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徽商银行在港挂牌,万科耗资逾30亿港元认购8.83亿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8.1%,成为第一大股东。万科此举立刻才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业界纷纷猜测万科“控”银行的深意。
万科的回答是,要做社区金融,并称已在构建新的社区生态服务系统。按照万科管理层的表示,万科“控”银行的动作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最近2~3年,万科一直在筹划为其管理的社区提供金融服务,且已尝试与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较大银行在杭州的一个项目中合作,多年来管理层也一直在寻找一家中型区域性银行进行合作。”
其实,万科此举并非个例。早在2011年9月,绿地集团通过增资控股成為盘锦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以煤炭和房地產為主业的淮南矿业集团也先后参股徽商银行,控股芜湖杨子银行等等。10月26日,越秀集团宣布以116.44亿港元收购香港创兴银行75%的已发行股本,成为后者最大股东。而万科控股徽商银行,是首宗纯房企控股商业银行的案例。
对于万科而言,它有着更多深层次的原因与思考,而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而言,它起到的是一定的带头作用,这种房企“控”银行的事件恐怕才刚刚开始。
产业链价值再造
万科向来是个有远见的公司,其每一次动作的背后几乎都是整个公司战略的一步棋。随着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未来十年粗放式的成长空间在不断萎缩,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如何在存量时代中继续稳住龙头地位就成为万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与其以为扩张,不如进行深层次的价值挖掘。
根据万科以前提供给《商业价值》的数据,万科已为超过50万个中国家庭提供了住宅,并为200百多个社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而要深挖价值,与那些万科最具价值的、多年精心累积的庞大业主群建立深度粘性就成为首选。万科总裁郁亮在内部邮件中称,投资徽商银行是在打造万科的社区生态服务系统。他此前曾多次强调,万科做商业也是为了更好地做住宅业务,以社区商业为主;长期来看,住宅开发仍是万科的主营业务,不会改变。万科董秘谭华杰解释,相对于万科过千亿的年销售规模,此次参股徽商银行的投资规模不大,但可望发挥协同效应,帮助公司率先向客户提供国内领先的社区金融服务,提升公司在全面居住服务方面的竞争力。
那么,万科酝酿已久的动作背后,是否意味着万科希望如同花样年一样,分享现实世界社区消费和金融的“大蛋糕”?
“万科不仅是在建房子,卖房子,更重要的是在为自己的客户提供细致、周到的物业服务,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氛围,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万科此次动作不也是其引领新生活方式的一个动作?而根据万科内部会议记录显示,万科的合作对象包括8000家建材供应商及承包商,其中5000家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进行融资时需要万科的支持,万科可以向银行推荐他们或提供其他可能的融资。
这样看来,一切似乎越来越明朗:万科入股徽商银行更深层次的逻辑则是,通过构建新的投融资能力,融合地产和金融两项业务,进行产业链价值再造,这无疑是万科重构商业地产版图的重要步骤。
必成潮流
通过入股徽商银行,万科在构建新的版图中又添了浓重一笔。但其意义却远非仅仅如此。万科控股银行被业界称为“里程碑”的事件,其原因在于:万科一直是房地产企业的领头羊,它的一举一动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多年来,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是行业里某个业务领域,如旅游地产、海外业务,或某种发展模式,每当一两家先行企业尝试后,马上就会涌现出众多的跟随者,过不了多久,整个行业就会形成一股发展潮流。而这次也不例外,控股银行不仅可以为房企带来融资创新,其好处远甚于信托、基金、海外发债等融资方式。
CRIC研究中心分析师朱一鸣、陈开朝认为,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国内房企在房地产业务外形成多元主营业务的比例并不高,较多的是在行业内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多元经营。主因还是资金有限,企业无暇他顾。但银行是例外,因为其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例如,在万科、越秀的案例中,企业仅投资30多亿和116亿港元就实现了对银行的控股,这对资产成百上千亿的企业不会造成压力。而且,银行的利润非常高: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净赚6117亿元,占据了全部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不少中小银行净利润增速超过20%。这样,房企控股银行,相关投资本身就有可观回报,其盈利能力不亚于房地产本业,而且旱涝保收。
虽然诸如万科这样的大企,并不缺资金,其更看重的是通过“控股银行”实现自身业务与金融的深度结合。比如,万科可以借助“控股银行”这个平台开发针对旗下项目做一些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相关的便利性更高和规模可以做的比较大,没有中间代理环节,融资成本也会下降。
更重要的,经过30年的房地产开发,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有一批品牌房地产企业,这些企业有大量的业主,这些巨大的资源如同一座座金矿,一直深埋却未曾被挖掘。对于一直锁定在“拿地-开发-卖楼-拿地”圈中的企业,万科的举动,无疑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我们甚至可以预见,未来房企控银行将成为大势所趋。在万科的带头作用下,2014年,或将形成一个房企“控”银行的小高潮。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现如今银行是暴利,房企是暴利,两者还本身绑的紧。说好听了叫强强联合,说不好听了是狼狈为奸。 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开始利用金融,同时他也将反被金融利用。利润放大的同时风险增大,渠道增多的同时根基渐趋不稳。如何能在风浪中稳步前行,不在于谁第一个吃螃蟹,不在于谁走在前面,而是谁走的更稳。
这是要逆天吗?
不得了了
悲催了,中国还能住吗?
房企成债主,跟美国一样
危险的信号。当国家资本被企业巨头所垄断,试想未来,提倡的个人自由柔性恐怕会折腰于日益强势的企业资本。我承认压根没看过资本论,但是看到这则消息,突然感觉到了书中所描述的资本世界。那时,创业会变得更难,钱会被攥在巨头手上,贫富差距会更大,当企业巨头进入国家权力中心……这种社会科学方面的没学好,但是这种危险性显而易见了。
其实就像阿里做金融类似,有强大的资金流做保障,自然会有与银行合作,甚至控制银行,相比而言万科控制银行其实也是对企业自身的本能庇护,在各种国家调控面前,先做出动作,才能主动。
金融地产的势头愈加明显了,将地产与银行捆绑表面看很好,但在房地产泡沫愈加明显的阶段,这和2008年的金融风暴时美国格局愈加相似,这会不会是噩耗的开始?值得考量.
唉!
不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