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娱乐资本论,作者丨王半仙
“说实话,我特别地不高兴。”
在刚刚过去的金毫笔编剧之夜上,刘和平面对不来现场领奖的编剧,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在他看来,编剧行业能够有一个专门表彰的奖项实属不易。
“别人尊重我们,抬举我们,看得起我们,专门设置了属于编剧的奖项,所有编剧都应该看得起这个奖。”
刘和平的感慨不无道理,过去一部剧集被捧的往往是演员、导演、制片,而创造“一剧之本”的编剧偏偏在话语权的最底层,剧火了之后也难以享受到外界的叫好和掌声。
与此同时,大部分编剧还有着堪称恶劣的生存环境,白嫖、压价、欠薪随处可见,另外还有着激烈的竞争。在艺恩出品的《中国编剧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编剧报告》)中,专业编剧从业人数估算为14万,每年只有3%的编剧能有作品播出。
在成长为大编剧之前,编剧们有着好多弯路要走。
不过现在伴随着编剧的重要性被不断提起,无论是平台还是影视公司都开始重视编剧,其中两个表现就是培养自己的编剧,以及把合适的编剧签下来养着,为自身的项目服务。
于是编剧们在单打独斗之外,也有了更多选择。比如加入平台或者影视公司,背靠大树好乘凉。
但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利弊之处,编剧的进阶道路依然遍布血汗。
01、“我是加戏注水工具人,但平台也让我飞速成长”
“表面上看中才华,实际上要靠资源和人脉,都不认识你怎么找你写剧本呢?”
影视业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总是有很多圈子,编剧圈也在其中,一个初出茅庐的编剧想要进圈,需要一个引路人。对于那些科班出身的编剧来说,影视高校传帮带是一个通用的途径,跟着学长学姐获得机会的速度可以被加快。
但科班之外,这个行业还有一大批半路跨行想要做编剧的人,他们从原专业跳往编剧的道路上,会有多个工作作为跳板,其中离编剧最近的是平台以及影视公司的“文学策划”岗位。
“文学策划的门槛比编剧要低一些,只需要你了解影视行业,了解编剧的基础知识,辅助编剧或者制片完成一些工作,并不需要你能够独立写剧本,”编剧小张告诉河豚影视档案,她从宣传跳到文学策划的时候,首选的地方就是视频平台。
然而等真正在平台工作的时候,小张才发现平台的文学策划岗位更像是一个指哪打哪的工具人,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听从领导的吩咐,修改平台主控项目中,那些被认为达不到要求的剧本。
“为什么不让项目编剧自己改呢?”
“因为平台的要求对编剧来说很难执行,或者压根不想执行。”
根据小张的描述,平台要求文学策划改剧本的情况一般是以下几种。
一是加戏,捧自己平台签约的艺人,“这种肮脏事不太好让项目编剧来干,只能平台策划自己上,这样也能保证加的戏是平台想要的。”目前主控项目中,通常都会加塞平台签约或者分约的艺人,加戏也就成了常事。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男一女一档期满了还没拍够,必须给其他艺人加戏,不然到不了约定的集数。比如《夏至未至》因女主角档期给的不够,无奈在杀青之后还要找配角重新补拍。一般此时的加戏工作往往就由平台编剧来完成。
第二种情况是注水,“水集数是最普遍的要求,一上来就跟我说要从30集改到50集,一般编剧不愿干这个。”小张有些无奈,用拖长集数来提高热度和收益的手段不止是影视公司会用。
而小张们水集数的通常做法是加感情戏、聊天戏以及一些家长里短。古装偶像剧《香蜜沉沉烬如霜》的执笔编剧就曾在微博控诉自己交了43集剧本,最后成片变成了63集的现状。
三是“符合平台调性”,在大数据的支持下,甜宠剧不够甜就多加糖,悬疑剧不够酷就多些惊悚情节。平台和影视公司对于剧集的需求不同,免不了要从用户以及流量角度来思考问题,保证剧集完成平台相关KPI。
绝大多数时候,平台文学策划和项目编剧都并不会就剧情发生摩擦,因为平台派自家文学策划改剧本时,一般都到了项目开机或者项目拍摄中了。
比如某古装江湖偶像剧,在已经有剧本的情况下临开机还找十个编剧现场飞页,就是为了改掉风险或者过时的内容,让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比“戏烂”更可怕的是项目停工。
“没人会傻到有摩擦,因为一旦停工一天就是一天的钱,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站在平台方的视角来看,一切都是为了推进项目而服务。
虽然对平台文学策划的工作有诸多不满,但小张还是承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跳板:“在平台工作几个月我就看了一百多个项目的材料,什么类型都接触过了。”
接触项目的同时,小张自身的能力以及编剧水平也在学习中飞速成长。并且平台文学策划是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如果新人靠着到处碰南墙找甲方试写剧本,恐怕连活下去都很难。”
而积累了经验之后的小张也产生了离开平台的想法,“一部剧里这么多集都是我写的,想要个署名还要跟领导搞好关系,既然这样我为什么不自己出去做真正的编剧呢?”
02、“虽然我失去了创作自由,但收获了好乘凉的大树”
“编剧哪敢维权,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从独立编剧成为影视公司签约编剧的林风告诉河豚影视档案:“一般编剧完完整整写一部戏的时间至少有两年左右,认认真真从大纲开始到最后跟组,一个项目跟下来两年都是快的。”
真正做编剧之后就没有死工资了,项目方会按照阶段来付费,但现下行业中存在着许多不那么合理的付费方式,比如平台过会通过才付费,比如试稿。
“有的项目方让编剧写一集,有的写5集,这些都是义务劳动没有钱拿的,通常一集是两万字的体量,如果试稿不通过,这些字就是白写。”
偏偏有比试稿更加恶劣的行为,“之前有个项目方找我试稿,最后对方说本子不满意没用,但最后戏播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们拍的剧里有好多我写的情节,这就是剽窃。”知名编剧李亚玲曾在微博吐槽过相关行业事件。
尽管如此,林风也不打算维权,一方面是维权的难度和成本太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圈里大家以后还要碰到,万一给别人留下一个你不好打交道的印象,以后谁还敢找你干活呢?”
在这些残酷面前,林风选择了成为一家影视公司的签约编剧,“签约编剧其实和艺人很像,公司给你派活,但同时也要从中抽成,有的抽20%,还有一些影视公司不抽成。”
行业中的公司众多,其对待签约编剧的方式也不同。
一种是影视公司签约编剧,满足自身项目对于编剧的需求,“编剧是一个很需要磨合的岗位,有一个配合度高的编剧,有时候能省很多事。”
而签约编剧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公司节省了成本,一个编剧如果有爆火的作品,那么稿费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公司签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控编剧稿费上涨的幅度,不至于出现第二次合作漫天要价的情况。
但不同影视公司对于签约编剧的约束也有不同,有些公司能够允许其接外部的项目,而有些公司签约编剧只写自家公司的项目。同时公司还会相应的约定一些工作量,需要签约编剧来达成。
对林风来说,签约影视公司虽然意味着失去创作上的自由,但也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首先是旱涝保收,不用再在众多项目方之中周旋,做许多无用功,最后还可能收不到稿酬。“公司肯定会把好的项目优先给自己的签约编剧去做,你只需要专心做好自己手头上的项目就可以了,而且和一个老板打交道总是比和很多个老板打交道要省事很多。”
其次是有更多机会,如果公司参与出品某平台主控的项目,自然可以向平台推荐自己公司签约的编剧,“相当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把,但这也要看公司是不是一个好公司。”有些影视公司会不顾编剧的创作规律,同时安排多个项目压榨劳动力,所以签约也是一件需要运气的事。
而且公司还会为编剧造势,“编剧当然也要有知名度,所以现在一部剧播出之后,编剧也会进行一些媒体采访,做一些台前的曝光,还会有一些奖项上的公关运作,这些都是在逻辑范围内的,毕竟编剧也不能可能凭空出名。”
在林风眼中,某二字编剧和三字编剧都是精于此道的佼佼者,他们不仅自己出名,还会努力顺带营销旗下工作室的签约编剧,让他们也收获名气。尤其是当下的影视圈对于优质编剧的需求始终旺盛,一部热度不错的作品加上合适的推广手段,能够让一位编剧直接告别此前毫无话语权的状况。
在一般长度为五年左右的签约期内,编剧们如果碰到一个好公司,做出了一两部爆款的项目,就可以朝着独立编剧的方向迈进。
03、收入翻番、创作自由,独立编剧之路道阻且长
“这种级别的大编剧是不约稿的,都是出于本心的创作。”当河豚影视档案询问一部剧的创意从何而来时,制片人如此回答道。
对于依靠作品积累了名气和行业影响力的编剧来说,他会有极大的自主权,无论签约在哪个公司,都是独立编剧,能够决定自己的创作。
其中令小编剧羡慕的是,独立编剧可以直接拒绝他们“看不上”的作品。比如前几年IP改编成为潮流的时候,做改编编剧相对而言赚钱更容易也能够收获名气,但一些独立编剧就会因为作品本身的问题而拒绝邀约。
在拒绝看不上的作品外,独立编剧甚至有些时候不用自己亲自创作,单凭名气即可获得收入。“我之前在的一个项目,编剧就是挂个名出个大纲,里面的内容都是我们底下人写的。”
当然也有一些情况是因为编剧想要培养新人,比如束焕在金毫笔编剧之夜上曾聊到:
“很多脱口秀演员和写段子的人来到我的团队,唯一用他们的办法是把分场、人设、总纲写完,请他们加包袱,想想这句话怎么样才好玩。”
而与自由度同时增加的,还有编剧的收入。文学策划几千月薪,新人编剧单集万元,“据我所知,现在圈里火的一线编剧写一集能有30万的稿酬。”林风的说法得到了《编剧报告》的佐证,圈中有高口碑、高收视作品,且有一定影响力的编剧,单集收入在30万以上,如果是一部40集的剧,那么编剧就可以获得1200万的收入。
并且这还只是本职工作带来的收入,当下许多一线编剧已经开始转变身份,成立影视公司,参与到影视制作以及投资的行列中来,此时编剧的收入就没有了所谓单集价格的上限。
对一些项目主控方来说,他们也十分欢迎导演、编剧等创作团队加入出品的行列,“前提是他们有钱投资。”
毕竟当下能用剧本作为资本的编剧并不多,主控方大多数时候也不愿如此让利。
比如《好先生》的编剧李潇成立了上海白鲸影业,成为了《加油,你是最棒的》的出品公司,李潇本人也转型监制、制片人等等。另一个更有名的例子是于正,编剧出身,先后成立于正工作室和欢娱影视。
在这些大编剧成立工作室或者编剧公司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推进编剧行业职业化的进度,对小编剧来说,编剧工作室是平台以及影视公司之外的选择,这里对于专业性、流程分工、成长进度的把控很多时候要强于平台和影视公司。
再回到编剧的进阶道路上,每个阶段都有相对而言更加合适的选择,比如外圈初入行选择平台做文学策划积累项目和经验,有署名作品后之后背靠影视公司积累名气和话语权,成为能够自主决定创作的独立编剧时再回过头来反哺编剧行业。
而伴随着剧集精品化的趋势,市场对于优质编剧的只增不减。
用刘和平的话来说:“编剧现在已经遇到好日子了,很多朋友跟我说以前被冷落,现在一个礼拜好几个人来找。”
而他对同行的期望只有一条:“把剧本改得更好。”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看完文章之后感觉好多编剧也是不容易
现在看剧都是快进着看,拖拖沓沓,原来是有专门的人加戏注水的
太多烂剧了,希望编剧圈的环境能好一点,我也想看到更多更好的影视作品
编剧认为观众不体谅编剧行业的艰难,观众痛斥编剧把自己当脑残
我们不是没有好编剧,是没有拥有话语权的编剧
国产编剧以后面临的问题,远不是“不会讲故事”那么简单
编剧面临着自我、市场和资本的三重挑战
这时代,金钱造就了一切
希望这个行业能够整体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