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愿意拿出‘微信价’,用特殊的优惠来支持用户在微信上消费!”如果你去了11月18日微信公众合作伙伴沟通会现场,你会看到几乎所有的商业企业,都是这样的态度。这些企业对微信的热情,以及对“微信价”的主动,让人倍感震惊。
其实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是阿里创造了令人高山仰止的350亿单日成交额,微信上的生意现在跟这个比起来还显得非常微不足道。只不过,“双十一”是阿里调动自己全部资源,说服和驱动在其平台上的商业企业一起创造的“节日”。其实以前电子商务领域任何一次促销也都是如此,“平台要打仗,企业向前冲”这背后的各种情愿和不情愿,只有身处其中的企业才能说清楚。
但是今天“微信价”的流行,似乎正在改变原有的形态。你会突然发现,企业会非常积极地跳到平台的前面来搞主动的促销,并且不惜力度更大,历时更久。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看看商业世界到底在发生什么变化,以及微信模式和天猫、淘宝模式的不同。
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更高效连接客户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关键数据是“转化率”、“客单价”以及“流量获取成本”。你可以说这是个三元方程式,这3个变量决定企业的电商业务是否可以生存和发展。不过,以前流量成本是企业大多不可控,被掌握在几个大的平台,比如阿里、百度手中,那时候在如何连接用户,企业大体上只能依靠这些平台来用各种方式来购买流量,这个成本完全不在自己可掌控的范围,而自己能做的就是把转化率和客单价提升上去。
但是今天微信带来的重要变化是,流量成本正在解锁,成为新的变量。因为微信的公众平台实际上不是一个调配和出售流量的枢纽,而是提供了一个企业自己更低成本获取流量——也就是获得用户触碰权和长期服务能力的全新系统。
企业开始意识到如果自己可以直接通过公众平台连接到消费者,自己的日常运营加上优惠活动有比以前更大机会不仅仅是获得单次流量转化,而是依靠微信平台的关注和推送机制获得了一个“用户”,以及与用户的“长期连接权”。而且,这个“用户”还能成为依靠关系传播信息和建立更多连接的新节点。
更有效率的连接的诱惑力将是无法抗拒的,很多精明的企业已经把这一点看透,开始追着微信寻求开放更多的“连接能力”,而“微信价”其实并不是他们在力挺微信,本质上是在给自己收购用户的连接权。
由此,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微信上的消费流量虽然还很少,但阿里最近已经不顾姿态立即决定砍断微信向淘宝的连接通道,阻止微信直接跳转到淘宝的购物页面。因为一旦这个连接建立起来,阿里对商户的连接枢纽就被打破了,一个更低成本——甚至可能也会更高效的连接模式,是阿里这个千里之堤不得不防范的“蚁穴”。
实际上今天微信并没有主动向阿里发动过攻势,但微信客观上正在把连接能力下发给企业,让企业发挥主动权和能动性来建立新的连接模式。显然,“微信价”的出现对阿里长期来看有非常大的威胁。
当然,微信在“大连接”中的价值今天还不应被过分高估,因为微信本身还是个不成熟的平台,很多接口还不完善,甚至是基本的规则还没有想清楚。所以目前很多企业全身心“投奔”微信也不一定就能获得比原有体系下更好的收益。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控制好节奏,“跟微信一起做实验”然后看看阿里准备怎么变。
阿里很清楚“二选一”和“砍断连接”不会是好办法,阿里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帮商家建立“更高效的连接”——这可能意味着阿里需要革自己的命,让阿里原本尽在掌控的流量和连接能力,如同微信那样变成可以普及的工具然后“私有化”。我个人的观点看来,虽然“来往”是阿里目前的突破重点,但其实支付宝钱包和公众平台才是更有利的攻防核心,而等微信支付未来1年真正崛起后,错失这个有利地形将会让阿里付出很大的代价。
其实,整个商业世界的不断互联网化,本质上就是一个重新建立“大连接”的过程。创新机会,永远来自于对各种连接效率的提升——就像过去几年电子商务已经印证的一样——所有的资源积累和历史成就,在更高效率的“连接”面前都是脆弱的。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看起来,这文章很专业的样子,分析的也头头是道,好像跟大部分所谓的专业人士一样,都看到了微信的热闹,都感觉到微信的潜力,微信确实比较强大,强大到来往根本没有什么机会追上。 不过微信支付,也许只是想象空间而已,也跟QQ道理差不多,资源太庞大,就不想有那么麻烦的服务了。游戏赚钱容易多了,而做链接怎么可能忘记佣金呢,腾讯注定是高门槛的,不可能扶持创新,看他们已经对服务号的全面收费也能感觉到微信是强大,不适合创业者玩出彩,过去阿里巴巴是不同的,未来就不知道谁扛大旗了。 比如小米的爆发会让人明白,不是看好的才有希望。后面还有新的对手。
我们会发现其实阿里可以把来往打造成和微信一样的工具,同时成本和人们的认可度其实更好,因为支付宝太强大!阿里现在最需要做的应该是向企业客户推销来往,至少让来往成为企业联系客户推销自己很重要的工具,同时给予买家相应的优惠,企业和买家都是认可的!
如果阿里力推来往,让来往也有像微信一样的公众平台,方便卖家在此平台上推销自己,同时给卖家安装此应用以各种优惠,比如买家通过来往交易可以获得额外的集分宝奖励,同时和支付宝相连,,可以线上线下同时用!
微信搭台,给别人唱戏,它不是活雷锋,做大之后肯定会向商家收费。那么收多少,怎么收?仅仅是提供一个平台,我什么都不管就向你收钱?但这个平台有一个完整的生态吗?或者做得深入一些,那么微信成什么了,一个大型社交购物平台吗?原本把它用来通讯社交的用户会流失多少?不要说什么推送,要是微信某一天给我推送商品,我肯定会把这项功能关了。 QQ平台很大,但腾讯自己搞的电商并不算成功。这次腾讯打算用微信靠商家自己搞电商。 机遇和矛盾永远并立,看腾讯如何处理吧。
不知道为何,越来越不喜欢阿里。不知是从转移支付宝开始,还是从南华早报的言论,或者是最近的强硬的合伙人上市制度,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诡异的阿里。
企业在营销上的竞争永远都是在往消费者靠拢,以不断减少中间环节为目的,尽量达到企业跟消费者的面对面交易。如果这样一种形势已达到饱和,那么接下来比的就是谁的接口更多了。
心花怒放!让竞争来得更猛烈些吧。不在创新中爆发,就在火拼中灭亡。
虽说双11是淘宝推动,卖家显得被动些,但对买家来说实惠多多啊,而且淘宝还拿出那么多红包,我还刮出个50元红包,高兴死了,卖家那天肯定也积极配合,收益肯定不少,只不过感觉东西太多,淘得有点累。如果通过微信也可以去买东西,那得有多少广告啊,估计多得都找不到好友了,微信又有点像返利网,返利网我一直没用过,感觉有点麻烦,不知道好不好用啊?不过,期待微信完善,有竞争,我们更有利啊。
这是商户对两个拥有庞大消费群体的平台的选择,阿里养成了人们消费的习惯,;微信虽年轻,但其庞大的用户使人们觉得其拥有庞大的潜力。但需要弄清楚的是,二者的用户群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故作为商户,两手都要抓,微信价、淘宝价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彼此差距不大,从更便捷更迅速来讲,微信可能占据优势,但相对淘宝发起挑战,微信的路还是较为艰难的。
写的云里雾里的,思路有待提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