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约翰·肯尼迪在就职仪式上的这句名言和他与玛丽莲·梦露的绯闻以及在古巴问题上与前苏联的叫板一起,成为这位在位时间最短的总统留给后人的关键记忆。
这位仅仅在位1000多天的总统在经济领域的遗产远不如在政治上留下的多,却奠定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历史上最美好的经济时期”(保罗·克鲁格曼语)的基础。“当年的经济发展似乎令所有的人都有事可做。不仅工作机会充裕,工资也达到空前水平”,为了批判共和党的经济主张,克鲁格曼对肯尼迪奠定的60年代赞赏有加。
“1961年1月,国家已经处在衰退之中,失业人数高达540万,失业率达到6%,肯尼迪的目标是刺激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同时还要平衡预算和防止通货膨胀。为了帮助失业工人,肯尼迪艰难地迫使国会通过立法来提高失业补助金,制订再培训计划,把最低工资从每小时1美元提高到1.25美元。”《美国世纪》一书回顾了肯尼迪的“新经济”主张。为了刺激经济,肯尼迪废止了一些苛刻的财政政策,在1961年,在其任期内的第一个年度预算导致产生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非战争、非经济危机引起的财政赤字,同时放松了货币政策以保持低利率。政府庞大的开销不可避免的带来通货膨胀。
肯尼迪的经济政策,基本上继承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理念。削减税收,增大政府支出,同时为了控制可能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要求钢铁企业不要搭车涨价。在保守派看来,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他们发起了绝地反击。在肯尼迪上任的第二年,1962年的4月,钢铁巨头们改变了之前做出的不涨价的承诺,向总统的权威提出了挑战。他们不相信,作为自主经营的企业,为什么要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而不是相反。肯尼迪调动了所有能够使用的手段,用3天的时间打赢了这场战斗,用战果告诉美国公众:在美国,还是总统说了算。
《纽约时报》用一篇罕见的长篇报道再现了这惊心动魄的72小时。资深记者华莱士·卡罗尔的报道像一篇小说:“华盛顿4月22日讯——4月10日星期二下午,白宫显得特别安静,安静的让总统觉得他也许应该打个盹或者看一点轻松读物。只是为了确认一下,总统打电话给他的私人秘书伊芙琳·林肯,问今天还有什么安排。秘书告诉他5点三刻约了布劳先生。‘布劳先生?’总统大声说。”看来,这是一位不速之客。
罗杰·布劳是当时美国钢铁公司的董事长。成立于1901年的美国钢铁公司,总部设在匹兹堡。由卡内基钢铁公司和联合钢铁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合并而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曾经控制美国钢产量的65%。它曾经先后吞并了50多家企业,成长为钢铁业的巨无霸,在行业内说一不二。
布劳此行的目的是告诉总统,公司决定要把他们的钢材价格每吨提高6美元。稍早些时候12名董事在纽约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为了礼貌,他们让董事长亲自前往白宫。
“5点三刻,总统在他的办公室接见了布劳。免去一切客套,布劳递给了总统一份4页的新闻通稿,总统念道:匹茨堡4月10日讯,近4年美国钢铁于今日首次宣布提高钢铁价格的整体水平。肯尼迪目光匆匆扫过这则简讯,接着他召来了劳动部部长哥德堡。总统面色铁青地交给他这份文件,哥德堡看过,问布劳,既然决策已经做出,你还来干什么?布劳回答说,作为礼貌,他应该亲自通知总统。哥德堡反驳道,这是冒犯总统,很难说是礼貌。”《纽约时报》的报道极具画面感,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样写新闻报道,但这种推理加想象的报道方式读起来的确抓人。
这种公然的叫板在美国历史上从无先例。从上一年开始,总统就试图说服钢铁企业在秋天工资上涨后不要提高产品的价格,仅仅在上个周末,主要的钢铁公司还同意不再涨价。总统甚至想把钢铁业树为其他行业学习的样板,没想到,这么快就反悔了。
是因为他年轻?还是因为他的当选不孚众望?虽然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和二战时战斗英雄的传奇经历,但作为总统候选人时肯尼迪只有42岁,的确是太年轻了。
是电视帮助肯尼迪最终战胜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进驻白宫。1960年9月26日晚上,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竞选辩论在芝加哥的CBS演播室里进行。肯尼迪的竞选对手,是已经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中当了8年副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7000万电视观众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辩论。
有趣的是,大多数通过收音机收听辩论的民众认为尼克松在辩论中占据了上风。但绝大多数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认为肯尼迪占据了上风。他看上去轻松而自信,而镜头前的尼克松脸色阴沉憔悴,脸上的化妆粉被汗水冲出沟壑,显得慌张而狼狈。电视这种新的媒体在政治中首次成为了重要的传播工具。
尽管在选举人票数上肯尼迪大获全胜,但两个人得到的选民票数只相差零点一个百分点,肯尼迪在天主教徒、黑人、学生、知识分子的拥戴下勉强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虽然出身商界家庭,但肯尼迪并不被商界所普遍接受。
肯尼迪气坏了,他向自己的幕僚们爆出粗口:“我的父亲总是对我说,所有的商人都是狗娘养的,我从来都不信,直到现在。”这句名言,成为这片长篇报道中的最大亮点,肯尼迪将所有商人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但同时,也获得了民众的满堂喝彩。
显然,这是一句不应当从总统口中说出来的话。肯尼迪在多个场合进行了解释,不否认,也不收回。肯尼迪解释,那句话只是转述父亲的话,自己引用自己父亲的话并不全无道理。但父亲批评所有商人显然是不对的,因为他自己也是个商人。他的批评来自于部分商人在一些时候的行为。“有些概括显然是不准确的,也是不公平的。但在某一时刻他被欺骗了。因此他的话在那时是对的。但那是过去的事了。我希望我们能一起奋斗。”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显示了肯尼迪在政治上的成熟:唤起民众的情绪,在舆论上将对手打入道德陷阱。
接下来的72小时肯尼迪和他的幕僚们投入了一场真正的战斗:
10日星期二晚8点,总统确定将在第二天下午3点举办新闻发布会,进行正面反击。并亲自给所有重要政府成员打电话,让他们返回首都;
11日星期三凌晨4点,劳动统计局完成了所有钢铁行业数据资料的整理;
早晨8点,肯尼迪召集副总统、国务卿和各部部长进行早餐会,通报了总统将要发表的声明;上午11点,总统在去机场欢迎伊朗国王的路上得知,第二大钢铁公司伯利恒宣布提高钢铁价格,紧接着又有3家钢铁公司宣布跟进;
下午3:30,肯尼迪召开新闻发布会,他强压怒火说:“钢铁行业的做法违抗了公众利益,是不公正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他们表现了对广大公民的全然蔑视。这一天,尚未宣布跟进提价的几家钢铁公司的老板分别接到了来自白宫高官的或者他们朋友的问候电话,暗示他们小心考虑自己的站队;
下午6点,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保罗·迪克逊告诉记者,他将就钢铁公司是否违反了1951年一项反对企业串通价格的法案进行调查。与此同时,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打电话给来自民主党的州长们请他们公开声明支持总统,同时保证本州的钢铁生产商价格保持不变。在24小时之中政府在多条线上采取了行动向钢铁行业施加压力。
12日星期四凌晨3点,美联社记者林德接到联邦调查局探员的电话,要求“过来和你谈谈”,林德之前报道过钢铁行业内部会议的消息。之后多名记者被邀请“喝茶”。
下午,肯尼迪给著名律师老朋友克拉克·克利福德打电话,希望他能够给布劳带话,让其收回决定。
下午7点,总统的弟弟、司法部长肯尼迪命令大评审团调查涨价事件。与此同时,司法部官员向美国钢铁、伯利恒等公司总部发出调查传票。
13日星期五上午11:45,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召开新闻发布会,命令军工生产企业只能向不提价的钢铁公司进行采购。
下午3:20,伯利恒钢铁公司宣布取消价格上涨的决定,涨价联盟被瓦解。此时劳工部长哥德堡、美国钢铁董事长布劳和总统请来的中间人克利福德正在一家酒店举行秘密谈判。
下午5:28分,美联社发布消息,美国钢铁将恢复原来价格。得到消息时,肯尼迪刚刚结束了对一艘核潜艇的视察,距离布劳的拜访正好72小时,肯尼迪完胜。
政府管理经济的边界,永远是经济学家们最热烈的讨论话题。尽管肯尼迪在这72小时的所作所为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但其坚决和果敢的作为让自己的经济政策得到了真正的执行。
现在看来,金融危机时中国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决定是非常坚决,但由于对其后遗症估计不足,在执行层面首鼠两端,对经济界的干预不够坚决。如果当时同时出台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就会逼迫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纷纷去炒房地产。当然这是马后炮,也是研究这段美国经济史的一点感慨。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J F Kennedy 一个担任总统1000多天,但却在美国历史上划过浓重一笔的传奇人物,他的政治手腕,他的家族,他的遇刺,他与梦露那令人猜疑的关系到今日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他的那句: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也成为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肯尼迪——流星一样划过夜空,但照亮了那个时代!
从今年的央行的政策导向来看,放弃了长期的降准降息,采用了短期的逆回够操作,可以看出央行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欲来保守,并没有跟风量化宽松。
这儿是什么阿,多看看,多学习
这个人物的争议也很大
关键是胆识和魄力
两国民程度不同 ,难以相提并论。假使出了个有魄力有良心的人,考虑推行将权稀释下放于民,可民材不堪配也是个问题。
伟大的人物造就伟大的时代
中国的房产要是能这样,我也不白活了!
政府干预经济的发展,肯尼迪的强硬,造就一方神话
呃,又大获全胜,又只相差零点一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