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霞光社,作者丨加西亚
快手发布的最新财报,把散户们“炸”得不淡定了。
就在上个月,快手在港股风光上市,不仅自公开招股阶段就被热捧,获得超千倍的超额认购、成港股新晋“冻资王”,在上市当日还被直接抬上了万亿市值——基本等同于小米和网易市值之和。
顶着“短视频第一股”的头衔,“宠儿”快手被市场另眼相看,其上市后交出的首份财报自然备受关注。毕竟,能否匹配市场的期待,还是要看实打实的成绩。
怕什么,来什么。就在3月23日,快手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
根据财报显示,2020年,快手营收58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2%;经营亏损103亿元,调整后净亏损79.5亿元。但爆炸性的数据是,其整体亏损竟达1166.35亿元,同比扩大493.5%。
数据一出,就有人在股民聚集的论坛上发出灵魂拷问:一年亏损近1200亿,这不就相当于一天亏3个亿?快手也太疯狂了吧。
在一片质疑的声音中,快手股价出现大跌。截至发稿前,快手股价为263港元,跌幅超过12%。
那么,巨亏背后,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在需要保持高速的流量增长以及将更高效变现的情况下,快手交出的这份财报含金量究竟如何?接下来,在游戏、出海、本地服务等多个方向,快手又有怎样的新故事?
一、 真亏了近1200亿?
事实上,快手的“巨亏”来自优先股公允价值的变动,而这并不具有实际经营意义。
根据财报,2020年,快手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亏损为1068亿元,在全年1166亿元亏损中占大头。
“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涉及会计科目层面的一种操作。此前,小米、美团等公司在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巨额亏损。
因为,互联网公司通常会有多轮融资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
在财报中,快手表示,自2014年起,公司通过向投资者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完成了数轮融资。
作为一项金融负债,需要每年评估“优先股”公允价值,并且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伴随着快手估值的上升,其“优先股”公允价值上升(公司经营前景好,优先股转普通股的估值上涨),企业的“亏损”就越大。
但实际上,这样的亏损并没有发生,对公司实际运营也没有影响,这笔所谓的‘负债’数字在企业上市——优先股转化为普通股的那一刻就会消失。
快手财报也明确指出,所有优先股于2021年2月5日首次公开发售后已自动转为普通股。也就是说在此之后,这部分“亏损”将不再计入财报。
如果想要了解快手的实际经营情况,可以参考的数据是这一组——2020年,快手经营亏损103亿元,调整后净亏损79.5亿元人民币,而在2019年,快手的经营利润为6.9亿元。
由盈转亏的关键是,过去一年,快手为了持续扩大用户、提升用户活跃度以及品牌知名度等而增加销售及营销成本所致。2020年,快手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19年的99亿元增加169.8%至266亿元,在总收入的百分比由25.2%增加至45.3%。
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一段时间,保证用户的持续增长、高粘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高效变现依旧是快手需要面临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散户的疑问是:快手是否能支撑得起如今的万亿市值?
而想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归对快手价值基本面的解读上,即作为一个社区平台,其用户获取能力以及商业化表现是否让市场满意。
二、万亿市值还能继续?
这个问题,在快手上市之初就不断被问及。
实际上,作为短视频第一股的稀缺性,以及快手自身的社区价值,快手在上市后一度非常被投资者看好。
这次财报,也对其社区价值进行了一定的解释。在用户增长层面,根据财报,2020年,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以及平均月活用户分别为2.6亿及4.8亿,分别同比增长50.7%及45.6%。此外,快手应用的每位日活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由2019年的74.6分钟,增加17.0%至2020年的87.3分钟。
乍一看,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用户数据。甚至如果把时间线再放长一些,过去四年来,快手的用户月活基本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一路从2017年的1.36亿增长至2020年的4.8亿,特别是去年的增长十分可观。
很大程度上,去年的高增长主要来自疫情影响下,线上娱乐行业整体数据的增长,以及上文所提及的,快手在营销买量上的大规模投入。
并且如果对比行业情况,快手的用户数据就没有那样亮眼了。截至2020年9月,抖音官方公布月活超过6亿。作为“短视频第一股”,在关键的用户数据上,快手还是被牢牢地钉在“赛道第二”的位次。
在商业化层面,2020年,快手收入主要来自直播、线上营销服务(广告等)以及来自电商的其他服务。
其中,直播依旧是快手的强势现金牛,2020年,快手直播收入332亿元,全年直播平均月付费用户5760万。
2020年,快手上线了综合线上营销平台。得益于此,其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全年达到219亿,并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19%提升至37.2%,成为了快手新的增长引擎。
此外,还有电商板块——2020年快手电商全年GMV达到3812亿,快手包含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全年实现37亿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0.6%提升至6.3%。
这些无疑都是好消息。在直播收入明显出现疲软的情况下,2020年,快手及时在线上营销以及电商方面实现了突破,并且,营收结构的改变,还促使快手毛利率由2019年的36.1%提升至40.5%。
但硬币的另一面,当线上营销业务快速崛起,对于一个社区平台来说,快手如何在用户体验和广告力度上找到平衡?
“在保障广告业务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希望保障用户体验,所以目前还不会选择激进地提升广告量。”在此次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宿华说道。
与此同时,从快手的电商收入来看,其货币化程度极低(货币化率 = 营业收入 / GMV,快手商业化率不足1%)。而对比阿里,其货币化率在4%左右(包括广告费、佣金等)。这表明,为了扶持电商业务发展,快手依旧处于对商家让利阶段。
也就是说,受限于用户体验,快手在广告变现上依旧“克制”,而为了促进GMV提升,电商变现还需要时间才能实现进一步的跃升。
这对其目前保持万亿市值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当两个重要的营收板块均存在掣肘,于快手而言,还需要继续找寻新的商业化增长点。
如今,相比其上市时市值一度高达1.6万亿港元,快手市值已经回落到1.09万亿港元,一个半月的时间跌去近6000亿港元。
三、增长不能停,新故事在哪里?
如今,快手依旧面临两个永恒问题——流量从哪里来?盈利如何实现?
关于第一个问题,从去年开始,快手就试图通过更频繁地“破圈”来拉动各垂直圈层的新流量。
在宿华看来,作为一个以社区为价值核心的平台,快手的拉新主要建立在内容层面的深度运营上。
这首先是指针对不同兴趣群体的垂直细分。过去一段时间,快手在二次元等垂类内容上动作频繁。
据媒体报道,面向二次元垂类游戏动画短剧创作者,快手于近日推出了“火花新势力”计划,将对优质内容提供流量倾斜、平台曝光、原创保护、版权支持等多项资源扶持。
这是快手加速构建二次元内容生态的重要举措,也凸显了快手进入Z世代市场的决心。此前,有数据显示,快手二次元用户日活超过5000万。值得注意的是,快手还在最近上线了首个自研中重度游戏《镇魂街:武神躯》,继续探索游戏业务。
其次,快手也在尝试包括短剧在内的新内容品类。于今年2月上线的《这个男主有点冷》是快手独播短剧的典型案例之一,该剧目前更新至32集,每集时长在2分钟左右,部分剧集播放量超过100万。
而《2020快手短剧生态报告》显示,目前快手小剧场收录短剧超20000部,播放量破亿的剧集超2500部。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有用户评价这类短剧“又土又上头”。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越来越多专业影视制作者加入短剧的创作行列,短剧或许能够成为短视频平台新的流量抓手。
最后,是明星、头部主播以及赛事的引入。去年,快手频繁邀请周杰伦、张雨绮、董明珠、丁磊等明星、企业家入驻直播间,以明星效应推动快手出圈。就在今年3月,快手拿下了CBA转播权,此前快手已经拿下了斯诺克赛事转播权。
宿华表示,“我们发现,用户是会伴随着明星、特定主播、赛事进行平台迁移的,今年我们也会持续进行引入。”
而快手的新故事更多还体现在新的市场,以及新业务上。前者是指快手的出海,后者则是指向了本地服务等新业务探索。
去年,快手在APP测栏增加了本地生活入口,展示美食、美发、周边游等生活服务内容,类似于短视频版的大众点评,“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而在出海方面,快手算是起了大早、赶个晚集。2016年前后,快手海外版Kwai早早开始了拓展海外市场,但后续,面对几乎同一时间起步的TikTok,快手策略上的摇摆让其失去了先机。
不过,当TikTok横扫全球之际,快手也再次冲锋,不仅在巴西等市场重点推广Kwai,还相继推出了Zynn、Snack Video等新产品进入东南亚等地区。
虽然相比全球下载量超20亿,日活近10亿的TikTok来说,目前快手海外的成绩还有些单薄,但在财报电话会上,宿华表示,“今年公司会有选择地对海外业务进行一些储备和布局,未来也会增强海外业务的本地市场化,增加包括内容、合作方面相关的投入。”
只是快手或许要更快一些。因为,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抖音同样已经有所动作,而在海外市场,相比“未进行任何商业化、还在很早期阶段”的快手,TikTok已在海外尝试直播带货的可能。
对快手来说,一步慢可能会步步慢。如果总是做“行业老二”,当未来在二级市场与“行业第一”狭路相逢,“第一股”的帽子和当下万亿市值的辉煌是否还能延续就不好说了。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