虽然改革开放30年,民营企业得到了发展,但是近10几年来民营企业的“不受待见”也越来越严重,经济低迷时扩张的财政政策与其无关,同时由于银行的“嫌贫爱富”导致一到货币政策紧缩的时候,民营企业便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回想当初面对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出台4万亿元的一揽子刺激政策,总体效果显著,2009年第二季度经济形势已经出现好转,但是在当初国内市场“不差钱”的背后,中小企业却嗷嗷待哺。相关渠道的数据显示,2009年1-6月份约7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有40%未能进入实体经济,主要流入了股市、楼市等资产市场。这种“宏观”经济过剩,微观流动性不足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政府的4万亿元投资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国有企业和大型基建项目,而中小企业则难以从中得到实惠。

时至今日,欧债问题、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导致中国出口进一步下降的惯性十足。与上个季度反差明显的是,多数企业对下个季度的出口以及企业利润预期表示悲观,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出口持续低迷的压力下,中小企业家们除了逃跑便只能开始考虑通过裁员来减轻成本压力。

经济观察报第三季度CEO调查显示:多数企业对下一季度的出口持悲观态度,对利润和企业经营情况则多认为与本季度相当或低于预期。约30%的受访企业员工人数下一季度将有所减少,其中有一半将严重减少。

事实上,团购行业率先已经上演了裁员的大潮。8月底,高朋网传出了裁员的消息,包括秦皇岛、烟台、南宁等13个地方分站整体裁撤,其他18个分站也采取了部分裁员的方式。超过400人的裁员规模,不仅引起团购业界的震惊,也显露出经济下滑所带来的一丝寒意。随即,开心团、24券、团宝网、窝窝团相继传出消息,上演了裁员大潮。

都是超发货币惹的祸

高利贷的流行,既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不到位的结果,也反映了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而今天的货币紧缩源头在于高居不下的通货膨胀,然而今天的通胀又与近十年来中国累计的超发货币难脱关系,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避免经济受挫(其实就是GDP下滑),再次将房地产拉上舞台,加上高达40%的货币增发,导致了货币直接推动下的通货膨胀。

超发的货币将始终是中国一痛,就如同是给中国经济注血过多导致的高血压,如此大规模的货币量需要一个又一个的蓄水池。从2003年之后的房市到2007年的股市,再到之后的房市,2009年12月房产政策出台之后又涌向了绿豆、大蒜等“小宗商品”,再到今天的民间信贷。这些领域一方面体现的是货币存储的性质,另一方面又体现货币超发引发的贬值使得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不得不追逐暴利的结果。近几年,只有“暴利”才能跑赢心理CPI(人们对货币购买力的真实感觉)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

就如同是腾讯做的调查显示的43%的人认为温州高利贷疯狂的原因在于资金紧张,中小企业贷款难,39%的人认为原因是资金追逐高回报,利欲熏心。无论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这么算来可以说温州高利贷疯狂82%的原因是由于超发货币惹的祸。

难言“中国式次债危机”

温州信贷问题出现后,很多人声称“中国式次债危机”即将到来,其实事实远没有那么严重,温州问题和美国次债危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次债危机的源头在于:杠杆+泡沫。中国这个就是缺钱+财务成本高。简单说就是没有那么高级,穷人得不了那富贵病的。

民间信贷的严重性最多也就是在于其所产生的金融传导性。究竟民间借贷事件将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正规银行体系,甚至,问题是否会从一个地区蔓延到另一个地区,正规和非正规债权人的恐慌和不信任是否会导致信贷资金在某些地区的冻结或撤出。

民间借贷可通过三种渠道影响银行业以及整个实体经济。首先,银行业对民间借贷有直接的风险敞口,—部分民间借贷的资金间接来自银行信贷资金。比如,央行估计温州民间借贷资金中有10%来自银行信贷资金。其次,当一家企业由于民间借贷而倒闭,那它也无法偿还正规债权人及其供应商的债务。第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担忧和不信任,可能导致其冻结新的信贷资金,甚至抽资。流动性的挤压可能引发本来健全的企业发生大范围破产。目前后两种风险在温州已经开始显著上升。而且,这已开始令其他地区民间借贷的贷款人感到担忧。这也就是为什么温州和中央政府在这段时间采取一系列各种措施试图防止问题蔓延的原因。

“减税”一剂良药

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最大的担忧便是通缩的压力。所以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应对今年局势。但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却集中在了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上,中国的减税“难”的特点一直体现。通过外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立马减税的政策不同的是中国减税实在太难的了。财政收入增长从来跑赢GDP,今年更是GDP增长的2倍。难以明言中国的税负到底重不重,但是税负一直不减确是真的。

对比国外,从2000年至今,在30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除挪威等极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的综合税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有11个国家下降了15%以上,17个国家下降超过10%,所有成员国综合税率平均下降12%。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其中比利时降到了15%,拉脱维亚降到了15%,立陶宛降到了15%,斯洛伐克降到了19%。

如果减税是在年初开始,中小企业也就不会陷入一遇到资金紧张便难以生存的窘境。可以说今天的民间借贷问题与收紧银根却没有减税有一定原因。好在现在“减税”这一猛药抬出,加上对中小企业融资些许放开融资办法的出台,相信民间借贷问题将会有所缓解。

由于民间借贷的规模相对较小,对银行业和经济直接影响的担忧被夸大了。更大的风险是正规及非正规贷款市场中信贷资金的撤出和蔓延效应。由于温州政府与中央有关部门、银行以及当地企业已协同合作来稳定实体经济中的信贷,我们认为围绕民间借贷问题的恐慌和假想的最坏情况可能已经结束。所以,现今民间信贷的问题并不是很严重,但是已经达到了警示的级别。可以说并不是中国经济得了多么严重的病,但可称得上是“打了一个很响的喷嚏”。

本文系作者 赵鑫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通涨就是红色权贵对民众赤裸裸的掠夺,中国的经济的问题就是:掌握中国经济的红色权贵对外经济战失败,使得中国丧失了绝大多数行业的话语权。对内超发货币来进行隐性剥削,维持其腐朽。经济问题从来都是政治问题,一个不允许公开谈论政治的国家会有健康的经济才见鬼了。

    回复 2011.11.17 · via pc
  • 税收高不高不算问题,问题在于政府收了如此高的税收却没有提供对等的公共服务,没有为中小企业提供正常的资金融通渠道,在与高通胀的对抗争,中小企业又一次成为炮灰。

    回复 2011.11.16 · via pc
  • 民企现今的生存情况还比不上解放前了吗?

    回复 2011.11.17 · via pc
  • 金融垄断掩盖了效率问题,地方政府、国企类低效单位占有了大部分资金。劣胜优汰。

    回复 2011.11.17 · via pc
  • 中国经济的发展

    回复 2014.03.11 · via pc
  • 太明显的中国特色了

    回复 2013.09.19 · via pc
  • 民营企业注定是弱者

    回复 2013.09.19 · via pc
  • 政府垄断 受伤的只能是小企业

    回复 2013.09.19 · via pc
  • 这个比喻打的好

    回复 2013.09.19 · via pc
  • 国家资本主义!

    回复 2013.09.12 · via pc
更多评论
1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