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阿里全资收购UC 【旧文回顾】UC的选择

【最新消息】6月11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与UC优视联合宣布,UC优视全资融入阿里巴巴集团,并组建阿里UC移动事业群。而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将担任UC移动事业群总裁,进入阿里集团最高决策团队——阿里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

6月11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与UC优视联合宣布,UC优视全资融入阿里巴巴集团,并组建阿里UC移动事业群。而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将担任UC移动事业群总裁,进入阿里集团最高决策团队——阿里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

公开资料显示,经过2013年3月31.3亿元的战略投资和2013年12月11亿元现金的增持,阿里分两次收购了UC高达约66%的股份。之后,UC与阿里巴巴的一淘搜索团队合资推出神马搜索,其中阿里巴巴占股30%,UC占股70%。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的并购,阿里巴巴方面开出一个非常诱人的价格。

俞永福在内部员工信中表示,此次整合将创造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整合:本次整合将大部分以阿里巴巴集团股票,配合部分现金的方式进行,整个交易对UC的估值远远超过之前“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交易”百度对91的19亿美元估值。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通过内部邮件表示,自今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团就明确了“云 + 端”的公司战略。5年多来集团坚持对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坚定投入,而UC的同事们则成功地打造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个“端”。

这封内部邮件还提到了阿里UC移动事业群,该事业群除了现有UC集团业务团队,还将整合阿里集团其他相关业务和团队。有消息称,阿里已全资收购的高德地图也将并入阿里UC,成为其LBS事业部。

以下为马云内部邮件全文:

各位阿里人,

请张开我们的双臂,欢迎并拥抱UC的同学们!经过五年的投入相处,此刻UC正式加入阿里巴巴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又多了3000名跟我们理念一致、共同奋斗、彼此信任的同学和同事。

今年年初,集团就明确了“云 + 端”的公司战略。5年多来集团坚持对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坚定投入,而UC的同事们则成功地打造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个“端”。两者的融合必将让阿里的战略更加充实。

阿里巴巴集团同时将正式成立阿里UC移动事业群,该事业群除了现有UC集团业务团队,还将整合阿里集团其他相关业务和团队。UC作为今天中国互联网的重要变量,在既往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敏锐的格局观,强大的战斗力和出色的国际拓展能力,相信UC与阿里巴巴的结合将给行业带来更多的改变和想像。

阿里巴巴集团欢迎永福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并出任阿里UC移动事业群总裁。我们相信,来自UC的3000名同事,将更大程度的丰富夯实集团的人才基石,并涌现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正是阿里大家庭每位同事的参与,才能保障阿里巴巴的长远发展和创立初心。

不久以前,我和永福说,我们有机会改变。走在一起,不是因为我们面临市场的选择,而是因为要创造我们共同坚信的未来----我们坚信,传统的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正在走向激活创造力为目的的DT(data technology)数据时代。这不仅是阿里和UC的机会和缘分,更是阿里人和UC同学们的幸运。这个时代不需要站队,但这个时代,我们值得为理想做出选择与奉献。

如果说,15年前成立的阿里巴巴,和10年前成立的UC有什么共通的地方的话,我相信最大共性是,我们都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主义者-----我们心甘情愿去追求充满不确定的未来,也脚踏实地的利用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

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在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阿里巴巴的文化。

再次欢迎!一起努力!!

【旧文回顾:UC的选择】

《商业价值》于2013年底对俞永福进行了深度采访,他除了谈到因梦想而放弃被百度收购之外,还谈到了UC接下来的新战略和对APP的判断。当时,俞永福还坚定的想走独立自主、甚至独立上市的路。俞永福当时称,对于UC来说,核心追求的关键词是延续自己的梦想。

“任何一个有追求的移动互联网第2梯队企业,在面对BAT伸出的资本橄榄枝时,心情都是复杂的,很多时候被收购意味着获得大笔的现金,但同时也意味着梦想的破灭。至少也是自己变成实现巨头梦想的工具而已,对于任何想要有所作为的创始人来说,内心都会有些许不甘。”俞永福说。以下为全文:

靴子终于落地。9月16日,随着腾讯以 4.48 亿美元战略入股搜狗(占股36.5%),并将搜搜和 QQ 输入法并入搜狗现有的业务,关于搜狗持续近一年的肥皂剧终于有了结局,2013年移动互联网一系列的资本并购与整合也借此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休止符。

对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来说,2013年是从诸侯林立的春秋向群雄割据的战国过渡的关键一年。高德、UC、新浪微博、91、搜狗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BAT们身后的变量们纷纷上演了与巨头的合纵连横。资本层面发生的很多事情,如同一幕大戏。

从今年4月29日阿里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到5月10日马云退休当天2.94亿美元投资高德,再到8月14日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以及最新发生的腾讯4.48亿入股搜狗,在今年围绕移动互联网这一系列涉及超过30亿美元的资本整合中,表面上看4月底5月初阿里的投资组合拳带来了大戏的高潮,而整个大戏的开幕则始于年初百度收购UC的绯闻。

2013年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整合有着两大逻辑起点:一个是阿里为求上市在移动端做出的布局,另一个则是百度为后来居上面向移动互联网第二梯队挥舞的钞票。事实上,面对BAT们身后的这些变量,百度早在去年年底就开始了与有着独特战略价值的UC的接洽。

正因如此,这一年的资本的合纵连横看似千头万绪,但是UC的决策轨迹却是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据接近双方决策层的业内人士透露,当时百度给UC开出的收购价格高达创纪录的15亿美元,虽然最终没有成功,可是在整个互联网力学体系中,百度的决心和UC的选择却一起带动了一串连锁反应。让整个互联网领域的资本角力迅速进入白热化阶段。

客观来看,UC的确处在产业链条上的一个重要位置。例如,他是国内少数除了BAT之外拥有上亿活跃用户的应用之一;是国内最重要的第3方移动应用分发渠道之一;在炙手可热的手机游戏市场拥有覆盖大量开发者的成熟分发能力;同时,在应用商店模式弊端越来越显现的背景下,轻应用及web app将在未来逐渐成为主流,而这恰恰也是UC耕耘多年的领地。所以当时业界传闻百度以15亿美元左右首先下决心出手UC,百度看中的也确实是一块志在必得的优质资产。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手机浏览器正在失去价值,他们认为UC今年拒绝在创纪录的高位卖给百度,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毕竟这一年,巨头们在大格局上的资本角力已经到了不惜代价拼刺刀的阶段,的确是很多创业者退出的好时机。

那么,UC“继续独立发展”这选择以及选择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这又将对中国互联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个阶段与四种选择

(客户端用户请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大图)

2013年是移动互联网不折不扣的资本整合年,资本整合的背后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到了抢滩的关键阶段。在UC优视董事长俞永福看来,互联网的发展每10年会有一个大的浪潮,过去几十年分别走过了从硬件、软件、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4个浪潮,IBM、微软、谷歌、苹果等伟大公司也分别先后站在浪潮之巅引领一个大的时代。

第5个浪潮会在2020~2030年到来。这也就意味着第5个浪潮的第一批公司会在大概2014年2015年左右建立,种子会在那个时候埋下。今天产业势力的争夺,其实是在为下一个10年埋下伏笔。

“我们今天处在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第4波浪潮,在这一个为期10年的浪潮中有3个明显的风暴,他们的关键词分别是抢滩、变现和规模效应。”俞永福说。

2013年发生的一系列资本整合核心都是围绕抢滩。抢滩的风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年底基本结束,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历史窗口期只有围绕渠道把握住稳定的用户量之后后续的变现和商业化才会成为可能,这也是为何巨头哪怕付出令人瞠目的价钱也要拼命抢占移动渠道的逻辑所在。

“抢滩”之后的第2个风暴核心是围绕“变现”。 “抢滩完成之后就是大家精耕细作,如何寻求变现,其中又将经历一轮拼眼光拼执行并逐渐形成新格局。如果有人慢了,举个例子比如游戏慢了,同时移动电子商务起来了,变现已经非常明确了,那么有流量有平台的企业可能就来不及自己建设,而是选择开始大规模的并购重组。虽然也会有资本整合,但是第2次风暴的关键词还是变现,不是抢滩。”俞永福说。

“变现”之后的第3个风暴的核心是规模。存活下来的企业从产品到商业化都逐渐成熟,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平台格局会逐渐稳定,在弱者被蚕食强者扩大规模的同时迎接下一个10年第5次浪潮的到来。

正因为此,在决定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格局与成败的最关键的抢滩阶段谁也不敢怠慢,无论是BAT还是360,UC、搜狗还是新浪微博等都在为自己未来的位置投下赌注。正如历史从来不是靠简单的线性逻辑能够解释的,BAT们投资谁与UC们选择谁,背后也并非简单的数字相加,只有知道参与其中之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更清晰地理解这一年发生的种种资本整合的内在逻辑。

俞永福认为以BAT之后的几家公司360、UC、搜狗、新浪微博为例,各自追求的关键词其实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之后做出选择的不同。

例如,在这个大家纷纷抢滩、拼命抢夺渠道和用户的阶段,微博选择的关键词是“变现”,无论是管理层的变现还是整个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变现。且不论这种战略正确与否,毕竟一家为投资者负责而非CEO能绝对掌控的企业追求短期回报也无可厚非,接受阿里的投资自然是这一逻辑下的合理动作,无论是从产品层面的互补还是从给资本市场讲个故事的角度。

搜狗CEO王小川追求的核心关键词是“自由”。在这样一个巨头混战的乱局中,他需要借力从一个职业经理人转身成为一家公司的拥有者,能够最大限度把控搜狗未来的方向。这也是尽管360给出了极具诚意的收购价格,但在强势又立志在搜索上有一番作为的周鸿祎面前,王小川最终选择了接受腾讯的部分入股。

360追求的核心关键词是“王朝”。在2013年初俞永福与周鸿祎的一次私人会面中,前者曾对后者说:“360在今年做任何大动作,都会让现在20多亿美元的股价突破百亿美元,因为资本市场在期待BAT后的第4极,谁能证明自己有潜力做到,就一定会被资本所追捧。”从发力搜索到拉拢搜狗共同挑战百度,很显然,360必然也必须要去构建一个新的王朝。

而俞永福认为对于UC来说,核心追求的关键词是延续自己的梦想。“任何一个有追求的移动互联网第2梯队企业,在面对BAT伸出的资本橄榄枝时,心情都是复杂的,很多时候被收购意味着获得大笔的现金,但同时也意味着梦想的破灭。至少也是自己变成实现巨头梦想的工具而已,对于任何想要有所作为的创始人来说,内心都会有些许不甘。”俞永福说。

“着陆?还是继续飞?”

(客户端用户请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大图)

“其实UC和百度还是挺可惜的,这个可惜是因为从2005年开始两家公司合作了8年,BAT中从业务上最了解UC的就是百度。”9月17日,UC董事长俞永福面对《商业价值》记者第一次对外谈起错过百度的细节。

根据俞永福透露,从2008年开始,UC的流量和营收都是取得了百倍的增长,这些百度看在眼里震撼自然是很大,所以百度很早就伸出了橄榄枝,李彦宏也亲自全程参与了谈判。

表面上看,两家公司从业务到战略都如此契合,百度给出的价格也极具诚意(参考百度为一个战略价值远不如UC的91开出19亿美元的筹码),但与之相比双方的分歧更加明显且难以调和。

“我们的希望和诉求是围绕UC的梦想,但在资本层面最终没有合作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原因——百度太想控制了,他希望把自己的梦想嫁接到UC身上。” 对于UC来说,未来几年战略的核心方向是围绕智能化、平台化、商业化和国际化。但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最初3年慢了半拍的百度来说,围绕未来进行布局,百度有太多的想要UC帮他去支撑、帮他去落地、帮他去完成的事情。然而很多百度认为战略优先级较高的事情都不是UC今天要重点去发展的方向。

例如,在智能化这件事情上,UC希望集中精力,围绕安卓做好核心产品,而百度则是希望“七剑下天山”;围绕平台化、虽然双方的战略方向判断一致也都在推轻应用,但是各自的想法围绕的生态却都不同。百度希望加强百度的生态,UC则希望构建自己的生态。尽管商业化和国际化双方各有优势,可以互补,但也难抵原则性的分歧。

逻辑上虽然如此,但十几亿美元的诱惑对于任何一个创业团队都是一次不那么容易的抉择,尤其对于UC很多创业8年的老员工百度开出的丰厚激励足以让很多人提前退休。

“选择的核心就是我们今天到底想要什么。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向右走,想要钱,肯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这是“抢滩”,为了抢滩大家已经不在乎开出的价格是不是过高的溢价。另一条路就是回归原点,创业之初的这个事业还想干不想干了。”俞永福说,当时他的思维回到基本面后,基本就是这样一个选择题。

俞永福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UC是非常幸运的。甚至距离他创业之初的大胆狂言——未来能做个可以帮助一半的地球人连接互联网的公司,看起来也不是那么疯狂了——因为UC今天的全球用户已经超过了6个亿,累积的设备覆盖人群接近10亿,在中国和印度这全球前两大移动互联网市场都占据了市场份额的第一,更重要的是成长还未遇到瓶颈,整个公司处在向上发展的通道中。

“移动互联网这波大潮,UC是幸运儿。今天你如果从抓住的大潮之中退了出来,我想终身都会后悔。这种大潮是可遇不可求。”俞永福说,这背后其实也是个勇气的问题,“台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找个机会平安着陆当然挺好。但如果相信自己不是被吹起来的猪,有勇气继续向前飞,这个才是最大的考验。”

2013年春的一天,俞永福召集了公司的所有合伙人,给大家列出了当时面临几种选择各自的收益和各自的风险,之后请大家各自回去考虑。一个星期之后,所有人全票通过了独立发展而非卖给百度的决定。

而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巨头——阿里巴巴正在向UC伸出橄榄枝,不过这一次不是要收购,而是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布局。

对于阿里为何要投资UC,一位知情人士曾经这样解读——在阿里眼里,整个互联网似乎只有两个大战场:一个是电子商务战场,在电子商务战场中,阿里非常熟悉,马云在用他的方式构建一个庞大的生态,这里面阿里希望只有草原不见森林,它是绝对的王者。

而在电子商务以外的非电子商务市场,阿里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这个市场现在有两个王者,百度和腾讯,所以在这个非电子商务市场中阿里要做的就是培植更多变量,只要不让这两个巨头更多的蚕食自己未来的空间,甚至塑造更多的山头和高地,这对阿里来讲就是最有利的。

斜刺杀出的阿里

阿里的出现对于UC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渴望在未来成就平台级企业的UC来说,阿里在这个时间节点的入资,用俞永福自己的话来说,“让我们深吸了一口气。”

“深吸一口气”的一个解读是UC可以不用急于上市,可以用一系列资本动作去画下一个更大的蓝图。

虽然UC自从2009年开始就已经持续盈利,早已过了需要VC不断输血的阶段,但是阿里的进入让UC有更大的资金吞吐量可以做大规模的资金运作,在移动互联网创业市场整体遇冷的2013年,UC反而能够拿出3年30个亿支撑新的变量成长,围绕自己构建生态系统,阿里的支持将加速UC尽快完成布局。大环境退潮,UC选择逆市加大投入,一退一进之间,为UC未来更大的格局埋下了伏笔,这也让UC的梦想更向前迈进了一步。

另一方面,要支持更大的梦想也需要树立公司的股份结构和统一思想。虽然与王小川不同,同为CEO的俞永福对于公司有着更强的掌控力,但是在阿里投资之前相对复杂的董事会结构,某种程度上制约着UC实现自己更大的理想。

在本次阿里巴巴增资之后,包括B轮融资中领投的晨兴集团和联创策源,以及C轮的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都完全退出。UC的董事会席位从7席变成了5席,除了保持3个管理团队的席位之外,马云一席,剩下的第5席极有可能就是UC的天使投资人——雷军。

在这样的董事会结构中,俞永福为代表的UC管理团队占据绝对人数优势,况且剩下两席还是俞永福私下感慨过的“最感谢的两个人”——二者分别在UC创业初期和今年谈判的关键阶段对俞永福说过同样的话“你做什么都支持。”

“做什么谁决定,是关键问题,而不是怎么做。这一点既然马云这样表态,也是给了我们继续实现自己蓝图的空间。这幅图画怎么画,我要做的是创造者,而不是执行者。”俞永福说。

事实上,如果回到之前俞永福移动互联网的这个10年将先后经历抢滩、变现和规模化3个风暴,在今年年底之前巨头围绕渠道抢滩基本完成的背景下,接下来3年的竞争焦点将会围绕“变现”来展开,从这个角度看,UC最终选择接受阿里的投资也是为了对移动互联网3年后的热点埋下伏笔。

“我的判断是2013~2015年移动互联网发展最核心是靠移动增值服务,但是从2015~2017年这3年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变现上面最重要被争抢的则是移动电商。”俞永福说。

例如,在移动电商这块蛋糕中,支付环节是重中之重,从这一点出发,UC在浏览器内整合支付宝对双方都是双赢的布局。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增量在于它打开了PC互联网时代时空的限制,基于此移动电子商务未来的市场份额将远远大于PC电子商务,并且在分析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基础上随时随地的购物决策引导也将会是一个UC能够介入的巨大的蓝海。

在放弃了借百度收购安全着陆的机会后,UC选择了迎着台风继续飞。这种选择一来靠的是相信移动互联网的大台风未来依旧风力强劲,二来则是俞永福对于UC踩准移动互联网下一个热点的自信。

战略转变

在过去,UC作为用户最多的手机浏览器让任何巨头都不会放过与他的合作,也正是由于不属于任何一家巨头的势力,无论是BAT还是360都希望用合作的方式将其拉拢到自己阵营,客观上说,中国互联网若干巨头的格局也为新的变量的成长创造了闪转腾挪的空间。如今在接受阿里增资,试图向未来平台级企业迈进的UC不可避免的要在战略上作出新的调整。

战略调整的一个大背景是今年整个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市场的遇冷,如果说去年的App创业市场达到沸点的话,今年的热度恐怕只有1/10。例如,在国内IOS和安卓市场下载量TOP50的应用中,来自百度阵营的有百度地图、百度搜索、爱奇艺、去哪儿、pps、百度音乐、百度视频;阿里阵营的包括:手机淘宝、手机天猫、支付宝、陌陌、丁丁地图、高德地图、微博、UC;腾讯旗下则是:手机QQ、微信、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QQ音乐、财付通、手机助手。除了BAT和创业5年以上的公司,创业公司的App能进入榜单前50的可谓凤毛麟角。 创业者市场的遇冷也成为UC战略调整的契机。

“之前App创业很热的时候其实市场是不理性的,很多创业者都能拿到钱,也不缺UC掏钱,但是年底整个市场冷下去之后,第一价格会更合理,第二如果UC今天加大投入,对这个市场是有价值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更多的创业者,让这个市场的变量会变得更多。”俞永福说。

基于此,UC制定了3年投入30亿扶持开发者的计划,在UC看来处在移动互联网第二集团的企业天天盯着BAT没有用,要考虑的是生态里更小的企业更小的变量,扶持并培养变量,建立自己的生态。

除了和创业者站在一起,另一个大的动作就是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迄今为止UC浏览器的服务宽度超过150个国家,市场份额超过10%的国家就有10个,集中在中东、东南亚和南美。在中国和印度两个最大的浏览器市场中做到第一。在俞永福的计划里接下来将继续在非洲和南美发力逐步成为各个市场的领导者。

UC把全球的移动浏览器市场分为4个区域:中国市场、日韩市场、欧美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某种程度上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他们跳过了PC互联网阶段,移动互联网几乎等同于他们的互联网,基础越薄弱也就意味着越大的空间。

而在国际化的目标上,除了市场占有率,俞永福更看重有没有建立起国际化的团队。“从一个中国公司变成全球公司最大的挑战是能不能建立一个国际化的团队,如果都是中国员工,最多是一个有海外市场能力的中国公司。”基于此,UC给海外团队制定了“30%”的目标——即中国员工在团队中比例不能高于30%。

俞永福在战略上做出的另一个大动作是把九游从团队到品牌整个独立出来,做出这样决策的依据是判断2013~2015年移动增值服务尤其是移动游戏会成为最关键的增量。

在俞永福看来,从产业规律上看,手机游戏将会发生4个层面的变化。

第一是在游戏发行环节,正如电影行业经历的独立院线到大院线的整合,游戏发行渠道的集中化也不可阻挡,只有让自己成为排在前面的游戏发行渠道才有可能出头,百度花费19亿美元收购91更大的影响也是体现在对游戏发行渠道上。

第二是游戏的内容制作将会回归到精品化的时代,而且对于没有成功的规模化游戏经验的团队在成功的概率上会明显的下降。反过来说就是PC时代成功的游戏商在今天它的竞争力会继续上升,对于独立的纯app的游戏工作室今天再去做这个事情风险已经极高了。

第三是从市场规模的角度,他相信手游市场一定会大于整个PC游戏市场。虽然大家讲手机游戏很轻量,但是最重要的是打破了时空限制,用户群也在前所未有的扩大。突破时空,这是非常重要的变化。

第四是从形式上,移动游戏也会比PC更加多样性,手机、pad、电视。尤其是电视,电视将来会是非常重要的游戏平台。中国和美国游戏市场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异,美国的pc游戏市场更多是被电视游戏市场挤占了。最近已成红海的互联网电视未来将会造就电视游戏在中国的爆发。

UC的发展深刻受益于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爆发,因此俞永福在面向未来作决策的时候对于终端的变化极其敏感。

“终端的变化其实是所有业务实现的落脚点,它会非常影响业务的性质。比如我们看早年的电视和计算机。都是二三十英寸的屏幕,但是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计算机是前倾15度输入,电视是后倾15度输入,这个前倾和后倾的对用户的人机互动输入输出影响非常大,前倾你可以用键盘鼠标,后倾输入就不能。”俞永福说。

基于终端多屏化的发展,UC很早就确立了“云加端”的架构,把多屏连接,针对不同终端优化各自的用户体验。

鱼缸与海洋

“以native app为核心的移动产业链条已经腐朽了!”俞永福说。

他进一步解释道,“今天从App开发者的角度已经走入到了层层交保护费的死胡同:小应用骂渠道,渠道心想我还要给厂商给运营商交保护费呢,而厂商则会说我之所以收保护费是因为我原来的业务上挣不到钱了,手机都被你们折腾得那么便宜没利润了!”

当一个产业链条不是在想着创造价值而是琢磨怎么能向产业链下游多压榨点利润,他的腐朽已经不可避免。

以最近垃圾短信的泛滥为例,垃圾短信的泛滥并非因为发送垃圾短信的任何机构在增多,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在于追求短信收发量的KPI,在短信被微信等即时通信应用冲击的遍体鳞伤的时候,它的垂死挣扎必将伴随底线的丧失。

同样,当App的整个链条进入到了层层收保护费的互害阶段时,深层的原因其实是App store所开创的应用商店上台逐渐在走向没落甚至腐朽。 从本质上来说,Native App违反的是互联网互联互通的基本精神,互联网如果是一个海洋,生态中的所有生物都能够从海洋中获得养分自由发展,今天的应用商店模式就像是在海洋中矗立着很多鱼缸,看似透明,但是每一个鱼缸都在建立自己的生态。

表面上看每一个鱼缸都在制定规则,提供服务,但是根子上的反互联网和封闭性是它走不通的根本原因。封闭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用户的使用成本过高。这种鱼缸的生态最明显就是自循环自清洁能力不足,最后一定会很快被污染,最终破坏整个海洋的生态。Native App模式走到尽头,这也是为什么super app加轻应用会在后App时代崛起。super app产生于基础应用中,如微信、360、手机QQ、UC、微博等大用户量的应用,各个平台出于加强自己生态系统建设的考虑,都会做出一定程度的开放。而从开放程度来说,浏览器天生的开放程度更高。

从应用开发者的角度,在应用商店的生态下,大量长尾产品要为多个渠道和发行平台打工,而且除了部分游戏类应用大多数并没有理想的变现方式,使得App创业约等于烧钱游戏。

在轻应用的生态下,这种困局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在UC总裁何小鹏看来,轻应用能够兴起得益于以下几个背景。

其一是大量追求小而美的应用靠应用本身商业化困难。在UC联合创始人、总裁何小鹏看来移动互联网的最初两年大家基本上只看市场规模,但是最晚两年后移动互联网企业要能够变成既有市场又有远景收入的公司,而小而美的应用很难在一个App里做到将产品元素和商业化元素整合,商业化之路困难。

其二是过去移动应用所期待的移动广告发展缓慢。不仅是在中国,即使在移动广告联盟更强大的欧美,通过一个纯粹的App能做到商业化依然很少,因为广告追求的永远是大流量和直达用户,追求的是信息的无障碍自由流动,而App的封闭性决定了这个市场走下坡路是必然的。

第三是智能手机的变化。5英寸的手机越来越多,年底移动电信等运营商会推4G,手机资费相对降低,再加上浏览器在手机上的一个痛点不是屏幕不是网速而是内存,内存的瓶颈使得手机同时打开多个浏览器窗口运行缓慢,这些都将随着智能手机普及1G以上内存得到解决,也意味着手机浏览器有条件去扩展出更多可能。这使得依附于手机浏览器生态轻应用门槛大大降低。

第四则是开发技术的成熟。过去谈到Web App会是取代Native App的未来,但是整个行业都在期待HTML5的发展,而HTML5更多需要行业领头者的推动,它的实际进展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如今通过HTML4+java的技术在手机页面的基础上做成Web app越来越可行,这也将大大降低轻应用普及的技术门槛。

那么对于应用的开发者来说,轻应用的优势在哪里?

一方面是开发成本的降低。开发者不用绞尽脑汁地去做适配,只需少许研发投入就能直接进入推广和使用序列。这一点 UC、微信和百度都符合要求,平台上应用研发的成本都足够“轻”。例如 UC+ 中,接入网页应用中心可能只是一个提交地址的步骤,而插件就是把原有的 Android APK,通过 SDK 接入浏览器后相互调用,没有什么特别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则是收益或性价比的提高,也就是更方便的商业化路径。相比应用商店,超级App 不仅有最基本的大流量/用户量,还能提供丰富的调用场景,以及运行扩展架构的底层技术。

例如,许多 App 不是做得不好,而是使用频度不高,时间一久就被用户忘了。但如果做的是轻应用,因为上层的超级App 属性就是高频度、多使用场景,只要到了合适的时机,就会自动调用相应的 Web App 或插件,解决一个应用被用户下载半年但打开次数不超过3次的尴尬。

“当然,并不是只有轻应用需要超级App”,何小鹏说:“超级App同样需要轻应用。UC浏览器希望在未来几年走一条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的道路,我们希望提供足够强大的浏览器基础能力,而开发者们提供的轻应用则提供丰富的、用户可自行进行个性化选择的功能和服务。”

在俞永福看来,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任何产品都要跳出自我的既有认知去重新定义,微信的成功在于打破了对IM的既有定义,而对于UC来说,对于移动浏览器的定义也需要被重新考虑。重新定义的方式便是从产品到服务。

“人们一直不太理解,就说chrome在安卓的生态里有着非常大的优势,那么第3方的浏览器怎么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想一想微软的IE怎么输的,chrome就有这个风险:他如果跟操作系统捆得太紧,就容易成为操作系统里的一个软件产品,就很难走出工具的误区去做服务。”俞永福说。

对于UC来说,移动浏览器也不只是一个产品和工具,而变成了服务的平台,得益于浏览器天然的开放性,在有用户有流量的基础上对应用的开发者提供基础平台服务,这是UC选择不卖的底气所在,也是其在未来想要讲述更大的故事的雄心所在。

尚文|摄

本文系作者 wangwei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UC更需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而不是好控制的Boss。面对这笔收购金,敢说No,魄力和胆识真不一般!在金钱和梦想的天平上,选择后者,好样的!

    回复 2013.11.02 · via pc
  • 其实感觉无论百度还是阿里,对UC的发展都不是最有利的,牵手百度的话,会更多的感染百度竞价排名等商业色彩,牵手阿里的话,会更多的淘宝广告,而UC的本质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网页浏览的入口,

    回复 2013.10.09 · via pc
  • 被谁收了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一如既往的提供良好的体验和服务,不要把应用做的臃肿,臃肿的应用很容易做出,简洁的确很难。

    回复 2013.10.19 · via pc
  • 不是不卖,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罢了。

    回复 2013.10.10 · via pc
  • UC到现在都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搞独立也要看看时候。uc浏览器其实相对于很多浏览器来说,优势慢慢被超过,不去趁着这个时候加入战斗,加盟百度

    回复 2013.12.08 · via pc
  • 移动互联网随着4G的发展,解决了流量的瓶颈,web app会形成主流吧

    回复 2013.12.08 · via pc
  • uc在app不大受待见啊

    回复 2013.11.01 · via pc
  • 有時候覺的國產的應用,价值基本上全部都是建立在互聯網封鎖的基礎上的。一旦開放互聯網,基本上所有的國產應用价值都會集體跳水。我一向認為科技网絡是沒有國界的,即使在網絡封鎖,我們依然可以通過技術獲得最新的知識。技术并不差于海外的所有网絡公司,从go桌面就可以看出來了。 但是為什麼不能夠做的更好呢!在其中衹是看到了无數利益的交換互連,短视的行為为个人和投资者创造大量的財富。 公司越來越富有,产業整體水平越來越差勁。

    回复 2013.10.28 · via pc
  • 无形中打败个对手

    回复 2014.06.11 · via pc
  • uc也有不足,比如强制话的一些做法

    回复 2013.12.19 · via pc
更多评论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16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