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影像栏目《在线》,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时代的个体。图文、视频版权为钛媒体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使用,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乡村教师吴小艳的目标是让班上13个孩子的数学平均分达到65分。
也许在一所城市小学里,65分的目标不值一提,但对吴小艳和她背后的乡村学校来说,65分足以让他们用尽全力。
钛媒体影像《在线》第114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一个“站在教室里一眼就能把自己职业生涯看到头”的普通的乡村教师决定做出一些教学成绩来的时候,她会遇到什么困难?什么力量会成为她的帮手?
5年级的孩子背不出乘法口诀
吴小艳已经在寻乌县教了17年乡村小学。
她是新余人,她丈夫是寻乌人,2004年大学毕业两人一起回了寻乌,次年结婚。
婚后5年多,夫妻俩和婆家一大家子人挤在一层小平房,由于生活不便,吴小艳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学校宿舍。
孩子出生后,开销大了,他们也更迫切地需要属于自己的住处。夫妻俩都是老师,收入不高,2004年到2007年,两人每个月工资加起来只有1500元。
“投身乡村教育”的理想遇到了“柴米油盐”的窘迫现实,很长一段时间,吴小艳都在为工资太低而发愁。
2010年,经过七拼八借,他们把房子盖了起来,但欠下了8万多借款,他们过得很紧张,过年都不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
直到2015年还完最后一笔钱,吴小艳才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
家里环境变好了,儿子也长大了,她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也没有为“工资不高没有奖金”发愁。
在人生的中途,她找回了曾经的理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乡村教师这么平凡的岗位,工资不高、地位不高,如果教学上再做不出一点成绩,就会像尘埃里的一粒沙那么卑微。”
2016年吴小艳调到寻乌县南桥镇车头小学任教,这是一所片区小学,对周边4个村招生。截至2021年3月,这所学校共有123名学生,12位老师。
2019年,她接手了4年级数学,班上13个孩子,有6个留守儿童。
第一堂数学课,吴小艳用乘法口诀考大家,结果有3个孩子一点都背不出来,4个只能背出不到一半,他们中有6个人是从附近撤并的村小转来的新生。
吴小艳感觉上起课来像是在“对牛弹琴”,自己讲课有几个孩子根本听不懂。
这些孩子只有10岁左右,就有人已经进入“自我放弃”的状态,上课从来不听课,考试考10分8分也都“无所谓的样子”。
看到这样的情况,吴小艳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改变这个班级的现状,她想在这些孩子身上做出一些教学成绩。
4年级开学第一个月,吴小艳一边给基础差的孩子补习乘法口诀,一边讲新教材。为了让那几名基础差的学生跟上自己的教学,新教材第一单元本来两个星期要讲完的课,她讲了一个月。
紧接着的4年级下学期遇到疫情迟迟开不了学,上网课效果又十分不理想,吴小艳感到孩子们的学习要“完蛋了”,尤其是那些基础差的孩子,可能会回到考试考几分的状态。
2020年一直延迟到5月开学,这意味着两个月内要讲完一个学期的知识。果不其然,那个学期期末考试,班级平均分30多分,13个人只有2个及格。
“狗蛋”讲的,他都能听懂
2020年9月,5年级开学,吴小艳开始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
同样在9月份,“阿里巴巴普惠教育优课计划”开始在全国8个贫困县60所乡村小学铺开,车头小学名列其中,吴小艳被选为两名试用该平台的老师之一。
“优课计划”为老师开通了钉钉云课堂,从公益合作伙伴洋葱学院引进了针对四五年级的数学视频课件,每条视频4~8分钟,上课时,老师通过教室里的智能设备登陆钉钉云课堂就可以播放这些视频。
一开学,吴小艳就在埋头给孩子们补习疫情期间漏掉的基础,她没有太在意钉钉云课堂的内容,也不知道这些内容是否真的能帮助自己。
开学没多久,阿里派驻寻乌的脱贫特派员现长(花名)到车头小学回访“优课计划”,他找到吴小艳交流,希望得到一线老师的使用反馈。
“我班上还在补基础,基础太差了,还上什么云课堂。“吴小艳对现长说,自己对一边放视频一边上课的形式表示怀疑。
现长再次向吴小艳详细介绍了“优课计划”,还告诉她,这个项目覆盖了全国283位老师297个班级上万名小学生,在寻乌全县有80多位老师都在试用。
现长透露,平台准备举行一个比赛,在钉钉群对全县那80多位老师进行排名。
吴小艳说,这刺激到了她的“虚荣心”,钉钉群里的数学老师很多都是熟人,如果排名靠后的话“面子上都不太过得去”。
抱着这么一个简单的出发点,她仔细研究了“优课计划”的视频,发现“真的挺不错”。于是她重新备课,巧妙地将视频穿插进课堂。
没想到几分钟的短视频,真的给她的课堂气氛带来了明显变化,尤其是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了。
根据她的经验,基础比较差的孩子最多能在前几分钟集中注意力,因为一堂课的开头往往比较简单,当课堂难度开始提升,他们一听不懂,注意力就会分散。
除了听不懂,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感兴趣”,对一些孩子来说,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和枯燥。
视频很好地解决了“抽象”的问题。比如“观察物体”的知识点,看一个几何图形,视频可以从不同方位展示,很直观,可以让基础很差的孩子一看就懂。
“一些图形如果让我来画我肯定画不了那么标准,让我做PPT我花再长的时间也达不到视频效果。”吴小艳对钛媒体影像《在线》说,视频弥补了她的很多缺失。
课堂上,只要视频一打开,教室里每个孩子都会立刻伸直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视频里有一个固定的卡通人物叫狗蛋,每个知识点,都是狗蛋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答。
“不夸张地说,每个孩子都喜欢,可能他们就是当动画片看,这样确实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些视频,吴小艳的课堂“再也没有冷场”。
11岁的小伟是班上基础最差的孩子,他的数学水平还停留在背诵乘法口诀上,上数学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
小伟很喜欢看课堂上放的“动画片”,因为里面的人物狗蛋“很聪明”,说话也好听。小伟甚至觉得“狗蛋”的讲解比老师的讲解更有趣,更能吸引他。
他说,同样的东西,老师讲的他听不懂,“狗蛋”讲的他能听懂。
小如也是一个“背不出乘法口诀”的孩子,她说自己最喜欢“有动画片的数学课”,因为动画片讲得很仔细,人物也很好看。
小如看过“熊出没”,她觉得“熊出没”没有课堂上的动画片好看,因为看“熊出没”不能学习。
娜娜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孩子,她也喜欢看这些视频,她觉得视频可以给老师减轻负担,老师不用讲那么辛苦。
如何合理运用视频课件,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老师既不能完全靠自己讲,也不能完全把自己变成放映员,“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才会好”。
钛媒体影像《在线》注意到,吴小艳给课堂设置了一定的节奏,每堂课会放一到两个视频来丰富内容,视频讲到关键地方,她会按下暂停,去补充提问、引导孩子们参与互动。
最终检验效果,只能看分数能否提升。
用视频课件一个月,曾经考试成绩只有10分水平的小如,单元测试成绩提高到了77分,另一个从没及格过的孩子,单元测试也从40分的水平提高到了80分。
钉钉云课堂成了吴小艳最强大的外援:“这个平台给孩子们和我都带来了动力,我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促进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孩子们学习成绩提高。”
这分数又不关系到什么,你不用这么较真
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吴小艳的班级平均分43分。那一期期末考试,她暗暗给自己定下目标:平均分达到65分。
车头小学所在南桥镇的最高平均分是67分,这意味着她要带着孩子们冲击全镇最优秀的行列。
期末考试前,吴小艳在班上做了两次模拟考,两次平均分都在62分左右,且每次都有4个考八九十分的孩子。
她预计正式期末考试平均分会在60分边缘。最终结果却出乎了她的意料,平均分只有57分。
57分比期中的平均43分提高了13分,但吴小艳还是感到失望,她不是对班上的孩子们失望,是对自己努力抓了教学却没有达到目标感到失望。
最令她没想到的是一个女生,平时都能考70分,结果只考了37分。期末考试是全镇交叉监考交叉阅卷,吴小艳怀疑那张37分的试卷改错了,由于当地的相关规定,她没法查阅试卷来求证了。
“这分数又不关系到什么,你不用这么较真。”有人对吴小艳说。
听到这句话,吴小艳愣住了。对方说得没错,在她教了10多年的乡村学校,分数高低并不被重视,即使班级考倒数第一也没事,既不会挨批评,也不牵扯到实际利益。
“说得难听点,我就是要找点存在感。”吴小艳对钛媒体影像《在线》说,虽然自己只是一个最普通的班主任,但至少自己教的孩子要让他学得好,等孩子以后长大了,才不会觉得自己的老师很差劲。
吴小艳把成绩告诉大家时,只考了37分那个孩子一下就哭了,她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只有37分。吴小艳很肯定地对她说:“你一定不是37分,是阅卷老师改错了或者分数誊写错了。”
吴小艳的内心真的相信,那个孩子肯定不止37分,肯定是哪里搞错了。
为了鼓舞大家的学习动力,她买了一些草稿纸、铅笔之类的学习用品,分一二三等奖奖给了每个孩子。
奖励虽然简单,但对乡村学校的孩子来说很受用,就算只拿到一份草稿纸奖励的孩子,都会高兴到跳起来。
通过那一次期末考试,吴小艳意识到,要重点抓一抓基础最差的4个孩子的学习,才能把整体分数再拉高,那样就算有个别人试卷改错了也影响不大。
5年级第二学期,那4个孩子的数学基础成了她的工作重点之一。吴小艳定期在网上给他们找试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还要求这他们每天额外做练习册交给她单独批改。
吴小艳始终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最重要的是鼓励和信心,“小孩子就是这样,你觉得他行他就行,要给他信心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才能把他的上进心激发出来。”
在课堂上,吴小艳会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这4个孩子来回答,只要能回答对,就给予及时的鼓励,她想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握更多知识,“因为只有当他们学得越多,才会越有信心”。
就算是开家长会都未必会来
其实除了老师的引导,家长的鼓励和关注更重要,但这是我们这里的孩子最缺的。”乡村学校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普遍缺乏来自家长的鼓励和沟通,吴小艳认为“家长不重视”是乡村教育落后的一个很根本的原因。
“家长不重视、孩子没有打好基础养成好习惯、老师没有信心去教”,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吴小艳曾经试图跟家长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带2年级时,她坚持每天在家长微信群告知家长当天在学校给孩子布置的作业,希望家长也能一起督促孩子学习完成作业。
但是群里20多个家长,只有四五个会抽时间过问孩子学习,并跟老师保持沟通,其他家长连孩子做不做作业都不太在意。
坚持了一个学期,吴小艳放弃了:“好像没什么意义,他们真的不重视,有些家长在外打工确实很忙、有的孩子爷爷奶奶连智能手机都没有。”
“就算是开家长会都未必会来。”吴小艳曾经开过家长会,到会人数寥寥无几,“不像县城学校,老师一个电话,家长10分钟就到学校来了。”
在家长群里,老师和家长最多的沟通,就是上传下达教育系统各类有关安全的事项和通知。遇到一些要在手机上办理的手续,比如提交健康码、缴纳保险等,都会引起一些家长的反感。
有家长在微信群说,自己一天到晚为了生活很辛苦,生活压力那么大,没有时间管这些琐事。
一位家长甚至直接“警告”老师,如果老是让他“干活”,他就去教育局举报老师。
不过也有少数家长在意孩子的学习,他们会经常问问吴小艳自己孩子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这些家长在外地打工,最怕的就是爷爷奶奶溺爱孩子。
“这样的家长比较少,而那些重视孩子学习的,只要有条件就会把孩子带到县城或者自己打工的城市去读书。”吴小艳说,如果缺乏家长的沟通和鼓励,孩子不仅成绩跟不上,还可能会变得自闭。
他不希望弟弟变得跟他一样
小如4年级转入车头小学,在学校寄宿。她的数学基础比较差,是吴小艳“重点辅导”对象。
3月23日,钛媒体影像《在线》跟随吴小艳去家访时,小如的父亲说,当天他刚和妻子办理了离婚,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离婚协议递给了小如。
接过爸爸递过去的“离婚协议书”,小如埋头看了十几分钟,之后一个人来到楼顶,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小如还有两个哥哥在上初中,离婚协议上写着小哥哥跟妈妈,她和大哥哥跟爸爸。
“我现在很想妈妈和小哥哥,我想他们都回家。”小如哭着说,她的记忆里,父母常常吵架,但是她不知道为什么她要吵架。
她一岁的多的时候,妈妈就外出打工,后来爸爸也常年在外面打工,每年只回来一两次,她成长的时光,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
小如的父亲这两年开始跑客运,专门往返寻乌和梅州接送客人。他说自己在外挖过煤、在工地干过,什么工都打过,家里三个孩子,生活压力很大,只能不停地打工。
对女儿的学习,他过问得比较少,更多是女儿自己拿着成绩告诉他,自己考试进步了。有一次小如考了80多分,问他要奖励,他买了一箱牛奶奖给她。
女儿去年还跟他说不想读书了,今年就再也没说过了,还说读书“有一半信心”了。他没想到孩子转变这么快,以前乘法口诀背不出来,竟然能打那么高的分。
他希望小如将来能考个大学,只要她想读书,他作为父亲一定会供她读。
小如很喜欢画画,她最喜欢美术课,梦想是当画家,她觉得如果成绩好一些,可能自己画画也会更有天赋。
她花了19块钱压岁钱给自己买了一盒水彩颜料,一次画画不小心洒在桌子上,爸爸看到后“很生气地把颜料和画笔都扔掉了”。
小如很伤心,一晚上没睡觉,而这个担心孩子着凉每天花心思关注天气预报、深夜驱车为女儿送被子的男人,对此毫不知情。
11岁的小伟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他三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每年只有过年回家。
小伟4年级时从邻村村小转入车头小学,并在学校寄宿。转学前,小伟读的村小只有3个老师4个学生。
小伟的爷爷曾是村里的老支书,他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小伟还没转学时,老人经常去学校看小伟上课的情况,他常常看到上课时间教室里没有老师,孩子在呼呼大睡。
“完全没有学习氛围,学校只求孩子在那里不出安全事故就行。”老人告诉钛媒体影像《在线》,小伟学前班读了4年,1到10都没学会数。
后来,学校因为没有学生被撤掉了,孩子们全部转入了车头小学。
车头小学有学生宿舍,这样邻村路途远的孩子可以在学校寄宿,免去了家长每天接送的辛苦。
刚转入车头小学时,小伟连乘法口诀都背不出几段,而他的沉默寡言让更吴小艳很震惊:她和小伟说话,小伟从来不出声回应。
她和小伟父母在微信上沟通,告诉他们小伟的情况,建议他们多和小伟交流,小伟父母很无奈地说,孩子变成这样,自己也只能着急没办法,为了生存要打工,只能让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小伟有个7岁的弟弟,和小伟完全相反,弟弟很喜欢说话。
小伟说,“不想爸爸妈妈”,但是怪爸爸妈妈不管弟弟,“弟弟每天跑来跑去,有时候还跑到马路上很危险”。
“爸爸妈妈给我打电话挺多,打到爷爷手机上跟我聊天,我老弟接到就高兴得跳起来,我让他别那么高兴,要那么高兴干嘛?”
“小时候我跟弟弟一样也话多,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不想说话了”。他说,不希望弟弟变得跟他一样。
令吴小艳欣慰的是,环境开始改变小伟,经过一个学期,他开始和人交流,也会回答老师的问题、和同学玩闹。
通过家访,吴小艳对“65分”更加有信心了,她希望能影响更多家长,让他们一起来照亮孩子学习的路,让他们走得更远。(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都在谈论高考成绩的时候,也应该看看基层教育的真实状态。科技的一点点进步,能带给很多人极大的改善,这才是科技之美吧。更要向老师致敬。
时间过得真快,这篇文章就像是我的小时候,父母外出工作小时候跟着奶奶变成留守儿童。我至今认识到我的敏感心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小时候的成长经历而形成。 我的家乡也是在哪里,在赣州也是一个农村只是不同一个县而已,我就像是年轻的家长在远方为生活而努力奔波,只是我还未婚而已。 不知道在远方的家里,以前上过的村小现在是辉煌了还是落寞了?以前教我的老师还有几个在世?这些年奔波在外的“同伴”又在何方? 历史就是个轮回,这也是个轮回,感谢老师的坚持与付出!
我能说这是个软文吗?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