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海豚投研
今日B站成功回港二次上市,受制于上周中概股发生的「黑天鹅」事件,收跌于800港元,较发行价下跌0.99%。
但近一个月随着大盘整体杀估值过程中,对于B站这种业绩没有支撑还需持续资金投入的成长股,系统性风险对其影响尤为显著,B站股价已下泄50%。
这个节点上,对于更熟悉B站的国内投资者来说,投资B站到底是乘胜追击还是高位接盘后的一地鸡毛?
我会结合最新用户和业绩演变情况,为大家详细扒一扒B站的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并在整体杀估值的情况尝试分析B站投资的安全边际。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会大致分成以下三个小节,去解决B站的三大问题:
用户研究;
变现研究;
风险与估值探讨。
一、用户研究
首先,一个一级半的互联网社区型公司进入二级市场,用户研究是永远绕不过的一环,所以本篇作为B站系列研究的第一篇,重点来解决掉B站的用户命题,这个问题分为两个维度:
- 从人口和用户大盘的角度,B站提出的新用户目标靠谱吗?
- 用户数狂奔之下,B站能否保持用户的高活跃调性?
问题一:当前用户群体大盘有长出四亿B站用户的土壤吗?
(1)MAU:若年龄不破圈,4亿目标恐难实现
本次财报最大的亮点是陈睿提出的用户规模新目标——2023年MAU达到4亿。这与2019年的目标相比,B站跨入4亿用户大盘的时间整整提前了2年。
在此次业绩发布电话会上睿总还提及,根据艾瑞的数据监测,2020年B站86%的用户是35岁以下的人群,也就是85后。2019年国内10-35周岁的实际人口大约为3.53亿人(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我预估2020年达到3.67亿人(按照新生人口与实际人口比例计算),B站对应渗透率已经达到47%,目标与国内的人口基本面都不匹配,难不成睿帝画的新大饼是信口开河?
问题来了,2023年4亿的MAU规模到底对应着怎样的目标人群水平?我们先看看国内这几年的人口状态:
目前一个很大的行业风险在于——自1990年左右以来,国内每年新生人口规模几乎呈现单边下滑的态势。
历史经验上新中国以来第四次周期性生育潮(每隔20-30年出现)并没有如期来临,2020年新生人口仅1000万人,再创历史新低。
假设B站的目标群体依然是85后人群的话,我把国内1985年至2010年期间出生的所有新生儿人口加总累积(10岁-35岁之间),再结合统计局2019年这个年龄段实际人口数量折算,新生儿加总到实际人口存活率大概是75%,按照上网率90%来计算,那么:
当前B站核心目标人群大盘=∑(1985至2010出生人口总数)*存活率75%*上网率90%
如果B站2023年能够如期完全4亿MAU目标,且85后人群占比86%保持不变。这意味着2023年B站在其目标人群中的渗透率将高达90%,已经显著已经超出了YouTube当前在15岁到35岁群体中的渗透率水平77%,是一种非常极致的人群渗透状态。
换句话说,如果B站不进一步扩圈的话,公司整体4亿MAU目标其实对应的是一种极致乐观的用户规模和渗透状态。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陈睿在提出新的用户目标的时候,顺便把核心用户年龄圈层也拉大了一下——不拉大目标,既定用户大盘是匹配不了B站的用户目标的。
考虑到,大部分70后人群碍于国内历史文化原因(大多出生在改革开放前),与80后用户的思想观念存在较大的隔阂,70后很难成为其核心人群,B站将圈层延伸至70后、75后的可能性不高,只能有小批量的自然渗透。
因此我们合理假设,未来B站的核心目标需求人群最多扩充至80后。参照YouTube,预计成熟期B站渗透率达到目标人群(10岁以上80后)的80%,而核心用户占整体B站用户的90%。
根据我以上判断,调整了B站的用户预测模型后,B站2023年末用户数达3.8亿,稍低于公司同期4亿的用户目标,后续用户渗透率变慢,到2025年的用户大盘也就4.2亿水平。
说结论,从用户大盘来看,B站具备达到4亿用户目标的基础,而4亿用户目标对应着接下来三年再增2亿用户数。
如果按季来摊的话,意味着未来B站不应该只有寒暑假对应的一季度和三季度两个获客高峰季,二、四季度也要依靠事件、作品(类似跨年)等的出圈来持续拉升用户量。
后续我还会持续通过财报来看B站是否能够落地这一预期,欢迎大家评论区与我讨论我这份预期的合理性。
当然后续如果B站能够在年龄圈层扩大与社区调性之间的做出更好的平衡,MAU增长也存在超出我以上预期的可能,做出YouTube目前在全年龄群体中的用户渗透能力。
问题二:B站用户还保持着高粘性吗?
(1)DAU:用户活跃度真的在下滑吗?不一定
在用户维度上,除了量的问题,维持社区调性的指标,就是用户日常登陆B站的频率-日活(“DAU“),目前这也是B站新用户不断拉升后,市场比较担忧的一个问题。
要知道,虽然B站月活不断拉升,但它的DAU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在0.5亿左右的用户规模水平,并没有伴随MAU同步高增长。
甚至最新季度,每个日活一天的在B站上看视频的时长也进一步下降至75分钟。
在业绩电话会上,管理层对于该现象的解释是,由于B站公布的MAU除了移动App还有PC端,主要是PC端用户拖累较大,在移动端,DAU/MAU并没有下滑,反而有所上升。并认为DAU/MAU的变动更多存在季节性扰动因素,未来的用户粘性水平会保持稳定和一定的增长。
不过经过我的多番对比后判断,B站的用户活跃度除了季节性扰动之外,更多与UP主的内容更新频率相关,或者更进一步说,与视频的长短与质量有关。
我统计发现:由于B站主要在于产生优质内容的中长视频,社区内容具备一定的门槛性,相应抬升了制作内容的时间成本,因此B站的UP主更新频率与其他平台相比并不算高。
a)从供给端来算:平均每个UP主每月只更新3个视频;一个月新产生的视频总量500-600万视频,相当于每天视频供给15-20万。
b)从需求端来算:每个用户每日观看25个视频左右,目前2亿的MAU用户对应单日的内容消费需求是50亿。
也就是说,目前B站的内容供给(15-20万)远低于用户需求(50亿);也就是说目前的用户增速下,B站UP主的产出量远远低于用户的观看需求量,自己关注的UP主不更新,那就只能等更新的时候再看了。
而实际的情况是,假设一个用户关注10-20个UP主,每月关注的视频更新30-60个视频。那么该用户每月只要花2-3天就能把自己本月关注的视频内容都看完。这个因素可能就是隐藏在季节性变动后,导致DAU数量没有同比增加的更加核心的原因。
而从单用户的活跃度情况(互动量、视频浏览量)来看, B站的用户粘性反而在提升。
2020年Q3虽然DAU/MAU下滑明显,但用户视频浏览量和互动量都相对Q2继续有所抬升。(Q4单用户活跃度指标下滑可以认为是季节性返校返工因素导致。)
也就是说,目前DAU表现不佳,并不是说新来的用户粘性不强,核心是UP主的视频供应在卡脖子,是供给侧的问题,而供给侧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平台激励,甚至UP主的变现来逐步提高的。
譬如过去UP主很多是用爱发电,兼职创作,导致产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都有问题,后续这些地方有明显的优化空间。
由此,我认为在单用户粘性增强的情况下,若UP主端的优质内容供给能够跟上(更新频率提升),B站的DAU很有可能会实现快速增加。
(2)DAU:B站成熟期合理的DAU水平能达到多高呢?
经过我反复对比了不同平台的用户活跃度表现,发现短视频平台明显优于长视频。
正如上文中解释,这与内容的更新频率有很大关联:短视频由于内容量少且质量门槛较低,对于创作者来说,制作难度较小,因此更新频率非常高,从而用户活跃度(DAU/MAU)也就更亮眼一些。
因此我认为,作为主打中短视频的B站,稳定期下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应该介于短视频与中视频之间,即30%-60%。
随着未来更多短、中、长视频引入B站,合理预计2025年(成熟期)B站能达到40%的DAU/MAU,日活为1.68亿人,对比目前5400万的水平。
小结——「用户研究」:
对于B站的未来用户组成和隐患,我们的核心判断是:
B站用户从90后二次元,扩圈到全体90后,再进一步80后之后,4亿用户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B站后续获客的季节性上要更加平滑,除了寒暑假对应的一三季度的获客高峰季,B站在传统获客淡季二四季度也要通过事件、内容出圈等,实现持续获客;
高速扩圈后的隐忧——用户粘性DAU/MAU下降并非十分令人恐惧,本质很可能是用户大量上升后,B站内容供不应求的结果,后续B站如果能够改善UP主用爱发电的状态,这一问题可以逐步改善,未来成熟期合理DAU应在1.5亿之上。
二、变现研究
对于B站未来的变现研究,我会侧重探讨B站在用户逐步达到既定目标之后,主力变现形态应该是怎样的?
这里我们首先要确认的一个共识是,用户逐步触顶之后,B站的商业化步伐一定会提上来。一是视频平台由于上传下载存储成本太高,不得不变现,二是用户体量上来之后,变现的想象空间也更大,那么这里的问题是:
- “永不贴片”的B站,真得会永远不贴片吗?
- 对应高质高粘性用户,会员有多大变现空间?
问题一:B站变现多点开花,但均未成气候
目前B站的表现状态,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多点开花,未成气候”。
目前在B站的布局雏形中,已经囊括了C端互联网变现的所有形式,无一落下:
增值——譬如游戏、会员付费、游戏/秀场直播刷礼物,本质是用户本身出腰包;
广告——C端聚流量,B端广告主掏腰包;
电商——C端聚流量,B端商家掏腰包;
但目前相对于2亿用户数,除了游戏稍好之外,其他没有一个是真正做出点样子的。
至此我初步认为,在游戏未见自研发力、电商又小打小闹的情况下,未来除游戏(含游戏相关直播收入)之外,真正能够支撑起第二变现曲线的应该主要在广告,同时由于用户的高质量属性,未来不排除会员付费业务具有做大的可能性。
因此,以下内容重点探讨B站的广告与会员业务的增长空间。
问题二:B站的广告变现潜力,挖掘空间仍然很乐观
B站三季度财报后一路从50冲到100以上,其背后核心并非是从18元到40元那波用户出圈的逻辑,更多是在用户持续出圈的情况下,广告变现逐步逐步落地的逻辑。
其核心是在其火花平台刚刚推出不久,B站三季度广告收入就实现了逆大盘的加速增长。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B站的广告变现依然很弱:我们知道,2020年B站打破了市场其用户增长的质疑。
在互联网存量市场下,获客成本加速堆高的过程中,面对短视频平台气势汹汹占据大部分用户心智的同时,B站是少数几个在长视频平台中用户增长仍然加速的平台。
如今管理层对用户增长给出了指引,并且在我搭建的预测模型中,大概率能够实现目标。那么至少在2023年之前,市场更关注将从用户增长转移到B站的流量变现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是流量平台收益弹性最高的变现方式之一。
但广告加载率不断提升下,平台的用户体验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是B站尤其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1)量:广告加载率长期仍具备一定的提升空间
Q4业绩电话会上,管理层披露当前B站的广告加载率为5%,出于对未来一年广告增长的乐观预期,广告加载率短期内将继续保持在5%的水平。
与同行相比,B站广告投放已经算非常克制,广告加载率,也就是用户看多少条视频大概会看到一则广告,只有5%左右。
为了进一步确认,我通过草根调研,分别对B站、快手、抖音、微信、微博、知乎、Facebook等社区平台进行了广告加载率的统计和测算。(选取50个信息流中出现广告的次数)
在B站还在追求用户出圈增长以及用户粘性还未达到理想状态下,盲目提高广告加载率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但当成熟期(2023-2025年)时,随着引入更多的优质短视频信息流,在不影响用户体验之下,B站的广告加载率若参照当前知乎和快手10%的水平,想象空间还是很诱人的。
另外,作为广告中介平台的“花火”上线,也给了B站更多切入广告收入蛋糕的想象力。
通过为UP主与广告主之间提供第三方平台的监督和工具辅导,不仅可以从巨大的内容营销市场分一杯羹,还能够将UP主、广告主与平台进行深度绑定,避免了UP主自行揽接广告后出走,或因个人行为风险导致平台形象受影响。
这样看的的话,“花火”更像是一个内容营销行业的“淘宝”。
(2)价:B站品牌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加广告报价的话语权
管理层表态,今年广告收入增速有望与去年持平。
我认为在广告加载率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的乐观预期更多体现在B站面对广告主时,报价话语权的提升。
从2020年不同平台广告ARPU(收入/MAU)来看,B站的广告ARPU仍相对较低,除了低广告加载率的问题,还包括B站的单流量广告价值并没有完全被挖掘出来。
在相同加载率下(此处算为1%的单位广告加载率),B站的单流量广告价值与抖快、YouTube差距仍然较大。
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两个问题还在慢慢解决中:“为什么投”与“如何投”
a)为什么投:B站核心用户群年龄偏低导致,用户年龄偏低,广告主会倾向于评判其背后的消费能力也较低,因此2020年以前在B站的投放意愿并不是那么高。
2020年广告主开始看到了B站的价值所在。当B站的核心用户群(Z时代用户)开始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圈层,消费水平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水涨船高之际,品牌广告主已经开始注意到B站的价值——这是一个未来消费主力高度集中的平台。
b)如何投:目前UP主文化使得当前的B站私域属性较强,因此在公域流量投放广告的ROI并不高,私域下的广告价值(花火平台)更多被UP主吃掉了。
那么B站如何挖掘属于平台自身的广告价值?“5秒贴片/信息流广告”或许是一个必然选择。
尽管B站前两年面对核心二次元用户的流失喊出过永不贴片的承诺,但未来当B站真正达到4亿用户的时候,二次元大概率不是主流人群,而人群的多元化也会带来对广告容忍度的提高,至少部分广告可以通过高精准投放来避开二次元人群。
我认为B站在用户规模达到成熟期时(4亿左右),若要看齐YouTube和抖音的广告单位流量广告价值,除了内容植入型的软性广告外,很难排除公域流量变现性质的推荐信息流广告或者是如YouTube的5秒贴片广告。
这里让我们简单粗算一下:
假设成熟期广告加载率保持在10%以下的水平的话,参照Youtube,B站的ARPU值有望达到60元/MAU(=单位流量价值6*广告加载率10),对应成熟期广告收入达到252(=4.2*60)亿元。
若按照日均用户时长的测算方法,则能得到270亿元左右的广告营收预期。相比于2020年仅20亿不到广告收入,B站未来的广告价值挖掘空间还是非常可观的。
问题三:大会员等增值服务,是用户高质下的第二变现潜力
(1)用户为内容付费的意识在提升
都说2020年是短视频对泛娱乐其他板块流量强势争夺的一年。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20年无论是用户渗透率水平还是用户时长,只有短视频是唯一保持高速增长的细分领域。
对于非短视频平台(如长视频、数字音乐)来说,在流量不断被争夺和流失的过程中,用户的付费率却仍在继续增长。
这种现象,我认为体现出的是用户本身对于内容付费的意愿度在提升。
另外,由于B站具备未来消费主力的Z时代用户群体相对精准的行为数据,从点击量或弹幕文化中能够深谙Z时代用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倾向。
换句话说,B站对于引入哪些内容能够最高效的吸引Z时代用户,相对其他平台,B站有着更加精准的认识。
例如,在B站弹幕中,提及四大名著的弹幕一般较多,2020年6月B站正式上线四大名著剧集。在电视剧弹幕最多排行榜中,四大名著均在TOP10。
长期看,随着B站对于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内容的引入,尤其是纳入到付费墙之后,大会员的付费率将有望提升至长视频水平。
从当前成熟的长视频付费情况来看,15%~20%是较为合理的目标付费率水平,即2025年对应0.64~0.85亿的付费会员规模。
(3)会员ARPPU提升:随内容丰富中长期存在提价可能
2020年11月,传统长视频平台爱奇艺顶不住了,率先宣布提价:针对安卓端用户,不同会员等级提价25%左右不等,对齐iOS用户端价格标准。
提价势必会在短期内对付费率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行业历史发展来看,视频内容会员提价在所难免。
当然提价的策略可以多样,例如减少折扣会员数量等。总之从平台端的综合结果上来看,就是对应的ARPPU会有所提升。
目前B站大会员的定价标准为25元/月,按照连续包月和年度套餐,均摊月付费在12-15元区间。由于目前B站有不少与其他平台合作的活动价会员、免费赠送会员,因此我预计当前B站的月均ARPU在11元左右。
中长期下,随着B站影视、综艺、动漫等番剧内容的丰富,MAU用户规模趋向成熟稳定,B站的激进获客策略有所缓解下,月均ARPU有望向提价后的长视频平台ARPPU(参考爱奇艺提价后稳定月均ARPU)靠近。
综上我合理预计,B站在2025年成熟期,大会员的月均ARPPU达到20元/人。
小结——「变现研究」:
我觉得B站商业化需求倒逼下,小试贴片也未尝不可,我们的核心判断是:
市场对B站的预期更多的从用户增长转移到了流量变现。虽然小破站在泛娱乐板块多点布局,但目前真正获益还不错的仅有游戏。在文娱板块真正发力之前,广告是必要且性价比最高的变现途径。目前B站的广告投放还非常克制,后续变现压力下,广告加载率的提升空间仍然较大。但由于B站的公域流量广告转化率一般,未来开放贴片模式有助于缓解这一变现瓶颈期;
除了广告之外,内容增值业务收入也有望成为第二变现潜力。一方面随着B站引入更多影视、动漫等娱乐内容,中长期可看齐爱优腾平台的付费率水平。另一方面,整体长视频平台存在一个行业性的提价阶段,短期可能会影响用户规模,但中长期下用户粘性回归,平台最终仍将获益。
三、风险与估值探讨
虽然我一直是B站的重度用户,也一直很喜欢向身边的朋友安利B站。但这次我将重点聊聊B站未来发展的可能风险,并不是单纯为了给B站招股降降温,而是站在一个相对中性、客观的角度去探讨下B站的合理估值。
问题三:B站最大的风险,未来的路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近两年B站在加速破圈,受到资本追捧之际,不乏有一些泼冷水的声音。
例如认为B站的破圈会让B站变得“微博化”,即成为一个资讯与信息汇聚平台,而不再是基于不同兴趣领域而聚集用户的内容沉淀平台。
这样的话,B站除了广告变现,本身的附加价值就不再具备想象空间了。
客观来说,我觉得这样的担忧并不是一个恶意唱衰B站的论调。
B站的兴起最早源于具有相同爱好(ACG)的同龄用户内容创作与分享平台,以及不做贴片广告的商业边缘化模式创造的二次元用户净土。
尽管后续B站在内容广度上突破了二次元的限制,向影视、直播、音乐等领域延伸,但广告形式的商业化变现,B站一直没有做过多的推进。
但用户体验与变现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平衡,导致当前的B站面临的是两个艰难的选择:
(1)继续大规模出圈?
现在B站的一个问题是,用户群体还不够大。
正如在上文的「二、变现研究」中分析,不顾B站本身的平台调性,单纯对标现有泛流量平台(如微博、抖快)去想象B站的流量空间是不切实际的,是一种刻意的美好想象。
流量池短期内变大,确实可以继续为资本插上B站未来变现价值想象力的翅膀,讲更宏大的故事。
但为了出圈而引入的新内容与存量内容之间出现矛盾,对应的用户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站队撕逼,作为平台方的B站该如何协调?
莫要忘记B站能在现有流量中脱颖而出,成为Z时代用户的核心平台之一,正是保有Z时代用户与其他时代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区别的观念特征。
一旦这样的特征调性被稀释,相当于将B站泯灭在一众流量平台中。而B站不属于任何一个大厂派系,不具备一个能够持续造血的现金流业务,B站是靠“小破站”自身这个生态而存活的。而缺少核心用户站队的小破站,如何再成为资本眼中高价值的“稀缺性资产”?
所以在之前的用户规模测算中,虽然我也看到市面上不少关于B站能达到5-6亿MAU的乐观预期,但我觉得在用户破圈的持续性上,B站还是要保有谨慎。
另外,再考虑到新生人口的下滑等因素,在中性略保守思维下,我给出了2025年B站MAU 仅达到4.2亿的预期,并且再增长的空间较小,峰值2030年为4.5亿用户规模。
(2)降低出圈诉求,寻求现有流量的变现?
这是财务投资者短期内愿意看到的做法。Q4 B站的经营性亏损还在继续扩大,21年Q1业绩或因为去年高基数增长表现一般。
难看的报表或许在成长投资者眼中不算什么,但在财务投资者眼中是非常扎眼的。
目前B站的商业变现之路还相对早期,无论是游戏、广告还是大会员业务,均相对克制,并没有到吃相难看的地步,这也给了财务投资者一个价值想象的方向。
但市场总是会不自觉的把流量兑现的预期一下子打满,以此给予B站一个特别辉煌的前景。
虽然我认同B站将会在未来10年中对社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极致乐观的变现预期会影响核心用户体验。
如果出现核心用户对B站平台方的不满,则会影响到B站的基本盘。
因此我总结一下,从内容、用户端,以及商业变现端,B站都不能过度。这也是评判B站未来价值需要持续跟踪和关注的一个最大风险。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对B站的未来成长价值做测算时,不能一味的去完全对标其他成熟流量平台。无论是用户规模和单用户商业价值上,B站扩张的力度都需要打一个折扣。
问题二:B站的价值粗算
说了这么多,B站到底价值几何?
考虑到B站短期内盈利未转正,我分别选取分部估值法以及DCF模型法来做一个估值对比。
(1)分部估值法
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测算过程主要包含了如下假设:
a)广告业务:利润率参照谷歌服务(广告业务占比80%以上)经营利润率25%~30%,由于B站的广告业务还在高速增长期,给予广告部分35倍PE;
b)大会员业务:参考爱奇艺PS 4.8倍(2020.3.11),给予B站5倍PS;
c)游戏业务:利润率参考行业龙头(三七、完美、吉比特等)20%~30%的净利润率,给予B站25%净利率水平,20倍PE;
d)直播业务:利润率参考YY欢聚13~18%左右的净利润率,参照虎牙、YY给予B站10倍PE;
e)电商业务:利润率、估值参考成熟电商平台(京东、唯品会),给予B站电商业务1.5倍PS;
基于以上假设下,2025年B站各业务分部估值如下(中性预期):
算下来2025年B站每月活用户对应市值151美金,在目前类似的平台中,大概位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即在具备一定安全边际的假设条件下,我对 B站的估测水平是2025年167美元/股,合整体PS为5.1倍。相比3月19日收盘价108.86美元,具备53%的上涨空间。
(2)DCF法
在我对B站的估值模型中,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均在2023年实现扭亏,自由现金流则在2022年转正。
按照WACC=11.13%,g=3%的假设下,基于DCF得出的每股/ADS价格为143.55美元。
以上为DCF估值模型下不同折现率和增长率水平下,对应的估值水平(股本稀释后)。
特别提醒,由于当前整体市场存在通胀预期和流动性收紧预期,因此在折现率上需要向上考虑(如WACC=12%/12.5%),与此对应的估值也需要 进行一定调整。
各位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对应的入场价格。
总结
投资B站,意味着投资Z时代未来——不需过分唱衰,也不能无视风险,杀完估值后的黄金坑或为入场时机。
此次B站的回港上市,时间窗口不是特别好,整体资本市场情绪偏谨慎。但B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目前市场上相对稀缺的资产,同时也身处于视频化潮流的中心。因此对B站拥有的信仰投资者颇多,不乏一些投资大佬。
我一直都说,投资B站,就是投资Z时代用户的消费潜力,是一个长期且曲折的过程,需要不断经历“质疑-证伪-再质疑”的多次印证。而由此带来的巨幅波动则需要“长期投资思维+安全的投资边际”来增加底气和信心。
在上市的情绪浪潮退去之后,我会选择继续陪伴B站成长。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