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互联网产业虽然不是直接伴生于传统产业,但确确实实是发端于传统产业发展进程的不断累积,量到质的蜕变。虽然,互联网产业并非传统产业的直接脱胎,但却已然透析到传统一、二、三产业方方面面,即便用“洗筋伐髓”来形容,亦不为过。
本文作者wenchi是境外华人,他以“离岸”的视角看待21世纪以来,这一轮互联网经济大潮中中国互联网界的表现,以及他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所思所想。颇为可观。
Wenchi说:
本人热爱科网类题材,平常经常阅读钛媒体的文章。在香港的媒体上供稿半年,大多写作与网络有关的的财经类评论。投稿希望能与那边的朋友分享一下境外华人的视点。
阅读提醒:作者的语法习惯可能和我们平常接触的略有不同, 不过并不会影响阅读。 比如说,文中提到的“科网”即我们所谓的“科技互联网”,或者直接理解为“互联网”亦可。
前几天China Venture首页一条标题《马化腾超越梁稳根成中国首富……百度李彦宏第二》,老实说,对我这个新经济信徒来说是不足为奇。既然生活数据化是大趋势,网络巨头在财富榜上超前传统行业巨头,自然是时间问题。当然这种内地财富榜的参考作用,永远止于民企老板。国有经济、地下经济等在中国统统没数计。
尽管这样下午还是有好几个banker分享这消息,再而问我“是否科网泡沫见顶、爆破的凶兆”云云,其他证据还有“纳斯达克指数接近千禧年高位,阿里巴巴终极上市是否代表市场要重蹈Facebook IPO覆辙”等等。
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被这些old school的人以奇怪牵强的逻辑并凑在一起,用来「印证」他们的传统看法,让人很不爽。首先支持本栏的,也大概知道笔者是科网经济拥趸,所以立场主观是免不了的。
但还是想趁此机会讨论一下当前形势。究竟所谓泡沫的情况如何?有泡沫是否代表很快就要爆?爆了是否就会造成崩盘?
检视最近半年网络股的走势,的确存在明显的概念炒作。电商、手机游戏、在线付费内容的网络公司表现大有可观。
有电商概念的,受惠于阿里巴巴上市(又或者说是雅虎第一季财报披露的阿里巴巴纯利跳升三倍消息刺激),只要不是坑人坑到麦考林(MCOX US)那种,过气概念如Groupon(GRPN US)股价都有大升幅。
手机网络游戏方面,由于微信快要杀入社交游戏造成的震荡,业界提前发生大整合,于是有最近的百度对91无线天价收购事件。溢价固然疯狂,但一旦理解背后是由于百度担心在手机网络时代永久出局的跳墙之举,以及后面阿里巴巴参与抬价的戏码,就会明白追价背后是无奈多于疯狂。
所以,事后真正受益于天价收购的,除了有平台入口的盛大游戏(Game US)外,其他手机游戏股其实平静。再来这两年股价升浪不断的在线付费内容供货商例如Netflix(NFLX US)、乐视(300104 CH)等明明就是受惠本身的新商业模式证明为大众接受后的高增长效应,这跟腾讯2006年后的长升长有情况差不多。
如果因为2008年的表现而武断地理解为高估值泡沫破灭,那么这种泡沫什么的也真不足为惧,甚至理解为产品周期比较贴切。很多人不理解这一轮科网热与千禧年的科网泡沫性质已经不同。
时移势易,当年的少量极客用家已经化为一般大众用户,用户基数大的平台网络股跟消费股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为享受天然垄断效应。而且得力于网络聚焦效应,新的商业模式只要证明有足够的粘性,也可以如火凤燎原之势飞快取得盈利,有时候这种收入是建基于夺取传统行业(或者更多是因竞争失利的上一代网商的市场)的市场份额,所以不一定是有些人认为的甚为边缘有限或不可持续的。
所以,Facebook天价上市,可以理解为利用信息不对称机制下,找公众投资人抽水,但不能等同于科网泡沫爆破,因为不用一年又轮流到电商接力社交网络,现在的网络正在Staple化,因此以后投资者可能看到很多比较极端的循环交替多于不分青红皂白的集体洗牌。
单看这一次,其实也不是所有中概网络股都风生水起的,随便举几个例子,毫无作为的人人网(RENN US)不升反跌,逆风而动的新浪(SINA US)表现平平,还未走出亏损阴霾的优酷(YOKU US)一样步履蹒跚。试问没有非理性的鸡犬升天,又谈何科网泡沫大破灭呢?
美国宽松货币环境,助长科网泡沫;潜在危险:资产泡沫
不认同目前出现所谓科网泡沫,不等于看不见将来潜在的危险。
试问资产泡沫最初是怎么形成的?答案是低息流动性泛滥环境加上一个一枝独秀,交易成本又低的投资目标。如果是新经济泡沫的话,就需要加上一个可信的新事物(不管是新科技产品还是新会计产品)。
目前的市场大环境则与千禧年科网泡沫形成前的有点类似,当时东亚金融风暴资金回流美国,市场联储局又因为LTCM事件减息令流动性充足,遇上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概念,就此走上dot com成魔之路。今天市场环境难道不是资金充裕、新兴市场开始遇冷、传统行业沉痾未起、科技股一枝独秀的局面吗?
一切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当然,也有人乐观地指出现时的网股有盈利支撑,有的甚至现金汗牛充栋,因此不会重蹈前人烧钱而死的覆辙。这种说法虽然有其道理,但他们显然忘记了,这些年有多少公司以何其低估值私有化退市。可以负责任的说,过去五年我学到了什么叫没有负债的「活死人」--股价成交阴干到低于cash per share而没有人去做收购的公司。对我来说真正支撑网络公司股价的,永远只有营收增长。
马云的看家本领之一在于其点石成金的概念营销。布局隐忍不发了这么久,吊足了所有投行的胃口,为的无非等待时机成熟卖个绝世好价。笔者发现马云的企业经营理念真的非常「东方」,印象深刻他与Charlie Rose的一个访谈里,大谈保护员工利益比顾客利益重要,顾客利益又比投资者利益重要,认为投资人是最不会与企业共度时艰的云云。
以此推断,估计大众股东的利益也不会比他募资搞菜鸟物流大计,或支付宝颠覆金融业的大计重要。而以上这些宏图大计,不好意思全部都不会跟随阿里巴巴集团整体上市(关于支付宝与阿里巴巴集团是否整体打包上市的相关背景观点,详见钛媒体文章《【今日微钛度】支付宝——禁脔,莫动!》)。
因此笔者估计,既然投行承销团不让阿里巴巴天价上市(对不起,80-100亿美元估值也许听起来很高,但PE30倍的估值,无论会计水分再高,比起当初Alibaba.com的100倍,估计也应该满足不了胃口)。因此我对某些上市后股价表现如同Facebook般一触即溃的看法有些保留。最近阿里巴巴使出各路眩目招数吸尽眼球,猜测对某些人来讲优酷式的股价走势可能更切合其需要。
科网泡沫是唯一对社会整体具正面意义的泡沫
阴谋论讲完,说些不讨好的真话。资产泡沫作为资本主义模式的副产物,源自集体的贪婪与恐惧的不理性心态,是挥之不去的人性弱点的放大。
但正也是因为有泡沫景气,人类社会才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铁路网铺设、石油内燃机开发、电子电讯科技等划时代技术革命。可以说,没有哪些前仆后继的风险投机带来的产能扩张,有很多改善生活的技术应用过程要大大延迟。
所以相对于单纯的资产泡沫游戏,虽然同样的牵涉大量的财富腾挪和疯狂的悲喜剧,间接结果是促进生产力的质变。这一点「副作用」恐怕是房地产泡沫永远没有的。加上不牵涉生活必需品支出--租金或房贷,理论上个人可以最大程度选择独善其身,而不用「被迫参与」。
就好像阿里巴巴为了配合上市打响的余额宝金融创新前哨战,虽然对银行的「威胁」噱头大于一切,但确实一下子捅开了内地银行体制的围城,网络的鲨群正迅速集结,各路人马伺机密谋上演一场「城门口的野蛮人」的攻略战。
在欧美,互联网的精英,也早就摩拳擦掌誓要对旧经济重镇中最肥美的金融业分上一杯羹。
其实仔细想想也是,第三方支付,绕过外汇管制的bitcoin,实现个人非现金收费手段的square,手机实现NFC免现金支付也近在咫尺。货币的其他基本功能,理论上已经完全可以脱离银行户口。传统商业银行体系的防线,除了拆借风险管理和投资理财市场(也正是网络颠覆者虎视眈眈的部分),最后的靠山就只剩政府监管。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文章很不错,不过其中有一个观点,我不敢同意,如果说 资产泡沫是潜在危险,网股泡沫难道与资产泡沫不是根本上一样的? 追求互联网创新本身,当然是社会正向推动力。但网股泡沫的产生、发展到未来可能破灭,本身也是资产泡沫的过程。
写得很好, 但看中国人搞IT就是无味。大部份Copy to China的项目优化产能同时又压死了很多文职人员, 对就业反而有负面影响。 教育方面又设有提高IT人材创新的能力, 全都是码农之流, 未来十数年恐怕只会增加贫富差距, IT界本身还是原地踏步只能靠政府死守中国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可恨中国人材虽多, 商家狗熊更多, 甚麽时候才能出一个有国际视野, 胸怀大志, 能革新IT界带中国走出城墙的领军人物?
本人想表达的是泡沫是必要之恶。但是就泡沫爆破以后残留下来的「后遗症」来说,工业技术的泡沫(如19世纪的铁路,炼钢,石油甚至互联网泡沫等等因为与概进生产力有关,一轮资本疯狂后除了破产,产能过剩和自杀外,还有之前没有的新的廉宜化生产要素。相比起来,房产,债券,或者郁金香狂热代表的奢侈品泡沫,爆破以后当然也会留下大量廉价存货,但那仅仅是消费品(我猜我把不必要地奢华的豪宅的附加价值列为消费品应该不会有太大争议),它对拉升下一輪的經濟成長没有什么積極作用。
经济学问题,确实有意思。资本是残酷的
所以相对于单纯的资产泡沫游戏,虽然同样的牵涉大量的财富腾挪和疯狂的悲喜剧,间接结果是促进生产力的质变。这一点「副作用」恐怕是房地产泡沫永远没有的。加上不牵涉生活必需品支出--租金或房贷,理论上个人可以最大程度选择独善其身,而不用「被迫参与」。
阿里上市、微信爆抬腾讯股价,都让“互联网经济泡沫见顶”这一论调再次甚嚣尘上。阴谋论讲完,我们仍需接受现实:互联网泡沫是唯一对社会整体具正面意义的泡沫。
为这个拭目以待:在欧美,互联网的精英,也早就摩拳擦掌誓要对旧经济重镇中最肥美的金融业分上一杯羹。(呲牙) 作者比较理想主义,但是科网泡沫的存在确实反过来会影响整个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