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顶部

那些年我们一起复制的票房“黑马”

由偶然造就的票房奇迹与影片本身无关,它们很难甚至不可复制,但对于工业化电影的标准和制作流程的遵循却会给予电影人应有的回馈。

一部没有强大后台的喜剧却意外在观众的集体性观影饥渴里发酵,票房价值一路释放并超过12亿元,《人再囧途之泰囧》已经从一部电影变成了2012年度的社会性事件。

此类现象级影片每次落入市场上,各种评论都会像泡沫一般积聚,“简直是意外的成功,它创出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新的电影时代的开端和转折!”此类影片都会变成打了鸡血式的电影成功学案例,标注上诸如“黑马电影是如何炼成的,票房奇迹的7条规律,9种分析”这样的成功秘笈。

当然当“黑马”影片离开,多部跟风、模仿甚至抄袭之作就会随之而来,它们大多都会大张旗鼓上映,默默无闻下线,到年终总结的时候以一个群体式面孔被一笔带过,甚至连电影的名字都没有太多人记得住,制片方也只能无奈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观众已不似当年”。

直到某一部不起眼的中小制作创造新的票房奇迹,新一轮关于“黑马”电影的讨论总结和跟风进入新一轮重演式轮回,电影制作这件事儿跟农产品的投机性种植基本上处于同样的状态。

跟风靠谱吗?

对于电影票房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一直是国内电影市场的规定动作。对于小成本黑马电影,甚至出现了“一定被投资方拒绝过、不能改编自名著、主角肯定不是大明星,大多是导演处女作”等规律总结,也会从“档期选择明智、类型明确、营销精准”等方面追本溯源,并以此来推测未来幸运的票房黑马片。

依照此类事后诸葛亮式的总结逻辑,既然美国作家海明威、俄裔美籍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都习惯于在拉着窗帘的幽闭空间里站着写作,那么事后分析优秀作品的源头,大概一定有“幽闭空间+站立”的作用吧,这种对于外围偶然因素的总结和跟风让电影投资变成一项高风险投机。

2002年在好莱坞制片模式运作下的《英雄》曾经以2.5亿票房引发中国电影的商业化复兴。经过一路模板化运作,从《十面埋伏》走到《无极》抑或《关云长》的时候,中国式大片已经在不断触探观众对于烂片的承受底线。直到2012年的《铜雀台》和《王的盛宴》,中国式大片模式似乎把自己逼到了死角,商业上的期待逐渐化为投资人的眼泪。

拿影评人张小北的话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练习,中国电影对于如何套用模版来制作一部中国式古装大片已经驾轻就熟,但对于如何讲好一个和历史有关的故事,却是一点经验都没学到”。

中小制作中的黑马电影并不是某一年电影市场上特有的现象,2006年《疯狂的石头》以300万的制作成本收获近3000万票房和上佳口碑,随后就有《倔强的萝卜》、《彩票也疯狂》、《疯狂的蠢贼》、《饭局也疯狂》等“临摹式”荒诞喜剧相继出现。

它们或者想在名称上沾取《疯狂的石头》的雨露,让人们不联想都难,抑或在宣传手法上号称是第二部《疯狂的石头》, 《倔强的萝卜》甚至在故事构架和影像风格上都在彻底模仿。即便如此,大部分跟风之作最终只是做足了“疯狂”二字,观众在每次被欺骗之后对于国产片的失望又加重了一分。

2008年开始中国电影逐渐进入“后大片时代”,电影类型逐渐丰富,中小成本电影也开始成为市场上的中坚力量,意外中的黑马影片也在2011年到达高峰,《观音山》、《将爱情进行到底》、《失恋33天》等中小成本电影陆续带来票房惊喜。突破3亿票房的《失恋33天》曾让11月11日前后的光棍节档期成为亟待开发的黄金市场空间,而《失恋33天》的“网络营销秘笈”也一度被当作拷贝模板。

2012年同样是光棍节档期,《幸福迷途》、《天生爱情狂》、《爱谁谁》都清一色打着小清新爱情牌上映,甚至有片方的宣传要求就是直接按照《失恋33天》的模式全盘来一遍,主推草根式的爱情物语营销,但它们最终谁也没有演成又一部黑马的故事,直到《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

《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票房奇迹一直在不断突破人们可以想象的上限,而光线影业驻扎在各地的发行网络、全平台覆盖的营销手段、档期选择甚至有些欺骗性的预告片都被看成是成就高票房的功臣,但坚持同样操作方式的光线影业在此之前却一直都找不出自己的代表作。

当然,早已有人开始预测2013年的拍片跟风活动,导演高群书在微博上玩笑称,“据估计,2013年可能会出现喜剧小片井喷,把大家看吐,然后最终恐怖片大胜!”事实很可能就会是这样。

可复制的是什么

黑马电影的票房表现一旦超出了可解释的合理性范畴,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电影制作团队在名利双收之后潇洒的说一句,“传说是江湖给的,与我无关”。

《失恋33天》原著作者和编剧鲍鲸鲸曾经在日记里回忆道,“我亲眼看到一颗小苗是怎么被大家拔苗助长,变成一棵歪脖子树的”。徐峥也在《泰囧》票房突破9亿的时候表示,“这件事儿已经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无法预测,票房奇迹也必定涵盖多重偶然因素,它们与影片本身无关,并且很难甚至不可复制。当下对于票房的过度关注已经让电影投资和制作变成了一种基于金钱崇拜的投机活动,在所有那些基于偶然因素的分析、总结和盲目跟风过去之后,市场上其实什么都没有留下。

当然在中国电影制作技能尚未长成的阶段,借鉴和模仿并不值得批判。就像《疯狂的石头》与《落日之后》一般讲述了一个关于偷盗的故事,在整体结构上的“平行叙事”类似于黑泽明的《罗生门》,并且兼具盖·里奇《两杆大烟枪》里面的黑色幽默色调,《人再囧途之泰囧》也被质疑为美国喜剧《预产期》的中国版。

但即便这样,宁浩还是做到了娴熟的镜头运用,叙事流畅、节奏精当,他不是盖·里奇抑或昆汀·塔伦蒂诺的山寨版,而是兼具了他们风格的宁浩自己,而徐峥也成功的在《人再囧途之泰囧》里对观众心存敬畏,讲述一个足以打动人的本土化的故事。

《疯狂的石头》、《失恋33天》抑或《人再囧途之泰囧》,它们被观众和市场尊重都不是因为他们成功的做了哪一部成功电影的形似品,而只是遵循了“工业化”电影的标准和制作流程,回归到电影本身,以一种可被复制的心态完成从剧本,拍摄,宣传营销和发行的每一步。

谁也不必为观众的品味感到绝望,也不必批评一部黑马喜剧的内容“三俗”,就像那个经典的笑话说的:当我们谈艺术的时候你们跟我谈钱;当我开始谈钱的时候,你们又跟我谈艺术。只要足以让观众产生共鸣,而不是肆意自嗨,市场总会给予电影人应有的回馈。

本文系作者 刘媚琪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此文对泰囧们的分析很客观。 泰囧的成功有其偶然性,但必然性占的比例更高。 搞笑喜剧片,符合大众休闲的需求,相当到位的上映前立体宣传策划,同档期的片子要不太过于沉重要不就是烂片,很不幸地均成为了泰囧超级记录的垫脚石。 文中有一句我深表赞同,13年一窝蜂的拍喜剧片,没想到最后最火的那部是恐怖片!

    回复 2013.02.12 · via pc
  • 所谓黑马影片有什么好分析的。大众取样,群体传染性+认知谬误。

    回复 2013.02.11 · via pc
  • 许久没有对票房做贡献了

    回复 2013.02.10 · via pc
  • 最近几年中国可喜的发展

    回复 2013.10.26 · via pc
  • 对手太若

    回复 2013.02.15 · via pc
  • 我只想问问,这些成功能否复制吗?!对于泰囧,我从来没觉得这种片儿居然能有这么高的票房,天时地利人和狗屎运缺一不可,根本借鉴不了,有什么可分析的。

    回复 2013.02.12 · via pc
  • 同樣是講故事,西方的大片會講得很細膩,很會將故事講透徹。但中國缺乏的是好故事,一味地複製、山寨,沒有內容的故事究竟得不到觀眾的喜愛。

    回复 2013.02.11 · via pc
  • 影片在于给人一享受或触动 或兼之 有享受 就是黑马 二者兼有 就是经典

    回复 2013.02.10 · via pc
  • 这个可不是复制那么简单的

    回复 2013.12.08 · via pc
  • 都在寻找黑马出现的规律

    回复 2013.03.23 · via pc
更多评论
2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