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印度疫情的大坑,把苹果和富士康陷进去了

把苹果和富士康陷进去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懂懂笔记

5月11日,路透社报道称,有消息人士透露,由于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工人无法上班,印度富士康工厂的苹果 iPhone 12产能已经下降了50%以上。也就是说,刚迁过去一年多时间,专注于生产iPhone 12机型的富士康,也遭遇了这一轮疫情滑铁卢。

这对于刚刚发布了新一季财报,并对未来半年iPhone手机给予厚望的苹果而言,确实是一记闷棍。而对于那些翘首以待入手iPhone 12的买家而言,大促销和货源充足等利好就不要想了。

iPhone 12 的产能或受到严重影响

据了解,位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的富士康工厂专门为苹果公司生产iPhone高端机型。有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这个州的100名富士康员工已经接受了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情况并不理想),同时富士康已在其位于金奈首府的工厂强制实施了禁入禁令,直到5月下旬为止。

泰米尔纳德邦是第二波新冠疫情中受灾最严重的州之一。从本周一开始,当地官员对这个州实施了全面封锁,在关闭公共交通工具同时关闭了商店,以尝试缓慢地降低疫情感染的速度。

此前,曾有消息称工厂内部已经有10名工程师感染了新冠肺炎,这些技术人员均为富士康派遣过去的海外技术骨干,并不是印度本地员工。

针对目前的疫情状态,富士康方面证实的确有员工确诊,并表示已经安排确诊员工到医院隔离诊治,在确保员工安全的前提下,厂区会按照标准作业程序进行环境消毒。从官方信息来看,其厂区员工仍在正常上班,员工也会得到必要的防疫物资及协助,以配合当地政府应对疫情的变化。

不过从路透社报道的知情人士信息来看却并非如此:“从周一开始,只允许员工离开工厂,而不能进入工厂。”“只保留了一小部分生产产能。”上述消息人士均表示,工厂内超过50%的产能已被削减。

尽管报道中没有提及有多少员工出厂,以及工厂的具体名称,但是富士康工厂只出不进,短期内应该很难恢复原有产能状态。按说富士康在当地一直是向工人提供员工宿舍和餐食的,或许的确是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只好采取这种只出不进的方式来应对了。

押注印度的富士康难做"无米之炊"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合同电子制造商,也是苹果手机的主要供应商。目前富士康方面回应只是印度某工厂的一小部分员工接受新冠肺炎测试结果呈阳性,而且公司已经在为员工提供支持,包括医疗救助。

“富士康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与印度当地政府和公共卫生当局密切合作,以应对我们和所有且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所面临的挑战。”目前,印度当地媒体只得到了富士康官方的这一回复,但是其拒绝评论工厂目前的产能或特定人员的状态,与此同时,苹果公司也没有回应当地媒体的置评请求。

现在看来,当初苹果和富士康毅然决然做出的“迁移”决定,还是迎来了第一波严峻的挑战。

从某种角度来说,海外企业在享受所谓“印度制造低成本红利”的同时,也要承受当地其他方面如公共设施(管理水平)的隐忧。

2018年底,富士康正式宣布将于2019年在印度建造苹果手机代工厂,并且工厂主要聚焦于高端、高价值的iPhone旗舰机型。当时,苹果与富士康的示范效应下,手机等电子产业链产能从中国向南亚、东南亚地区转移,似乎成为一种趋势。

2019年初,富士康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已开始生产iPhone 11、iPhone XR、iPhone12mini等产品,之后富士康开始逐渐将新的生产线用于制造iPhone 12。当时苹果和富士康与印度有关部门“两情相悦”,一方是给地给政策,一方是许以重金投入。有媒体曾报道,苹果计划将全球10%左右的产能从中国向印度转移,同时计划未来几年为印度的苹果项目投资3.37亿美元。

印度方面除了要打造“印度制造”的全球概念,对此不遗余力,而且在政策推动下,得益于苹果、三星等企业将部分产能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市场,确实也受益匪浅。

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表示,印度的手机产品市场增长从2020年初一直持续到今年第一季度,苹果在印度委外代工的同时,去年一年其手机产品在印度的出货量也超过了100万部。Canalys曾表示,iPhone12的市场需求得到了当地生产制造和优惠融资政策的支持。

但是,目前卷土重来的新冠疫情已经使得当地手机制造行业的前景十分黯淡,从4月份开始到现在,当地疫情所呈现的状态已经为全球所目睹。富士康和苹果iPhone 12产能未来的情景,显然不会乐观。

全球手机大厂都要打一阵”寒颤“

值得注意是,富士康并非唯一受影响的手机生产企业。当地媒体报道,诺基亚(HMD Global )以及OPPO等企业也在遭遇“险情”,2020年下半年在其生产线的工人们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之后,也都暂停了各自印度工厂的生产。

显然,无论是生产制造端,还是个人消费端,这一波疫情之后的印度市场,将会让苹果、三星以及众多中国手机品牌从原本的“高热”中迅速冷却。

此前,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已连续三个季度创下破纪录的出货量,根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1年的第一季度,印度国内的手机出货量达到了3800万部。

在1月至3月期间,中国手机品牌小米以26%的份额领先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而苹果则以近48%的份额保持了其在高端细分市场(超过30,000印度卢比售价)的领先地位。苹果iPhone还连续两个季度实现了超过100万部的出货量。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品牌占有市场75%的份额,排名前五的品牌中小米以26%的份额领先,其次是三星(20%),vivo(16%),Realme(11%)和OPPO(11%)。

而在印度销售量排名前十的手机型号中,有五款来自小米(包括redmi)。小米印度公司此前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还表示:“小米新发布的最新5G产品Mi 10i5G重新占领了中高端市场(20,000卢比-30,000卢比售价区间),该产品在该细分市场中表现出色。”

不过,这些亮眼的数据或将在4月份之后“黯然失色”。

“由于此前市场表现出色,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在2021年第一季度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创下出货量新高。” Counterpoint高级研究分析师分析师普拉奇·辛格(Prachir Singh)对此表示。

“但我们也要谨慎考虑未来的进展,因为印度目前正在出现第二波和更猛烈的新冠疫情浪潮,并有可能影响未来几个季度。由于持续停产和封闭社区,消费者需求将会受到严重打击。”他强调。

目前,Counterpoint Research已经将印度4月至6月的整体出货量降低了500万部。

海外调研机构TrendForce 5月10日在分析印度疫情后,也已经将其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增长预期从9.4%下调至8.5%,原因就是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对包括苹果和三星在内的主要厂商的负面影响。

TrendForce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品牌都会密切监视其整个部件的库存(尤其是印度地区),并相应地调整后续生产计划。”

本文系作者 懂懂笔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5:00

比特币现报105281.2美元/枚,日内涨2.09%

14:58

深圳水贝商场金价降至756元,周跌幅超4%

13:48

肖钢:一季度证券业金融科技投资强度在金融各子行业中居首

13:43

清盘潮又起,一批公募FOF规模大考临近

13:31

美国财长贝森特:决心降低支出,发展美国经济

13:26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第四研究组下设工作组会议召开

13:09

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GDP增长速度将超过债务增长速度

12:57

肖钢: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加快构建生成式AI金融应用的治理闭环

12:56

贵州茅台年度股东大会5月19日举行,股东报道现场火热

12:19

5月18日新闻联播速览22条

12:14

规模最大信息通信网在中国,中国将加速推进6G研发

11:25

本周新增三花智控、安井食品等7家企业获境外上市备案

11:25

本周新增邦正精密、中电防务等4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

11:21

风口风力11~12级,新疆部分旅客列车停运

11:09

15家A股上市公司本周披露并购重组最新公告,光洋股份拟购买银球科技100%股权

11:09

银河证券:A股市场走势仍将体现“以我为主”的内涵,有望展现更强韧性

11:06

本周12家上市公司公告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相关情况,韵达股份控股股东增持获不超1.8亿元贷款

10:44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报告金融系统要加快改革步伐,继续提升体系韧性

10:37

去哪儿CEO陈刚:我们的第四次创业,是用AI改写行业

10:37

涉投行业务违规,中信、国投等多家券商遭监管警示

58
15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