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者居其上,哈啰出行的长期主义胜利

这是一次长期主义的胜利,也是互联网创业潮中关于后来居上的典型商业样本。

当堪称资本绞肉机的共享单车玩家们,在几年前打得如火如荼之时,估计不会想到第一个从战场上跑出来的,是一个起初几乎没人注意到的后来者。

4月24日,哈啰出行(以下简称“哈啰”)正式在纳斯达克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哈啰2020年的财务指标仍然实现了全线增长。2020年,哈啰全年营收为60.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3%;毛利润7.15亿元,同比增长70.64%。

同时,哈啰出行在2020年的总交易金额达130亿元,年度交易用户为1.83亿,交易次数达52亿次。截至2020年年底,34%的哈啰用户曾使用过该公司的两种或以上服务。这意味着,部分哈啰用户已经完成从纯粹的共享单车出行,到诸如顺风车、共享助力车等其他生活场景的切换。

回头看去,关于共享单车的仗打了近6年,正式启动IPO的哈啰几乎是从血海狼窝里,独自跑出来的、唯一的一家平台。起初在其入场时,手握巨资头顶光环的对手,压根没有在意这个出现在底线城市的新手;现在,其他的玩家已然退场或被收入巨头麾下,而哈啰却开始从下沉市场卷土而来,并在一线城市站稳了脚跟。

这是一次长期主义的胜利,也是互联网创业潮中关于后来居上的典型商业样本。

后来者,居其上

2021年4月,北京市交通委发布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2020年运营监管及2021年车辆投放规模的公示》。数据显示,北京市2021年中心城区车辆总量控制在80万辆以内,其中美团40万辆、青桔19万辆,哈啰21万辆,位列第二名。

这是北京市政府第一次确定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在市区的投放配额,同时也是第一次将此前释放的配额重新分配。

这一次,算是哈啰第一次正式宣告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如果算上广州、深圳、上海,哈啰已经在国内所有的一线城市全面突围。这对于一直在下沉市场默默耕耘的哈啰来说,算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也是其从出发之日起想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4年前,共享单车的赛道是以摩拜和ofo为主角的故事。为了在一线城市拿到足够单量,双方以及站在其背后资本在市场上砸下了巨额的资本。一时之间,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开始“车满为患”,这一度让监管层头疼不已。

为了解决单车过量投放带来的困扰,一些大城市于2017年开始实行“限投令”,哈啰也因此被排除在一线城市之外。这一度导致哈啰的声量远远不及摩拜和ofo。不过很快,后来的故事便出现了反转。

由于烧钱大战愈演愈烈,站在台面的双主角很快便出现了资金危机。ofo欠下巨额押金离开江湖,摩拜也被美团收编。而哈啰正因为避开了一线城市锋芒,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下沉市场获得长足的发展。

以珠海为例,哈啰单车2017年10月进入珠海运营。2018年,珠海市香洲区组织各家企业进行共管自治,将全区共享单车份额拉回到12万辆,哈啰、摩拜、ofo三家运营企业平均分配每家获得4万辆的配额。由于长期稳定的运营,哈啰从最初的4万辆配额提升至5万余辆,约为如今市场另外两家企业美团和青桔的总和。

后来随着哈啰在下沉市场取得稳定进展后,一线城市的大门也纷纷为其敞开。

2019年4月底,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招标公告时,3家中标运营商分配40万辆共享单车配额,其中哈啰拿到的是12万辆额度,排名第二。2021年1月,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2020年第四季度广州市共享单车考核结果显示,哈啰出行排名第一,增加配额1万,总配额达到15万,成为广州共享单车配额排名第一的企业。

在深圳,2019年6月,哈啰出行在宝安区燕罗、松岗获得试运营资格;截至2020年中旬的信息显示,美团、哈啰、青桔三家企业在深圳的配额分别是29.1万、8.5万和1万。

至此,哈啰在共享单车全方位完成了逆袭,实现了后来者居其上的目标。

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哈啰共享两轮业务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5.44亿元和55.03亿元。其中在2019年和2020年,哈啰共享两轮业务毛利连续两年为正,分别为6.4%和6.7%。

目前,哈啰出行2020年共享两轮骑行次数为51亿次,总交易额58亿元。截至2020年末,哈啰出行的两轮共享服务已在300多座城市(地级市及以上)运营。

“飞轮效应”实现业务联动

在单车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哈啰的业务并没有停止。

基于共享单车获得的巨大流量入口,哈啰开始横向生长,并衍生出不同的业务相互赋能。如果把不同业务板块看成是一个个不同的齿轮,那么哈啰的每一次转动都对下一次转动提供了势能。最终“飞轮”会越转越快,企业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大。

根据已经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哈啰的在2020年的年度交易用户为1.83亿,交易次数达52亿次。截至2020年年底,34%的哈啰用户曾使用两种或以上服务。从业务场景来看,现在的哈啰已经不是原来的哈啰。

从占据着流量入口的单车业务向外衍生,哈啰已经发展出了共享助力车、小哈换电、顺风车、打车、本地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可以说,哈啰开始长得越来越像滴滴和美团的结合体,基本面正变得越来越复杂。2020年年底,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哈啰将打造基于出行的普惠生活服务平台。

事实上,根据招股书提供的用户数据,也可以看到哈啰在各个业务线取得的进展。

招股书显示,在哈啰单车用户中,60.5%为助力车新用户、40.2%为顺风车新交易用户、39.9%为顺风车新接单司机、63.2%为电动车新用户。同时,这些新业务也为共享单车业务贡献了月8.4%的增量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新的业务中最亮眼的还是顺风车业务,已经超过了原有的两轮主营业务。

数据显示,在2020年哈啰130亿元的总交易额中,顺风车和共享两轮业务分别贡献70亿元和58亿元。其中,2020年全年哈啰顺风车共完成9450万次服务,总交易额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9%,市场占比为38%,已经成为第二大顺风车出行平台。

在营收贡献上,2020年哈啰顺风车业务营收4.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1.2%;毛利为3.77亿元,同比增长166.97%,毛利率高达81.4%。

而在预约制、长距离的顺风车出行场景外,为了满足短距离、及时性的出行需求,哈啰同时也在网约车市场展开布局。

通过在优势市场的 “高性价比”差异化战略,哈啰悄然切入网约车市场截至目前,哈啰出行的网约车业务——哈啰打车业务已先后在广东省中山、惠州、河源、汕尾四个城市上线。

作为哈啰2021年重点发力方向的四轮业务,网约车业务在哈啰内部代号为“经济车”,也承载着哈啰基于两轮基础业务之外的更多想象空间。

“我们上一个引擎是两轮,它带我们走向了一个台阶,再往上去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引擎。”哈啰出行副总裁、普惠用车事业部总经理江涛曾表示,如今来看打车业务不管用户的规模频次还是交易额,都具备成为新引擎的可能性和充分特征。

就这样,基于多业务之间产生了联动效应,某种程度上也拉升了哈啰单个用户所贡献的收入。数据显示,2020年哈啰用户的年平均交易额为70.6元,相比2017上涨了5倍多。同时,在交易用户数逐渐增长的情况下,哈啰出行平台用户的黏性依然十分强劲,平台一年及两年之后的留存率分别达到64%和60%。

得益于哈啰飞轮效应,平台生态也趋于稳定,获客成本正在逐步降低。

数据显示,哈啰2020年营销费用为3.6亿元,在收入中占比6%。这意味着,哈啰已经实现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新业务的快速增长,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壁垒。

本地生活的平台展望

“如果再把用户价值横向扩大,可做的插件应用还很多。哈啰今天其实是局限在出行场景里,在出行场景以外,只要是用户需要的,理论上来说这都可能会成为一个新兴业务,只是时间节点的问题。”

GGV执行董事李浩军曾经做出这样的判断,一个平台最大的价值其实是用户价值,只要用户量足够大、粘性足够高,那么业务的可扩展性是很强的。很多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最后都是超级用户平台业务,很难说局限在其中的一环。

事实上,也正是基于此,哈啰的生长力还在持续向更外延扩散,进入到本地生活领域。

2021年4月7日,哈啰电动车在北京发布了适用于两轮电动车产品的VVSMART超连网车机系统,同时推出了首批搭载这一系统的新款两轮电动车产品。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日均两轮出行次数超过10亿,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保有量达到4亿,且每年还有4600万增量。二轮电动车是80%国民首选的交通工具,这也是哈啰挺进两轮电动车市场最直接的原因。

同时,基于哈啰常年积累的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运营经验,以及背后强大的城市运维团队和地面作战及服务能力,哈啰电动车在短时间内就在全国迅速布局上千家门店。有观点认为哈啰电动车用户还可以通过APP实现包括维修、保险、换电、配件购买等一站式服务,更长的使用时长、更高的用户粘性和活跃度将和哈啰现有业务形成更好的交互质量,由电动车链接本地生活场景也将更有想象空间。

而除此之外,今年以来,以提供到店团购服务为主的“哈啰生活”在沈阳、珠海、广州、上海等城市相继上线,自有品牌住宿业务“哈啰小旅馆”和“哈啰酒店”也已在成都、合肥等城市崭露头角。

这意味着,哈啰针对于本地生活的又一张大网,正在徐徐展开。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