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扫黑·决战》拥有的优势和起点,接下来的同类影片得不到“复制”。
文 | 跃幕,作者 | 七月
国内银幕“扫黑除恶”的第一枪。
由于这一影视化主题较为少见,从内容题材层面来看,部分改编自真实案例的《扫黑·决战》算得上是今年五一档中最特殊的影片之一。再加上,演员阵容上有着张颂文、姜武等公认的演技派进行助力,《扫黑·决战》有着一定的市场看点。
可惜的是,目前《扫黑·决战》的市场表现较为平平:上映以来每日的排片占比和票房占比均属于第二梯队的范围内,截至5月3日的累计票房刚超过了7000万,预测总票房成绩也落在了1.5亿左右。
显然,即使有着一众好演员、好演技的支撑,《扫黑·决战》的主题特殊性也没能为影片的市场表现带来更多的加成作用。这基本上是意料之内的结果。毕竟,无论是更为严苛的内容审查影响最终呈现结果、还是观众不会单纯因为好演技而买单,《扫黑·决战》从一开始能够发挥的市场空间就是有限的。
实际上,对于接下来的其他“扫黑除恶”主题影片来说,率先试水的《扫黑·决战》某种程度上已经标志出了这一类国产影片的“天花板”在哪。至少不是每一部同类影片都能做到像《扫黑·决战》一样,定档五一档这样的黄金小档期,甚至考虑四大重点档期。更不用提,《扫黑·决战》背靠“爱奇艺原创电影计划”获得了一定的关注,有所领先于同类影片。
01 类型题材上的“束缚”
带着镣铐跳舞。
在今年五一档上映的10部影片中,从谍战片、悬疑片,到爱情片、喜剧片,再到犯罪片、动画片,可以说是涵盖了多元化的类型题材。对比之下,以“扫黑除恶”为内容主题的《扫黑·决战》无疑具备十足的独特性。
作为国内首部真实展现全国扫黑办督办案件的影视化改编作品,《扫黑·决战》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这种直击社会痛点的深刻现实性,也进一步增加了影片在题材内容层面的独特性。
值得肯定的是,虽然《扫黑·决战》属于国产犯罪类型片,但影片拥有少见的“扫黑除恶”主题,不仅拓宽了国产犯罪片的创作范围,又完全区别于今年五一档的其他类型影片,填补了包括五一档在内的市场这一类型影片的空白。
不过,《扫黑·决战》的这种与众不同往往意味着,包括《扫黑·决战》在内的同类型题材国产影片,从创作伊始到影片上映的全过程都需要经历更为严苛的审查动作,内容删改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必要环节。
实际上,根据《扫黑·决战》片尾显示的工作人员名单,能够看到影片先后经过了5次拍摄。这样的多次拍摄,即使是在被疫情打乱进度的影片中也极为少见。由此可以大胆推测,《扫黑·决战》遭遇了内容删改的问题。
从《扫黑·决战》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内容“敏感”问题或多或少还是影响到了影片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整体质量。那么,其他“扫黑除恶”主题的国产影片接下来基本无法避开《扫黑·决战》的问题,这种来自类型题材上的束缚力也就还会继续作用在它们身上。
此外,由于上映前《扫黑·决战》顶着来自类型题材上的不小压力,同类型题材影片的创作也需要面临同样的压力所在,接下来的整个市场上不会大量输出以“扫黑除恶”为主题的其他影片。
02 “有限”的市场卖点
想要突围的基建力量不够。
相较于今年五一档上映的其他9部影片,《扫黑·决战》的“扫黑除恶”内容核心具备相当大的题材内容独特性,的确是这部影片在这一档期内的一大市场卖点。
不过,从目前《扫黑·决战》的市场表现来看,一直未达到10%的排片占比以及上映3天累计7000万+的票房成绩,显然影片属于今年五一档第二梯队的范围内。
而《扫黑·决战》这样较为平平的市场表现,足以说明市场和大众还没能建立起来对“扫黑除恶”主题内容的更多接受度,影片的发挥空间较为有限,想要突围的难度有所增加。
尤其是,上述已经提到过,像是《扫黑·决战》这一类型题材国产影片未来输出并不会多。那么,“第一个吃螃蟹”的《扫黑·决战》尚且热度不算高,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接下来的同类影片难以拥有更高的市场和大众关注度。
除了在类型题材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之外,《扫黑·决战》在演员阵容上也具备一定的看点——既有张颂文、姜武这样公认的演技派组成“文武组合”领衔主演,又有赵毅、焦刚等实力过硬的演员特别出演,用好演技为影片保驾护航。
可惜的是,《扫黑·决战》的这种市场看点并不能算得上是一大市场卖点。一方面在于,《扫黑·决战》的演员们确实有着令人信服的好演技,但无论是姜武、张颂文,还是金世佳、李倩等人,并没有绝对占优势的票房号召力;另一方面在于,尽管国内市场经历了理性回归,但如今的观众不会单纯地因为演员演技好而为影片买单,演技好坏只是其中一个判断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扫黑·决战》的市场卖点其实是较为有限的,仅仅靠着“扫黑除恶”的内容特殊性,以及好演员、好演技的一部分加成作用,影片的票房成绩很难实现更多的突围,如今的市场表现可以说是在意料之内。
03 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
同类影片的“天花板”。
实际上,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扫黑·决战》的预测票房成绩落在了1.5亿左右的水平上。这基本能够看到《扫黑·决战》最终的市场表现了,并不会出现“翻盘”现象。
毕竟,尽管近几年的市场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国产影片,凭借着类型题材独特、内容质量过硬等优势突出重围,走出一条稳稳当当的票房长线,但市场体量某种程度上还是会成为绝大多数影片市场走向的“前提条件”,即便是口碑突出也无法次次都能逆天改命。
对于《扫黑·决战》来说,影片的市场反馈在今年五一档的一众影片中固然较为不错,豆瓣评分6.6分、猫眼和淘票票评分分别为9分和8.8分,仅次于同期的《悬崖之上》。但电影并没有绝对领先的口碑优势和出圈能力,这让电影在整个档期里并没有逆袭的可能。
不仅如此,率先上映的《扫黑·决战》能够达到多大的票房体量,足以展示出其他“扫黑除恶”内容主题的国产犯罪片“天花板”有多高。
究其原因来看,《扫黑·决战》面临着题材内容的极大束缚力,接下来的同类影片无法避免;而在市场卖点层面,接下来的同类影片也绕不开《扫黑·决战》市场卖点有限的问题,毕竟这类影片的题材决定了演员阵容呢更偏重于“实力派”,而且在“商业性”上往往缺乏明确的类型标签。
显然,对于其他的同类影片来说,《扫黑·决战》有着高于它们的不同“起点”,实现市场突围之前首先需要超越《扫黑·决战》。换言之,《扫黑·决战》几乎可以看作是这一类型题材影片的“天花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扫黑·决战》出身于“爱奇艺原创电影计划”,这一计划曾针对院线分账比例进行了扶持,从以往的53%左右提高至60%,更多的是希望借此为出品的影片争取院线更高的排片占比。
然而,目前来看,《扫黑·决战》获得的排片占比与正常情况下相差无几,并未见到计划扶持的作用效果。这也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扫黑·决战》无法发掘更多的市场空间。但从根本来说,无论是什么原因没能刺激出更多的排片空间,都不能忽视《扫黑·决战》本身的体量问题。
如今,整个国内电影市场已经过了依靠“补贴”就能获得市场支援的阶段。所以,对于《扫黑·决战》这类中小体量影片来说,想要在市场突围的确是一个难题。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第一点就已经说明所有问题了,后边写的都是凑篇幅。大家都知道什么原因。大家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如果只能看到一个勉为其难的作品,用脚投票是最终结果。《无间道》就是个最好的扫黑除恶作品,不是我们拍不出来,只是我们越来越不敢拍。
这种片子很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