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破发之后

对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以及众多在前置仓狂奔的玩家而言,困难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尺度观

每日优鲜破发。

6月26日凌晨,每日优鲜$每日优鲜(MF)$开盘暴跌25%,截至北京时间凌晨1:45,每日优鲜报价9.8美元,截止收盘,距发行价下跌25.69%。

股票上市破发是正常现象,中概股亦是如此。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中概股上市首日破发者比比皆是,以最近的上市企业为例,水滴公司、洋葱集团等等都遭遇了破发,其中前者首日跌幅也高达19%。

上市当天的股价,透露出来的意味是市场对企业招股书中披露出来的业务模型的客观评估,等同于在上大学之前的一张高考成绩单。

不过,对每日优鲜而言,这个破发还是需要被值得一提。

在和叮咚买菜的上市竞速赛中,每日优鲜显然拔得头筹,但这个头筹中展露出来的到底是“第一个吃螃蟹”还是“枪打出头鸟”,现在显然已经不能论断。

而就股价而言,更应该关注的本质问题是: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赖以生存的前置仓模式到底成色如何?以及这种模式能不能成为这两家的有效支撑。

早在2019年,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就曾说过“前置仓是伪命题”的论断,在他看来,前置仓很难实现盈利,“只能出售给本地流量公司”。与之对应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盒马迅速放弃前置仓模式,推出盒马mini,通过“填缝”的模式与盒马鲜生大门店联动。

抛开商业竞争不谈,在侯毅评价背后,也在破发的股价之中,能看到的是当下的前置仓模式并没有走出一个良性闭环。时至今日,每日优鲜依旧在寻找真正有效的业务支撑。

尽管今年每日优鲜提出的新方向是“(A+B)×N”,也就是智能化前置仓+智能菜场,再加上零售云的放大作用。

但在这三个字母代表的每个方向上每日优鲜都有自己的难题,如前置仓的改造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如智能菜场巨头早已入局,在社区团购大火的当下,每日优鲜能不能找到足够的菜场业务增量本身就是一个不明确的事。

再如零售云,本质是餐饮数字化,也更是一个餐饮产业TO B方向,类似SaaS模式,联动腾讯,距离每日优鲜能产生收益和真正跑通仍需要稳定付费的客户群,这对做TO C的每日优鲜而言难度也很大。

2018年,徐正做过一次题为《新物种进化论》的分享,在这次分享中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理念,他说道,“创业如何实现快速迭代:是一个巴掌打十八遍,还是十八掌打一遍?”

如果说上市之前,他的选择是前者。那么如今,后者或许已成了最佳选项。

再看前置仓:做大还是做精?

关于做大和做精,每日优鲜在招股书里给出了答案。

数据显示,在2019年,每日优鲜在全国范围内前置仓数量超过1500个,而根据最近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其前置仓仅有631个。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每日优鲜前置仓数量减少了将近60%。

为什么要减少数量?这恰是应验了当初侯毅的说法。

招股书数据显示,在2018年—2020年期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16亿元、29.094亿元、16.492亿元,也就是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每日优鲜共计亏损高达近70亿。

亏损的根本就是前置仓模式。前置仓,核心模式是企业在距离用户较近的区域建立小的存储仓库,将主仓的部分SKU移送至前置仓内,进而实现30分钟送达的效果。

这种模式足够重。一方面是前置仓本身自带的租金、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另一方面是前置仓不具备获客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只能依托线上流量,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新用户,其中带来的是高昂的用户补贴。

换个方式计算,只有企业依托商品获得的利润足以覆盖“物流+仓储+租金+配送”这些全部成本之后,前置仓才可能具备盈利的可能,这种计算模式实现的方法一是通过增加客单价增加利润,二是通过一些数字手段减少成本。

在一二线城市,增加客单价的方法可行。这也正是之前每日优鲜宣布在一二线城市实现盈利的原因,因为一二线城市用户价格敏感度较低,对配送等服务维度有更高的需求。但这种模式在三四线、甚至下沉市场,显然走不通。

持续不断的入不敷出,再加上高昂的获客成本,也就组成了招股书上“三年67亿”的亏损。

所以,每日优鲜为了让招股书账面数字好看,做法是减少前置仓。换言之,尽管有几轮资本侧的持续输血,但现在仍然是烧不起钱了。

除此之外,每日优鲜还增加了后一项“成本”的控制,即强化精细化运营,即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前置仓成本的降本增效,也就是现在“A”代表的方向。

反观另一边,叮咚买菜仍然在前置仓的路上蒙眼狂奔。

在每日优鲜逐渐收缩边界寻求“技术最优解”的同时,叮咚买菜持续扩大前置仓数量。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Q1,叮咚买菜在全国29个城市建立了950多个前置仓,其中21个城市为2020年新进入。速度可谓越来越快。

即相较于每日优鲜分散精力的打法,叮咚买菜的做法是死磕前置仓,对标一部分盒马鲜生模式,在进军前置仓的同时推出预菜品,以及熟食等等商品,以此来提高客单价,更等同于放大“前置仓”的工厂属性,使其不再成为一个承载体,更是一个具备上游价值的供应商。

但叮咚买菜的难题在于,这样的模式已然等同于外卖形态,而它能否撕下美团、饿了么的一份蛋糕,仍需要时间来验证。

尽管双方路径不同,但不论是每日优鲜的业务横向发展,还是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横向发展,都在显示出前置仓的模型需要优化,这种优化必须是针对前置仓的方方面面,包括周转天数、配送效率以及供应链技术。

尽管从现在看来双方都拿出了暂时性的迂回解决方案,但本质问题仍然存在。每日优鲜若想发展、抬升股价还是必须扩展前置仓数量,而叮咚买菜依托熟食等产品提高客单价也只能是权宜之策。

双方必须建立起良性的前置仓模型。

一个题外话,其实对前置仓的模式,或可以学习京东。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京东的仓库周转天数是31.2天,对应的是数百万sku和1000多个仓库,而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前置仓的面积基本在150-300平左右,sku在1500上下浮动,而且基本都属于生鲜产品。

前置仓的本质,本质是供应链技术的持续优化。在每日优鲜已经上市,叮咚买菜即将上市的当下,两个企业的路尽管已经不一样,但核心估值模型始终一致。

「抢蛋糕」的底气

在金庸的小说中,武林高手若想达到武功的下一个新境界,就必须突破瓶颈,完成自身根基的质变。对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而言,如果抛开时间不谈,这个瓶颈期还远远未到。

首先来看社区团购。众所周知,社区团购可以说是当下最火的C端赛道,甚至没有之一,其贡献的增量不仅仅是来自营收,更大的价值是本地生活和下沉市场的流量。

这种价值的印证已经在美团和拼多多身上应验。两者一个是本地生活的无边界巨头,另一个是农村包围城市的下沉市场标杆,他们共同验证了本地生活和下沉市场的巨大价值。

而在社区团购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前置仓。即尽管依托“隔日送达”的模式对商品放置的要求没那么高,但前置仓仍然是必需品。

也就是说,如果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能够换个逻辑,即从“当日达”转到“次日达”,其中最能优化的一个环节就是GMV,即依托现有的已经布置好前置仓的数量,可以迅速展开社区团购业务,有了更多单量,通过单个骑手的智能化路线设计就可以扩大流水,进而覆盖前置仓的成本。

尽管当下社区团购处于疯狂补贴的状态,但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可以先试点部分sku,比如熟食、生鲜等,之后通过既有的会员制体系进一步扩大sku范围,把前置仓的价值最大化。

这个形态的真正价值在于可以通过增加收入的多元化,为前置仓供应链技术的升级提供必要时间,也可以为股价创造更好的支撑。

此外,另一个蛋糕就是每日优鲜提到的“B”,也就是智能菜场业务。就当下而言,阿里、京东、美团在之前已经先后入局的菜市场的数字化改造大潮,而在一众巨头之中,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就本身的模式来看优势并不明显。

但它们有自己的优势。即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下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的布局多年的前置仓恰是未来菜市场的基本底座,即一个预想模式是未来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可以把前置仓的部分职能与菜市场打通,这样既能缩短配送时间,还能扩大自身的上游产业基础。

数据显示,尽管当下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兴模式逐渐被应用到农业领域,但菜市场仍然承载着近70%的流量,在低线城市这个数字甚至更高。

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菜市场始终都会是本地生活里绕不开的一个元素。甚至,从文化来说,尽管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但它始终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

写在最后

对每日优鲜而言,这次破发是个好事。

很难说这次上市是因为公司业务模型实在是资金匮乏,还是来自投资人的压力,但上市这件事起到的作用是能让徐正等每日优鲜领导团队把问题更透彻地暴露在阳光之下。

前置仓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前置仓的门槛,需要被迅速建立。否则,前有美团、饿了么,后有盒马鲜生、一众社区团购玩家,它们都可以迅速铺设出庞大数量的前置仓模型,通过社区团购等业务实现弯道超车。

在本地生活流量上,所有逻辑都是用户,一通百通。这也是美团仅以平台的身份就能肆意扩大边界的原因。

但在未来,依托前置仓,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未尝不可与美团一战,不过重资产、重模式需要的是大量的投入和优化,一如京东物流也是在成立15年之后才实现盈利,也是它撑起了京东上半场的股价和口碑。

对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以及众多在前置仓狂奔的玩家而言,困难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本文系作者 奇点研究社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