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青岛李沧宝莱百货闭店之后,6月15日,宝莱百货即墨店也同样难逃关店的命运。这一天,宝莱百货终止营业了。宝来百货的停业在百货业并非个例。5月5日,百盛济南店也败走麦城,4月28日,营业了8年的北京望京华堂商场正式停止营业,位于东四环的某连锁百货自去年底高区陆续停业起,至今仍未见起色,整个项目空置率已达50%。
这些百货店的停业,留给业内的,除了一声叹息,更多的则是思考:这些停业的百货店,是自身位置不好,还是周边已近饱和?在网络购物兴起的当下,传统商场还有多少生存空间?
内忧外困
在中国零售版图中,百货这一传统业态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种传统的零售渠道,百货曾经是中国国民记忆中关于消费最“高、大、尚”的具象化。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国内百货业风光不再:销售增长疲态尽显,而利润水平每况愈下。
究其原因,在经过9个月的调查研究之后,世邦魏理仕7月8日发布了《演变中的中国零售业格局》系列报告之二——百货商店的发展趋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于百货公司而言,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零售业既是巨大的机遇,同时意味着快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这也是处在零售业变革中的百货业所面临的各种外困内忧的由来。
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社零总额增长放缓;多元化零售业态的兴起,商业竞争持续升级;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对实体零售商形成冲击,其中传统百货受影响较大;人员和租金成本的不断上涨进一步挤占百货的利润空间四个方面是百货公司的外困。
与外困相比,百货公司的内忧则更让其发展受阻。在社会商品丰富、消费者购物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体验化的今天,百货有限的经营面积在客观上制约了百货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百货长期以来对联营模式的过度依赖导致其商品经营能力弱化,利润空间被不断上升的经营成本蚕食而无能为力;自营能力不足也是国内百货千店一面的原因之一。
转型
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近年来传统百货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根据世邦魏理仕的统计,百货企业目前主要的应对方法有:百货店类购物中心化、开展自营业务、提升自有物业比重和线上线下业务联动。
百货店类购物中心化:购物中心以其丰富的业态配比和良好的购物环境正逐步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消费场所。而业态相对单一的传统百货希望通过商场扩容改造、引入时尚品牌旗舰店、增加商场体验性元素等手段来营造一种类似于购物中心的消费体验。
开展自营业务:国外知名百货的经验表明,成熟的自营业务往往能够为百货企业提供较为丰厚的利润,因此自营业务被国内百货公司视作脱出困境的一剂良方,并在近年来加大投入。
提升自有物业比重:世邦魏理仕的研究数据表明,全国主要城市的优质商铺租金在过去十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0%,租金呈逐年上涨态势。为控制不断上升的租金成本,部分百货企业纷纷通过开发或项目收购等形式加大自有物业比重。
线上线下业务联动:随着网购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开始关注并试水网上平台的建设。百货公司希望通过线上购物平台的搭建,同时满足消费者网上浏览、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一揽子”购买行为,将消费者锁定在一定无缝的销售闭环内。
重塑百货的商业竞争力
“中国消费市场仍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零售市场仍将保持双位数的增长。百货公司想要走出当前困境,当务之急是增强和重塑百货的核心竞争力。”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中国区主管、执行董事陈仲伟对记者说,“百货公司可以从门店网络拓展、商业模式优化和新技术应用这三方面入手。”
拓展门店网络,扩大连锁规模:由于发展时间短、地方百货“割据”等原因,国内百货鲜有建立真正的全国网络;同时,近年来遍地开花的购物中心建设使购物中心在零售渠道重要性方面有赶超百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百货应加快全国布局以巩固渠道规模优势和扩大连锁效应。百货公司拓展门店网络可依循内生性扩张和外延式扩张两种路径。在实施内生性扩张时,建议百货公司结合自身条件,采取租赁和自持门店双轮驱动的房地产策略,以平衡其在扩张进程中面对的规模、资金和经营风险。而外延式扩张则使百货获得了利用兼并快速打破市场壁垒、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可能性。
深化联营,逐步发展自营:自营能力是令百货能够区别于购物中心的核心商业能力。自营能力所需的人力、资金和商业资源都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通过“单品管理”加强自身的商品管理和经营能力、深化联营仍将国内百货快速展店进程中的主流商业模式选择。自营业务高利润的对价是买断、压货的经营和资金风险以及设计、买手、销售和管理团队的培养,国内百货培养自营能力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进程。
引入新技术,打造全渠道零售: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一场不可逆的变革,其在带给实体零售意料之中的冲击的同时,也让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零售模式成为可能。世邦魏理仕建议,作为传统实体零售终端的百货应牢牢立足于自身的店铺网络和品牌优势,从本地化生活和线下体验、服务切入线上业务,向横跨移动、线上、多层次实体店铺的的全渠道零售迈进。
正值电商大潮袭来和中国百货行业变革之际,有不少百货提出塑造“精品百货”以错位网络购物大量充斥的中低端产品。世邦魏理仕中国区商业服务部资深董事储祥昀认为:“简单地追求高端精品并不能从根本上应对千店一面的同质化问题;与之相比,以挖掘目标客户需求为核心,用精确的定位、精选的特有商品、细致的服务、全生活圈的渠道接入、精心营造的购物环境和与时俱进的科技手段所打造的‘精致百货’更应是百货未来发展的方向。”(文/《商业价值》潇棋)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可以说,曾经是北京的一个地标,与八达嶺长城齐名,凡到北京的人,大多要去光临,现在,则很少有人提及,时过境迁,更主要的是人们意识的改变,现在人们购物,很少会为某一物品去一趟百货商店,大多是休闲闲逛,见物吸引而后买的,所以,现在百货公司转型,必须以休闲误乐及提供其它配套服务,才能留得住人,和吸引更多的人去休闲,去购物。不能再叫:百货公司了,应该是:购物娱乐中心或其它!
脚步太快,快到自己都跟不上了,更严峻的问题在于不断开发的购物中心不断涌现,前有互联网侵蚀,后有同行拼杀,难啊。
既然百货商城的模式难以在成本上取胜,那就只好选择提供差异化的商品和服务。在谋求转型的过程中会吐出一部分靠价格占领的市场,这也是电商兴起的大环境下没有办法的事
shopping mall 最后会变成娱乐中心 吃饭看电影
深化买手品牌
1.神马新技术线上线下扯淡的话就是蛋疼不举yy之为;2.体验大于货物买卖,吃饭电影滑冰娱乐城是主流;3.货品房租成本占比过高,除非能转变成本核算方式去跑量;4.高大上未来经济减速下行不看好,消费应该亲民;
从李嘉诚退出国内商业房地产业,就应该说明很大问题了,包括公司租赁业,以后互联网网购真的把这个世界搞成夜鬼城了,好可怕~
又是一个想脱困的,谁都能想到搞电商,可是电商能行吗?不说普通百货,就算是全国各地连锁百货,在各大电商大行其道的时候,你能圈住多少人,还想弄无缝连接,没点创新。
想尽一切办法了解客户,差异化经营
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