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Facebook如何避免慢性死亡

在今天,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接近一个“断裂点”,而依赖于互联网生存的的众多技术和企业也面临着这种巨变。

本文转引自新浪科技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研究生物系统,或许是理解人类所创造的复杂网络的最佳途径。所有成功的网络都会经历一个“断裂点”(breakpoint),即增长陷入停滞的一个阶段。在经历了“断裂点”以后,有些网络会走向失败,但也有些网络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例如,人脑会经历一个过度生长期,随后开始萎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智力。这是因为,在孩童时期,我们积累了大量神经元和神经连接,以致于我们在成年以后变得聪明起来。如果没有这一过程,人类的智力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低水平阶段。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科技革命,可能还是推动未来数百年人类创新的力量。但在今天,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接近一个“断裂点”,而依赖于互联网生存的的众多技术和企业也面临着这种巨变。

特别是,我们已经见证了一个个社交网络所取得的高速增长:不仅仅是MySpace和Facebook,还有它们的先驱Classmates.com和Friendster。在它们所处的时代,每一个社交网络看上去都会永远地增长下去。无论是Classmates.com和Friendster,还是MySpace,每一个都在触及断裂点之后,经历了爆炸式增长。

社交网络无序发展

与所有软件一样,社交网络在吸引用户和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上也存在着限制:它们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实用性。增长是受众积累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上述每一家社交网络都成功做到了这一点。问题恰恰在于,大多数社交网络都是在这个增长阶段走向失败的。有时,受众太多也会带来麻烦,让社交网络反受其害。

Facebook上面的好友关系人数,即所谓的“邓巴数”(Dunbar’s Number),已经超出了人脑所能处理的范围。“邓巴数”是由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大意是说,人类智力允许用户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最多为150人。

但是,每个Facebook用户平均拥有262个“好友”,由此有人认为,这些好友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质量不高。这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当阿普丽尔·利德摩尔(April Ridmoore)在流媒体音乐服务网站Spotify下载歌曲《Call Me Maybe》时,你会收到一份通知。利德摩尔是谁?她就是那个与你弟弟在上中学时关系不错的女孩,在去年曾“戳”过你一下。

某种程度上讲,Facebook也试图限制自身网络的无序增长。为此,该公司推出了能让用户轻松禁用通知服务的功能,同时在简化此类操作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通常情况下,用户在Facebook上面“偶遇”的人,恰恰是他们现在认识、过去认识或是间接认识的人,这一点不同于MySpace,后者的用户往往每周会收到许多人完全随意的交友请求。

保持最基本元素

Facebook基本上就是一个“网络中的网络”,因此在智能化和成功程度两方面也超越了之前所有的社交网络。正如Facebook自己所说:“Facebook是由很多网络组成的,而每个网络都基于工作场所、地区、高中或大学构成。”

在这些社交网络,每一个都紧密相关,原因是它们都拥有大量相互之间联系十分紧密的用户。但在不同网络之间,用户之间的联系就不像这么紧密了——就像大脑的神经元大部分与它们子网络中的神经元连接一样。

对于Facebook用户来说,只要有些通知是部分人随意而为,而且没什么价值,此举就能导致这个社交网络的实用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一般会清理好友名单,取消更新信息订阅,阻止所有通知。

但问题是,很少会有用户这样做,相反,一些人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访问Facebook了,而且还会删除他们的账号,最终寻找下一个新的社交网络——一个更干净、社会关系更不复杂的网络;因此,与之前所有的社交网络一样,现在的社交网络也会达到一个“断裂点”,从此对用户的实用性不断下降,并最终慢慢走向消亡。

移动如何拯救Facebook和整个互联网行业

移动版的操作往往更为简单,功能也大为简化,就跟应用一样。很显然,鉴于手机物理尺寸较小,移动站点也必须保持小而精的设计模式。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移动站点应该较小的另一个原因是,通过化繁为简,实现更高的价值和实用性。

更新、更灵活的移动网络必须要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中理顺头绪,正如搜索引擎在互联网发展早期需要穿越的重重障碍一样。我们还以人脑为例,在它触及断裂点以后,会以“细胞自杀”的方式来过滤无关紧要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神经元为了整个网络的利益而“选择自杀”。

与此同时,大脑会清除一些不必要的神经连接,深化与最重要的神经连接的关系。最终,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大脑萎缩反而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那么,Facebook如何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就像人脑一样,Facebook也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令人感兴趣的是,Facebook无意中尝试过这种“回归本源”的作法,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Facebook的移动浏览器版和应用版都堪称其网站的精简版。在这两个版本中,Facebook放弃了一些不重要的东西,只保留了最基本的功能,如在公告墙上发帖,阅读信息流,收发信息等。换言之,对Facebook用户来说,与人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精简等同于使用量增长

当然,Facebook的本意并不是清除那些不太重要的功能,相反,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移动设备的尺寸过小,容纳不下过多的信息。但结果却十分突出:在2012年,用户每个月在Facebook移动版上逗留的时间平均为7个小时,而在PC版上花费的时间则为6个小时。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Facebook在2012年的PC端独立访问用户数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网页版Facebook已经经历了断裂点,开始处于滑坡。但在移动设备上,Facebook的用户呈现健康而创纪录的增长趋势。不可否认的是,Facebook移动端用量急剧增长,主要是因为相比于PC,用户通过智能手机访问Facebook更为方便。当然,移动设备的普及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我们还不应忽视更为简单的用户界面的实用性;在Facebook向移动端的转型中,这是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其他一些社交网络,如Twitter、图片共享社交平台Pinterest、消费点评网站Yelp、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以及Facebook旗下照片共享网站Instagram,他们的网页版访问量都还没有出现滑坡。

事实证明,当网络处于“断裂点”的时候,精简功能就相当于使用量的增长。我们需要警惕的,并不是如何避免断裂点,而是要避免在经历断裂点后的过度扩张。增长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社交网络不要完全专注于增长就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网络产品的兴衰周期一般很短,FB的兴盛源于其社交功能的强化,从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好玩、有趣,故,人们开始用FB,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强化人们感兴趣的功能,来维持其黏性。

    回复 2013.08.01 · via pc
  • 不管盛衰如何都需要经历一些转变的思考

    回复 2014.01.30 · via pc
  • 转型的步伐

    回复 2014.01.28 · via pc
  • Facebook幾時在內地用的到啊

    回复 2013.10.04 · via pc
  • 无法像微软一样进入全球各地是它的最大悲哀,交流度不够

    回复 2013.09.19 · via pc
  • 操多心了。用户降到一定数量就会稳定的

    回复 2013.08.01 · via pc
  • 避免不了。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

    回复 2013.07.31 · via pc
  • Facebook不是中国的QQ

    回复 2013.07.31 · via pc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8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