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造车,王传福“操心”

小米造车需要加速。

文 | 连线出行,作者 | 周雄飞,编辑 | 子夜 

刚过去的端午假期中,小米造车又一次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这并非因为小米造车有了新进展,而是源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一句喊话。 

上周三,2021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在谈到当下巨头跨界造车的热潮时,王传福表示对于现在的巨头们来说,跨界造车不担心亏钱。 

随后,他向小米董事长雷军喊话:“亏50个亿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很有可能一条路线的错误就白白丢失了三年,这个是再多钱都换不回来的,很有可能就彻底掉队了。” 

随着该言论的传播,很快就被外界解读为王传福在劝雷军和小米不要浪费时间去造车,一时间引得公众纷纷展开讨论,并期待雷军会对此作何表示。 

不过,公众首先等来的却是王传福的亲自辟谣。 

就在喊话雷军的几天后,在6月13日的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王传福表示此前劝小米不要造车是一些媒体的误读,比亚迪不仅支持小米造车,甚至正在和小米洽谈一些汽车项目。 

不过,王传福提到的几个点确实值得小米思考,他提到,三年时间,在这么多玩家里谁能活下来?第一,要有核心的竞争力;第二,要有很精准的战略;第三,要有快速决策的机制。具备这三点的企业其实并不多。 

小米造车自今年3月底被雷军官宣后,截至上周这期间除了雷军通过直播公布了首款车型预估定价、可能车型及大概发布时间等信息来造势之外,基本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更不要说王传福提到的“选择路线”。 

雷军官宣小米开始造车,图源雷军个人微博 

反观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自2014年发展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新能源造车俨然成为了一个人人追逐的大风口。除了蔚来、小鹏和理想“三兄弟”之外,阿里、百度、华为、美的和创维等大厂都已纷纷下场跨界造车。 

整个行业都在向前快速发展,但小米官宣造车时隔两月后却连旗下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名还未公布,以至在业内看来,小米造车速度慢了。 

对于这点,小米也深知无疑。自上月底开始,有关小米造车的动态相比于之前两月的沉寂多了起来。无论是雷军上月底到访上汽通用五菱柳州新能源汽车工厂,还是在本月初突然到访长城汽车,亦或者是昨日小米官网突然出现的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职位招聘。

这一系列动作,都被业内看作是小米在造车方面的加速。那么,通过这些操作,小米真的能补上已落后的差距吗? 

造车一开始就慢了 

王传福喊话中的“三年”,看似是小米造车需要花的时间,但实际上这一时间点现在依然缥缈无比。 

众所周知,这一时间点是小米所承诺的造车期限,而这时间第一次被公众得知并不是在今年3月底官宣造车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而是在一周后的线上直播中才被雷军提及。 

4月6日,雷军虽然如约地出现在直播间中,但直播内容却未按此前预热的“和雷军聊聊小米汽车”去展开,据连线出行估算,真正谈到与小米造车相关的内容,仅占到整场直播的一小部分。 

在这短暂的聊车环节中,雷军对于小米汽车何时发布的问题,给出了“小米汽车有可能在三年后会面世”这一并不确定的回答。 

雷军直播截图,截图自小米直播间 

一个月后,小米总裁王翔对媒体再次确认了这个时间点,他表示做一部好车也许需要3年时间,现在造车还在早期阶段。从宣告来看,他同样延续了雷军对此并不确定的“一致口径”。 

如果按进场造车的时间来看,排开蔚来、小鹏和理想这样的新能源车企除外,小米已然有一些落后,因为在它之前,同为大厂的阿里巴巴、百度和华为已分别与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在去年底相继官宣联合造车。 

这其中,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的“智己汽车”最先发布旗下品牌和车型。 

1月13日,智己汽车举行了全球品牌发布会,不仅发布了纯电动汽车品牌“IM智己汽车”,而且还发布了旗下智能电动轿车和智能电动SUV两款量产车型。之后,智己汽车也以汽车品牌方的身份亮相今年的上海车展。 

华为与长安汽车联合造车虽未有新进展,但华为分别与小康股份和北汽旗下新能源品牌极狐联合打造的车型——华为智选SF5和阿尔法S HI两款车型也与华为一同以品牌方出现在上海车展中。 

在量产时间表方面,据智己汽车工作人员对连线出行表示,旗下智己L7和LS7都会在明年开启交付。另一边,据华为官方表示,阿尔法S HI会在今年四季度开始交付,而华为智选SF5已在上月开启交付。

相比于阿里和华为,百度与吉利联合造车项目虽然还未有车型发布,但品牌名也已于今年3月初发布为“集度汽车”,并表示计划在三年左右实现量产。而到了本月初再次有了新消息,表示首款车型会在20万以上,同时搭载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反观小米,无论从信息密度、还是车型发布和量产时间来看,已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落后于阿里巴巴、百度和华为。毕竟就目前而言,与造车相关的信息寥寥无几。 

除了“三年之期”之外,对于首款车型的车型、价格等方面,雷军均在4月初的直播中均以“不确定”、“有可能”和“还未确定”等字眼来简单说明,比如价格定位在10-30万之间、可能是轿车或者SUV等。 

假若说阿里巴巴、百度和华为是以先发优势领先于小米,那么迟于小米进场造车的360和创维等大厂在造车方面也进展迅速。 

4月27日,创维集团宣布旗下创维汽车正式启航,并且带来了首款量产车型——创维ET5,并在5月初就已开始发售;再到本月初,360造车也有了新的进展,据360官方表示,已开始组建造车团队,首款车型将以10万元左右作为定位。 

 创维ET5,图源创维汽车官微 

无论是阿里巴巴、百度和华为这些先入场玩家参与造车的进度,还是看360、创维这些“后来者”的进展,在业内看来,均比小米造车更加具有确定性和领先性,小米造车已然慢了。 

正因如此,已然慢下来的小米,为了在造车方面补回一些优势,开始对其业务进行加速。 

高薪抢人,小米造车开始加速 

小米在造车方面的加速,对于人才的需求体现得最为明显。 

昨日,据界面新闻报道,小米官网的求职页面上线了众多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架构师和工程师两大类,在自动驾驶工程师方面更是细分至传感器、控制、感知和高精地图等多个领域。 

连线出行通过查看小米上线职位招聘信息后,发现这也是小米自4月初宣布开始造车后,首次在其官网上发布与造车项目相关的职位招聘信息,并且这多达20个的职位招聘都属于急招,可见其重视程度。

小米针对造车业务的招聘信息,截图自小米官网 

其实,小米在造车领域方面的“抢人”早在本月初就已开始。 

据一位车企内部人士向未来汽车日报透露,小米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挖自动驾驶领域的大佬和专家,而薪资基本以“百万美元年薪起步”。如此肯花成本挖人也是值得的,因为只要挖到关键人物,就意味着下属团队也会跟着过来,吸引更多人才。 

另据汽势传媒报道,小米在本月初用股权加薪资高达10亿元的待遇挖角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虽然之后胡峥楠以“消息不实”予以否认,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米已向多位传统车企的研发大咖抛出橄榄枝。 

频频去挖研发和自动驾驶领域相关的人才,其背后凸显着小米在汽车软件方面的加速。 

按照此前小米发布的造车公告显示,小米将全资建立一家子公司,来主要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这也意味着,小米将不同于阿里巴巴与上汽、百度与吉利等合作联合造车模式,将走上一条自己造车的道路。

但小米要走的这条路,却无比坎坷,其中一方面就是汽车智能化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困难。 

众所周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智能化和自动辅助驾驶水平不仅成为目前业内评判一款新能源汽车产品优劣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成了消费者选购一款产品时重点考量的方面。 

而对于小米而言,虽然常年布局IoT智能终端领域,但在汽车智能化和自动驾驶领域却欠缺许多,以至于无法通过现有资源来支撑起这部分功能的研发、落地和应用。 

从小米所公布的职位招聘信息和频繁挖人的情况来看,小米是想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来加速补足这一块欠缺,并且完成对于自动驾驶全栈的技术研发,因为这方面特斯拉、蔚来和小鹏等新能源明星车企也在加速布局。 

除了车辆智能化软件方面,对于造车产业链缺乏认知也是小米另一大短板。对于这一短板的补齐,小米同样在加速。 

自打小米宣布造车以来,业内对其造车模式的猜想就就一直在进行着,因为摆在小米面前的选择并不少。按照小米在造车领域的实力,很大概率并不会选择自建工厂,收购车企和找车企代工成为其最佳选择。

因为像蔚来、小鹏和威马汽车等国内新能源车企,均是通过与车企合作代工,来迈过最早的量产门槛,并且小鹏和威马也是通过代工模式实现了从代工到自建工厂的平稳过渡。 

由此,在这之后,就开始有很多小米与众多车企接洽的传闻传出,这其中不乏比亚迪、长城汽车等自主车企,也有濒临倒下的众泰汽车等车企。 

而到了上月底,小米开始主动与一些车企接洽。 

据柳州广播电视网报道,5月29日雷军在上汽通用五菱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对其新能源汽车工厂进行了参观,雷军还亲自体验了被誉为“国民神车”的五菱宏光MINI EV。

雷军参观上汽通用五菱,图源柳州广播电视网 

紧接着,本月8日,据相关媒体报道,雷军突然到访位于保定的长城汽车研发中心。在外界看来,这次到访大概率坐实了之前曾传出的“小米正在和长城汽车谈判使用其工厂生产电动汽车”的传闻。 

就目前而言,小米会选择何种模式来造车,或者会与哪家车企合作代工等信息均还未透露,但在人员的招聘和对车企的走访上,小米比此前积极了许多,可见小米造车正在加速。 

而这样的加速下,小米真的能补上已落后的差距吗?

加速,能补上已落后的差距吗? 

对于这一问题,连线出行向多位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询问,得到了基本一致的回答——并不容易。 

在他们看来,小米在造车加速上或许就不会走得很顺利。 

先来看挖人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方面不仅有小米在行动,百度和360等大厂同样对于汽车研发人才虎视眈眈。 

据未来汽车日报报道,就在集度汽车品牌发布后,集度汽车CEO夏一平就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坦言道:“自己入职后,主要的精力放在招人上,主要项目很缺人,现在每天几乎以四五个人的速度在入职。”

为了加速这一过程,夏一平曾抛出未来五年投入500亿元的规划。按照规划,明年年底前,集度汽车的团队规模将扩充至2500-3000人。 

无独有偶,在本月初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更是亲自在社交媒体上广发英雄帖,并表示“公司在薪酬待遇方面全面放开、全力支持造车。”据了解,360重金寻求的职位包括感知融合算法、软件架构、信息安全、智能驾驶开发等岗位。 

具体到挖人薪酬上,连线出行通过第三方招聘平台看到,集度汽车对于IT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师等岗位均给出了10-15K的薪资,系统工程师岗位薪资甚至达到了30-40K,以上岗位均是15-16薪。

集度汽车岗位招聘信息,截图自BOSS直聘 

360和小米对于造车项目相关的招聘信息,虽然在这些招聘平台上还未上线,并不能看到具体薪资信息,但肯定也不会比集度汽车低多少。“在这轮挖人大战中,大厂更愿意花更多钱。”一位新能源车企员工对未来汽车日报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挖人这一过程中,小米不仅会遭遇同为大厂的竞争,同时也要面对被挖人才车企的抵抗。 

这其中,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明星新能源车企一度成了被挖人才的“重灾区”。“最近挖我们的人实在太多了,没办法,我们要把同事的信息都隐藏一下。”蔚来CEO李斌曾在5月的媒体见面会上这样说道。 

为了留住员工,各家车企都使出浑身解数。 

蔚来基本采用“全员持股”。简言之,就是在新员工入职后,就可以获得一定数目的股票。而据蔚来员工对媒体表示,现阶段蔚来仍会给新员工期权奖励。 

与蔚来相同操作的,还有理想汽车和岚图汽车。前者一般会给新员工4500股期权,每年900股,分5年行权。后者也在本月8日,官宣已经开启了对于员工持股计划。 

相比之下,小鹏汽车的动作就显得比较普通。小鹏汽车人力资源高级总监林娇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市场决定供需关系,与智能化相关的职位,起步价比其他职位高出20%—30%。 

在大厂和新能源车企的双重压力下,小米造车的挖人应该进行的并不会太过于顺利。而这样的不顺利,或许还会体现在与车企的合作上。

截至目前,小米虽然已与比亚迪、长城汽车等车企进行了接洽,但在业内看来,如果小米想要让这些车企之一为其代工生产新能源汽车,这些车企未必会乐意成为小米的代工厂。 

毕竟,这些车企都有冲击高端市场的野心。 

去年底,在长城汽车举办的智能驾驶战略升级发布会中,长城汽车推出了高端新能源品牌“SL”,宣布正式加入出行智能化变革。根据长城官方计划,旗下首款高端新能源车型C30-C01,将在2022年开始量产。 

同样觊觎新能源高端市场的还有比亚迪。据一位知情人向第一财经透露,比亚迪已计划于明年推出独立的新能源高端品牌,该品牌车型将基于EV2.0平台打造,首款车型内部命名为“海豚”。 

“这些车企能接受的合作,很大程度上是更加深入的合作造车,但基于小米宣称要全资造车,从而让小米造车模式的选择上更加困难一些。”亿欧汽车高级分析师杨雅茹这样对连线出行表示。 

小米现阶段除了要面对加速并不太顺利、从而无法补上差距的困境之外,对其而言,更大的困境还在三年后。

连线出行曾在《雷军“造车”:车子还没影,造势要趁早》一文中对小米造车的现状进行了详述,造势多于实质性的动作。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却在快速向前发展。 

三年后,即使小米顺利实现了首款车型的发布和量产,彼时它不仅要面对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新能源车企旗下更多的产品,同时还要应对智己汽车、集度等品牌的围攻,更不要说在这三年还有大量登场的新玩家,小米汽车的竞争力势必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自小米宣布造车以来,一直备受外界关注,现阶段也是雷军重点操盘的事。想在这个红海里搏一条生路,小米造车还需要更快一些。

本文系作者 连线出行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