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拍的比较深刻,讲了4个拳种咏春、形意、八卦、八极从清末、民国到当代的故事,爱恨纠葛恩怨情仇,娓娓道来武者和武林精神的时代变迁和最终结局。“一代宗师”讲的不是“一个宗师”,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宗师们”。
电影对很多观众来说可能比较难理解,“一代宗师”这样一个充满武侠味道的名字竟然文戏居多?其实,武打和江湖恩怨在这里都是点缀,江湖爱情也无非过眼云烟,面对岁月更迭、时代变迁,那些还秉持着武术精神的一位位武者,在各种原则与现实的抗争下,都经历了令人叹息又无法改变的命运。毕竟,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武者核心竞争力的衰减,还有那些因武术而产生的处世哲学的衰退。
就如同《与狼共舞》中印第安文化被现代文明所取代的不可逆一样,《一代宗师》的基调到最后一定是满怀忧伤的。宛如博物馆里的老物件,细细品来,每一件都是写满不俗,但却真的没什么“实用”价值了。残存的价值,就是引发今人的思考,透过历史长河,窥见那些蕴含在“最后的武林”之中不以时代为转移的武者精神——侠义的,引领一代代人前进的根本。
光影中的武学
电影拍的细腻流转,各种微距镜头,各种动静特写,还是王家卫的以小见大,一滴水折射太阳光辉的风格。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透着武学和哲学的范儿。实际上,很多话里话外的讲究,都是那个逝去的武林的象征,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师门的辨认都是靠一些内行的行动和话语来区分的。武林人士的交往,里子面子的问题,都牵扯出古老久远的东方文化。
电影里面对于形意拳和八极拳的描写较少,其实这里的时代故事也非常丰富。形意拳作为3大内家拳之一,其传承有很多讲究,内家拳难学,讲究悟性,必须有师傅亲代。传统武术中记名、登堂、入室这3类弟子学出来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正是内家拳难以批量传承的原因。
而八极拳实战性极强,在清末到近代同样有3位响当当的人物,末代皇帝溥仪的贴身保镖霍殿阁,蒋介石的贴身保镖刘云樵,毛泽东的警卫队长李建吾都是习练八极拳的,电影只描写了火车上八极宗师逃过日军追捕,一笔带过,点明了抗日战争中有八极拳的踪影。
影片最后,章子怡扮演的八卦六十四手的传人宫二,坚守了当初的承诺,不嫁、无子女,不传武艺,终老一生。这些看上去有些不合时宜的思想,确是那个年代,习武之人最能体现骨气的东西。
观看影片,总有些感觉水一般柔软,总有些感觉山一样坚韧,总有些东西让你瞥见人与大自然抗争中的智慧与光辉,总有些东西是无法被时间所摧毁的,正如电影中的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武术是什么
武术的“武”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脚趾的“趾”加上兵器“戈”,意味着武术的发力都从足下起。另一说是“武”字是制止的“止”加上“戈”,意味着习武本为平息战争。谁又能说这二者不对呢?!
习武拜师、引退搭手,传武立门户面对各种挑战、战乱时期武者坚持的原则,其实都是习武者的行为形式,那里有些被人们淡忘的东西,比如“骨气”、“道义”,过去的习武者必然勤奋,武术安身立命,竞争可谓残酷,不是现代企业的末位淘汰制,不是失业,武术的事儿关乎生死,不硬气,则根本无法开枝散叶,宗师传承。
咏春叶问说,功夫,一横一竖中,错的,倒下;对的,留下,站着才有资格说话。放在了电影的开篇。八卦掌的传人宫二说,习武的几重境界,首先是见自己,然后是见天地,最后是见众生。放在了影片的末节。从这个角度讲,宫二要比叶问高了。
其实几位武术大师数10年的故事,用130分钟的电影表现完全自然是不可能的,王导只是细腻和隐晦地表现着人物的命运如何随时代变迁,以及那些遗憾和未解之谜。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当然是时势造英雄,否则只能沦落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影片最后,张震饰演的八极拳师,开了一家理发店,成为无数武林豪杰的现代缩影。
然而,武术伴随人类历史产生,所谓的时代变迁,与数百万年的武术哲学相比不过是沧海横流中的一瓢,那些经历无数代人历练传承下来的武术精神道义,又怎会简单的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而消亡呢?
那些历久弥坚的精神,该回来的终究还是会回来的。
我们需要的侠义精神
《一代宗师》不是古龙金庸的小说,天马行空,恩爱缠绵,豪情热血,那是给年轻人娱乐和励志用的,它带给观众的是一些似曾相识的现实感,一些欲说又止的共鸣与振动。反思,是更为深刻的教育,武林的没落不过是生活方式变化的一种体现,我们拥有了什么,我们又失去了什么,这一出一进,一舍一得,变得更有现实价值了。
时代是需要侠义精神的,即使已经远去了刀光剑影,没有了硝烟战火,再也造不出传统意义上的英雄,然而,具有英雄气质的人依然存在,武者的精神会跨越地域,穿越古今。武术历史要以万年为单位计算,不会因为新时代的到来改变其初衷。或许,这才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现在渐渐热起来的跑步,是否也有一代宗师呢?菲迪皮得斯?阿甘?阿贝贝?格布雷西拉西耶?……还是国产的戴宗?……跑步历史也是伴随人类的历史,和武术一样古老,跑步者与武者实际上也都在遵循着一些哲学道理,也有讲究,也有因为跑步的习练伴生出的价值观与气质。看《一代宗师》,我不仅思考着武术,也思考着跑步,这些古老运动精神的现代作用?
放眼世界,还有很多曾经指引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体育精神、游牧精神、航海精神、武术精神、登山精神、企业家精神……他们有的随时间变化了,有的随时间转移了,有的还在延续,有的还在发展……
还是回归到电影本身吧,那些能够成为宗师的一代人,因习武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读过此篇,观完此影,这句话萦绕于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我们看金庸,读古龙,看的是侠之大者,读的是心中的那个梦~
侠,飞檐走壁、鱼跃腾空、无所不能!民国,国术巅峰;如今,舞术了。悲哀,侠以武犯忌。实际,就我目前了解,真正的国术,是打人要害、打人反应,只杀人、不表演。侠,代表着公正、正义、无畏,和除暴安良、惩奸除恶的职责,以及武人对派别、门户的信念和执着。
中国古时之梦,从文得官,保一方安宁。从武人少,但从武者,在如今人眼中,更像是一位位大侠,习一身武艺,护弱势群体。而随着时代发展,这种侠义精神便更加少了,唏嘘不已。
文章写得很好啊!记得几年前好像是中央台的一个武术打擂台的节目,好久没看电视也不知道这节目还再不再。只记得当时看过一期形意拳和八卦掌的对决,两个中年男人在不大的擂台上转圈圈然后你推我攘,接着其中一个毫无风范得狼狈落台。不说假的,当时心里真是气愤极了且有些羞愧,这要叫外国人看见了不丢脸吗?老弟直接破口大骂了。 最早看过的武侠剧要数白眉大侠了,那个歌现在还记得:刀是什么样的刀……那时应该只有五六岁吧,自己废了好大功夫把一块废板材削成刀形再穿上铜线圈,拿着这个“金丝大环刀”很是威风了一阵子。想想竟然都是十七八年前的事了。 中国人永远都有武侠情结,哪个小孩子没有梦想过成为飞檐走壁的江湖大侠,就算我们已经能够移民火星,我想这个情结也会继续存在下去。
总感觉电影剪掉了太多!
商业片
这个电影我下载后放了有半年才看,因为实在不精彩但都说大片,看,不够吸引人,不看,不忍心
电影拍的不错
片子很烂。
每个男人小的时候都崇拜过武侠'有侠气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