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 IT价值峰会】上,航旅纵横创始人薄满辉发表了演讲,讲述老国企是如何做出航旅纵横这款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以下内容由《商业价值》& ITValue记者根据其现场演讲整理编辑而成,未经本人确认:
航旅纵横来自于一个非常传统的企业——中国民航信息集团(简称“中航信”),这是国资委旗下唯一从事信息服务的中央企业,其前身是1979年民航总局下面的一个计算中心。从建国到是全国唯一一个由一个政府的机构转变成一个上市公司的企业。
中航信的主营业务就是给航空公司机场,包括分销企业提供信息支撑,为整个民航提供信息解决方案的,被誉为“中国民航健康运转的神经中枢”,时刻影响整个中国民航。2012年,中航信做了一件比较大胆的事情,跳出B2B商业模式,推出了第一款移动互联网产品——航旅纵横。
为什么要做航旅纵横?
中航信为什么要从B2B转向B2C?主要是为了需求。
一直以来民航都是所有交通体系当中最为便捷、舒适的交通方式。但是在过去的几年受到强大的挑战,第一,由于内部原因比如说航班延误导致旅客的满意度下降。另外,高铁的发展使民航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何让更多的人在出行时能够情愿地去选择民航就非常地关键。但是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你们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应该是航空公司或者是机场去思考的吗?因为在商业模式上,每增加一名旅客乘坐飞机时,中航信就可以收取系统处理费用。
航旅纵横还有一个是自我实现的平台。传统企业很难有大量资金和技术储备去支撑员工实现自我的价值。在一个国有企业的体制下,员工的内心也有自我实现价值的愿望。
发掘到刚需
航旅纵横最初是一个内部孵化项目,员工平时开发应用没有流量费,长期以来在机制上没有保障,员工要拿自己的钱去补贴。航旅纵横的成功归功于两点:第一,在国企体制之下,员工把航旅纵横当成了自己的事情来做。第二,员工不计回报。当然这有点反人性,但是传统企业在转型创新时,如果初期没有一点反人性的精神的话,是很难做起来的。
做产品或或是创新必须有需求的支撑。航旅纵横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旅客在坐飞机的过程当中,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谁会为全流程的出行过程来负责。航空公司把票卖给了消费者之后,或是通过携程等互联网平台订票,同样没有办法保证全流程,有很多的后续工作是没有办法实施的,需要机场服务。民航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弊端是专业化分工非常小,每一个环节都催生出了好多的企业。但是每一个企业之间,资金很难完全互联互通,每一个企业和服务机构都只是这个服务链条中的一个部分而已。
整合行业资源
中国民航有三十多家航空公司,一百九十多家机场,九千多个航班,五千多万的民航从业者,任何地方出现问题都可能对旅客出行带来影响。民航的信息非常分散,对即时性的要求非常强。如果把过时的信息告诉用户,反而会给用户带来误导。整合民航信息的难点就在于即时性要求非常强。在保证即时性的情况下把信息采集出来,变成客户可以接受的形式,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航旅纵横每天处理的信息大概是1亿多条即时信息。
航旅纵横就是想解决民航这个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无非就做两点:一、深度整合行业的资源,打通全部信息和服务。二、通过一种友好的方式、用户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方式传递给用户,打造愉悦的体验。
在航旅纵横之前,这些信息并没有被有效地整合起来。信息采集这一个难点还是比较大的。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之上,还有另外一项工作——创造信息,因为很多的信息并没有明确的输入,比如说航班大概什么时间能够起飞这件事,但是用户又非常需要。航旅纵横要基于庞大的数据体系去得出这样的信息,展示给用户。
四大产品逻辑
航旅纵横的四个产品逻辑贯穿整个项目过程始终。
第一,航旅纵横是一个智能管道,市面上类似的产品大多数体系都是以信息查询为核心。用户提交一个输入或查询,系统给一个反馈。这并不应该是未来信息服务的最终状态——智能化。航旅纵横的用户只要注册之后,会主动告知旅客出行节点的关键性变化,比如登机口、办理值机变化。
第二个是场景化展示。民航化的即时性要求非常强,即便是同一个人,他需要的信息面是不一样的。用户的展示界面要个性化。
第三个是让民航的出行变得更加趣味化,提供有趣的功能,比如盘点2013年最远去过哪,延误最多的是哪个班次,包括看整个飞行的航线。
第四,APP只承载服务的载体之一,航旅纵横要通过百度、微信、微博等多渠道让用户享受到服务。(编辑|张宇婷)
更多“干货”分享,请进入大会专题页面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手段丰富化
确实只是一个载体罢了
这个国企私有化了?
我都没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