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自媒体需要什么样的生态环境?

随着微信自媒体的兴起,国内开始探讨自媒体的话题逐渐热乎起来。即将推出的微信5.0版本更是把自媒体推到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圈内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自媒体应该往何处去?

随着微信自媒体的兴起,国内开始探讨自媒体的话题逐渐热乎起来。即将推出的微信5.0版本更是把自媒体推到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圈内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自媒体应该往何处去

笔者认为,探讨自媒体往何处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媒体需要什么?当我们深刻理解自媒体的需求的时候,我们自然顺理成章为它找到最佳的出路与方向。

自媒体的运作模式就是凭借持续的优质内容吸引用户(粉丝)订阅,订阅用户规模越大,自媒体的影响力与话语权越大,商业价值越高。因此,订阅规模是衡量一个自媒体价值的关键要素。本质上,自媒体与所有媒体的发展路线都是同出一辙的。

抽丝剥茧,我们可以发现自媒体的核心需求就是如何获取更多的订阅用户,从而达到强化其影响力的目的,这就涉及到所有媒体都非常关心的核心命题:传播力!越传播,用户越多,影响力越强,价值才越大

目前,主流的自媒体发展载体分别是微信、博客与微博三种。下面,我们来分析三者的优劣与异同,为自媒体寻找到一条最佳的成长发展之路。

 

一、微信从来不是为自媒体而生的

2012年,微信用户一年间从1亿跃升到3亿,人们在微信上驻留时间增多,不管是用户基数,还是社交关系链,微信都有着天独厚的优势:直接推送到用户手机,精准且到达率高,更适合精准内容的点对点传播,这对自媒体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事实也是如此,自媒体的兴起与微信的崛起息息相关,自媒体这个词汇的流行很大程度就依赖于微信的快速发展,我们目前可以列举的所有著名自媒体账号,几乎都源自微信端而言的。

虽然微信5.0版本尚未正式上线推出,但是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微信为了规避微博时代信息过量的问题,最新版的微信已经把所有的自媒体账号折叠在订阅号栏目当中,此举将使微信自媒体的传播力进一步受到制约。

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微信自媒体订阅用户之间产生互动交流,是影响微信自媒体传播的最主要因素。实际上,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微信从来就不是为自媒体(或者说媒体)而生的!从微信诞生之初,到今时今日,甚至将来以后,我估计腾讯也从未想过要把微信变成一个媒介平台。微信的确是一个好的自媒体发布平台,但这不是微信的全部,在传播平台之外,微信还有更大的野心。现在的问题不过是自媒体爱上了微信,但是微信却从未爱上自媒体罢了,同床异梦,纯属正常。

 

二、博客已经日渐被网站专栏取代

曾几何时,博客赫然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度形成全民皆博的壮观局面。随着轻博客、微博与微信的崛起与发展,博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过去式。

2006年7月,曾位列国内排名前10的博客服务商敏思博客发出的“关门公告”。2009年,号称“中国博客之父”方东兴创立的中国博客网倒闭,标志着博客时代的正式终结与没落。对于一个已经没落的载体,自媒体是不应该抱有太大的寄望的。

事实上,很多昔日呼风唤雨的博客自媒体要么主动向行业平台转移,要么被动地为行业平台“招安”,此举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互有得益的。纵观博客的整个发展历程,诞生于博客,能构成社会热点事件的案例屈指可数,可见其传播力与自媒体的需求,是不太匹配的。

 

三、微博的互动与传播是最佳途径

笔者认为,微博其实是自媒体成长与发展的最佳载体,理由有五:第一是互动优势明显;第二是传播方式多样;第三是平台承担推广;第四是便于接入移动互联网,第五是变现门径明显。

作为目前微最成功的开放关系链产品,开放关系链对于信息传播的独特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在微博上进行信息传播,利用用户自身关系链的影响会辐射到更多的受众。

在社交化媒体出现之前,以往的信息传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都是单向而一步即止的。社会化媒体的关系链打通了人际传播的快捷渠道,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转播按钮就可以把信息分享到周围的朋友眼前。

微博最大的传播优势就是粉丝之间互相知晓,彼此能产生高频率互动。粉丝越多,互动频率越高,传播力越大。同时,微博可以借助热点事件,图片视频等构成多方位传播链条,其信息传播呈现从点及面,多线条同步扩散的优势特征。这也是为什么微博粉丝规模可以迅速飙升到百万,甚至千万级的重要原因。

尽管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活跃度极高的信息传播空间,但它同时也面临各种问题。作为重要信息传播载体,用户越来越难以找到需要的内容。

一方面,信息越来越庞杂、过载甚至混乱,用户为大量的无价值信息所累。另一方面,信息又变得越来单一和缺乏营养,大量的“生活类内容”、“垂直类信息”等被淹没,同时,话语权基本被类型单一的“大V”霸占,普通用户传递的真实、价值信息难以被发掘。

如何让用户高效的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提升信息传播力成为微博突破瓶颈的当务之急。尝试把大数据运用到微博中的,避信息过量问题,对信息内容进行自动分类、去重、聚合,改善信息结构。

基于用户的数据挖掘,实现微博关注人群的自动分组,准确实现内容和人群的聚集,降低用户进行信息筛选的门槛。对于微博上有些低质量的垃圾信息可以通过产品调整进行过滤,让用户的收听环境更加清晰有价值。对信息进行的分类,帮助用户发现感兴趣的人和内容,实现信息的有效聚合。

一方面规避信息过量问题,对用户以往沉淀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改善信息结构、分类和呈现方式,包括建立更好的信息间连接,将内容和用户进行高关联度关联重组,提高信息获取效率,避免重要的信息被忽略。

另一方面,推进内容信息多元,包括更多的实用性信息、生活性信息以及真正对用户有帮助的信息,使微博慢慢变成一个更加实用的、功能性更强的平台。这些举动对于自媒体来说,传播优势不言而喻。

此外,移动互联网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微博相对其他自媒体载体而言,更有利于接入移动互联网(笔者曾大胆假设如果腾讯在微信上开通一个微博入口,那腾讯微博将是何等场景),为自媒体的长期发展提供海量用户基础。最后,就是自媒体商业变现的问题,在这个方面,微博毫无疑问是已经探索出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成功案例。

本文系作者 蔡勇劲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我是不是自媒体,如果是的话,没觉得有什么生态环境

    回复 2013.07.31 · via pc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