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系列谈:(三)成本之殇

如今能力建设和解决问题的成本仍然太高,高于客户的期望值,也高于数字化系统带来的价值,我们不能简单地指责客户抠门,而要思考如何解决5G时代的成本之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宁宇

在上两篇文章中,我谈到这些观点:

1、个人数字化时代,企业规模越大,竞争力越强。移动互联网让互联网企业成为最大赢家,同时电信运营商也是受益者,获胜者都是大企业。

2、互联网企业已经触碰到了个人数字化市场的天花板,电信运营商的个人客户市场已经饱和,都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5G的技术特性更加适配企业客户的数字化,所以由此开启的数字化新时代称为“5G时代”。

3、在数字化新时代,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不再携手,各个玩家都有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的意图,试图让自己获取更多的产业红利。

4、大企业适合做“云+网”的基础设施,然而基础设施的整体价值空间有限,为了在这有限的空间中争取更多份额,大企业之间会爆发激烈的竞争。

5、5G时代平台企业缺乏对其他行业的理解,因此需要协商产业生态合作伙伴推动行业数字化的发展。

6、传统的产业模式下,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相对固化的产业链,企业注重利用产业链管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零和博弈中争取主导地位,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如今进行产业生态建设做大产业蛋糕,不能沿用这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则。

7、大企业习惯于用传统方式对待合作伙伴,斤斤计较短期利益,不对风险因素和创新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只想着把风险、压力和责任甩锅给合作伙伴,甚至以大欺小挤占合作伙伴的生存空间。这些做法挫伤了合作伙伴的积极性,摧残产业生态,完全背离了初衷。

这些观点,大都谈的是供给侧自己就能解决的问题。实际上,5G时代的发展难度要比以往的数字化难得多。企业客户所需要的数字化,必须是满足企业个性化要求的,所以5G时代更要关注客户的诉求和需要,绝不是拿“以客户为中心”的口号就能糊弄的。

今天我们尝试从客户视角,来探讨下“成本”的话题。

数字化连接成本还不够低

光是这个小标题,可能就惹到了很多业内人士:难道现在的资费还不够低么?

移动通信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进步,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不断下降,诸多因素推动着全球范围的“提速降费”,话音和流量业务单价持续降低,广大的消费者和产业生态都是受益者。

以往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合作搭建公用通信网络,无论是网络结构还是成本测算,都是以整体最优为目标。设备制造商们推出新产品时,也一再强调是提高性能的同时降低了能耗,因此从供给侧的视角看,谈到的成本往往都是均摊的结果。

举个例子:在一个区域里,以前的设备能够支持500人同时上网,每个人的上网速率500K;新设备组成的新网络可以在同样的区域里,同时支持2000人上网,每个人的上网速率达到2M,这样就可以算出来,通信效率提高了十几倍,虽然设备和网络投资比以前有所增加,但是仍然可以得出“新技术实现成本大幅降低”的结论。

这种计算方式在电信运营商做广域覆盖的时候没毛病,尤其是当用户的通信量不断增长的时候,反正也要扩容,用新设备和新网络当然比依旧使用老旧设备合算。

那么5G呢?企业客户在搭建数字化系统时需要的连接成本,好像不能这么算。

5G的很多技术特性是面向行业客户数字化而生,尤其是网络切片技术,让客户兴奋不已。理论上来说,5G的网络切片技术可以为客户“隔离”出一张专用通信网,既满足客户对于连接和传输等数字化基础功能,同时还在安全、稳定等方面提供保障,这样的网络谁不爱呢?

技术问题之外,还有一个经济账要算:企业客户愿意为这样的切片网络支付多少费用?

如果5G网络已经完成了广覆盖,而且网络资源充沛,那么在5G网络上切出一张专网,卖个稍微贵一点的价钱,很完美。

在完成5G广域覆盖之前就提供客户所需要的连接能力,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投入不少新的设备和资源;但是,企业客户需要的并不是5G的全部功能,更无法消耗那么多的网络能力,如果将这些成本都摊在企业客户身上,恐怕客户就笑不出来了。

面对企业客户时,你说我有百万级的交换设备,容量能力是以前万门交换机的百倍,但价格只是以前的2倍。可是客户的实际需求呢?千门的规模都嫌大,只想要最便宜的满足需求的设备。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前面分析过的:传统模式下运营商和设备商都是大规模建设网络,然后靠海量的业务量将成本摊薄;但是企业客户需要的只是小规模的通信连接能力,并不具备规模效益。现实情况是:为了达成客户对低资费的期望值,供应商自己把成本扛了下来。

这样赔本赚吆喝的方式,能维持多久?

类似的情况也体现在终端上。企业客户需要的连接终端不是复杂的功能强大的手机,而是定制化、廉价、减配的连接终端,小批量的专用连接终端,价格能降到什么程度?

所以说,如何降低小规模数字化连接成本,将成本降到客户愿意接受的程度,是5G时代企业数字化能否实现突破的关键。

集成开发成本还不够低

对于企业客户来说,数字化连接属于基础设施的范畴,并不能直接带来直接价值,所以对于价格比较敏感。那么在连接之上的数字化应用呢,是不是一片广阔的市场空间?

企业级IT系统建设并非自5G时代开始,此前很多企业都做过信息化建设,将传统的工作流程迁移到IT系统上,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失误。当企业信息化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时候,倾向于采用成熟的、产品化的软件,很多软件公司借助这个机会发展了起来。

但是,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IT系统提供的,那就不一样了。试想下,如果两家直接竞争的公司,企业A和企业B,同时使用一家软件公司企业C提供的信息化产品,也就具有同样的IT能力,A与B之间如何分出差异?企业A想出了新的能力需求,通知企业C完成了产品的开发和升级,那就意味着同样使用该产品的企业B也同时获得了这种能力,创新并不能转化为差异化优势。

所以说,如果企业的数字化系统与自身的竞争力有关,是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手段和工具,那这套系统就必须是满足企业的个性化要求。

而5G时代提供给企业的数字化系统,肩负着给企业带来差异化优势的使命,所以必须是个性化的。

完成一套数字化系统的搭建,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另一种是用产品和模块组合而成。无论是哪种模式,在5G时代都要满足和适应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对于前者来说,从头到尾按照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开发,系统搭建完成后,往往只能为这一个客户提供服务,这种模式缺乏可复制性,开发的投入产出效率低,大公司避之不及,通常只适合于成本低的小厂商来完成。

而后一种模式下的组合过程中,会涉及多个厂家之间的配合,成本也不低。

其一,产品需要被组合调用,所以要产品具备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适配能力,效率比不上端到端定制开发的模式。

其二,产品做大了,虽然适配能力强、被调用的几率大,但会增加很多冗余的功能,容易把产品做得厚重,抬高了开发和使用成本;但如果产品做小了,成本虽然降了下来,适配范围有限,仍然不经济。

其三,对于那些把多个产品拼接在一起的集成商来说,必须要熟悉会使用到的产品和模块,甚至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参数配置和性能特征,对于不能满足的需求以及个性的要求,都要通过定制开发来解决。

所以说,如何降低企业数字化系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成本,探索将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开发与集成成本降到客户接受的程度,是5G时代数字化应用能否推广的关键。

需求变更速度还不够快

以前看过一张图片,说数字化系统建设只是海上露出的冰山一角,建成之后的运营才是冰山的主体,沉在水下,深不见底。

5G时代,数字化系统为企业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差异化竞争能力。从系统能力具备的那天起,新的需求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对系统进行不断的修改调整是必然,而压缩新需求的上线时间(Time to Market,TTM)就是企业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成本优化目标。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缺乏数据和信息支撑的情况下,决策往往只能根据经验和直觉。在这个阶段进行需求调研的话,好像领导的期望值并不高,对数字化系统的需求非常简单,只要把基础数据提供出来就足够了。

受预算和经验所限,很多数字化系统建设是严丝合缝地比照着需求进行开发,在架构设计和资源配置方面几乎没有冗余。结果系统建成后,对数据的分析需求出现爆炸性增长:有的要对数据进行准确性校验,有的要对数据做进一步分解,有的要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还有的要通过数据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对于数据使用部门来说,似乎基础数据拿到之后,分分钟就能完成进一步的分析。但实际情况是:无论是建模还是算法,都不可能信手拈来,更何况这些都是之前没有提及的新需求。开发者和IT部门却没有资源来应对,甚至需要重新走立项申请的流程。结果等到资源到位,数据使用部门和领导的热情早已散退,数字化错失了大好的发展机会。

因此,需要在对数字化系统进行规划的时候,超前性地预埋常规的扩展性需求,根据IT建设经验提前准备一些分析模型和数据表,才能有效应对系统上线之后的需求爆炸。只有对新需求做到及时响应,才能持续激发使用者对数据的兴趣,推动数字化系统的持续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频繁升级的软件应用不仅给客户带来新鲜感,也在不断注入新的能力和特性。相应的,企业依托数字化系统提供差异化竞争能力,于是对需求变更响应速度的期望值更高。

无论是端到端定制化开发的系统,还是多个产品模块组合出来的系统,做新需求以及系统的变更调整都要遵循IT规律。尤其是在已经上线运行的系统上做调整,既要保障现有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又要快捷准确地把新能力补充进去,对于系统的架构、人员的技能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压缩TTM很难,但并不是做不到。

所以说,如何实现数字化系统快速调整,将需求响应速度和新能力发布周期提升到客户可接受的程度,是5G时代企业数字化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还有一点补充:最佳实践并非把所有的流程和规则都IT化和数字化。因为再敏捷的IT开发也需要时间进行需求确认、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和安全验证,而有些流程和规则变更和灵活性非常频繁,或者还无法在短期内将其固化,对这种情况,效率最高的方式是维持“人治”的模式,维持使用更具灵活性和判断能力的人去做事,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结语

在对5G时代进行产业规划和需求调研的时候,往往可以找到各种商机,客户提出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有了非常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但是谈到项目和费用,往往话不投机,难以最终落地。如今能力建设和解决问题的成本仍然太高,高于客户的期望值,也高于数字化系统带来的价值,我们不能简单地指责客户抠门,而要思考如何解决5G时代的成本之殇。

虽然降低成本是发展企业数字化的关键,但要想让5G熠熠生辉,更重要的是找到能提升产业价值的应用。在下一篇中,我将和大家分享5G时代应用和价值提升的问题。

本文系作者 宁宇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